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天汉之国> 第74节

第74节

  汪若海想了许久,才点了点头道:“我明白了。还有,现在治理邓州的是牛皋。若我去了,牛皋又该如何?现在邓州的官吏、军队,还可以用吗?”
  王宵猎想了想。看着汪若海,道:“提刑,话我明白说吧。自去年我入襄阳府,这一带州军的政事改动许多。包括邓州。若提刑不做大的变动,自然一切皆好。要变吗——”
  听了这话,汪若海神情严肃。道:“新近朝旨,行仁宗法度。嘉祐条制与现今不同者,自官制役法之外,赏格从重,条约从宽。我们做大臣的,岂能违朝廷旨意?”
  王宵猎轻轻摇了摇头。道:“提刑,嘉祐年间的时候天下太平,岂能跟现在相比?现在外有金军窥伺,内有反贼作乱,我们要把所有的力量,尽量多的精力,放到加强军队上来。民政就要尽量简单,不管是官府,还是百姓都少生事。朝廷的旨意自然是对的,但我们治理地方,还是要按实际来。”
  汪若海没有说话,看着王宵猎。过了许久,才道:“如此说,制置是不许各州改变了?”
  王宵猎点头:“为了今日,我花了多少精力,死了多少人?岂能来一个提刑,就什么都变了?若如此,我如何取信于百姓?如何带人?提刑,此事不必多谈。”
  汪若海道:“若我一定要变呢?”
  王宵猎淡淡地道:“你孤身来襄阳,凭什么变?现在非常时期,我劝提刑不必有这样心思。治下的刑狱,提刑多多用心就是了。其他事情,还是要少插手的好。”
  汪若海深吸了一口气。道:“我明白了。依制置的意思,你这里是不许别人插手的。”
  王宵猎道:“怎么能够这样讲?有道理的,我当然会听。没有道理的,当然就不会听。艺祖曾言天下间道理最大。只要有道理,没有什么是不能够改的。”
  见汪若海脸色不好。王宵猎道:“好了,我的态度提刑已经明白了。提刑是明白了,我希望不要让我难做。你今日前来,我在后衙备了酒筵,为你接风。还请赏光。”
  汪若海连连摇头:“接风?今日我们两人话不投机,接什么风?其实一月前我在新野,就看出制置不是什么驯良臣子。朝廷让我做个提刑,我不想来,却又不得不来。既然制置不肯让步,我这提刑就只能委屈做着。这接风宴,如何能够吃得下去?”
  王宵猎听了就笑:“提刑,不管你做得开心不开心,都是公事。公事归公事,私事归私事,不要放在心上。你来上任,我自然就要摆接风宴。”
  汪若海看着王宵猎,一时之间琢磨不透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若说他有不臣之心,却没有什么不臣的举动,尽量遵从朝廷的旨意。说他是忠臣,对于与自己想法违的朝旨,又公然不遵。
  想了许久,汪若海才道:“如此叨扰制置了。”
  王宵猎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怎么练兵,怎么治理地方,王宵猎有自己的办法。怎么可能来一个官员就改变?这个时候,朝廷实际拿自己这样的地方实力派没有办法。下旨意,派官员,其实还是以前的惯性。等到后边朝廷慢慢认清了事实,自然会有相应的动作。
  至于自己这样做,会不会让赵构起疑心,王宵猎根本不考虑。自己再怎么做,难道还能比历史上的岳飞更忠诚?就是尽量表现,也不会让赵构比岳飞更相信自己。说到底,结果如何取决于赵构。自己要的是坚决抗金北伐,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赵构做到了,王宵猎自然没有话说。做不到,王宵猎也不会跟岳飞一样,被赵构唤到朝廷,窝里窝囊死了。
  既然是这样,王宵猎又何必假惺惺?自己的地盘,当然由着自己的心意。只要军队强大起来,又有谁能奈何自己?实际上这个年代,不管是赵构,还是朝廷,对于官员的忠诚并没有那么看重。
  第166章 新任知州
  到五月初,襄阳、邓州一带的麦子成熟,百姓争分夺秒收割完毕。辛苦一年,王宵猎等待的收获季节终于来临。几州从上到下,到处都洋溢着忙碌而欢快的气息。
  五月初三,王宵猎陪着汪若海到了邓州城外。以后邓州的政事,就交给汪若海,牛皋则到新野与邵凌一起,专心带兵。不过邓州除知州外的官吏,还是牛皋招募,听王宵猎指挥。
  牛皋带人迎出城外,旁边转满了本州的百姓。
  上前敬礼毕。牛皋道:“今年风调雨顺,冬麦喜获丰收。本州父老欣喜异常,聚在这里,一起欢迎制置入城。还有,往年夏税从五月十五起收,不知今年如何?”
