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嫁姐(姐弟骨科、1V1)> 第一百二十回抗旨不遵强项令,散尽家财活人

第一百二十回抗旨不遵强项令,散尽家财活人

  谢韬面露喜色,还未接话,谢知方便拱了拱手,直言相拒道:“郡主乃天潢贵胄,恕在下不敢高攀。”
  叁位小郡王护妹心切,不约而同地黑了脸,排行最大的那个说:“谢将军如今是从二品的要员,又战绩斐然,功勋卓着,高攀二字从何说起?难不成是嫌弃我妹妹误入烟花之地,配不上你,这才随便找了个借口推脱?”
  “思礼,不得胡言!”七王爷低声斥责,脸色却也有些不好看。
  眼看场面闹得僵了,谢韬连忙跳出来和稀泥:“王爷息怒,这个孽障不省事,最好胡言乱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事如何由得了他自作主张?我觉得郡主极好……”
  “我已有了意中人,发誓此生非她不娶。”谢知方打断父亲的话,面色冷毅,直言相告,“昨夜搭救郡主,不过是举手之劳,不足为道。郡主性情贞烈,以死相逼,因此还是清清白白的女儿身,若是有人质疑非议,请位嬷嬷过去,一验便知,王爷和郡王实不必为此忧虑。”
  他这番话乍一听是好意,仔细品一品,便觉出不对。
  这摆明了是怕七王爷等人诬陷他污了郡主的清白,强令他负责任。
  “你常年在外带兵打仗,连个丫鬟都不带,哪来的甚么意中人?”谢韬不愿到手的鸭子就这么飞了,觉得这个儿子越来越不服管教,急慌慌地给他拆台。
  谢夫人却知道继子的心思,用力扯了扯谢韬的袖子,不许他多管,和和气气地安抚七王爷,说话虽然含蓄婉转,意思却极明白——孩子已经长大,她做不得他的主,再者说,强扭的瓜不甜,还是要两情相悦,方能长久。
  七王爷被谢知方驳了面子,连茶水也未用,便拂袖而去。
  谢韬在家里气得跳脚大骂,谢知方教他唠叨得烦了,将腰间佩剑“呛啷”一声撂在桌上,喝道:“说完了没有?在我面前逞哪门子威风?记吃不记打是不是?”
  谢韬看着儿子阴沉沉的脸色,后知后觉地想起那一年被他用剑抵着胸口的恐惧,余下的话堵在嗓子眼,吐又不敢吐,咽又咽不下,只好自认晦气地“嗐”了一声,扭头往书房寻他的美妾去也。
  谢知方本以为风波已平,没成想季思敏好梦成空,在家里哭了叁四天,竟然相思成灾,一病不起。
  七王爷急得嘴角出了一溜的燎泡,请遍长安名医,依旧不见起色,爱女心切,索性豁出老脸,往陛下跟前求了道赐婚的圣旨,誓要做成这桩婚事。
  圣旨传到谢府,谢知方立时大怒,跳上马直奔宫城,在大殿上长跪不起,公然抗旨拒婚。
  七王爷这些年谨小慎微,深受陛下信重,手掌叁千禁卫军,镇守皇宫城门,若是能将他拉入自家阵营,将来夺嫡之时,必能如虎添翼。
  因此,对于这门婚事,宁王也乐见其成,忙不迭拿腰牌入宫,亲自劝说于他。
  谁成想,一向十分得用的心腹爱将这会儿犯了倔,拿出那年当众殴打季温瑜的混不吝气势,梗着脖子道:“微臣已有心仪之人,就算娶了郡主,也不过拿她当个摆设,绝不会碰她一根手指,七王爷忍心让郡主一进门便守活寡吗?”
  七王爷被他气得浑身发抖,碍着女儿的心病,少不得忍气吞声,道:“你喜欢哪家的姑娘?娶进来做妾室便是。敏宜心性简单,至纯至善,必不会苛待了她,往后你在外领兵,她们俩还能做个伴儿,妻妾和美,有甚么不好?”
