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其他类型>穿成炮灰皇子后> 穿成炮灰皇子后 第18节

穿成炮灰皇子后 第18节

  她儿子问道:“娘,那你有什么一技之长?”
  吴氏颇为光棍,“不知道啊。”
  丁嘉禾以及两个儿子:“……”
  吴氏摆摆手,“这不等殿下发现呢嘛,万一殿下他就从我身上看出什么一技之长了呢?咱不就赚到了。”
  丁嘉禾以及两个儿子:“……”
  你高兴就好。
  有了吴氏插科打诨,丁嘉禾的自卑和怯懦都散了不少。
  是啊,试一试又没有什么损失,大不了就是被人嘲笑两句嘛,他这几年听到的还少吗?左右不会少块肉。
  第17章
  云舒实在是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人来应聘,见外面吵吵嚷嚷挤作一团,他只好让人组织他们排队,然后给所有排队的人,每人发一个写了编号的牌子。
  跟他们说,喊到哪个编号,就拿着对应的编号牌进来。号码排得太靠后的,可以先回家休息,不用全都挤在这里。
  只是虽然王府的人这么说了,但是百姓们还是等在外面不肯离开,生怕后面的人先进去了。
  然而他们等了半个多时辰,见王府果然是按照号码一个一个喊人进去,并没有人插队,他们也就陆续放了心。见一时半会儿轮不到自己,就先离开干别的事去。
  只是应聘的人太多,别说吕长史了,就算是云舒这么好的记性,也记不住那么多人的姓名以及各项信息。
  于是云舒索性喊来一名书记官,让他坐在面试厅的侧面,记录前来应聘的人员信息。
  每人一张纸,上面写着姓名、年龄、籍贯,以前做过什么,擅长什么。这些现在看来毫不起眼的纸张,以后成为了大雍朝第一批简历。
  当日一共发出了三百多个编号。这些人一开始是被大家起哄,说手艺人都算是有一技之长,所以脑子一热就跑来王府应聘。想着万一能进王府,就算是当个厨子或是赶牛的,也算是改变命运的造化。
  但是当他们真的站在面试厅里,面对着云舒、吕长史和曹诚三位面试官时,顿时吓得身如抖筛,大冷的天,额头上全都是汗。
  吕长史是正经科考上来的,曹诚是家里有些背景给他弄到了军中,他自己也争气,当上了校尉。
  所以在云舒要给普通百姓面试的时候,他们内心里多少是有点不以为然的。
  这些人里有木匠、石匠、泥瓦匠、皮匠等等,甚至还有杀猪的。
  虽然今日是吕长史为主面试官,但他还真的不知道要问这些百姓什么,难道要考考他们都读过什么书吗?
  最后还是云舒问了这些人几个问题,应聘者见夏王殿下仍旧如往日般和善,一点都没有嘲讽看不起他们,也慢慢地放下了紧张的情绪,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云舒一边听着他们的介绍,一边盘算着后续西州城的建设,他们都能在哪里出力。
  数十人过后,就轮到拄着拐杖的丁嘉禾。
  丁嘉禾虽然穿着破旧打满补丁的衣服,但全身上下尚算干净整洁,整个人也收拾得比较利落,光是外形就与干惯农活的百姓不太一样。
  他即使缺失了一只脚,但仍旧拄着拐杖给云舒和吕长史行了个学生礼。
  吕长史不由得多看了他几眼,随后问道:“姓甚名谁,哪里人,曾做过什么?有什么特长?”
  这是云舒之前问应聘者的问题,现在吕长史有样学样地问了丁嘉禾。
  丁嘉禾恭敬地低头,抱拳道:“启禀大人,学生姓丁名嘉禾,字文吉,是永平十三年的秀才。本想继续科考,然从马上掉落摔断了脚,此后一直久居家中。”
  他是秀才出生,现在到了西州,在吕长史面前自称学生,也没有不合适。只是说到此处后,丁嘉禾顿了一下,抬头疑惑道:“请问大人,何为特长?”
