第127章

  本是谦虚之辞,但这话在林如海夸赞宝玉之后再说,倒有一种炫耀的意思了。探花郎刚刚夸宝玉有才华了,结果贾政却只骂他无能,这是在暗讽探花郎的眼光低下么?本来这话在请客们面前说没问题,但在堂堂探花郎跟前也这么说,只叫人觉得贾政过度谦虚,已经是讨嫌的自傲。
  此两句话可能并非有意,不是什么大事儿,但真的很讨嫌。
  林如海敷衍笑两声,只扭过头去和贾赦说话了,难再理会贾政。
  贾政还指望着顺着这个话头,再往下好好和林如海聊一聊朝堂上的事儿。对方忽然态度转冷不理会自己了,贾政有些恼,强行要插入他和林如海的谈话之中。
  “最近贝西赤又出新话本了,京中好几家戏班子正排这出戏,你瞧过没有?”贾赦刚和京畿府尹兆辰聊完,觉得自己的大作被一名三品大员肯定了,特别的骄傲。这会儿瞧见探花郎妹夫来了,自然也想从他这里也找到一点认同。
  “还没瞧呢,近来朝中事物多,没机会看。不过听黛玉讲过,她挺喜欢看的,还是在荣府陪着老太太看得。”林如海回道。不过,他有点不明白贾赦为什么一直会问他贝西赤的话本,记得上次他也提过。
  “原来她老人家也喜欢。”贾赦高兴地嘿嘿笑,有点不好意思的挠了下头。
  林如海瞧他这副样儿,仿若是他自己被夸赞一样。前段日子听说他总爱窝在屋子里写东西,这位名叫贝西赤的人难不成是……
  贾政突然插话道:“呵,贝西赤?不就是写通俗话本的人?我瞧过他的书,还是从宝玉那孩子屋里搜出来的。大略扫一眼,差点没瞎了眼,故事胡编乱造,俗不可耐。大哥,你怎么能和堂堂大学士说这些粗俗不堪的东西?”
  贾赦顿时气得瞪圆了眼,这厮竟骂自己粗俗不堪!他抬手恶狠狠的指着贾政,开口要骂,忽然想起自己儿子的嘱咐,不能透露贝西赤就是自己的身份。
  贾赦把要释放的怒火收回一半,很不爽地以崇拜者的份骂道:“我就觉得很好看,很多人都觉得好看,怎么就俗了?大家觉得好,那就是好,我看是你有问题才对。”
  贾政听这话,无奈笑一声,做出一副“你就是个俗人我不和你一般见识”的样子。
  贾赦见他此状更生气。
  林如海已了然贝西赤的本人是谁,笑称这是雅俗共赏的作品,反而比那些阳春白雪要好一些,能被更多人接受和喜爱也是一种能耐。
  贾赦直点头附和,转而冲贾政咬牙:“兆大人就很喜欢贝西赤,你要是不服气,我这就把你原话重复给他听。”
  贾政慌了,忙一把拉住贾赦。他正想找机会结交大员恢复官职。官儿还没要回来,先得罪了三品大员,那可不行。而且兆辰是出了名的小心眼,得罪了他自己以后可就真没指望了。
  贾政讪讪地把贾赦拉到一边,叫他不要多事。那个贝西赤又跟他没什么关系,何必因为他伤了兄弟间的情义。
  “你必须给我道歉。”贾赦再此被惹火了。
  贾政不肯,贾赦就闹着要告诉兆辰,贾政这才拉下脸皮,极度忍着羞耻,跟贾赦道了歉。
  一群人吃吃喝喝,聊着聊着正觉得没趣儿的时候,忽听说那边山脚下搭了戏台子。
  宝玉好奇问:“什么戏?”
