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回到明朝做塞王> 第245章 朱元璋的旨意

第245章 朱元璋的旨意

  好在,运气不错。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几十辆马推收割机纷纷开动起来,将自己眼前的金黄的麦穗一片片地放倒割下,效率简直不敢直视,如果用人工去割的话,那怕是将人都累死也割不完。
  “哇,大王好厉害啊,臣妾今天可真是开眼了,臣妾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小麦还可以这样收割。”坐在朱楧左侧的迪丽娜扎简直是大吃一惊,略有些失态的叫出声来,随即忙用手掩住嘴巴,偷偷地笑道。边说还边不忘用一丝崇拜的目光偷偷瞄了一眼朱楧,她自认为很了解自己的这位大王,但是随着跟随他的时间越来越长,她才发现自己其实很不了解他,这位大王真不知道脑袋里装了多少奇思妙想,随便拿出一个来,就可以颠覆她的三观。
  她虽然一向自负才智,但现在也不得不承认跟自己的大王比起来她还是差很多,输给他真是一点也不冤枉。
  蓝幼澄虽然也对这个马推收割机的工作效率感到吃惊,但她毕竟跟朱楧的时间长,又是在肃藩刚成立时就被朱楧收入房中的,之前见识过朱楧用双马拉耧车的播种方式,因此对这个马推收割机的出现并没有感到三观被颠覆。
  不错,不错。第一次实验的效果果然很好,这个收割利器已经发放到各个农场中去了,想必今年的粮食产粮和归仓率会大为上涨。
  朱楧的心情十分不错,冲着钱大钧笑道:“你的工作成绩相当不错,寡人决定将你们张掖第一农场定为今年的示范农场,让其他农场的人都前来学习。”
  钱大钧简直是喜出望外,虽然没有升官,但能在这肃藩众多农场中被选为示范农场,那无异于是莫大的殊荣,够他吹好几年的了,立即纳头便拜道:“多谢王上,小人愿意肝脑涂地,报效王上的知遇之恩。”
  “起来。”朱楧对他们这套说辞已经略感不耐烦了,寡人让你当农场的负责人是让你好好给寡人种田打粮食的,又不是让你上战场,怎么会肝脑涂地?搞的寡人有多残暴似的,道:“你只要好好给寡人干活,寡人就不会亏待你,用不着肝脑涂地。”
  钱大钧愣了愣神,这拍马屁还拍出不好来了,看来自己这方面的功夫还没有练到家,今后一定要勤加练习,最好找个高人请教请教,缓缓地站起身来,拱手道:“是,多谢王上。”
  朱楧带着自己的老婆在这张掖第一农场观摩了半天,随后又带着她们去自己的老家张掖中考察了一番民情,这才意犹未尽地回到了敦煌。
  这几天,肃国的各个大农场都在大丰收,蓝幼澄一回来后就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带着她的记账组开始汇总,整理肃国各个农场的账目。
  朱楧很有怜香惜玉之心,见自己的这位爱妃如此辛苦,跟她说了好几次将手里的活安排给手下的人干就好了,可是蓝幼澄觉得钱粮之事事关重大,是整个肃国立国的基础,她实在是不放心完全依靠别人,必须要亲自为王爷把好这一关,因此执意不肯,几次婉拒朱楧的好意,朱楧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
  经过几天的梳理,蓝幼澄终于将这次收上来的钱粮账目理顺清楚了,在一次家庭晚宴上,兴高采烈地对着朱楧和王后孙云琦以及其他几个妃子笑道:“启禀王上,王后,咱们肃国这次又是一年大丰收,各个农场共生产粮食一千七百万石,比去年涨了一成。”
  “恭喜王爷,恭喜王爷了。”几位老婆纷纷向朱楧道喜,这么多粮食再加上从民户手里收来的赋税,那绝对是一笔可观的数字,就算要向朝廷交三百万石粮食,那落到自己手里的还是有很多,再加上牧场的大丰收,肃国这次又可以养很多兵马,干很多大事了。
  占地千里,带甲十几万,美女如云,积粮如山,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一个男人开心的呢,朱楧止不住地哈哈大笑,两手分别搂着贤妃和端妃,道:“今日是大喜之日,咱们一家人就开怀畅饮。来人,将寡人的女团叫上来,让她们给寡人好好舞上一曲,为即将出生的王子庆祝。”
  一提到王子,王后孙云琦和淑妃黛昱竹都不自觉地抿嘴一笑,剩下的两位妃子心中也是暗暗期许,想着能早日怀上王上的骨肉。
  王后的两个丫鬟听薇和吟荷又开始忙了起来,一个去叫朱楧的女团,另一个忙着给朱楧斟酒,不用说,这顿饭吃的又是及其腐败。