  “我却不愿让我心爱之人受这样的委屈。”谢知方当着陛下的面,冷冷地看着仗势欺人的七王爷,“王爷若非要强人所难,不如摘了我项上人头。”
  他话说得决绝,宁王也不好劝的,又要全陛下和七王爷的脸面,只得训斥了几句,使侍卫们将他拖到殿外,结结实实地打了一百军棍。
  谢知方硬气地受了这场刑罚,浑身被汗水和血水打湿,连站都站不起来。
  宁王唉声叹气了一回,到底爱惜他的才干,替他向陛下求了情,使人将他抬回家养伤。
  谢夫人见了这副惨象,唬得花容失色,暗地里拭了一回泪,实在心疼他,便在给谢知真的书信里提了这件事,试探她的反应。
  谢知真看完信,内心五味杂陈,说不出话,夜里挥退侍女,偷偷哭了半宿。
  她本以为那些荒唐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化,然而,无论是弟弟妥善周密的保护、目的明确的安排,还是魏衡话语中透露出来的讯息,都在逼着她面对真相——弟弟的满腔痴心都系在她身上,志在必得,誓死不渝。
  听母亲说,敏宜郡主是很好的女子,心思单纯,美貌温柔,极具才情,又满心满眼仰慕弟弟,若是姐弟俩没有发生龃龉,他能寻一个那样的娘子,自己一定会觉得欣慰,往后在九泉之下见到生母,也算不负她的嘱托。
  可弟弟为了自己,竟敢公然抗旨,遭了那样的毒打。
  她已经相信了他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情根深种,却忍不住自责自苦,觉得他落到如今的境地,全是她的过错。
  如果……如果她寻到一个好归宿,他有没有可能逐渐放下这段不伦的感情,和郡主那样秀外慧中的女子缔结连理,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过了半月,谢知方将伤养好,随宁王回辽东大营。
  一辆马车遥遥地在队伍后面缀着,数十名护卫前呼后拥,好不气派。
  宁王往身后看了一眼,摇头叹道:“明堂,我那位堂妹似乎跟了上来,莫不是要跟着咱们一块去驻地罢?”
  谢知方心里悔得跟什么似的,见敏宜郡主阴魂不散,脸色瞬时沉下。
  若早知有此麻烦,当初不如将她丢在红袖招自生自灭。
  他一脸漠然,道:“与我何干?”
  宁王见他不为所动,揭过这个话头,好奇问道:“明堂,你中意的是哪家的姑娘?怎么从未听你提起?如今你也到了成婚的年纪,等下次咱们回来,本王为你们主婚可好?”
  谢知方勉强挤出个笑脸,敷衍道:“战场上刀枪无眼,我日日在刀口上舔血,万一有个叁长两短,岂不白白耽误了她?还是等到战事平定,蛮夷臣服之后,再请殿下主婚罢。”
  且不提敏宜郡主痴心一片,在辽东大营附近买了个小院住下,日日去瞧谢知方练兵,为他送衣物送食水,便是屡屡碰壁,依旧锲而不舍,单说这一年天下大旱,河落海干,到了秋天,百姓颗粒无收,饿殍遍地,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
  陛下沉迷于采补之道,无心政事,官员们中饱私囊,尸位素餐,难民阻塞路途,怨声载道,隐有大乱之象。
  临安城,自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难民挤满了大街小巷,一个个面色青黄,有气无力,被逼得急了,卖儿卖女者也不在少数。
  大小官员们一径里装死,富户们闭门不出,唯有宋家有悲天悯人之仁,倾了半数家资,往临近城镇高价采购粮食,在临安设了几十个粥棚,每日两顿,周济难民。
  谢知真关了自家粮店,将所有丫鬟小厮们都派出去帮忙,见人手实在不够,自己戴了帷帽,亲自往粥棚里去,和初一十五站在一处,为饿得面无人色的百姓们发放白粥馒头。
  她在这里见遍人情百态,有淳厚老实些的,拿了馒头跪地给她磕个头,连声念叨“大慈大悲活菩萨”;有满脸麻木的,拿了粥扭头就走;也有刁钻奸猾的,不止不知感恩,还要横挑竖拣,嫌弃粥里的米太少,馒头不够分量。
  有一日黄昏,将最后一个馒头发放出去,谢知真见难民们一个个有气无力,有几个还出现了高热咳嗽的症状,心知大旱之后,多有大疫,思忖片刻,走进斜对面的药材铺,打算买些强身健体的中药,添进粥里。
  药材铺有叁间房大小,一个个四四方方的檀木格子贴墙摆得整齐,散发着浓郁的药香。
  穿着蓝色布袍的年轻人站在柜台后面,生得浓眉大眼,十分精神。
  他手里“噼里啪啦”拨弄算盘,显然是精于此道,听到脚步声,抬头笑道:“姑娘要抓什么药?有方子没有?”
  笑容清爽干净,声调也悦耳动听,带着不令人反感的热情。
  首✛发:𝓟о18s𝐅。cᴏm(ω𝕆𝕆1⒏ νi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