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29节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29节

  黄懋冲和赵秉忠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去衢州书院了,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向书院而去。
  越是靠近衢州书院,身穿儒衫的读书人就越多,远远的就能看到高高悬挂在书院上的幡子。
  “禁海平倭,这字写的相当好啊!”李贽看着飞舞的字幡,忍不住点评道。
  众人也点头,这副大字能写到这个水平,书法上的造诣远超普通人。
  李贽感慨说道:“若论字,恐怕只有汝霖能和此人一较高下了。”
  黄懋冲和赵秉忠看向苏泽,他们没有见过苏泽的书法,却没想到李贽对他的评价这么高。
  李贽说道:“汝霖的字如乱石铺街,又有山竹藏于其间,如字如画,当真是天下独一份的!”
  “这字幡似乎也是走的这条路啊,以画入字?”
  果然浙江也是人物荟萃之地,福建虽然科举也不错,但是比起文化底蕴这方面,还是比江浙差了一些。
  等到了书院门口,只看到山门打开,书院支起了凉棚和草席,众多读书人就这样席地而坐,苏泽众人也是觉得新鲜,他们在福建可没有见过这样的文坛盛事。
  李贽颇有些激动的说道:
  “我在南京国子监的时候,曾经听说当年阳明先生在衢州讲学就是如此,整个浙江的读书人都在衢州书院边上结庐而住,每日阳明先生打开书院大门,书院门口都盘坐在草席上,听讲阳明先生的心学之道!”
  黄懋冲和赵秉忠都露出向往的神色,他们可从没见过这样的阵势。
  苏泽倒是觉得没什么,后世一部爆款视频,观看人数都有上千万人,论思想传播古代还是远逊色现代人的。
  不够这也说明了当年王阳明的个人号召力,也难怪皇帝如此忌惮他,不敢让他进京城。
  一尊活着的圣人,可以说是君王的噩梦了。
  周围的读书人听到苏泽等人的外地口音,自豪的介绍道:“你们是福建来的吗?”
  苏泽点点头,这个年轻书生说道:
  “诸位来的可真是时候啊,这文会是会试年才会举行的,你们也是前往南北二京入监的嘛?”
  苏泽等人点头,这个年轻人知道他们都是举人,连忙说道:
  “浙江衢州府今科举人范从明,请教诸位兄台大名。”
  “福建延平府苏泽,也是去年才中的举人,这位是我们的科场前辈,这两位是我的同科。”
  三人自爆名号后,范从明热情的说道:“苏兄、李兄、黄兄、赵兄,这次书院之会不仅仅是我浙江士子的集会,也是欢迎各地士子来切磋,精研学问的,为了的就是传承阳明先生讲学遗风。”
  “本次书院之会由我们越中十子的徐文长组织,那字幡就是他写的。”
  众人抬起头,再次看到那副飘动的字幡。
  众人都是感慨浙江人文荟萃,但只有苏泽在盘算这么大的一尺徐渭的书法作品,后世能拍出什么样的高价?
  范从明非常的热情,他的同伴已经在书院内占了位置,他热情的邀请四人挤进了书院,这次的位置竟然还算是靠前的,一行人挤在了草席上,看着书院中的木台。
  木台大概是一人高,上面放着两个破旧的蒲团。
  范从明说道:“那是当年阳明先生讲学时候坐的蒲团。”
  就连平日里最离经叛道的李贽,都挺直了腰板。
  苏泽暗暗感叹,果然当一个人成为圣人,他所用的一切都自动圣物化了。
  就在这个时候,就看到一名长须灰色长衫的中年人登上讲台,他对着众人团拜了一番后道:
  “在下徐渭,应诸位抬爱组织本次文会,本次讲学的主题是‘禁海平倭’,诸位对平倭靖海有何献策,都可以上台畅所欲言,若是有不同意的,也可以上台来辩述。”
  众人纷纷鼓掌,这次衢州书院的文会讨论的问题都是大家日常讨论的话题,又是平倭这种关系到家国的大事,众人都觉得可以有话说,于是纷纷鼓掌叫好。
  徐渭虽然没有中举人,但是他在浙江读书人心中地位超然,即使是胡宗宪这样的地方大员都敬重他的才华,他直接一屁股坐在蒲团上说道:
  “今日就由徐某起个头,徐某有靖海平倭十策。”
  苏泽侧耳听徐渭的平倭十策,基本上和他在县试策论上写的差不多,也就是整饬海防,编练地方团练,加强海防之类的话,对苏泽来说也没什么新意,但是胜在全面。
  而且徐渭熟悉浙江地理,对于各地倭情也都有了解,他说的方案可以说是滴水不漏了。
  对能够招降的倭寇进行招抚,剿抚并用,利用倭寇内部矛盾分化瓦解。
  徐渭的方法虽然没什么新意,但是他这篇《荡倭十策檄文》,用的是宣战檄文的体裁,写的文采飞扬荡气回肠,苏泽听了都想要拿起武器冲上前线和倭寇厮杀。
  果然一根好的笔杆子能胜十万兵,光是这篇文章就足以团结浙江的读书人抗倭了。
  后面胡宗宪应该用的就是徐渭的谋划,基本上是按照他的方略进行抗倭的。
  这篇《荡倭十策檄文》,可能也是胡宗宪灭倭政策的宣传文章。
  不过既然是文会辩论,自然不可能全部都同意徐渭的檄文,不一会儿,就有一个士子站起来,他挤过人群走上高台,对徐渭一拜又团拜,开口说道:
  “在下绍兴府举人吴雄,倭乱之始在宁波争贡,朝廷每年花费这么多经费平倭,东南百姓都不得安宁,还不如重开宁波朝贡,那倭乱自解。”
  这个说法立刻点燃了火药桶,还没等徐渭反驳,就自然有宁波籍的士子站出来反对。
  这名士子走上台,大声斥责道:
  “宁波举人沈揆,吾以为不可!自从国初许倭寇入贡以来,倭人在宁波酝酿事端无数,且倭人贪婪,我大明乃天朝上国,岂能因为区区倭寇屈服开贡?此例一开海疆不宁!”