  王宵猎道:“还是依往年惯例,五月十五起收。今年收粮税,用的斛斗都是官方统一制作,收时由官方监督。以前的斛面等陋习,一并革除。”
  听了这话,周边的百姓一起欢呼。
  以前官府收税,乡里是由里正组织。如果数目不够,由里正补足。所以里正这差役,真正的大户是躲着的,一般由乡里富足而又没有势力的人家担任。一任下来,许多都倾家荡产。王宵猎改变常例,现在是官府直接派人征收,而且取消以前的陋习,人人高兴。
  以前收税,数目是不明确的。除了正税外,有五花八门的加税。对于农民来说,国家规定的税率其实作用不大,地方的加税才是税的大头。
  常见的加税,如支移、折变、加耗、义仓,这基本各地皆有,数目或有不同。还有附加税钱,如头子钱,市例钱、起纲钱、縻费钱、使用钱等十几种名目。此外收税的时候,官方还会通过量具进行一定加收。如大斗、斗面,便是被认可的恶例。
  收税的时候,官方使用大斗,比规定的数目多收。斗面则是装满斗后,继续向上面装,形成一个小山包的样子。仅斗面一项,就可以多收两成。除此之外,还有呈样、预借等不知道多少种名目。
  仅仅是取消这些陋习,农民的收入就可以大大增加。所以王宵猎加重税粮,明文取消陋习,而且取消了钱税,深受农民拥戴。
  行礼毕。一个老者出来,双手捧酒,对王宵猎道:“邓州父老,深受观察之惠。且饮此杯,入邓州城中快活!有观察在此,实在是我邓州百姓之福!”
  王宵猎把酒一饮而尽。道:“天下间谁不希望地方安定,百姓富足?以前朝廷用钱的地方多,又有屑小在地方作乱,百姓深受其害。以后官民一心,大家都活得安安乐乐!”
  百姓地起叫好,簇拥着王宵猎几人,进了邓州城门。
  汪若海看在眼里,心中实在不知什么滋味。他当然知道朝廷派自己来的目的,但王宵猎练得兵强马壮,又得百姓爱戴看在眼里,实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将到官衙,那老者道:“观察,明日穰县割麦。还请观察莅临。今年风调雨顺,百姓卖力,冬麦大获收成。当禀告上天,官为祷告,百姓安乐。”
  王宵猎满口答应,让众百姓回家,进了州衙。
  看着座位,王宵猎道:“从今日起,汪监院就是邓州知州了,自该坐主位。”
  汪若海没有推辞,到主位坐了。只是自己初来,这里的吏人士卒一个也不认识,还是牛皋吩咐上了茶来。三人低头喝茶,都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牛皋道:“提刑,制置命我去新野带兵。这两日我们便交接州事。”
  汪若海道:“一路提刑,一州知州,如何做事朝廷都有定规。不过,这里与他处不同。我听制置的意思,是不许变更法度,一切按照以前的样子。知州如何做,我实在是不知道。”
  王宵猎道:“不知道有什么关系?做些日子,自然就知道了。去年我集数州之力,重定了各州军的条例。邓州也是一样。有本州条例在,一切按条例做就好了。”
  牛皋道:“制置说的是。便如我,本是粗人,哪里知道怎么做知州?还不是大多数事情都是下面公吏做,我照着条例粗略照看即可。”
  汪若海看着王宵猎,许多话想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自己是知州,凭什么听王宵猎的规矩?可如果不听,王宵猎可以把全部权力拿走,让自己只是做个空头知州。这个知州当的实在委屈。
  说了几句闲话,汪若海与王宵猎话不投机,各自歇息。
  回到住处,王宵猎换了便服。闲坐一会,牛皋便就前来求见。
  让牛皋落座,王宵猎道:“你是个带军的人,做知州其实不合适。提刑来兼任知州也好,你正好到新野带兵。慢慢军中的人多了起来,编练成军缺不了人。”
  牛皋道:“观察的意思,是不许汪提刑插手军中事务?以前可不是这样。”
  王宵猎道:“以前不是没有关系,我们改了就好。一州政务,其实非常繁杂,知州如何还有精力管理军政?以前让你做知州是没有办法,实在没人。现在好了,朝廷派官员来,你正好抽身。”
  牛皋点了点头,在那里细细琢磨。
  知州这个名称源自唐,五代时就已经盛行,宋朝成为定制。本来的意思,是以中央朝廷的官员来管理地方,夺地方官员职权。后来地方的官职如都督、节度使、观察使、防御史、团练使、刺史等都成了武将的官阶,知州便成了正式的地方主官。
  宋朝知州的正式名称,是知某州军州事。军即军政,州即民政,军在州前。也就是后世所谓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所以王宵猎不让汪若海插手军政,牛皋还是有觉得有些奇怪。
  从原来的地方官职成为武将官阶,便可以知道,这些官职设立的时候天下不太平,藩镇林立,中央其实更注重地方的军权。宋朝沿袭,也同样是军事在州事前面。突然间不让知州管理军政了,变动其实非常之大。某种程度上,王宵猎是把宋朝的制度废弃了。
  沉默一会,王宵猎道:“用五天的时间,你与汪提刑交接完州里事务,与我一起回新野。离开之前跟州里的官吏讲清楚,必须按照先前定的条例做事,不许随便改动。若不得不改,必须先报我知道。哪个敢犯了,必要严惩!”
