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 第274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274节

  闻言,朱祁钰却挑了挑眉,反问道。
  “拦下做什么?”
  卢忠眨了眨眼睛,愣在原地,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朱祁钰摇了摇头,道。
  “他们愿意传什么消息,就叫他们传便是,这案子是确实的,他们能做的无非是求援罢了,朕倒想看看,他们背后的那帮子人,究竟能牵出来几个。”
  卢忠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连忙道。
  “是臣考虑不周,请陛下恕罪,您放心,臣回去之后立马安排。”
  朱祁钰倒是没怎么在意,继续道。
  “明日将这份证词送去刑部,接下来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配合刑部便是,金濂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该怎么办。”
  说到底,在这件案子上,朱祁钰是有底气的,这不是他要陷害宁阳侯他们,而是他们自己栽了进来,那就只能认栽。
  如今朝野上下都在盯着这案子,金濂这个主审官,断不敢动什么歪心思的。
  卢忠点头称是,朱祁钰又问道。
  “除了这些,近些日子,京中可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自从上次金英的事件之后,卢忠颇在锦衣卫的身上下了一番工夫,这一点朱祁钰心里是清楚的。
  除了侦缉审案之后,刺探情报也是锦衣卫的一项重要任务,正事办的差不多了,朱祁钰也就随口发问。
  闻听此言,不知为何,卢忠的面皮有些发红,片刻之后,方回道。
  “回皇上,前两天早朝的事情传出去之后,不少府邸都在私下议论,说苗地的消息,是锦衣卫提早送进来的,正因于此,您才跟于尚书起了冲突,执意要撤换总兵官。”
  “哦?”
  朱祁钰眨了眨眼睛,颇感到有些意思,饶有趣味的望着卢忠。
  后者的脸色越发有些尴尬,道。
  “皇上,这消息不是臣放出去的,是之前一直就有,前番瓦剌一战,朝野上下都在传,说锦衣卫有细作在边境潜伏,不断往回传递消息。”
  “如今苗地的事情一出,这传的越发邪乎了,还有老百姓谣传,说什么锦衣卫有暗卫,人手遍布天下,风吹草动都逃不过锦衣卫的眼睛,您说这……”
  这不是瞎胡闹吗……
  卢忠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锦衣卫的鼎盛时期是在洪武年间,但是到了洪武末年,太祖皇帝觉得锦衣卫势大,于是狠下杀手,差点废了锦衣卫。
  到了永乐年间,太宗他老人家,虽然重新重用锦衣卫,但是更信任东厂。
  仁宣年间也差不多,到了正统年间,王振横空出世,更是将锦衣卫压得抬不起头来。
  要说锦衣卫这些年有什么发展,也就是太宗,宣宗数次巡边的时候,锦衣卫的确在边境留下了一些人手用于刺探情报。
  但是哪有京城里头传言的这么邪乎,整体而言,锦衣卫的重心,还是放在京城里头的。
  然而话说完了,卢忠却发现天子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若有所思的望着他,片刻之后,天子开口道。
  “卢忠,你可知锦衣卫和东厂不同在于何处?”
  这……
  卢忠一时语塞,没答上来。
  自从太宗设立东厂之后,锦衣卫和东厂的确有很多职能重叠,尤其是在侦缉消息方面,很多时候东厂要比锦衣卫更强。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锦衣卫好歹是朝廷衙门,里头的人手大多都出自军户,这样才能保证身家清白。
  东厂则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打探消息方面明显更加拿手,而且东厂是宦官掌管,回报消息什么的,也更加方便。
  可以说,东厂设立之后,锦衣卫的职能其实被挤压的很严重,若说还有什么是锦衣卫能做东厂做不了的。
  那就是锦衣卫有北镇抚司,有诏狱,能够抓人拿人,审案。
  但是锦衣卫的审讯权,又和刑部,大理寺是重叠的。
  如今朝中的文臣势大,天子为了避免外界非议,也不怎么将大案要案交给锦衣卫来审。
  所以实际上,锦衣卫如今的地位,还是相当尴尬的。
  见卢忠愣在原地,朱祁钰也不责怪他,摇了摇头道。
  “传言固然是传言,可你就没有想过,要将传言变成实情吗?”
