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大明国师> 大明国师 第455节

大明国师 第455节

  紧接着,无数砖石迸溅而出,一股黑烟升起,没造成什么杀伤,但是造成了规模巨大的混乱。
  卓敬的沉思被打断,他知道汪与立拱手把主动权让给他一定是别有算计,要以守代攻,而且有绝对的信心守下他让给自己的回合后,一击制胜.所以卓敬分外小心,一直在思考,已经隐约猜度出了汪与立有可能的几种选择。
  但眼下周围的观众被远处的爆炸声所震撼,现场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卓敬不得不中断了自己的思考,他倒也没跑,这种情况卓敬依旧保持了清醒,或者说,这么拥挤的人群,既没必要跑,跑也没用,自己这老胳膊老腿,跑了反而容易被踩踏致死,高台上才是安全的。
  而对面的汪与立颇有些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意思,竟然一点都不慌,反而微笑着向他点头示意。
  “父皇,没事吧?”
  楼上,朱高煦以一种旁人看来极为夸张的姿势,一手抓着梁柱,一手牢牢地护住了朱棣,房屋的梁柱在他手里就跟公交车的扶梁一样。
  “没事。”
  朱棣拍了拍脸上的灰,也很冷静。
  枪林箭雨里打滚一辈子了,这点小动静算什么。
  朱高燧拉起被爆炸声吓得坐了个屁股墩的大哥,焦急地请示道:“父皇,这里不见得安全,要不要先回宫?”
  身后的近臣和勋贵们也都投来了含义相近的眼神。
  “蠢货!”
  朱棣一脚踹了过去,朱高燧灵巧的跟个猴子一样躲开,朱棣的脚在好大儿的肚皮前停了下来。
  朱棣气呼呼地说道:“这就是暴昭故意制造的混乱!”
  “这栋楼宇和周围的楼宇全是锦衣卫的产业,他暴昭有这个能耐潜入进来,埋上几千、上万斤火药吗?你当锦衣卫是瞎的吗?”
  “那”
  朱高燧很快反应了过来,不确定地问道:“暴昭真正的杀招,是埋在了我们回宫的路上?他是为了逼我们回宫?”
  “当然。”
  朱棣冷哼了一声,迅速下达了旨意。
  “一、派原封不动的车队,现在马上回宫。”
  “二,让辩经继续,安抚百姓情绪。”
  “三,老三你穿朕的衣服,坐在朕的位置上,让窗外的人看到。”
  “四,老二带队在车队周围拉网,准备抓捕逆贼。”
  ——————
  茶楼内。
  手下禀报导:“暴公,伪帝的銮驾动了,而且窗户里的人虽然穿着龙袍,但一定不是伪帝,有眼睛尖见过伪帝的兄弟确认过了。”
  暴昭笑了笑,只是摇头。
  “你们不了解朱棣,他一定还在茶楼里。”
  “那设伏的兄弟岂不是?!”
  手下们面面相觑。
  暴昭放下了茶杯,面色冷了下来。
  “成大事者必有取舍。”
  说罢,踢开了脚边的箱子。
  里面赫然堆着数十套锦衣卫的飞鱼服和绣春刀,乃至藤牌、钢弩。
  这才是暴昭的杀招。
  第390章 认输
  由于黑火药爆炸只摧毁了远处的一间平房,所以现场的混乱情况很快得到了控制。
  事实上,为了维持现场秩序,今天出动了大批的军队,军队的人数甚至都快赶上观众了,在如此重兵把守的前提下,任何图谋不轨,几乎都是不可能达成的。
  除非用了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办法。
  卓敬和汪与立的交锋还在继续,卓敬无视了所有嘈杂的声音,正在紧张地思考着反制的办法。
  汪与立拱手把主动权交给了他,既是对一开始他不抢先手的回敬,也是某种极度自信的表现,卓敬从这份自信里,嗅到了危险的意味。
  “汪师道,你就这么有信心,只要我无法在这个回合胜你,你就能一击制胜?”