  接下来苏泽就看到一场高大上的文会,立刻变成了大型网络键政线下吵架现场。
  宁波和宁波附近的读书人都站起来反对重开朝贡,反对倭国再入贡,强硬的主张继续抗倭。
  而非宁波籍的读书人则有一部分支持重开朝贡,用朝廷来抚平倭寇,不要继续用兵打仗了。
  苏泽看着徐渭嘴角含笑的看着众人引经据典,大声辩论到面红耳赤。
  再看看站在高台边上,摸着胡子看着辩论的徐渭。
  苏泽就知道这也在徐渭的计划之中,这一次文会的主题既然是“禁海平倭”,那就是为了宣传胡宗宪接下来的抗倭方针的。
  而徐渭任由他们辩论,应该就是为了在最后的时候一锤定音,统一整个浙江的抗倭思想。
  果然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都不是普通人,史书上对徐渭评价很高,认为他是胡宗宪平倭的谋主。
  现在看来应该是这样了,舆论先行,先确定全浙抗倭的思想,等这次讨论完毕,再提重开宁波入贡就是投降主义了。
  李贽低声对苏泽说道:“汝霖不想上去说两句吗?”
  李贽知道苏泽给自己姐夫谋划了平倭七策,才让方望海平步青云,知道他素有韬略,可没想到苏泽此时已经站起来了。
  范从明惊讶的看着苏泽,他没想到外省士子竟然要上台辩论?
  要知道刚刚上台的,都是浙江有名的读书人,范从明这种新科举人只有在下面听的份儿。
  范从明向身边的黄懋冲说道:“苏兄在你们福建很有名吗?”
  黄懋冲笑了笑说道:“汝霖兄乃是我们这一科的解元郎。”
  原来如此啊!
  听说苏泽是解元,范从明就明白了,一省的解元都是一省文才精粹,苏泽想要上台辩论也是正常了。
  但是范从明还是说道:“苏兄的辩经水平如何?”
  黄懋冲想到这一路上苏泽给众人讲学,和李贽辩论的样子,立刻说道:“辩才无双!”
  范从明还是有些担忧的说道:“我浙中士子向来口才了得,怕是苏兄要吃亏啊。”
  范从明只看到苏泽登上高台,他的气势一下子就变了。
  在金色技能【雄辩】的加持下,苏泽登台后的魅力达到了14点。
  在台下的时候,范从明还只觉得苏泽是个风度翩翩的读书人,但是这么一登台,苏泽的气度就风貌让人想到了那些成名已久的大儒。
  徐渭也疑惑的看着苏泽,整个浙江有名的读书人他都见过,怎么不知道苏泽这号人物?
  这一瞬间,徐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老师王畿,王门二代真传,王阳明的亲传弟子!
  苏泽拱手说道:“在下福建延平府举人苏泽,见过诸位兄台。”
  听到苏泽是福建人,台上台下的浙江士子都喧哗起来。
  虽然刚刚宁波籍的士子和非宁波籍的都要打出狗脑子了,但是苏泽你一个外省人有什么资格说话?
  如果不是苏泽气度了得,怕是已经有人要将他嘘下去了。
  但是苏泽对面的那个宁波籍士子直面苏泽,却觉得压力很大,这时候台下突然有人喊道:
  “苏泽苏汝霖!是不是写《牡丹亭》的解元郎?”
  “就是写《聊斋》的那位苏泽?”
  范从明惊讶的说道:“苏兄就是写《牡丹亭》的那位?我竟然一时没想起来!”
  黄懋冲问道:“《牡丹亭》在浙江也有传唱吗?”
  范从明激动的说道:“何止是有传唱啊,那是风靡满浙啊!徐文长也盛赞苏兄是比拟关汉卿的戏曲名家啊!”
  一省解元,戏曲名家,让范从明瞬间变成苏泽的迷弟,场下不少人也忘记了地域之别。
  只听到苏泽说道:“《左传》有云: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
  “先秦之时,若无楚国诸夏先民之功,我闽浙还是蛮夷之属。”
  这句话说的众人无言,苏泽是将浙江福建一起地图炮了,不过在先秦那个时代他们确实是蛮夷没错。
  徐渭看向苏泽,却不知道他突然说这话什么意思。
  苏泽说道:“周有分封诸夏教化蛮夷,使我南国归华夏而江南无南蛮之患,先民们筚路蓝缕,方有今日之版图。”
  “今南有倭寇北有俺达,为何不效法诸夏先民,化蛮夷为诸夏?”
  场上的宁波籍士子听到脸色惨白说道:“荒唐!海外诸国都是太祖所册藩属国,怎么能擅加征讨?”
  苏泽掷地有声的说道:“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倭国用华夏之礼则为藩属,如今却如禽兽一般侵扰我大明海疆,显然已出华夏而改为夷狄。”
  “诸夏伐夷狄,有何不可?”
  第225章 抵达南京
  徐渭看着高台上的苏泽,再看看被他鼓动起来的浙江士子们,心中叹息一声,这也算是另类达成目标?
  其实苏泽所讲的“诸夏主义”,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汉儒讲的“大公羊主义”就是这么一回事。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