  这股流言是从哪传出来的,朱祁钰心里大致也有些底。
  根子在瓦剌一战上,那个时候,朱祁钰带着朝中众大臣制定边防战略。
  但是当时,朱祁钰因为先知先觉,有不少的消息来源无法解释,于是索性便遮了过去。
  恰逢当时,出了石璞的那桩事情,锦衣卫重新在朝堂上有了存在感。
  于是朝野上下就纷纷猜测,是锦衣卫在暗中替天子刺探边境情报,毕竟,天子深居宫中,若说有什么力量能够提前掌握边境的局势,也就只能是锦衣卫了。
  总不可能,真的是天子瞎猜的吧。
  不过这都不是什么紧要之事,重要的是,锦衣卫未必就不可能做到这些。
  要知道,锦衣卫的力量,原本就不该囿于京师当中。
  京城当中的情报力量,有东厂就够了。
  锦衣卫根植于军户,完全有能力在更广阔的天地当中施展。
  朱祁钰没记错的话,越到明后期,锦衣卫的力量越偏重于地方和边境。
  到了万历年间,蒙古,辽东,倭国,朝鲜等各个地方,都能找到锦衣卫布置的人手。
  在明后期的数次对外战争当中,锦衣卫的起到的力量,决然不容小觑。
  卢忠也隐有所悟,实话是说,这些日子,他的确颇感到烦恼。
  舒良是个能力很强的人,自从他接掌东厂之后,事事都办的十分妥当,几乎要把锦衣卫的风头全给抢了。
  但是如今,从天子的话中,他似乎看到了锦衣卫的另一条路。
  在京城当中,东厂占着优势,锦衣卫何必要在这方面和东厂争锋。
  天子说的不错,锦衣卫根植于卫所军户,许多地方的千户所当中,都有锦衣卫的人手直接听命。
  尤其是在边境附近,当初太宗数次北征,锦衣卫皆有扈从,在边境可是留下了不少人手。
  如果把这些人都利用起来,那么锦衣卫能够起到的作用,绝对不是区区东厂可以比拟的。
  想通了这些,卢忠抬头望了望天子,却正好见天子也望着他,口气意味深长,道。
  “卢忠,朕对锦衣卫寄予厚望,大明的边境并不安宁,蒙古,辽东,西南,皆是锦衣卫可以大展拳脚之地,你不要令朕失望。”
  果然如此,卢忠压下心中的激动,立刻拜倒在地,道。
  “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负陛下重望,尽心竭力报效大明。”
  第330章 巧言善辩宁远侯
  刑部的动作很快。
  因为本也没什么可审的,这种大案,刑部只有审讯的权力,但是没有判决的权力。
  因此,在审讯了几日之后,刑部便将审理的情况和一应证物,送到了天子的面前。
  文华殿中,朱祁钰坐在上首,底下坐着几个大臣,分别是新任的大理寺卿陈勉,刑部尚书金濂,左都御史陈镒,内阁大学士江渊,锦衣卫指挥使卢忠。
  除了这些负责法司事务的文臣,因为事情涉及到勋贵,丰国公李贤,宁远侯任礼也赫然在列。
  李贤能来,是因为他是如今勋贵当中,资历最重也爵位也最高的人物。
  至于任礼,则是因为,朱祁钰接到了一份来自几家勋贵府邸的联名请愿。
  说是宁阳侯一案事关重大,需有勋贵参与审讯,于是共推了宁远侯任礼出面。
  这份请愿书上,不仅仅有英国府一系的勋贵,燕王府一脉和降将一脉也有不少家府邸都在其中。
  应该说,陈懋和郭晟二人被下狱,带给勋戚的震动还是很大的。
  京城的勋贵圈子,就这么大。
  虽然各有派系,但是总归来说,都是沾亲带故的。
  再加上,勋贵如今本就势弱,宁阳侯和成安侯,怎么说都算是如今勋贵当中为数不多还能拿得出手的。
  所以大多数的勋贵,还是希望能够尽量为他们争取一下的。
  除此之外,虽然如今大多数的宗室都已经分批离京。
  但是因为受命掌管宗人府,所以岷王和襄王两个,也都出现在了殿中。
  所以实际上,虽然这只是一次小型的法司合议,但是阵容却相当的强大。
  等人都到齐了,负责主审的刑部尚书金濂,便起身奏道。
  “陛下,如今此案情况基本已明,广通王,阳宗王二人的证词,和薛瑄的证词基本对照,细节处也能对得上,没有证据显示,他们曾提前串供。”
  “对于广通王的指认,宁阳侯和成安侯承认他们曾提前见过广通王,但是他们坚称,并不曾私下结交宗室,只是出于职责所在,了解真相后答应为广通王二人伸冤。”
  “至于薛瑄指认的,他们欲借此案离间天家,损伤圣德,宁阳侯等人则是坚辞不认。”
  话至此处,金濂略停顿了片刻,不着痕迹的瞥了一眼一旁的任礼,继续开口道。
  “除此之外,广通王等人的证词当中,还提及到了驸马都尉薛恒,会昌伯孙忠二人,说是他们二人牵线搭桥,广通王等人才结交上了宁阳侯等人。”
  “不过,此二人身份特殊,刑部不敢擅专,故只能请陛下亲自决断。”
  说完之后,金濂便闭口不言。
  这件事情干系重大,刑部只负责审,其他的一概不多说一句话。
  至于薛恒和孙忠二人,身份特殊在哪,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
  他们一个是常德长公主的驸马,一个是宫中上圣皇太后的母族,可都不是好惹的。
  朱祁钰点了点头,道。
  “既然案情已明,那么众位卿家认为,宁阳侯等人该如何处置?”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