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节

  但八路军这一千七百多人却要分四面防守,于是每面只有四百多人。
  实际上八路军每面的防御力量没有四百多人,只有一百多人。
  这是王学新的决策。
  他对负责防御的第208团长唐良均说道:“团长,可以预见的是,我军火力要比鬼子弱得多,而我军又无险可守,唯一能仪仗的就是地下工事……”
  话还没说完,唐良均就点头回道:“明白,在防线上布设少量兵力,主力在地下工事保存实力,用添油战术跟鬼子耗时间!”
  王学新点了点头,跟聪明人讲话就是这么省事。
  如果不用这战术,鬼子只是一轮轰炸差不多就崩溃了。
  此时鬼子却集中大多数兵力进攻其中一面,兵力就是八路军守军的数倍。
  装备上的差距就更大了:鬼子有飞机、有坦克,而八路军就只有步枪、五零小炮和火箭筒。
  一时间八路军被鬼子的火力压得都抬不起头来,鬼子的坦克也带着步兵“嘎啦嘎啦”的朝防线涌来……
  第972章 定向雷
  八路军之所以能守住防线,主要是凭借两样装备:一是定向雷,二是火箭筒。
  这还多亏了王学新战前的先见之明,他在做准备时专程从三家店兵工厂调来了一大批定向雷和火箭筒装备防御部队208团,并让唐良均组织部队马上对定向雷和火箭筒的学习。
  唐良均对此还表示不解。
  “王营长!”唐良均说:“我们团也有装备这两样东西,我们知道怎么用!”
  208团是主力团,旦凡有什么新装备肯定少不了他们,因此唐良均以为王学新是多虑了,或者是把208团当作独立团了。
  “你们真的知道吗?”王学新反问。
  “什么意思?”唐良均问。
  “这么说吧!”王学新把手中的文件一丢,对唐良均正色说道:“我想,你们用定向雷主要是对付敌人步兵,火箭筒则是对付敌人坦克吧?”
  “难道不是这样吗?”唐良均一脸懵。
  如果不是因为知道王学新是这些装备的发明者,唐良均都会以为王学新是在危言耸听了!
  “的确是这样!”王学新说:“但这一回不同了!”
  说着,王学新就用桌角的粉笔头摆出阵形,一边摆一边说:“鬼子这回打的是‘闪电战’,我估计他们会打一场在航空兵火力掩护下的步坦协同作战。在这情况下,定向雷能打得到藏在坦克后的步兵吗?敌人坦克有步兵掩护,我军火箭弹只有几十米的射程,能威胁到敌人坦克吗?”
  一听这话,唐良均脸色就变得慎重起来,但随后就疑惑的问:“王营长,既然是这样,你为什么还要从三家店调来这么多的定向雷和火箭筒?”
  王学新一共从三家店调来两万枚定向雷,208团平均每人能分到十几枚。
  火箭筒则有一百多具,每具备弹三十发,加上208团原本就装备有五十具,这火箭筒都是其它部队三倍的量了。
  王学新说:“我觉得我们这一回应该反过来,用火箭筒打步兵,而用定向雷炸坦克!”
  “这……”唐良均就是更是听不明白了,火箭筒打步兵还可以理解,用定向雷炸坦克……虽说那是鬼子的豆战车,有名的薄装甲,但正面也有12mm厚度。
  王学新看穿了唐良均的想法,不等他问就解释道:“火箭筒虽说只有几十米的射程,但那是在强调精度的情况下。如果不强调精度而是用钢珠反步兵火箭弹打坦克后的步兵……射程能达到一百多米吧?”
  其实这里不能用“射程”这个词,因为射程本身就是在保证精度这前提下的飞行距离。
  王学新只是跟唐良均讨论没那么讲究而已。
  唐良均点了点头,回道:“这个没问题,但是用定向雷炸坦克……”
  “鬼子使用的是95式坦克!”王学新说:“其底部装甲十分薄弱,顶多只有6mm。定向雷能不能炸穿?”
  唐良均眼睛不由亮了起来。
  6mm的钢板不过就是一层铁皮,就连机枪子弹都能打穿,定向雷的钢珠要是近距离在炸药的作用力下射出,说不定还真能打穿!
  王学新又说:“另外定向雷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它被坦克碾压时不容易被碾坏,如果在坦克碾上时引爆,能否将敌人履带崩开?”
  唐良均闻言不由大点其头。
  定向雷的确有这个优点,因为它朝向敌人的一面全是密密麻麻的钢珠,炸药和引信则在弧形钢板后,坦克履带一压……它由于自身的坚固多半不会被碾坏,而是陷进黄土里。
  这与其它炸药不同,其它炸药被履带一碾,多半就很难引爆成功了。
  最后王学新下了结论:“如果是这么打,你们应该要利用敌人还未赶到这段时间练练吧?”
  “是的!”唐良均想也没想就应道:“我马上组织部队训练!”
