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朱隶眼中眸光微转,轻轻示意幕僚。公孙良生让伏燕留在这儿,自己出去亲自给朱隶张罗婚事事宜了。
  尚书府接到了皇宫里发来的圣旨。
  李大同在单位里没有回来,由老太太带着王氏,跪下接过了宫里公公手里的皇旨。两人叩头答谢皇恩。
  公公转达宫里的旨意说:“皇上和皇后娘娘,都十分关心这桩婚事,认为是天作之合。另一道圣旨已经发去国公府了,你们尚书府,赶紧给二小姐操办嫁妆,皇上和娘娘都希望你们能把这事办妥当了,国公府是皇上的皇叔,不可以轻慢。”
  老太太和王氏一听,这个是一边欢喜,一边忧愁。
  欢喜的是,家里的病痨鬼送出去了,家里少了晦气,而且,避免了李莹到国公府当寡妇,李家未来有人嫁进皇室有了二层保障。忧愁的是,李敏的嫁妆,由于嫁去的是护国公府,皇上也说了,不能拂扫了国公府的面子,否则护国公府追究起责任,皇上怕是要再怪罪到尚书府头上。
  想到要给李敏的嫁妆里添银子,王氏感觉是在自己身上割肉,怎么舍得。
  老太太不是不知道她想法,让人送了宫里的公公走后,先警告王氏:“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老太太,可是,您知道的,咋们这府里,也并不算是很阔绰。老爷月俸只足以应付同事之间的应酬,而家里的庄子,今年收成不好,入不敷出,布庄的收入也不怎样。余下敏儿母亲留下的药堂——”
  “不是说那两家药堂都是做的亏本生意。”
  “再不济,药堂都是能赚点银子。”王氏这样说,无非是想让老太太明白,上次李敏要回去两家药堂,已经很不错了,不需要他们再锦上添花。
  老太太坐了下来,手指把几颗佛珠捻了捻,道:“看敏儿回来再怎么说。”
  王氏一听冷笑:怎么,做长辈的,还需要听小辈的话?圣旨都下来了,李敏敢不嫁抗旨?
  “老太太,儿媳妇是想不明白了,这是为何?”
  “如果敏儿嫁了过去,说我们府里不止这点东西,在护国公府说漏了嘴,你觉得护国公府能善罢甘休吗?”老太太这话,分明是不信王氏刚才所说的尚书府里的家产只这么一点东西,老太太不是心里半点谱都没有的。
  王氏收了声音,坐下。
  主要是看李敏知不知道尚书府里有多少资产,不过,谅这个丫头也不可能知道。在尚书府里这么多年,李敏一直像个傻子并不贪财,又怎会去打探家里的资产。
  李敏在徐氏药堂里,看着几个药童把没有晒干的地黄放在筛子上面。地黄的基本功效是清热凉血。
  在明代以前,临床大夫用地黄,没有熟地,只有干地黄和生地黄之分。生是指没有晒干的地黄,干的,是指晒干的。
  其实,这两者的功效是差不多的。
  熟地,李敏问了下,这里的药童不知道什么叫做熟地黄。
  李敏回想起自己刚给章氏开的方子里面,本想用熟地,后来多了个心眼,因为朝代不同,有些药材不一定这个年代有。现在,被她料中了。
  熟地其实,和生地一样,都是地黄的加工品。不一样的是,经过九蒸九晒过后出来的熟地黄,主要功效不是和生地一样是凉血而是补血了。
  熟地这个东西,在很多方子都是很重要的药材,尤其用在妇科病上。李敏回头,必须马上和徐掌柜说说,在自己药堂里将熟地做出来。
  时间过的很快,没过多久,天快傍晚了。
  王德胜赶着马车过来,接她回尚书府。
  念夏扶她上了马车。李敏让念夏帮着驾驭马车,让王德胜进来回话。
  这段时间,王德胜是被她派去调查尚书府在京师及各地拥有的财产数目。王德胜这个人,李敏从穿来的那一天开始,就知道是个最可靠的人,比念夏还要可靠。所以,最重要的事都是派了他去办。本来王德胜对于要离开她身边不太情愿,生怕她没有他会受人欺负。李敏好说歹说才把他劝走。
  “二小姐。”王德胜在马车里向李敏抱了拳,说,“都勘察明白了。”
  “把大致的数目都给我说一下。”李敏在车上顺道整整衣服上的皱褶,拿帕子擦了擦裙角的泥污。
  王德胜看她在他不在这几天,貌似过的不错,心情挺好,心里也就踏实了,禀道:“尚书府在京师,及他处,共有宅邸六处。”
  哎?