  “隋玉石和芙蓉仙子的那出戏。”田管事回道。
  “贝西赤写得那本?”宝玉惊讶问。
  田管事点头:“正是。”
  宝玉十分欢喜,赶忙拉着薛蟠、柳湘莲、蒋子宁等人去瞧。
  蒋子宁不喜欢瞧戏,硬留下来,等着贾琏。其他人都在田管事的引领下,走得差不多了,却见贾琏还停留在炉前等候。
  不多时,便有专门看火用烤炉的人喊一声“出炉”。手拿着铁钩子,将一个个挂在炉中的肉条取出来。
  肉送进去的时候颜色鲜红,条很大,仙子阿已经变成了偏黑的棕褐色,而且只是干干的一小条。
  肉条转即切割成块,被装进盘里。
  贾琏用筷子戳了戳,再夹起来看了看,随后咬了一口,很有嚼头,但不会嚼得很费力,“这个干湿程度,吃起来最好,不过以现在的条件,还是彻底烘干方便储存。”
  负责烤炉的几名小厮也都尝了,点点头表示赞同。那边鱼干已经烘考彻底,弄了一筐出来。贾琏又试了试,干得很透,口味比较咸,但很有鱼肉的香味。对于那些赶路或是住在贫瘠无鱼地区的人们来说,这种鱼干也算是能作为一道菜解馋了。
  “我喜欢吃这鱼!”蒋子宁接连拿了一条放嘴里嚼,嘎嘣脆,连鱼骨头都不用吐了。
  “就是咸了点。”蒋子宁就着两杯青梅酒吃。
  贾琏:“回头叫人做两筐不咸的给你送去。”
  蒋子宁开心不已,“那敢情好。”顺手又拿了一条往自己的嘴里送,“若是在边关打仗的时候,也能吃到这东西,我会幸福至极,杀敌都有劲儿。”
  贾琏笑,觉得蒋子宁有时候还挺聪明的,猜到了他这批肉干的用途了。
  兴儿竖大拇指给蒋子宁,“蒋大爷机智,不愧是我们二爷的朋友。”
  蒋子宁愣住,嘴角还带着鱼渣,睁大眼看着贾琏,“你的意思是……”
  “不然呢?”贾琏反问他。
  蒋子宁狠拍一下脑袋,“对啊,你庄子上出的这么多肉啊鱼的,就算是晒干了,一时间哪会有那么多人给买干净。运到边关,给那些缺菜少肉的将士们吃,既能解决了你这边的麻烦,也能改善那些边关将士们的嘴上的困境,战场杀敌,还得有肉吃才有力气。本来打仗就已经够苦的了,吃上再不得好,以后谁还愿意戍守边关。”
  蒋子宁激动地冲贾琏行礼,表示要替边关将士们感谢他。
  “我这些东西是收钱的,不过就是买卖,所以你不必如此致谢。”贾琏淡淡道。
  贾琏忽然想到什么,转头嘱咐:“生咸鱼干要多做一些。”
  蒋子宁依旧停止不了自己的激动,“还有生鱼干,这个好!回头泡一泡,炖菜吃也不错。”蒋子宁顺手拿一块肉干放到嘴里嚼着,有劲头,带着肉香却还没有那么大的膻味儿,这么吃他都觉得比直接炖肉好吃。
  “肉干这个军中是有准备,却没你这个好吃,而且量少,根本不能惠及到每一名将士。再有,那些肉干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有股子形容不出来的怪味儿,跟你这个完全没法比。”
  贾琏又将刚刚制好的猪肉脯端给蒋子宁。
  “甜甜的咸咸的,这上面还有芝麻,太神奇了。这个我也喜欢吃,好大哥,送我两筐,不,我要四筐。”蒋子宁兴奋地举起四根手指头。
  贾琏浅笑应承,拍拍他的肩膀,“走吧,别叫大家等急了。”
  二人领头在前,后面便有婆子端着肉干、肉脯送过来。
  大家戏看得正上瘾,偶尔鼓掌叫好。忽见桌上添新东西,抓来尝一根,正好边嚼着边看戏。
  靖英光、林如海、兆辰等见到这些肉干肉脯,恍然明白这才是贾琏建造那么多烤炉的原因。伴随着贾琏的落座,靖英光就先开口问了。
  贾琏没点太透,只说这些东西方便存储。
  靖英光直叹贾琏这主意好,正好解决了皇宫那边突然停供的麻烦。接着大家都附和这么说,便将心思转到看戏上。
  “还别说,这贝西赤写得戏还真挺有趣儿,一环扣一环。那位叫隋玉石的主角儿,有世家子弟的通病,但又不乏善良惹人怜爱的一面,可惜终究和那位投胎为丫鬟的仙子有缘无分。”兆辰禁不住叹息道。
  靖英光被兆辰这番谈论逗笑了,“没想到兆大人还是位性情中人。”靖英光可不敢苟同这个观点,隋玉石在戏里这样,看个乐儿也就罢了,若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不务正业白吃白喝的孩子,靖英光绝忍不了。他的几个儿子,而今都成家立业,仕途顺利,没一个靠家里的。那些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人,根本不配谈情说爱。
  林如海捋着胡子笑了笑,瞧了那边宝玉两眼。兆辰笑问林如海怎么看,林如海摇摇头,表示瞧戏就是瞧个乐呵,不用去深究。林如海已经知道贝西赤的身份,这隋玉石是谁很容易就猜出,他当然不能当着贾政的面儿随便评论宝玉。
  不过有一事他很好奇。事后等大家都散了,林如海留后,拉着贾赦追问:“你说今儿个那戏里的故事,是真是假?”