  于是,208团就临时抱佛脚的进行了一场演练。
  练的就是让这两样装备改变它们的角色,把原本用来打坦克的火箭筒用来打步兵,把打步兵的定向雷用来炸坦克。
  不过当然,这是因为王学新知道鬼子的坦克是95轻战才用得上这战术,如果是其它坦克,只要底部钢板稍有点厚度只怕都用不上。
  结果实战的情况比想像好得多。
  因为鬼子的进攻其实不只是坦克掩护步兵冲锋,他们是采用坦克加边三轮加步兵的方式进攻。
  这种进攻方式也是汉斯部队喜欢用的。
  主要是用在要求迅速撕开敌人防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时使用。
  因为坦克加边三轮的进攻方式,就使坦克不需要放慢速度等待步兵跟进,它可以全速朝敌人防线前进。
  同时坦克又并非没有步兵掩护……边三轮上的步兵就可以为坦克提供掩护,而且火力还不弱,因为挎斗上的步兵可以架起一挺机枪。
  必要时,边三轮的步兵还可以下车步行为坦克提供掩护。
  在这之后的步兵,则紧随其后成为进攻的主力。
  汉斯在战场用这战术屡试不爽,常常在敌人还没从轰炸中反应过来时,坦克和边三轮就已经冲到防线前了。
  确切的说还有满载着步兵的半履带车……
  不得不说这种战术很先进,因为现代装甲部队的作战,其实是用装甲步战车载着步兵跟进,步兵随时准备下车为坦克提供掩护。
  汉斯的这种战术,与现代的步坦协同已经相当接近了。
  河野真太就用上了这种战术。
  只不过这一回鬼子却吃瘪了,因为八路军恰好用定向雷炸坦克……
  坦克的确是能炸得穿,因为定向雷那钢珠在近距离时穿透力还是相当惊人(钢珠的形状使其在空气中飞行时动能消耗很大,受距离影响很大)。
  但鬼子用上了坦克加边三轮的战术,炸坦克反而变成其次了,更重要的还是炸边三轮。
  相比起坦克,那边三轮就跟纸糊似的,定向雷在下方一爆,钢珠“嗖嗖”的自下往上呈辐射状散开,一打就一大片。
  尤其还是自下而上,那钢珠就尽往鬼子薄弱处钻,比如胯下、腋下、下巴……
  第973章 95轻战
  在一声声定向雷的爆炸声中,鬼子的坦克就一辆接着一辆的被炸毁在八路军的战壕前,步兵更是一队队的被炸倒在阵地前到处翻滚……这些被定向雷钢珠击中的如果没有命中要害往往只伤不死,于是成片成片的倒在地上惨叫、哀嚎,就差没有哭出来了。
  王学新在阵地上亲眼看到这一幕,暗道鬼子所谓的“勇敢”也不过如此。
  其实人都差不多,有时之所以能表现得比较“勇敢”,只是因为没有痛彻入骨而已。
  而定向雷的痛,则远超绝大多数人的极限,鬼子也不例外。
  另一边在装甲车里举着望远镜观看战果的远藤志野看着这状况就大跌眼镜了。
  远藤志野原本以为在航空兵的火力掩护和战车、边三轮的冲击下,只需要一个冲锋就能突破眼前八路军这薄弱的防线,没想到一次冲锋后居然是这样的结果。
  更严重的还是,那些95战车被炸毁的位置距离八路军的战壕很近,有的只有十几米。
  这使原本无险可守的八路军防线变成“有险可守”……95战车成了八路军防线前最好的障碍和掩体。
  这还算好了。
  远藤志野吃惊的发现,许多八路军居然还钻进95轻战中,然后掉转炮口转向帝国军队的方向……
  “这算是怎么回事?”远藤志野忍不住骂了声:“那些战车不是被炸毁了吗?为什么八路军还可以用!”
  远藤志野认为,这简直就是最不公平的事,甚至是上天对帝国军队的惩罚,否则怎么可能发生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
  也难怪远藤志野会感到奇怪。
  战场上这种事的确很罕见,因为坦克一旦被敌人炸毁那基本就是报废了,敌人能再次利用的机会很低,一百台里有一辆能马上重新利用就不错了。
  但这一次,被炸毁在前线的95战车至少有百分之八十当场被八路军利用,这简直就是奇迹。
  参谋也觉得奇怪,他花了些时间去问了问,然后就回来报告道:“少佐阁下,八路军用来炸战车的是钢珠地雷……”
  鬼子把定向雷称为“钢珠地雷”。
  八路军还有另一种钢珠地雷,也就是“s型跳雷”,不过鬼子把它称之为“跳雷”。
  “我知道那是地雷!”远藤志野愤努的回答道:“我只想知道,那些战车被炸毁后为什么还能使用!”
  远藤志野这是气昏头了,以至于都不仔细思考一下两者之间的联系。
  参谋有些无奈,只能低头回答道:“少佐阁下,钢珠地雷是发射出钢珠,这些钢珠自下而上的穿透战车底部装甲击杀战车里的战车兵,但它们却很难对战车内部仪器造成伤害,所以……”
  于是远藤志野就明白了。
  这些混蛋,居然想到用这种办法对付95轻战,不但阻止了95轻战的进攻,还将其变成了他们的炮台!
  正想着,就见被八路军缴获的95轻战开始发威了,随着一声声轰响,战车炮就朝帝国防线打来一发发炮弹,有两发炮弹还打在远藤志野乘坐的装甲指挥车的附近,只气得远藤志野恨得直咬牙。
  接着,远藤志野甚至还看到有几辆战车被开动了……
  定向雷炸坦克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也是王学新没想到的。
  只杀死坦克里有坦克兵还能保持坦克完好,甚至有些还能开动……钢珠从底盘穿透,因此就连履带都是好的,只有那些履带被炸断的才被当作炮台使用。
  这个意外让王学新有些可惜。
  早知如此,就应该调一些坦克兵来,也不至于现在这些缴获的首批八辆坦克没法用上啊!
  结果唐良均的话却让王学新喜出望外。
  “营长!”唐良均说:“我们有一部份人学过开坦克!”
  “什么?”王学新吃惊的把目光投向唐良均:“你们不是步兵团吗?怎么有学过开坦克?”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