  牛皋叉手称是。又小声道:“制置,如此做,会不会让人闲话?”
  王宵猎道:“嘴长在别人身上,哪何能够管得了?百姓说几句话死不了人,不必担心。但是如果大权旁落,是真会死人的!切记不可马虎!”
  见王宵猎神情严肃,牛皋忙正色称是。
  叹了口气,王宵猎道:“不是我要夺朝廷之权,而是现在非常时期,按以前的做法,实在无法养活大军。现在我们做的,就是清除地方豪强,给普通百姓减轻负担。如此官府得利,百姓也得利。只是地方豪强都不是简单的人物,一两年间,必然安定不下来。好在我们大军之中,与豪强没有关系。”
  牛皋听了不由笑道:“只要大军不乱,几个豪强能成什么大事?但有乱子,出兵平定就是。”
  王宵猎摇了摇头:“现在不是隋唐时候,更不是魏晋之时,地方上的豪强没多大势力。纵然他们惹出了乱子,也不必出动大军。每州有几百的厢军,其实就足够压服地方了。大军是用来对外作战的,本就不该在国内使用。只是现在时势动荡,有时候不得已而已。”
  国家军队对外,王宵猎不主张对内动用军队。军队一参与内部事务,轻者影响军队战斗力,重者影响军民关系,会动摇国本。只是这个时候,金军随时进犯,到处都是盗贼作乱,没有办法。
  牛皋对此没有什么看法。宋朝的军队对外不行,对内镇压还是非常得力的。地方一有乱子,调集大军来叛是宋朝常事,此时的人见怪不怪。
  第167章 丰收
  邓州治穰县。地方平旷,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由于以前的沟渠大多荒废,种水稻不多,大多数土地种的都是小麦。五月初的时候,小麦成熟,田里一片金黄的麦浪。
  王宵猎与汪若海一起,带着州里县里一众官员,与百姓一起出了北门,看今年割麦。
  到了选好的地边,早有父老上来,向王宵猎等官员敬酒。
  饮了酒,焚了香,王宵猎读了早写好的祷文。而后汪若海上前,也不用底稿,口占一篇,谢上天去年风调雨顺,百姓喜获丰收。百姓一片欢呼。
  两个老者上前,一人捧一把镰刀,对王宵猎和汪若海道:“请官人割麦!”
  王宵猎接了镰刀,与汪若海一起下田,每人割了一把麦子。早有一边的吏人接住,拿过去放在摆好的香案上。官吏与百姓一起祷告。
  王宵猎放下镰刀,看有一个老者安置了田漏。一排青壮一起下田,高声唱诺。随着一声令下,众人挥起镰刀,一片一片的麦子在他们身旁倒下。
  牛皋上前,低声对王宵猎道:“制置,诸事已毕,我们要不要立即回城?”