  吕长史听了几十个特长,已经被特长洗了脑,这会儿只好解释道:“就是有什么手艺?”
  丁嘉禾羞愧地低头,“未曾有什么手艺。”
  吕长史之前面试的全是各色手艺人,一时忘记了没有手艺的能问些什么问题。
  还是云舒在一旁提醒道:“既然考中了秀才,是个读书人,那吕长史你就考校考校他的功课。”
  吕长史连忙点头σw.zλ.。
  原主虽然在京都的时候,也上过学,但云舒自觉自己不是个读书的料,根本不懂科考的那一套。让他面试问问题,岂不是让别人知道夏王殿下是半个文盲?
  吕长史与丁嘉禾一问一答,直说了半个时辰。两人从儒学经书,说到杂文诗赋,又从杂文诗赋,说到律法仪则。
  吕长史说到最后,甚至起了收丁嘉禾为学生的念头,但他略一偏头,看到自家殿下支着头漫不经心快要打瞌睡的脸时,瞬间清醒了过来。
  他咳嗽一声,对着丁嘉禾说道:“今日所谈均已记录下来,文吉你暂且回去,三日后王府会出聘任公告,届时你多加留意即可。”
  丁嘉禾一开始还有些担忧,但听到吕长史喊他文吉,心中倒是安定不少,然而他悄悄抬头,看到对他所讲内容并没有多大兴趣的夏王,心里又有点不安起来。
  吕大人对自己还算满意,但夏王殿下好像并不这么认为。但他此刻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好低头告退。
  云舒虽然对他们的对话内容不感兴趣,但其实一直都在留意丁嘉禾。
  吕长史等到丁嘉禾退出去后,立即问道:“殿下觉得此人如何?”
  见云舒沉吟,吕长史赶紧说道:“此人在得了案首之后,坠马伤了腿脚,大好的前程功亏一篑。但下官看得出来,即便科举一途无望,他也没有一蹶不振,这几年更是没有荒了学业,心性实属上佳。”
  云舒暗道:心性的确上佳,不然也不能以一介草民之身,就敢找当今皇子报仇了。
  不过今日观察下来,此人倒是没有如书中所记载的那般阴狠。莫非他的性格,是因为家人相继过世才改变的?
  现在手里极缺各类人才,于是云舒点了点头道:“沉稳内敛,所学甚广,倒是可以一用。那就跟在你身边,当个书记员,先学习一阵。”
  吕长史赶紧应下。
  他虽然有文人的清高,但也更怜惜有学识却郁郁不得志的学子。
  除了丁嘉禾外,这次面试的人当中,还有十多名读书人,只是他们最多只考到了童生,无法跟丁嘉禾想比,于是云舒也没有直接定下他们。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胆子大的十五六岁的孩子,想要来王府当亲兵,被云舒给拒绝了。
  直到看到这些半大的小子,云舒才想起来问负责人员统计的曹诚,“现在西州城十八以下的少年,都在干什么?”