  尚书府不是只有一间大宅院吗?所有人都住在京师。怎么到了他处还有宅院?
  李敏抬眸,只要与王德胜对上一个眼神,即明了。
  王德胜点点头:“这事儿,连如今的夫人都不知情。”
  李敏几乎是快笑出声来了,这算不算是她抓住了自己父亲的软肋。
  她父亲,这个正人君子,做的真是风流快活,不止京师,大江南北都有红颜知己。
  李敏忍了忍笑,咱不能操之过急了,先探清楚了京师里有哪些财产可以让王氏吐血的。
  “你说说,除了那块地,还有些什么值得我去拿的?”李敏问。
  王德胜益发感觉到她现在完全是变了个人,若是以前的李敏,懦弱不敢是一回事,而且观念陈旧,把对自己父亲母亲长辈做出这种抢财产的事称之为大逆不道。其实,哪家不抢财产的。
  “二小姐终于想通了。”王德胜为她感到欣慰,同时一丝担忧,希望她这不是因为遭受到太大的打击才变成了另一个人。
  李敏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若有改变,也绝对是变好的。知道你和念夏是我好,放心,我绝对不让你们为我失望。”
  “是!”王德胜响亮答应,接着把自己调查所知的结果一五一十报告给她,“老爷是将京师里的庄子铺子,全部都交给了夫人打理。夫人把这些当成是自己的财物,是不可能对这些庄子铺子的生意置之不理。”
  ☆、【42】不拿白不拿
  “银两赚的多?”
  “多。光西城门一个布庄,一年夫人自己从中收入囊中的数目应该不比老爷的年薪少。”
  继母很会做生意是好事,让她李敏有机会拿现成的。
  马车到了尚书府大门,李敏下车时,见到几个轿夫抬着李大同从衙门回来的轿子正要离开,看来,她父亲是刚刚回来。
  管家迈过门槛,冲她拱手:“二小姐,老太太有请。”
  “什么事?”
  “今日,宫里头的公公来过了。”
  这宫里的人好闲,三天两头往他们尚书府里跑。
  早上召见的时候,皇上和皇后貌似对李莹比较关心,结果,圣旨却都指到她李敏头上。
  李敏拂了袖子,走到大堂。
  李大同刚刚坐下,王氏让竹音给他上杯茶。
  竹音端了杯花果茶过去,娇滴滴地喊了声:“老爷请喝茶。”
  李大同笑眯起眼睛接过茶盅。王氏轻咳一声嗓子。
  李敏看着这一幕迈过了门槛,是想:继母究竟是知道,还是装作不知道?
  “给二小姐上杯茶。”老太太吩咐。
  竹音看了看王氏的脸色,王氏点了点头。她正要走出门时,李敏伸手拦住了她:“不用了。”
  几个长辈的面色瞬间有了一丝尴尬。
  李敏分别行了礼,问:“听说老太太找我,不知是为何事?”
  老太太端正身子,表情严肃:“今日宫里来了消息,要求你与护国公十日内完婚,我和你父母,正准备商量给你操办嫁妆。你在一旁听着,有什么疑问可以说出来。”
  也就是说,过时不候。
  要是她李敏之前对尚书府里自己可以带走的财物没有做过调查,今儿可能全坑在这了。家里人这是为了准备给她打个措手不及。
  “请老太太说,敏儿在旁听着。”
  听这话,她还真打算认真听。能听出什么吗?