  农业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现在肃国的公立义务学校也已经开学一周年了,应该说绝大多数肃国十五六岁的少年少女都识字了,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算术和基础科学能力。
  依照朱楧的计划,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事,就是教给自己的父母和其他的家人识字了,以确保肃国今后成年人各个识字,为将来肃国的大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
  为了督促国民积极识字,朱楧制定了一套严厉的考核措施,具体内容为,肃国凡是十六岁以上的成年人,不论男女都必须识字,否则不允许出村。若是出村的话,走到关卡处,不仅要查一查路引,还要考一考识字的能力,考核方法为当地的小吏拿出几个字来让你当场去认,或者是说一句话让你写下来。若是能认得出或者是写得出,就放你过关,若是认不出或者写不出,不管你是男女老弱,摁在地上就打,一直打到你哭爹喊娘发誓好好学习为止。
  而这些被教训国的国民,今后就成了肃国官吏的重点督查对象,每年不定期的还要到你家里去考你,考试及格便了,若是考试不及格,直接吊到树上就打,保证让你在村里出够风头。
  当然,具体考试内容都是礼曹的官员严格审核的,保证都是常用字,各级官吏必须在这个范围内出题,违者严惩不贷。这也是为了避免地方官员故意找一些生僻字来刁难刚刚识字的国民,以从中捞取猫腻。
  这个计划已经实施,便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凡响,平日里只会种地的庄稼汉们全都震惊了,原来肃王让他们的孩子们免费上一年学就够让人震惊的了,现在又居然要求他们也识字,要不然连门都出不了。隔壁的老王不信邪,前两天冒着风险出去赶了趟集,回来的时候被打的连他的老婆和邻居的翠花都不认识了,从此开始整天闷在家里发奋读书,与翠花见面的机会都少了。
  这一下子,肃国的所有百姓都相信了,除了干活练兵以外就开始读书识字,肃国里上过学的孩子为了使自己父母不被官家打,一有空就教他们那些常用字的读写方式,肃国开始了人人识字的扫盲运动,文盲率大为降低,国民素质显著提高。那些普通的老百姓最起码会自己写借据契约什么的了,不用再花钱请那些秀才们写了,极大的节约了经商的成本。
  对肃王这一旷古烁金的举动,不仅肃国的大臣和肃王的后妃纷纷称赞,甚至是远在朝廷的朱元璋和朱允炆也连连称奇。朱元璋称奇的原因是他想不明白,做事一向务实的肃王这次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价钱教那些农夫们识字,这些人识字有什么用处?只要会老老实实地种地纳粮不就行了吗?为他们浪费巨大的国家资源,值得吗?
  到底是明朝时期的人,虽然是明朝最聪明的人,但仍然无法超越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实力就是兵马钱粮,识不识字影响真的不大,蒙古人不识字,不照样打下了万里江山吗?宋朝识字的人最多,不照样轮番让人欺负吗?
  这也不怪朱元璋见识浅陋,任他多么雄才大略,他也无法想象未来的工业文明有多发达,对传统的农业文明能形成多么大的碾压优势。
  而朱允炆称奇的原因就十分的无厘头了,因为这是朱楧所做的所有的事当中,唯一一个对他胃口的,他向来主张文治天下,将来继位之后也是要依靠文臣来管理国家的,但是他的这个十四叔偏偏跟他不是一个套路,不仅将武将的级别提的比文臣高,还重用太监压制文臣,这使得从小受儒家思想教育的朱允炆十分不能接受,虽然肃国已经自治了,出于阴暗的心里他还是希望朱楧是个昏君,不要太励精图治了,但出于天生的敌视太监的心理,他还是对朱楧的做法颇有怨言。
  现在好了,这个十四叔居然下令教全国的居民免费识字,这倒是颇有些文治之君的风范,这倒是很符合他的脾气。
  此时的朱元璋祖孙正在皇宫的谨身殿中批奏折,为了锻炼朱允炆的执政能力,再加上朱元璋年纪大了,老眼昏花,精力大不如前,一些奏折已经开始交给他来批了。
  朱允炆正在翻看一个关于向朝鲜派出使者的奏折,朱元璋突然将一个奏折扔到他的面前,淡淡地说道:“你看看这个奏折,该如何处理?”