  “自然是真的,保不准就有身边人这样。”贾赦说话的时候眼珠子瞟向别处,正好是宝玉的方向。
  林如海会意,急忙辞别了贾琏,归家就跟妻子贾敏道:“趁早叫你母亲歇了那些心思,我们黛玉绝不可能交给她的宝贝孙儿。”
  “老爷这是怎么了,突然生气说这个?前儿个母亲也只是半开玩笑暗示我,并没有挑明,可能就是一时的心思。”
  最近宝玉的表现的确是上进了,学问做得好。他本来就是个聪明脑袋,稍微用心学习,就比同龄人高出一截来。不过这也只是和其他人比,和林家人比起来,他作诗的水平有时还不如黛玉。贾母而今是被这些赞美声吹晕了头,才会动心思觉得宝玉和黛玉之间还有可能。
  毕竟是长辈,人家也只是暗示,贾敏虽不愿意如此,但她总不能挑明了去回绝。
  “一时的心思也不行,你赶紧找机会暗示回去,彻底绝了她的心思,千别给她任何念想。也不想想咱们黛玉现今是什么样的身份,宝玉什么样,如何相配。”林如海蹙紧眉头,十分不悦。
  贾敏察觉林如海异常,平日他言语温和,很少这么激动过。遂追问他到底怎么了,方从林如海口中得知隋玉石的事儿,这戏竟然是贾赦根据宝玉的事儿改编的。
  “我的天!”贾敏捂着嘴,显示惊讶于贝西赤就是自己打个,接着就诧异宝玉的作为,“戏里的隋玉石只是中等富户家的儿子,其身世和荣府不一样,我就没多想。我看戏的时候瞧他们主仆恩恩爱爱,痴心一片的,都禁不住惋惜一二,却没想到那人竟然是宝玉!”
  “戏中那女子忠烈不二,对主情深,的确感人。但戏归戏,跟现实不同。总归,我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随便和丫鬟谈感情的男人做我的女婿!”林如海气道。
  贾敏应承,这事儿她也忍不了。若是只听说宝玉怜惜一个丫鬟,可能还不觉得什么,关键是她已经把宝玉和那丫鬟的痴缠深情仔细看了个遍,一见他就能想起那些,哪里还会接受他再喜欢自己的女儿。不对,他压根就不会跟黛玉有机会。
  “我看以后还是不让黛玉去荣府上课了,免得她老人家见着人,就存心思了。”贾敏操心道。
  林如海很同意,不过转念想黛玉这些天的变化,又怕他们俩突然提出的要求会让黛玉难受。
  “她和姊妹们相处的极好,一人在家必然无趣,不如你邀请迎春她们来咱们府里小主,多准备些好吃好玩的给她们就是了。也就这一段日子,熬熬就过去了。回头等你侄子搬回荣府,有他照应着,咱们也就不用担心了。”
  贾敏应承,第二日就照着林如海所言,请了两个姑娘过去小主。因为贾母很喜欢子孙们承欢膝下,贾敏不好全都给叫走,只是让迎春和邢岫烟过去住。理由也好找,就说是帮着离家的邢夫人照料这俩孩子。
  迎春在贾母跟前,本来就是不太爱出头的,她在不在,贾母不甚在意。邢岫烟是外戚,更不必说。贾母自然同意,很快就把人送了过来。
  至于先生这边,贾敏也出钱聘了两位,叫她们跟着荣府的那两位女先生学一学,倒不至于教得太差。
  ……
  从春种以来,马铃薯在全国各地几乎种疯了。一些大的州县周边,消息比较灵通的农民们,倒还算愿意买种。但在绝大多数的农民,特别是那些家中只靠几亩田为生的,还是守着传统,不愿意冒险去尝试新东西。
  祁天来把“分派到人头”的法子,贯彻用在了推广马铃薯种子上,每个被选定的村县,在推广马铃薯的时候,都有户部规定必须要达到的数量。如果马铃薯推广不到这个数量,就说明官员的无能,便会被户部记录在案呈表给皇帝。地方官都吃这套震吓,皆如祁天来所愿,拼劲全力去游说农民种马铃薯,劝说不行就是用强制手段逼迫。
  一旦事情变成了‘非自愿’,难免就引发民怨沸腾。
  因为这谁让是各州县自己出马的,所以百姓抱怨的事儿,也只能他们自己就给镇压下来了,倒没让祁天来操心。祁天来也不知道自己推广马铃薯种这件好事,早已经变了味儿。