  卓敬的脑海里反复回闪着那句话,口中喃喃。
  “人皆知趋利避害,圣人则更不论利害,义当为与不当为,便是命在其中也.杀招到底藏在哪?是道统吗?还是变法?不,都不完全是。”
  卓敬的思考时间太长了,以至于擂台上沙漏里的沙子,都快全部坠落下去了,在规则里,为了避免年轻人靠着熬时间这种卑鄙招数熬赢老头,所以两边一旦开始回合,都是以沙漏计时的,沙漏时间一到,不发问或者不回答,都自动判负。
  但无论如何,这时候卓敬都必须提出自己的辩题了。
  既然卓敬意识到,汪与立的杀招可能与道统有关,那么自然不可能再拿北宋五子或者老朱来破招,只能尽量往前追溯,用以避开可能的陷阱。
  “自秦以降,享国日久者,莫过于有梁之武帝(萧衍),唐之明皇(李隆基),此二帝者,皆聪明智略,有功之主也,岂非不行仁义哉?”
  “然享国日久,内无事虑,外无边患,因循苟且,无至诚恻隐之心,只着眼下而不为久远之计,自以祸灾可以无及其身,一朝身遇祸灾,而悔无所及。”
  “故而事功为国之体,以兴功利,以救艰厄,乃先王政事,不名为好利也。”
  卓敬敏锐地意识到了汪与立的杀招很可能藏在道统里,所以这一回合,掌握着回合主动权的他要尽力地把话题牵扯到远离学术、先贤、道统等领域的地方,否则很容易在下一个回合,被汪与立直接顺着话题绝杀。
  因此,卓敬选择的应对方式其实跟拿老朱当挡箭牌是一个思路,也就是扯上古代的帝王,以世俗皇权来压制道统。
  辩题意思很简单,就是说秦朝以后统治时间长的莫过于萧衍、李隆基,这俩都很聪明,治天下也以宽容仁义为主,但正是因为他们缺乏了功利之心,所以没了警惕,总觉得自己不会遇到灾祸,而灾祸来临的时候,后悔也晚了,所以说事功和讲求利害,在国家层面上来讲是必要的,并不能将其冠以“好利”的名头。
  徐老蹙眉道:“很有意思的解法,委实有些犀利,怕是师道先生不见得能应付得来。”
  “确实如此。”
  台下高逊志有些讶然地赞叹道:“若是换我上去,恐怕也不能想出比这个解法更好的应对之策了,至于破题,这里面是有陷阱的,我设身处地地想了一下,师道先生眼下定然畏首畏尾,被极大地限制了发挥,恐怕要输了。”
  “师道先生要输了?”
  周围的士子大惑不解,明明刚才汪与立还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啊!这怎么一转眼就说要输了?
  在夏日太阳直射下显得脸庞尤为黑红的曹端关注重点不在这里,卓敬甫一开口,他就琢磨过来了,汪与立也确实是大概率要输了,因为高手过招就在须臾之间,两人本来就水平接近,卓敬用了场外的因素连续限制了汪与立的发挥,被束缚了手脚的汪与立,很容易被卓敬一击而败。
  曹端只是有些迷惑,不敢确信地问道。
  “高太常的意思是,师道先生与您的实力,也是在伯仲之间吗?”
  高逊志并不理解曹端的不敢确信,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是什么秘密,他坦然地说道。
  “是的,我跟师道先生五五开吧。”
  “怎么?”高逊志笑着问道,“伱以为我比师道先生更强吗?”
  “在下不知.在下只是想问,天下大儒,除了高太常和师道先生,还有明显更强出一筹的存在吗?”
  高逊志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曹端一时间心里竟然有些害怕,他忽然产生了一个猜测,天下最强者,只有这个水平吗?