  王宵猎道:“不急,我们在这里看一看。自去年回汝州,这是第一次喜获丰收,不比寻常。百姓们欢喜异常,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有了今年的麦子,许多难关就能过去了。”
  牛皋称诺。静静地站立一旁。
  看着田里的麦子,王宵猎心里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人人都说今年的收成好,非往年可比。穰县的麦子据说一亩可产两石,甚至更高,远不是平常说的亩收一石。一亩三斗税粮,还能够剩下一石七斗。哪怕是租了田来种,交了税粮,再与主户平分,平常客户一亩地也可以收粮八斗多。一户按二十亩地来算,一家也有近二十石到三十多石麦子。
  可在王宵猎的眼睛里,实在有些别扭。前世也看到过地里的麦子,与眼前的完全不同。前世地里的麦子什么样子?密密麻麻,麦穗很大,一镰刀下去很可能割不动。可现在的地里,麦子稀稀拉拉,麦穗看起来很小。一把握住得再多,一镰刀也轻松割断。对于一个壮汉,割麦子并不是十分重的活。
  如果在前世,麦子长成这样,主家必然伤心欲绝,很可能就不要了。这种麦子收回家去,产的麦粒可能不如收的成本高。可在这个时代,这就是丰收了。
  一亩两石,也不过是两百多斤而已。王宵猎前世动辄过千斤,两者差距有多大?亩产过千斤,一个家庭有五六亩麦子,收获就非常吃力。可在这个年代,一个家庭正常就要十多亩,甚至二三十亩。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干,而是这个时代的产量太低了。
  前世中国化肥产量不高的时候,有个元帅自己种了麦子做实验田。精耕细作,使用农家肥,一亩小麦产量也不过七百斤。没有化肥,水、肥、种保证齐全,也就差不多如此了。而在这个时候,一亩小麦极限产量也不会超过五百斤,大田能有三百多斤,就是罕见的丰收。
  没有多少时候,割麦的人就到了田地的中央。指挥割麦的老者敲了一声鼓,催促众人。
  宋朝农忙的时候经常结成社,农人们会集体劳动。下地之前,田头支起田漏。按着时刻,大家应该一起来回,重新回到地头。这是借用军事纪律,来指导农业生产。并不像后世,一家一户,各自在自己地里劳作。特别是川峡地区的百姓,种稻的时候使用耘鼓,几十户一起劳作。那一带地狭人稠,经常由一个头领带着,出川到地多的地方种稻。
  站在地头,看着忙碌的人们,王宵猎就像看到了这世间的希望。从去年秋天回汝州,自己做了许多事情。可一直没有收获,总让人心里七上八下。从今天开始,地里收粮食了,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如穰县这般,一亩收二石,一县就产粮一百余万石。有了这粮食,军队就不怕饿肚子。军队能够稳定下来,整个社会也就能够稳定下来了。
  呼了一口气,王宵猎举目四望。不远处水塘的波纹映着光,旁边有黄牛在悠闲地吃草,成群的鹅鸭在嬉戏,还有一群羊在玩闹。不远处是桑林,正长得茂盛。村子掩映在大树中,一派安静闲和的景象。
  这是一片富饶的土地,这是一群勤劳的人们。在这样的地方,让这样的人们吃不饱饭,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不能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官府就是犯罪。
  过了没有多久,出发的割麦的人们重新回来,百姓一阵欢呼。
  王宵猎没有一直看下去。一个时辰后,与汪若海等人一起,回到了城内。
  到衙门坐定,吏人上了茶水来,几人饮茶闲谈。
  王宵猎道:“看今日情形,今年是难得的丰收之年。今日到田里,我让手下测了一下正在割麦的地块产量,一亩约能收二石五斗多一些——”
  汪若海奇道:“麦子还没有收回来,如何测产量?”
  王宵猎道:“这有什么难的?在地块里选三处,一步见方,把麦子割下来,取了麦粒称重。由此推算出一亩产量。凡是种地,都可以如此做。”
  汪若海点了点头,心中思量王宵猎说的算法。大略能明白王宵猎的意思,但到底怎么计算,却又说不明白。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大多能算简单算数,稍一复杂,就难说清了。如清量田亩,如果不会平面几何,就只能大致计算。对于很多人,甚至连简单计算都做不到。北宋丈量田亩最得力的人是郭谘,也只是把田亩分块,并没有仔细计算。
  清除了地方豪强的影响之后,王宵猎打算把田亩重新丈量一番。自己推广的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两项。一是识字,再一个就是简单的数学。教上几个月,自然有量田亩的人才。
  王宵猎接着道:“当然,现在麦粒含水,晒上几日,自然减少一点,不过不多。我们就按亩产两石麦算,穰县六十万亩田地,可产麦子一百二十万石还多。穰县是南阳的第一县,口十一万余,每个人有麦子十石还多。如果再加上其余粮食,一人就有粮十五石以上。”
  听了这话,汪若海被吓了一跳:“这么多?制置,这可不是小数目!”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