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民国大文豪> 第334章 隐藏起来的剧情

第334章 隐藏起来的剧情

  作为电影公司的老板,林子轩做出了决定,这件事就算定下了。
  众人都很兴奋,一部电影投资20万,这绝对是中国电影行业的一项记录了。
  20万大洋在军阀手中不算什么,在外国洋行也就那么回事。
  1923年,汇丰银行在上海建一座办公楼花了一千万两白银,可见其财大气粗。
  但相比较这个时代百姓的生活,这个数目就太大了。
  上海普通工人的月薪平均不到30块钱,一名工人一辈子都挣不到20万银元。
  在中国的电影行业,一部默片的投资不过数千块,有声电影大多是上万块,一部电影投资超过五万的都很少,也只有明星电影公司敢于尝试。
  这个消息传出去肯定会引起轰动。
  林子轩很清楚中国电影的现状。
  20万拍摄一部电影,他会被人认为疯掉了,或者被人认为是败家子。
  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噱头。
  反正他只是号称投资20万,到时候钱没花完,还是在他的口袋里。
  他是被《乱世佳人》刺激到了,想尝试拍摄中国式的大片,中国演员的片酬并不高,可以花费巨资拍摄海战的场面,制作一部大型的战争史诗电影。
  这将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标杆。
  而且,他还能通过这部电影展现日本对中国侵略的野心,就算是不赚钱,也值得。
  剧本的创作自然由林子轩负责,不过他只会写一个大纲。
  在后世那部《甲午大海战》中是以邓世昌的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中国海军创建的过程。
  1877年,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
  在那里他们登上了最新式的军舰,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并亲自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驶回祖国。
  在那里同样有一批日本留学生,带着强国之志,同样驾着日本政府购买的军舰向遥远的东方驶去,年轻的日本天皇正等待着他们。
  两个国家的较量就从这里开始。
  清政府腐朽不堪,光绪虽然想变法图强,但掌权的却是慈禧,变法失败。
  日本天皇推行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让日本强大起来。
  侵略扩张的野心终于使日本发动了战争,是为甲午战争,日军大举入侵中国,并在旅顺进行了灭绝全城的大屠杀。
  而此时的北京颐和园里却是一片欢歌,慈禧太后的六十寿典进行得如火如荼。
  具体的故事情节由公司的编剧负责,还要查阅不少的史料记载。
  林子轩在乎的不是故事情节,也不是激烈的海战,或者民族英雄邓世昌,他要在电影中通过日本天皇说出日本侵略中国的真相。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不足,想要壮大自己就必须侵略邻国。
  这就是甲午海战,以及日后日本侵略中国的真相。
  很简单的道理,可惜很多人看不明白,特别是那些从日本留学归来的留学生,认为日本是友好邻邦,不会侵略中国。
  或者说他们心里不愿意相信这一点。
  林子轩想用这部电影提醒中国人,一个强大的日本看着衰弱的中国,它会不动心么?
  当然,他不会把这段剧情写进剧本,而是要放到最后再加进去,他不想日本人从中阻挠。
  可以预见,只要明星电影公司公布了拍摄《甲午风云》的计划,就会引起日本人的高度关注,用各种手段阻止电影的拍摄。
  在这种情况下,电影剧本不可避免的会外泄,日本的间谍机构甚至会渗透进公司内部。
  日本在中国的间谍活动早已有之。
  1914年,日本人宗方小太郎在上海设立日本第一家在华通讯社东方通讯社。
  这家通讯社名义上是日本民间人士所创建,其实是日本负责搜集中国情报的机构。
  宗方小太郎于1884年来到中国,以汉口乐善堂药铺为基地,历游北方九省,收集情报。
  1890年,他协助荒尾精在上海设立日清贸易研究所,任学生监督,同时受日本海军省委托,在华从事情报工作。
  甲午战争时充任日军翻译,冒死潜入威海卫军港侦察中国海军情报。
  并在暴露行踪后成功脱逃,立功甚伟,为此得到过日本天皇的破格接见。
  如果林子轩把不利于日本的剧情写在剧本上,日本人一定会竭尽全力的阻止电影的拍摄,甚至不惜采用暴力手段,所以他才暂时放在脑子里。
  他会公布一份不那么激烈的剧本,故事内容在日本人能够接受的范围。
  在中国,拍摄中国的历史,讴歌中国的民族英雄,这怎么都说的过去,日本人不好阻止。
  但真正拍摄的时候就不一定按照剧本来了。
  比如说旅顺大屠杀,日本为了掩盖事实真相做了周密的部署。
  1894年6月,日本陆军省偕海军省联合颁令,严禁本国所有报刊登载军事新闻,以免泄漏日军对中国的侵略企图。
  旅顺大屠杀之后,英国的中央通讯社和路透社先后被日本人收买,不发送相关的消息。
  只有英国的《泰晤士报》和美国的《世界报》刊发了少量新闻。
  林子轩要把这段暴行在电影上呈现出现,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但只要能让中国人看到日本人的真面目,就足够了。
  他找到郑证秋和洪慎两人,说了自己的想法。
  他的意图没办法瞒过导演,还需要导演来执行,先拍摄电影的其他部分,旅顺大屠杀和日本天皇演讲的镜头要找信得过的人秘密拍摄。
  他们需要商量出一个妥善的办法来。
  等到电影上映之后,日本人再闹也晚了。
  听了林子轩的话,郑证秋和洪慎严肃起来,他们意识到这部电影不是单纯的海战,也不是为了赞颂民族英雄,而是为了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暴行。
  林子轩和两人相交多年,知道他们都有爱国之情,值得信赖。
  郑证秋认为那就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拍摄两部电影,一部用来应付日本人,一部用来最终放映。
  他在明,拍摄海战的部分;洪慎在暗,拍摄旅顺大屠杀的场景。
  用郑证秋来吸引日本人的注意力,确保洪慎的拍摄不受到影响。
  三人商议良久,制订了一套策略,调动公司的一切资源保证影片的顺利进行。
  事后,林子轩颇为感慨,拍摄电影搞得像是谍战片一样,这就是此时的中国啊。
  既然要闹,那就闹得人尽皆知吧。
  第二日,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投资20万拍摄甲午海战的消息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