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危机
韩健腿伤未愈,不能在外停留太长时间,便让林小夙准备一下,下午到东王府赴任。
现下韩健虽然正式执掌了东王府的大旗,但他手底下可用的人手甚少,林氏兄妹在他看来就是值得信赖的好帮手。林小夙抠门是一回事,但管账是把好手。林詹曾位居洛阳廷尉府少府,官位已经十分显达,这次来到江都仅仅是进入到军中挂职副将,有些屈才,可毕竟林詹并无从军经验,以前他考中武举后的志愿也是能在军中扬名立万,这次也算心愿达成。
眼看要到年底,江都因为发生了刺杀案,使得城里风声鹤唳,很多原本在年底出来购年货的百姓都不敢出门。
一连几日,江都城内都是戒备森严,官差每日巡逻,兵士甚至是挨家挨户查访,搜寻刺客余党的下落。
刺客的事,来的快,去的也快。等韩健回过头再看这件事,就好似所有推三阻四的人说的那般,“应该”是洛阳势力派人来刺杀他。
刺客的案子一时成为悬案,与此同时,原本以为年后才会开始的战事,却在年前悄然拉开了帷幕。
随着江都北部和东北部一些城市相继进入战备状态,洛阳也不宣而战,发兵三四万开始收夺一些中立城市。这些城市处在江都和洛阳两方缓冲地带,很多城市在杨余篡位之后,并未马上表态忠于哪方,他们也是在观望。到此时,杨余彻底没有给他们继续观望下去的机会。
洛阳发兵,有一半是洛阳自己的兵马,还有一半是北王军。随着杨余篡位,女皇被逼到江都,北王军也再次南下,占据了黄河以北大部分疆土,杨余对此也是无能为力。
明着,北王势力是效忠于杨余,为杨余谋事,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利用。杨余之所以没有在篡位后马上被北王剔除,一来因为北王势力内部有权力争斗,小北王杨科和曾被囚禁在洛阳的北王之间也在夺权,小北王杨科已经占据了全面的上风,也就是说,现在北王势力已由杨科当家。
二来,杨余有自己的势力和兵马。
杨余的谋逆篡位很谨慎,在控制了局势之后,他没有马上弑君自立,而是很平缓地先将女皇囚禁,对外称女皇生病,暗中将女皇曾经培植的势力逐步铲除,换上他自己的人,缓慢进行他的篡位大计。等东窗事发,杨余已经站稳脚跟,女皇就算恢复自由也对洛阳局势无力回天,到这种情况下,女皇也只能暂时避难江都。杨余有了兵马和势力,也就有了资本,令北王党一时不敢拿他开刀。
到如今洛阳势力和江都开战,杨余和杨科沆瀣一气,韩健从各方获得的消息来看,老北王杨儒已经凶多吉少,很可能在这次权力斗争中,他或已被杀,但为了北王势力内部稳定,事情才会对外宣布。
韩健猜想,原本杨儒被囚禁在洛阳城,杨余在篡位之前不可能没想到杨儒的重要性,他为求自保,应该不会轻易对杨儒下手,他会留着杨儒来作为挡箭牌,令杨科有所忌惮。
只要杨儒一天没死,杨科的北王位就坐不安稳,杨余就会一天端坐在洛阳皇宫的龙椅上。
不管如何,洛阳的确是发兵了,发兵不多,却也令江都方面无法应对。就算韩健和东王府上下都知道洛阳和江都之间缓冲的城市很重要,但在准备不充分情况下,这些城市也只能暂时割让,任由杨余和杨科的联军逐步将这些城市占据。
随着年前战事的开始,另一场无声的战争也在江都内部发生。
江都的粮食价格,几日间翻了几番,而其他关乎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日用品,也随之而涨价,虽然不像粮食涨的那么明显,却也令普通百姓消费不起。
随着物价上涨,外面的流言也是满天飞。一时有人谣传说朝廷的军队已经到了江都地界,第二天就会有人说兵马已经杀到了江都城下,随时都会攻城。因为几日间城里到处都在搜查,也令很多人认为,搜查刺客什么的为假,其实是准备搜刮百姓的物资准备应对朝廷兵马的长期围城。
流言起,城中人心惶惶。
原本搜查刺客的事,也不得不提前中止。与此同时,韩健连续召集江都和洛阳派系的官员开会商讨物价之事,寻求良方来平抑物价。
但战事将至,一些事就算再做努力也是于事无补,虽然东王府也发出公告,一方面平息谣言,另一方面严禁商家哄抬物价,但收效甚微。很多商家在接到东王府通知之后,干脆闭门不营业,甚至连房产都遗弃,而将一些粮食等物资转移别处。
随之而来的,是黑市盛行,物价继续飞涨,东王府上下一筹莫展。
韩健知道,如今最好平抑物价的方法,是调来大批物资,由东王府来售卖,平息物价。但如今战事紧张,军备物资尚未准备齐全,何谈能调拨来大批物资?