  王氏冷冰冰的目光扫过李敏的脸。
  老太太一样几分疑惑,闭上眼捻动手里的佛珠:“听你母亲怎么说吧,这个家,都是你母亲在操持。”
  “嗯。”李大同赞同。
  王氏起来,向老太太福了福身:“老太太,老爷,这府里有多少财物,在当年老太太和老爷在把财物交给妾身打理时,都有对过数的。”随之,王氏接过竹音递来的账本,假惺惺地翻开:“去年年底至今,府里的布庄,收支只能勉强维持平衡。”
  李敏咳咳,重重咳了两声。
  王氏皱紧眉头。老太太睁开眼:“怎么了?”
  “敏儿听母亲刚才那话,有几分疑问。”
  “疑问?”
  “是的。如果敏儿没有弄错,这府里的布庄,一共三家,两家在西城区紧挨着,一家在东城区。西城区的那两家相当于一家,敏儿昨儿刚好有空,和人家一齐过去瞧了瞧。”
  王氏立马瞪了眼:什么叫有空去瞧一瞧?
  李敏才不管她什么眼神,刚好给老太太上一课,素知道老太太喜欢二门不迈,可能并不知道家里的生意做成怎样,清清嗓子继续说:“母亲不需惊讶,敏儿是听朋友说,咋们尚书府的布庄瑞祥轩名声在外,如果敏儿作为尚书府的二小姐都不知道家里的布庄如何,只怕被人笑话了去,还要怨上母亲在敏儿出嫁之前并未教过敏儿如何打理家中财务。”
  王氏哼了一声,视线锐利几分。
  “怎么说?”老太太却已经是被李敏的话吊起了胃口,因为刚才,王氏才私下和她透过气和她哭穷,莫非王氏是糊弄她。
  如果王氏糊弄她,这里头文章就大了。
  王氏有了一丝紧张,站起来:“老太太,敏儿只是去布庄的门面看看,根本不知布庄的底细。”
  “是,女儿是不知布庄的底细,但是,布庄门庭若市,十几辆大马车,不算上轿子,堵在布庄门口,这个是京师的人都有目共睹的。而且,昨天,詹事府夫人,一拿从瑞祥轩拿走了三十匹绢布棉布,说是要给全家做衣服。敏儿听街上的百姓说,天天有人从瑞祥轩拿上百匹布,这三十匹的数目不算多。如果老太太不信,不如明儿亲自去望一眼,或是问问詹事府夫人。敏儿是不是说谎,老太太心里就有数了。”
  王氏的眼珠瞪到像铜铃大。
  老太太看向了王氏:“敏儿这话当真吗?”
  李大同不知何时也放下了茶盅,只等王氏回话。王氏每年打理庄子铺子的账本递给他时,都不是这样说的。
  “回老太太。”王氏站起,微低头,“布庄或许来客多,但做的多是熟客,利润偏低,因为客人大都是老爷的友人,算账不能算的太清。”
  “什么?”可惜,王氏这话李大同并不买账,“你给我说说,谁,我朋友里面谁赊我们布庄银两了?”
  李大同怎么可能不爱钱,王氏这话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王氏吸口气,抬眼看到李敏坐在那儿一身轻松,想必李敏都能想到了李大同的反应,是她糊涂,忽然忘了这回事儿。
  “老爷,妾身回头,把账本给老爷仔细过目。今日主要是商量给敏儿置办嫁妆。”
  王氏这是为了迅速转移视线。
  李敏点点头:“老太太,父亲,母亲此话未假,既然说府里布庄经营不善,入不敷出,不如给敏儿带过去护国公府吧,瑞祥轩利润低,但是名气大,装装门面也好,想必护国公府知道敏儿将瑞祥轩带过去,感觉有脸。护国公府高兴,皇上有脸,尚书府尽了忠义,敏儿尽了孝义,十全十美。敏儿想不出众位有反对的理由。”
  王氏听完李敏这番话,只怕没当场吐出一口鲜血。
  老太太和李大同只要看到王氏那张青白的脸色,都深觉这事儿不对了。莫非,以前真的是王氏自己弄假账,坑了自己家人,中饱私囊,若真是如此——
  砰。
  老太太拍了桌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