  曹诚显然之前已经有了准备,闻言连忙说道:
  “殿下,属下早就想说了,咱们雇佣人干活的年龄,可不可以往下降一点,至少放宽到十五岁吧。
  就算是军中,也没有说必须十八以上才参军的。我是十七入的营,萧将军更是十五就到了军中。
  咱们把年龄卡在十八以上,还让挺多百姓不满的。”
  这倒是云舒没有考虑到的。
  受现代不可以雇佣未成年思想的影响,云舒总觉得不足十八的,都算是孩子,不适合干这样的重体力活。所以不管是挖渠、挖煤还是运土,他规定的工人年纪都在十八以上。
  而这个时代的人,哪有这个讲究。农家的孩子,更是早早就下地干活了,也就是他们刚来西州,还没有地,不然也不能这么闲着。
  曹诚接着说道:“之前的西州百姓冬日里还有些活干,但后来的那些人只能等着我们分派活。十八以下的那些小子,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没法跟着其他人一起做工,就整日无所事事、四处溜达,属下担心时间久了,会闹出什么事来。”
  真是好的不灵坏的灵,曹诚刚说完,门外有人前来禀报,说东大街有人聚众闹事。
  平日里这种事都是萧谨行负责处理,但是萧谨行这会儿带人出了城,已经几日未归。这下,就只能报给了负责治安的曹诚。
  曹诚正要出去,被云舒叫住,“我与你一同去看看”。
  -
  东大街此刻聚了不少人,而且年纪都还不大,俱是十三四至十七八的少年,毕竟大人们此刻都有活要干。
  本来两伙人还在打着架,直到听到有人高呼一声“殿下来了”,他们赶紧住了手,四散开想要跑,然而刚跑两步,就被亲兵给围了,只好蔫头耷脑地站回原地。
  不少人脸上都挂了彩。
  曹诚上前斥责道:“怎么回事?”
  其中一人高声说道:“大人,是他们先动的手。”
  另一番不甘示弱,“这又不是你们的地,凭什么不让我们呆在这?”
  眼见两方又要吵起来,曹诚赶紧呵斥,“都闭嘴!”
  等到曹诚问清楚,才发现这些人真的是闲出屁来了,屁大点事都能打起来。
  这些人闲得四处乱转,正好撞见了萧将军率众出城,当时所有将士俱都身穿铠甲,骑着高头大马。骏马的马蹄声,一下一下,像是踩在他们心头上。
  这般大的少年,正是热血上涌的时候,当即决定要练好武艺投身军中。
  而东大街这里正好有一处高台空地,原先也不知道用来干什么的,但被这些人发现后,就聚集了几十名少年,到这里来“练武艺”。
  原先也没什么,但是今日他们这波人来得有些晚,高台就被另外一波人将给占了。于是两伙人为了争地盘,就打了起来。
  云舒听完,满脸黑线,这广场舞大妈抢地盘的既视感也太强了。
  有云舒在,架自然也打不成了,武也不能练了。
  云舒看着这一个个少年,也终于明白,得找点事消耗消耗这群少年人旺盛的精力。
  “你们只想投身西州军?那有没有兴趣跟着我?”
  这些少年陡然听到夏王殿下的声音俱是一愣,随后又赶紧红着脸低头,因为夏王殿下正满脸和气地冲着他们笑。
  其实云舒并不比他们大几岁,但是这些少年就是从云舒的身上看到了属于长者的慈爱,两边领头的少年结结巴巴回道:“愿、愿意。”
  “那你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井渠附近种树。”
  第18章
  西州干燥炎热,风沙很大,特别是靠近北边克拉鲁山那一片,常年有十级以上的大风。
  虽然井渠的挖掘才刚刚开始,但有了水,这一片的土地很快就可以用来耕作,因此就该早早考虑防风治沙的事宜。
  况且种植树木灌木等耐旱植物不仅可以防风固沙,改变植被覆盖,还能改善土地质量,减少土壤水分流失,让土地更适合耕种。
  至于防风固沙的植物西州本来就有,只是比较分散。大家在荒漠中行走,能看到沙枣、沙柳、沙棘等植物。
  云舒让这些少年种的,正是沙枣树。
  沙枣全身是宝,皮花果均可入药,沙枣不仅可以人食,还能用来酿酒,而且叶和果还能作为牛羊的饲料。
  除此之外,更因为沙枣种植不仅可以苗种,更可以扦插。
  就在少年们去井渠那一片地种树的时候,几日未归的萧谨行终于带人回来了。
  马蹄声处,溅起了漫天的尘土,这一行骑兵很快就到了城内。
  百姓们纷纷让开道路,让骑兵顺利通行,同时他们也注意到每一位骑兵的马背上,都有一只鼓鼓囊囊的袋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