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报纸带来的麻烦
电报机的出现的确改变了世界,虽说没有到达后世互联时代那样的通信大爆发,但在相对通信较为封闭的古代的确起到了天然之别。
尤其是电报传递战报上的信息上是最为不可忽视的一个存在,电报机这东西是澳洲高度机密,虽然大家都知道澳洲人有种千里传音的神器,但没有人见过那个东西的真实面目,就更别说想要买了。
想买也是不可能的,包子图科工委可是明确的规定了这项设备的出口禁令,谁要是出口或者转卖就是饭犯法,这个东西不同于武器更新换代的快,电报机在未来很长时段时间内都是澳洲通讯的主角,不会被认为东西取代。
由香港驻防的八艘军舰北上的消息已经从两广日报报道了出来,这个消息可以说振奋人心,豪格在江南一带攻城掠地,已经惹的相当天怒人怨不说,还实行了一系列的各种强制条令。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其实都是希望看到一支强有力军队对他们迎面痛击,只是南京朝廷,还有鲁王唐王等都没有做到,唯一有这个能力的两广现在也正面临之着几十万大军压境的危险。
可以说两广已经成为了反抗的最后圣地,未来能否将满清驱逐到长江以北,就要看两广的了,只是现在看样子的确不行,两广如果能成功渡过这次难关,还有希望,要是不能恐怕就没有希望了。
只是在这个时候,澳洲人八艘军舰北上,连带着三千名士兵一起,这个消息可是太让人难以置信了,澳洲人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那么大明绝对还有胜利机会。
无论是茶馆还是酒楼,现在都已经知道了一个消息,那就是澳洲人去了关外,准备攻打沈阳,这个消息通过两广日报刊登了出来,并且还附上了照片,照片是十几名被抓的满清士兵,虽说是黑白照,但还是能清晰看清楚人脸。
报纸上的内容真假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澳洲人的确到了关外,一旦澳洲人去了关外,那对满清造成的威胁可就不是一般大了。
武器装备精良的澳洲老,最善于作战,如果真的和满清打起来说不定还真的有些难以架的住。
这两个都是强悍的主,看来外界的传言不假,桂王与澳洲人达成了协议,并且得到了澳洲人支持。
有了澳洲大军的支持,收复北方江山指日可待。
文人墨客们开始了大规模的造势行动,他们的造势无非就是写一些诗词歌赋的东西,这些东西也就只有读书人看的懂,至于那些老百姓是绝对看不懂的他们写的啥。
两广日报这个时候刊登的作战报道就不一样了,它浅显易懂,上面的内容都是一些大家熟知的,经过茶馆或者评书人这么解释,大家就懂了。
澳洲人这完全是为了大明啊,人家不远千里作战为了啥,和满清没有啥仇恨都是为了咱老百姓免于战火。
一时间通过报纸报道出来的澳洲老成为了大好人,世界领导者,救世主,他们的到来就是福音啊,有他们在什么都可以解决。
邪恶的满清必然遭受到正义的惩罚,甚至还将会受到无情的碾压,这是大家所想的。
不得不说有时候大家的想象力的确是很丰富的,何语只是想要威逼一下多尔衮停止行动,就被大家猜测成完全变了样,这叫什么事情。
何语要是知道这个报道会让大家这么误会,那他一定不会让两广报道出来。
现在报道一出来满清的压力更大,尤其是有报纸销售的地方,一下子全都知道了澳洲人在关外对满清的老巢进攻,豪格自然也知道。
不过豪格并不打算管这事,这是多尔衮惹出来的事情跟自己有什么关系,现在只要自己解决了郑芝龙就可以挥军南下,占领两广,一旦两广打下,他在朝中地位自然不用说了。
在朝中是否能够崛起就要看自己是否打下两广了,福建的郑芝龙已经不行了,两广也不在话下,至于澳洲人是否会干涉这个问题,豪格想来必然是多尔衮没有给出足够的利益,只要利益足够大,相信澳洲人也不会干涉。
虽说从照片上来看,澳洲人的确进入的关外,但豪格并不担心那里的安危,怎么说呢,相反的是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只要多尔衮出兵关外,对于豪格来说是一次机会。
多尔衮分兵关外就无暇顾及南方的作战,这样他在南方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统一作战。
信息传递,可以说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坏处,有时候满清也能从报纸上看出两广近期在做什么,这一次的报导的确对多尔衮出兵南方不利,原本澳洲人进入关外的消息是封锁的,现在很多贵族都知道了。
有些人的家眷还在关外住着,现在听到了这个消息还不炸开了锅,澳洲三千大军杀进了关外,关外有多少人他们自己知道,各地的八旗兵丁这个时候人心浮动,可以说一点儿也没有作战心思都想着如何去关外救急。
多尔衮这个时候也不得不面的各地上来的奏章请求,虽说他已经派了五万人去关外,可是消息封锁在前,别人现在已经不信他了,大家就是要求他再次派兵前往。
平时这些人看起来没什么,现在这个时候一个个真要是不听话,多尔衮还真的不好办,调兵往关外,那澳洲人直接就可以从天津登陆,这是一个两难局面。
现在他算看出来了这就是澳洲设计的一个局,他们肯定已经早就有所安排,关外的军队必然不会打到沈阳,这里距离太远了,没有马匹赶路,澳洲人即使到了沈阳孤军深入作战也很难赢。
所以一开始多尔衮就没怎么放在心上,但是其他人不懂,那些人只知道澳洲人抓了人,已经在关外,不去救急怎么行,至于是不是计谋他们一点也不关心,只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家人,不过这正好中了何语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