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汉魏文魁> 第34章 诗歌免谈

第34章 诗歌免谈

  据说正常人的大脑可以记住相当多的数据,但是如果不经常加以提取也即复习的话,很多内容会被认为是无用数据而遭到删除,或者沉入不易检索的潜意识当中。
  是勋在前一世,出于个人喜好,是经常会复习某些古诗词的,比方说《陶渊明诗选》、《三曹诗选》那几本儿书,就长年盘踞他书架中与脸齐高,平常一瞟眼就能望得见,一伸手就抽得出的黄金位置。但是来到此世以后,他就再没有机会通过阅读来复习那些诗作了……当然啦,这时候陶潜还没有出生,而且说不定三曹里面也只生了俩,而且他们的大部分作品还都没有被创作出来,更别说集结成册啦。
  还在乐浪氏家为奴的时候,他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悠闲无事之际,在内心吟咏其中的某些篇章,直到打定主意冒名顶替、李代桃僵,才开始有目的地复习甚至是编改。非常可惜,很多信息因为没有及时提取,都已经化为碎片散佚在意识的虚空当中了,他还能够背诵的诗篇,还不及穿越前的三分之一,并且常有遗漏和破损。
  所以他抄诗都是有预先计划的,绝不可能临时因应某些情境,张口就来。很多穿越文的作者本身就缺乏古诗词的常识,偶尔自作一首就平仄不合甚至连韵都不押,却偏要让笔下的主人公成吨成吨地抄诗,并且貌似每一篇都能符合情境地信手拈出,就跟大脑里装着个做诗机搜索引擎似的……是勋自认没有那种无节操的特异功能。
  所以今天听是宽说要跟他论诗,他就脑仁儿疼,当即把这位是家三兄列入拒绝往来户的首选名单。可是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就目前这种环境下、形势下,他不可能真的拒是宽于千里之外。自己终究还没有根基,更没有家产,要是哪一天能够独立自主了——比方说投靠了曹操或者刘备或者别的什么诸侯,混上个一官半职,你看他还会搭理是宽不会?
  所以大半夜的听到是宽叩门,他觉得后背、手心里全是冷汗,两腿有点儿哆嗦,脸上有点儿发烧,可是没有办法,既然未曾睡下,那就还得去开门,笑脸相迎。再说了,这时代最讲究长幼有序,就算自己真的已经睡下了,难道兄长找上门来,还能不赶紧披衣起迎吗?
  好在今天赶了一整天的路,多少算是个借口,等会儿就说自己万分疲倦,满脑子浆糊,是宽问什么都推说不清楚、不明白、不知道、不了解,所以暂且不予回应吧。
  是宽进得门来,兄弟二人先相对行礼,谦让后东西对坐。月儿递上两杯温水,是勋让了,是宽喝了,寒暄两句,然后终于进入正题——
  “我到了诸县,才从小妹和家仆口中听说宏辅自乐浪归来,一向未能亲近,深以为憾。适才与大兄、四弟探问宏辅的情况,兄弟们都是赞不绝口……”说到这里,是宽微微一笑,“大兄和四弟的志趣迥然不同,同辈之中,一般大兄所看重的,四弟都会目之为腐儒,四弟所赞誉的,大兄都会目之为市侩,能同时得他二人称表的,大概也就只有你我二人而已了。”
  “几位兄长缪赞了。”是勋垂着头,眼观鼻,鼻观心,一边敷衍着对方的热情,一边警惕着对方的言辞,就怕其中下了什么暗套。
  是宽又喝了一口水,然后放下杯子来说:“要辛苦宏辅了,明日一早,你我便同往郯县去……”
  是勋闻言,不禁一愣:“去郯县作甚?”
  “曹叔元既在州中为吏,自然身处郯县,咱们是家今后如何在徐州安置,都得靠他的协助与照应。如今叔元为陶徐州所爱,只要他肯帮忙,咱们在这里买几十上百顷地,起一两座庄子,那都不是难事。”
  是勋完全明白对方的意思,但是他可不愿意跟是宽一路同行,万一在路上……不,那几乎是肯定会在路上谈论起诗歌的,到时候再想脱身就千难万难了呀。所以他急忙问道:“此事最好由四兄出面……”
  是宽轻轻叹了口气:“大兄是指望不上的……文通明日还得前往临沂,去拜访王家,我们商量着,最好让他与王氏女尽快完了婚事,则我家在琅邪便有根基。”说着话,他站起身来,轻轻拍了拍是勋的肩膀:“虽然久疏问候,你我终究是同祖兄弟,休将自己当作外人。早些歇息吧,明日一早便要启程。”
  就这么着,完全不给是勋拒绝的机会——实话说,是勋也跟本找不出拒绝的理由来——是宽就把他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行止给定了下来。一直等他走后很久,是勋仍然愣愣地坐在枰上,满脑子都是密圈,想来想去,毫无解脱的良策。最终他只好一咬牙、一跺脚,罢了罢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终究是名义上的同族兄弟,老子暴露了就暴露了吧,就说是梦中有个老人来教了自己几首诗……不,还是在山林间偶遇的隐士吧……家丑不可外扬,难道是宽还能满世界去嚷嚷自己是骗子不成?!