韩健和韩松氏讨论过这件事,韩松氏倒是认为韩健不必理会城中因为战事初起而带来的影响,应该着手去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可韩健却觉得,要抵御外敌,首先要内部稳定,光是一些谣言和流言蜚语,就已经令江都中下层百姓生活无以为继,也就意味着,这场仗还没打就输了一大半。后面将应对的,很可能是大规模的难民逃亡。
此时的问题是,江都经过多年休养生息,百姓富足,就算是将经历一场恶战,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令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但问题是,每年江都的农民都会将剩余粮食卖给商贾,而商贾再转卖给那些不种粮或者是少种粮的人家。江都粮食储备也算充足,就因为人们对战事的恐慌和流言四起,才会粮食价格逐渐上涨。其中也不乏一些黑心的商贾从中牟利。韩健得悉,在之前一两个月,他还在豫州时,就有商贾嗅到风声,开始大批收买粮食。
腊月二十九,新年的前两天。一早韩健便从市场上得回消息,说是粮食价格已经比平时上涨了十倍。一些富户为了防止日后粮食价格更高,已经开始咬牙买粮囤积,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饥荒。
韩健得知之后,也不由叹口气,当下想让这些人相信江都一地粮食足够吃上一两年,外面的人也不肯信。苦的并非是那些收粮的大户,他们反而是帮凶,真正苦的是那些原本以手工业为生的中下层百姓,他们粮食本就不多,这么折腾,他们手头上的存粮可能连冬天都过不去。到开春之前,就会有饿殍遍野,甚至是逃难情况的出现。到时候那些大户也不会心生怜悯来接济这些人。
“健儿,每逢遇到战事便是如此。你也别太压抑自己,这些事,顾太傅他们会想办法。”韩松氏见韩健愁眉不展,开解道。
“二娘,你昨天不是说,齐朝的使节还在江都没走?”韩健突然说了一句。
“嗯?”韩松氏有些不解,看着韩健道,“健儿,你要作何?”
韩健一笑道:“我想见见齐朝的使节。”
韩松氏面带难色道:“健儿,不是二娘说,这个朱同敬来江都,本就没安什么好心。如今我朝内乱,他却大张旗鼓的来我江都,说是没阴谋谁会信?”
韩健一笑,他就没对韩松氏说,其实朱同敬的阴谋他早就知晓,朱同敬这次就是来游说他归附南齐的。
“二娘,你先去安排。这次会见,要大张旗鼓一些,就是让外面的人看到,我们跟齐朝的人见了,而且是正大光明的会见。”韩健道。
韩松氏想了想,她也猜不出韩健的用意,到此时,韩健执掌江都这些日子,不管是军政还是备战,一切都在步入正轨,她也逐渐放心将担子交在韩健身上。她想了想,当下韩健要见朱同敬,除了洛阳派系的官员会说几句,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反而会令天下人以为江都和齐朝已经结成一片,倒也并非坏事。
“那二娘这就去安排。”韩松氏说完,与韩崔氏一同出去。
这时候林小夙过来到正厅,她做了东王府的大管家没几日,很多事还不太熟悉,连进了东王府的院子都有些绕,像她说的一般,这么多进的宅院她还从来没来过。
“林大管家,何事过来?”韩健见到林小夙,笑着问道。
“有些事,想请教几位郡王妃。”林小夙四下看了看,并不见韩健几个姨娘。
因为韩健有意找了个管家回来,韩松氏等人也知道韩健是只能被配置人手,便将东王府的一些日常事交给了林小夙。而且为了令林小夙快速上手,韩松氏还找了韩健的另几个姨娘给她详细解说,这几天,也在帮她做接手的事。
“你先放放手头的事。有件大事要安排你去做。”韩健突然正色道。
“大事?”林小夙放下手中的册子,有些不满道,“小女子才刚来,你又要给我安排别的差事?这不是折腾人嘛!”
韩健一笑道:“林大管家先别动怒,这次给你安排的,是关乎江都百姓福祉的大事。而且有不少的官员给你调遣,风光的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