  是的,害怕。
  曹端原本以为自己只是在陕、豫这种文脉不兴的地方能拔得头筹,可谁知道如今走出了这里,来到了文脉鼎盛的江南,亲眼所见最顶级的大儒,也不过是高逊志和汪与立的水平。
  不是高逊志和汪与立不够强,而是曹端通过实际观察确信,自己现在的水平已经略微超出了这两人,假以时日,随着自己获取知识的广度和钻研学问的深度双重提高,那么以后的自己水平定然会远远超出现在的自己,所以他很迫切地想知道,这天下到底还有没有更强的人。
  “自然是有的。”
  高逊志沉吟了剎那方才开口回答。
  曹端重重地松了口气,若是人生没有追赶的目标,那可实在是太可怕了。
  “卓敬、张宇初,大约与我们是一个水平线上的,而姚广孝应该高出半筹但高的不多,孔希路则是独一档.除此以外,四海之内大抵是还有几位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出山的大儒,实力确实是高深莫测。”
  “四海之内?”曹端敏锐地意识到了高逊志话语里的关键。
  “是的,四海之内。”
  高逊志点了点头解释道:“譬如朝鲜就有一位我极敬佩的大儒,从前与他打过交道,其人六次来大明朝见,极受太祖高皇帝赏识,曾与宋濂辩经未分胜负。”
  “在下从未听说过。”
  高逊志又开始了无形装逼:“你没在朝廷任职结交番使,没听说过正常,其人唤名郑梦周,乃是高丽王朝的宰相,郑梦周儒学造诣颇深,将从元朝传入高丽的程朱理学发扬光大,被誉为‘高丽理学之祖’,如今在朝鲜国内与勋臣派分庭抗礼的士林派便是全盘继承自他的学问,乃是李成桂的政敌,十年前被如今的朝鲜国王李芳远亲手所杀,郑梦周死了,李成桂才敢自立为王。”
  曹端的好奇心被勾了上来:“除此之外呢?”
  高逊志笑而不语。
  “敢问高太常,卓尚书的回答,奥妙在哪?为什么说师道先生要输了?”有士子认真求教。
  “现在只能给你们讲讲奥妙。”
  高逊志顺势岔开话题:“其一,师道先生的回答是‘然和于义乃能利物,岂有不得其宜,而能利物者乎?’,卓尚书切着他的思路,说了自己的意思,也就是‘故而事功.不名为好利也’,可以当做是回应或者对仗,这是极工整,极针锋相对的反驳。”
  “其二,则是刚才师道先生是以帝王因为‘当为’所以好利,名为好利实际却并非如此,既然这样,卓尚书便以此为盾牌,拿另外两个确实有作为、施仁义,但结局却也并不好的帝王来举例子,佐证他的事功之说,也就是利大于义。”
  台下议论纷纷,台上的汪与立,也在凝神思考着破题之策。
  他只需要接下卓敬这一回合的攻势,并能把自己关于道统的杀招衔接进去,接下来便有了大概率获胜的把握。
  汪与立上一回合的论点,被卓敬拿来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极为精妙地选择了一个切入点,当做这一回合的进攻的武器,以至于他此时陷入了极端被动。
  “既然自己为了绕开太祖,不得已承认了‘帝王之利并非不符合义’,那么该如何反驳呢?”
  汪与立很快就想到了答案,他刚想开口,却看到了正在凝视自己的卓敬。
  ——不对!有陷阱!
  汪与立心口燥热,又一次陷入了长考。
  其实这个议题并非无解,恰恰相反,解题办法很简单,直接摆“三纲五常”就可以破解,而且还可以顺带出关于道统的杀招。
  “三纲五常”,这是二程和朱熹已经研究好了的标准答案。
  但是,卓敬想不到汪与立能很轻易破题吗?当然不可能,所以答案很简单,这里是有陷阱的!
  陷阱就是,汪与立在这个场景里,是不可以拿“三纲五常”来破题的。
  为什么?
  程颐的原话是“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骁将跋扈”。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