  “是,皇爷爷。”朱允炆十分乖巧的从朱元璋手里接过奏折,展开一读,眉头不仅微微皱了一皱,这个折子正是肃王上的,上面先说了一堆套话,歌颂了朱元璋和朱允炆一番,最后十分乖巧地表示他知道朝廷目前缺少战马,他此番与回鹘大战,缴获了不少战马,愿意给朝廷贡献出五千匹,以资国用。
  有人肯为国效力自然是好事,但如果这个人是藩王的话,朱允炆的心里就会不自觉地升起一丝警惕心里,他的好基友黄子澄天天给他将西汉七国之乱以及西晋八国之乱的故事,将藩王们描述的一无是处,整天就是惦记着他的皇位,时刻提醒着他提防着藩王。
  因此,朱允炆不敢贸然答应,上次向朝廷贡献了三百万石粮食,就换了个独立建国的待遇,然后肃国的实力就急剧膨胀,国土已经拓展了两千里,居然还打败了老牌强国——回鹘,要知道,那当年是连宋国公冯胜都不敢招惹的存在啊。肃国的坐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又好心好意地贡献五千匹战马,还想要什么?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个时候自己一定要提高警惕,别到时候贪小便宜,吃了大亏。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这一副为难的样子,老于世故的他自然知道自己的这个乖孙子在想什么,心里微微叹了一口气,一脸正色地教育道:“怎么了?别人给你送礼你还要犹犹豫豫的吗?”
  朱允炆愣了一下,随即打了一个激灵,冲着朱元璋一拱手道:“皇爷爷说笑了,孙儿只是觉得十四叔有今天的家业不容易,孙儿实在是不想要他的东西。”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且不说朱允炆是真心还是假意,他的这句话就足以让老朱开心了,朱元璋这辈子最在乎的除了大明的江山外,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家人了,尤其是他的儿孙们,他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父亲一样,都希望儿孙们能和睦相处,各守产业,共同保卫大明的江山,斜靠在龙椅上,眯着眼看着朱允炆,慈祥和蔼地说道:“你十四叔这次发了笔大财,拿出点东西来意思意思也是应该的,一家人就不用跟他客气了。”
  看朱元璋的意思是想要这批战马,朱允炆只好同意,至于皇爷爷会给这个肃王什么赏赐,那他就管不着了,只希望这位老人家不要太偏袒儿子,冲着朱元璋行了一礼,道:“孙儿知道了,那就批个‘准’字。”
  朱元璋微微地点了点头,仰靠在椅子上,一脸得意地说道:“朕原本以为你的四叔是最能干的,没想到你的十四叔一点也不比他差,短短三年的时间就开疆拓土两千余里,还打败了回鹘那个西方强国。”
  做父母的都是这个心态,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了,那比自己有出息还要让他们高兴。
  朱允炆没有说话,只是自顾自地低着头。朱元璋看了他一眼,语重心长的说道:“允炆啊,你记住,家里人永远比外人可靠,像李世民那种没有心肝的到底是少数,将来你要是做了皇帝,一定要跟你的叔叔们搞好关系,让他们帮着你守卫边塞,这样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朱允炆心里还是很担忧,他的那些叔叔们的权力太大了,这几年虽然朝廷对他们做了一些限制,但还是无法改变他们在地方上有着巨大影响力这个事实。他这个年纪还不会掩饰自己,一脸的担忧全都写在了脸上。
  朱元璋看在眼里,岂会不知道他的小小心思,他已经不止一次跟自己提过削藩的问题了,这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懂事呢?要是按照书上说的就能做一名圣君,那人人都可以使圣君了,真正的帝王之术都是从不外传的,带着满满地关爱之情说道:“过两天你的四叔就要回北平了,让你的十四叔来京城吧,这三年来他只回来一次,你们叔侄之间的感情都生分了,他也该回来看看朕和他的娘亲了。”