  民怨可以被镇压,但老百姓们内心的怒火是不会被轻易扑灭的。户部侍郎祁天来,七个字,是近来百姓们提及最多,也是大家最痛恨不已的名字。声讨此起彼伏,甚至要把祁天来的八辈祖宗从坟里骂活了。
  不知情的祁天来这些天还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干了一件大事,觉得自己一定在百姓中名声大噪,而且比当初的贾琏还要出名。毕竟贾琏也只是在西北和京畿这两片地区名望高一些,论起全国范围的,那就要属他祁天来了。
  当初的死里逃生,全都是为了今日所获的荣耀。
  所谓否极泰来,说的就是他。
  祁天来特别高兴,出门走路都哼着小曲儿,就算是在阴天之下他的脸都会时时泛着喜悦的光芒。
  祁天来一直等着地方官员参本,在皇帝跟前歌颂赞美他,却等到土豆发芽都没等来。于是祁天来就决定自己去派人调查。
  臭声骂名突然铺天盖地的传进他的耳里。
  而且最最可恨的是,那些人还喜欢对比。他总是被骂成狗,相对应的贾琏却被奉为神。以前还不觉得那些人夸赞贾琏那么夸张,但自从有他作对比之后,贾琏被赞美得更传神了。
  “贾侯爷的名声响当当,尤为在那些贫苦百姓们的口中,他就跟那主管种地的菩萨一般。他们还说,细论起来,贾侯爷比菩萨还好用,据传有些地方还在田头供奉了一尊贾侯爷的小石像,只要在种地前好好拜一拜,就会有好收成。”
  “还有马铃薯种播种的时候,因为没有真正懂得播种的人指引他们,大家都在抓瞎,幸亏贾侯爷在各地设办了小农学堂,无偿为大家教授该如何播种,才能让那些马铃薯种顺利下土。”
  “对了,还有个说法,说在种田方面任何问题,只要求教于小农学堂,就必有回应。大家还都说,现在朝廷的那个……”
  祁天来听这厮竟然说磕巴了,气呼呼的骂道:“如实讲,不会怪你!”
  “那个狗屁官儿祁天来,就是个废物,没用的烂肉,占着茅坑不拉屎,还说……”
  “放肆!”
  小厮噗通跪下,吓得心惊胆战,“大人恕罪,这都是那些贫穷下贱的农民胡说的话,绝非小的所言,请大人息怒。”
  “息怒?我怎么息怒!”祁天来一脚踢在那小厮的背上,气得骂骂咧咧,他背着手在无敌中央徘徊。他想不明白,更加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名声突然变臭了。同样是做一件事,同样是为民做好事,为什么贾琏能落得那么好的声望,而他却如过街的老鼠一般,人人喊打。
  祁天来完全不服气!
  但名声这事儿,他改变不了,只求不叫皇帝听到就好。
  西北地区偏冷,马铃薯而今才开始种植。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皇帝高兴的拿着奏折,当众对大家提及蛮夷军蠢蠢欲动的问题。说到军粮,更合高兴地表示依照贾琏所谓的种田养军的办法,这回军队的粮食肯定足够了,甚至可能都不用户部这边拨粮过去。
  提及贾琏的功劳,不可抹杀,皇帝禁不住在心里叹了叹。不过还是有些不满这厮主动请辞的倨傲作为,想到此,皇帝就看向他很喜爱的祁天来身上。
  祁天来有才华,识时务,关键嘴儿还甜,而且他是个一心护住的好大臣。比起那个骄傲的贾琏,皇帝对祁天来太满意了。他不在意祁天来是根据贾琏的做法继续做事。反正种田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马铃薯的确是个好主意,但只要有人能继续维持这个“好主意”下去,皇帝也不在乎这人到底是姓祁还是姓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