  反正诗名只是锦上添花,自己原本就没打算仅仅靠着抄袭来混上宦途啊……
  虽然已经打定主意破罐破摔了,但是他这一晚上仍然辗转反侧,烦躁得难以入眠,所以第二天起来的时候,眼圈儿都是黑的,就跟熊猫差相仿佛。是宽一见之下,伸手来按他的脉搏,问:“宏辅如何面色憔悴?难道是染上风寒了么?”
  是勋只好假装抹抹眼睛:“因思伯父、八弟尚在北海,未知将来如何,故此夜不能寐……”
  “且放宽心,”是宽安慰他说,“只要你我能在徐州站稳了根基,那时候便接父亲与子高前来……听闻袁冀州与公孙白马矛盾日深,恐怕一两年内必有冲突,到时候青州难免又遭兵燹,我与文通昨晚商议,也不愿父亲久居故乡。”
  是勋心说你倒是看出了袁绍和公孙瓒必生战乱,那怎么就想不到陶谦是公孙瓒的党羽,徐州也迟早会给卷进去的啊?还想在徐州占稳根基?根基越稳,到时候想闪人就越难呀。
  当然这话他不方便跟是宽说。所谓“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终究只是小说家言,自己一个才从偏远地区跑到中原来的小年轻,此前一直呆在北海国内几乎就没离开过,不比是宽游学四方,要是能把天下大势分说得一清二楚,那实在太妖孽了。罢了,走一步算一步,自己就先跟着去郯县,瞧瞧那将来会被张三爷一矛给捅了的曹豹将军,究竟是何等货色吧。
  从诸县到郯县,山水迢递,足有五六百里,是勋估摸着跟是宽起码要同程六七天,想起这事来就头大无比。不过他的认知有一点点偏差,原来是纡要前往临沂,也暂时与他们同行——亲兄弟二人共坐一车,离别既久,有太多的话要说,是勋一人骑马跟在旁边,是宽也没什么机会跟他讨论诗歌。
  一直行到阳都附近,双方才始分手,是纡转道西进,前往临沂,是宽和是勋则继续朝向西南方向,下一个目的地是琅邪国都开阳。
  是宽几次朝是勋招手,要他上车来同坐,但是是勋都以不惯乘车为借口婉拒了。是宽问他:“难道在乐浪,士人也不乘车的么?”是勋先不回答,却问:“三兄可曾去过幽州?”是宽轻轻摇头:“我当日离家,先往雒阳,再下荆州,并未北行。”是勋心说“没去过就好”,这才回答他:“偏僻之地,少有道路,车行不便,是以都惯骑马,而不惯乘车。”
  “原来如此,”是宽竟然信了,“怪不得幽、并、凉三州的骑士雄于天下,想是都惯骑马之故。”
  是勋心说既然就剩咱们俩了(当然还有很多仆从,但不可计算在内),那旅途漫漫,不聊天是不可能的,与其等你提到诗歌,不如我先找点儿别的话题吧。开口就问:“不知三兄前赴雒阳之时,可曾遭逢董贼进京?”
  是宽点一点头:“董贼当日进京,所部关西兵马岂止十万,每日都有数千开入城中……”是勋心说那是董卓耍的诡计,把那几千人马黑夜里潜出城去,大白天的再开进来,这招连袁绍都给瞒住了,你当然就更瞧不破啦。只听是宽又说:“是故京中人心惶惶,士庶遁逃者日以千计,为兄便在董贼进京的第三日,与几位友人一起离开的……”
  是勋不等他说完,赶紧追问:“愿闻其详。”
  他揪住是宽描述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将前因后果详细探问。作为“八卦之王”,他套话的技巧当世罕有其比,乍听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得非常热烈,其实是宽说的都是干货,是勋嘴里全是虚言。是宽只以为这个小从弟经历少、见识浅,所以拼命打听自己的所历所见,而他本人对于那一段经历也是感慨颇深,所以话匣子一打开了就滔滔不绝,貌似把诗歌的事儿彻底抛去了脑后。
  一连好几天,光听着是宽在那儿背回忆录了,而且在是勋的追问下,进度极其缓慢,一直等到了郯县城下,他这儿才刚进入汉寿,才刚遇见荆州刺史王叡呢。一行人前呼后拥地进了郯县城,是勋抹抹额头上的热汗,心说好辛苦,好不容易又熬过了一天。
  兄弟二人前往曹府拜谒,时候不大,便有从人领入厅堂。只听痰嗽一声,一人从屏风后面踱出,是勋抬头一望——耶,原来这个便是曹豹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