  由于之前朱元璋怕藩王坐大,威胁中央,所以规定藩王来京只能一个一个的来,不能见面,之前来京城朝见的朱棣。为了察看这个雄才大略的藩王是否有谋反之心,朱元璋特地召朱棣前来问话,并且故意站在了他的后面,想让他感到不安,不曾想这位燕王的心理素质还是比较强的,并没有因此而露出失态之情,从而过关,在京城留了几天之后,就匆匆地返回了北平。
  只是为了让朱元璋安心,他走的时候没有带走自己的三个儿子,将他们全都留在了京城,这件事成了将来燕王起兵时的最大顾虑。
  算起来,肃王确实是有很长时间没有回京了,朱允炆虽然对现在的肃王很有顾虑,但他没有办法也没有胆子去割裂他和朱元璋的父子之情,只是不知道几年不见,这个原本一点也不起眼的肃王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听耿炳文说他很了不起,自己必须小心应付才对,冲着朱元璋拱了拱手,道:“十四叔虽然远在西北,但孙儿对他从未感觉到生分,他在西北待的够久的了,是该回京看看了,依照孙儿的意思,就派曹国公宣他回来吧。”
  朱元璋有些疲倦了,不管他有多少的雄心和热血,毕竟已经上了年纪了,精力肯定不如从前,眯着眼淡淡道:“李景隆和你的十四叔共过事,就依你的意思吧。另外,朕给你十四叔的母亲准备了一些赏赐,你抽空亲自送过去。”
  随后,缓缓地站起身来,朱允炆知道他这是累了,想要休息了,立即恭敬地说道:“是,孙儿遵命。”然后迅速地向前走两步,扶着朱元璋休息去了。
  朱元璋如此煞费苦心,就是想让朱允炆和他的叔叔们搞好关系,好让他们为他这个柔弱天子守卫江山,只可惜朱允炆到最后也没有领会。
  朱允炆若是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和他的叔叔们把关系处理好,朱棣是没有机会的。
  于此同时,瓦剌的马哈木部也在召开着会议,会议内容是关于是否与朱楧进行封贡互市,支持与反对的双方各抒己见,吵的不可开交。
  马哈木的头号大将拔都是支持与肃国贸易的,仗着自己的战功,以及元老的身份,在大帐里扯着嗓子大喊道:“太平、把秃孛罗那两个小家伙都开始与肃王封贡互市了,听说他们从中赚取了大量的利润。他们把从肃国买来的东西转手卖给我们,价钱要翻好几番,我们的牛羊,都要被他们换了去了,长此以往,我们和他们的力量对比就会发生变化,这对我们是大大不利的。”
  反对与朱楧进行封贡互市的不是马哈木手下的大将,而是他的老婆——孛儿只斤氏,孛儿只斤氏今年二十四岁,是个很有雄心的女人,一心想着他的男人能做草原的霸主,她好做霸主的夫人,对于与肃国进行贸易的事,她从一开始就反对的,站出来对马哈木说道:“太师,朱楧包藏祸心,不可不防。”
  马哈木对这个黄金家族出身的老婆一向比较重视,虽然她至今未给自己生下一子半女,但依旧不能影响她在马哈木心中的地位,道:“爱妃这是何意?请问朱楧有何祸心?”
  孛儿只斤冷哼一声,神情倨傲地看了看自己的这个丈夫,自信满满地说道:“中原的物产远胜于我大漠,若是与他们通商,大漠的一些部落就会贪图他们的好处,进而变得跟肃国不清不楚,将来两家要是起了争端,他们会帮谁还真说不准。”不得不说,这个孛儿只斤氏还是很有见地的,一眼就看出了与明朝通商的巨大隐患,有钱能使鬼推磨,何况是他们手下这些品德并不高尚的草头王。若是让他们见识了大明的物产,他们肯定会眼红,而现在大明武备强大,贸然去抢只能是撞枪口,这个时候若想持续不断地从大明获得好处,就只有一个办法,暗通大明,当蒙奸。
  马哈木听到自己的老婆这句话,心里也泛起了嘀咕,他手下的这群人是什么德行他清楚的很,忠于自己的有,但贪恋财货的怕是更多,若是让他们见识了朱楧又粗又壮的大腿,他们还不抢着去抱?
  拔都一看马哈木被他的老婆说动了,心里一阵着急,坦白说他就很贪恋明朝的财物,他托人打听到太平、把秃孛罗这两个部落只跟明朝做了几笔生意就赚的盆满钵满,财富急剧增长,女人也迅速增多,眼红啊,真的眼红啊,放着大好的机会不去赚钱,那不是傻子吗?蒙古将领行为都比较粗狂,也不用讲究太多的礼节,直接站出来冲着马哈木嚷嚷道:“此言差矣。我们都是忠于太师的勇士,岂会因为一点点小小的财物就背叛太师?再说了,我们不去和明朝做生意,等那两个部落因为和明朝朝贡而发展起来,实力强过我们,那这瓦剌就不是太师说了算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