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熙宁志> 第六十八章:令人好奇的新粮仓

第六十八章:令人好奇的新粮仓

  打发掉不速之客,接下来的售卖可算是一帆风顺,等到所有的衣物售罄,唐钰这才问道:“这店是采菱开的?”
  李韵儿点点头:“我们也都投了些银子,只是确实不多,合欢楼查封那一日,我们也没带出多少,都是姐妹们卖了随身首饰换的。”
  唐钰苦笑一声:“你们这店开得有些早了,等到明年棉花上市,制作棉衣棉被的成本会下降很多,工序也没有羽绒服这般复杂。”
  “采菱说,这也算是一项进账,我们……也不愿总是被大人庇护着无所事事。”
  “嗯,无论如何,自己开心便好。”唐钰点点头,忽而似乎想到了一个问题,“你们采购了多少家禽?那些剩下的肉又是如何处理的?”
  依这半日卖出的衣物来看,云采菱此番必定剩下不少家禽生肉吧。
  “呃,是剩下不少,不过采菱说,大人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唐钰闻言摇头轻笑,云采菱还真能给自己找麻烦,起身走去了不远处的兴元斋,去到后厨一看,果然堆满了已然褪了毛的鸡鸭鹅肉,牛三满脸无奈地看着唐钰:“大人,你看这……”
  “唉……”唐钰将手中的折扇插在腰间的腰带里,挽起了袖口,“准备热锅热油以及面粉。”
  在牛三目不转睛的观察中,唐钰找出一只整鸡,分出鸡腿鸡脯,以食盐腌制,再粘上面粉,最后下油锅煎炸,炸至色泽金黄后捞出,洒上牛三准备的烧烤大料,北宋炸鸡便算是新鲜出炉了。
  至于鹅肉与鸭肉,唐钰却不会创新了,只能依照原有的方法烹饪,鹅肉红烧,鸭肉炖汤,只凭着兴元斋特制的大料,相信销量也不会太差,至于肫、肝、肠之类的下水,可都是制作烧烤的好材料。
  回了云玉县,唐钰张贴告示,令县内所有村落的农户前来县衙领取秋耕所需的化肥。这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工程,为了防止拥挤,唐钰在城门处设置派发点,令衙役们分派化肥并讲解使用方法,前后忙了三日,总算是派发到位,连日来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令衙门内当职的一众捕快衙役全部失了声。
  然后便是新建县衙仓库之事,为了方便管理,唐钰决定在衙门附近建设一个新粮仓,方便官府屯粮之用,因为他已然预料到,纵然只是“收十缴三”,明年的纳粮数量决然不低,之前的那个略显破败的粮仓是绝对不够存放的。
  因为是木质结构,新粮仓搭建迅速,只是不到月余便封了顶。门前挂着与城外那片篱笆墙上相同的木牌:“粮仓重地,闲人免进。”
  虽然粮仓早已竣工,往来路过的城内百姓们却依然感觉有人在其中不知做着什么,更有闲来无事的二流子每日盯着观察,他们发现每隔三五天,便有一个衙役押送着一车东西从新粮仓高大的木门内进去,而出来的却只是空车,从未有什么东西运出来。
  所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官府越是遮掩,便越是有人以为当中有什么猫腻。
  这种奇怪的现象再次持续了两个月,直到年关将近,这才不见有板车出入,有人心中纳闷,想要进去一探究竟,竟然发现当中有人巡视,当场被两名衙役按住了身形便是一顿暴打。
  经过一阵哀嚎之后,这人被丢了出来,同伴上前询问当中到底有何端倪,他只能捂着肿起的腮帮,“哎呦”一声:“光顾着挨打,什么也没看清。”
  虽然众人还是好奇,这人的打还是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自此以后,无人再敢越雷池一步,最多也就指着新粮仓议论几句,也就散了。
  若是有人稍稍留神,便会察觉到三不五时前来打听这座奇怪的新粮仓的总是那么几个人,他们的手段甚是隐秘,或在茶馆里装作无意间问起,或是拉过路人问这是哪家新建的庄园。
  只是得到的消息却不尽相同。
  “什么庄园?这是咱们知县大人新建的粮仓,听知县大人说明年县衙便会有余粮了,咱云玉县也能有余粮了。”
  官府有余粮,这是个什么概念?以往的北宋朝廷,也只有州府一类的大城池才能积攒一些赈灾所用的余粮,县郡里所收的粮是需要尽数上缴的。
  明年的云玉县在缴纳了官粮之后还能剩下,那得收多少粮?百姓们实在无法想象。
  回到沐府将打听来的消息尽数回报,沐辰风听得冷冷发笑:“唐钰果然还是唐钰,做事滴水不漏,他必定料到我会前去打探他的动作,这才会竭力封锁消息。”
  一名家丁悄声道:“公子不必如此劳神,大可以不变应万变,等明年夏收,唐钰的官粮危及上缴之时,小的前去一把火烧了,到时他交不出官粮,王安石也被安上个欺君之罪,便一并解决了。”
  沐辰风点点头:“这倒不失为一个以逸待劳的好办法。”
  于是,沐家的探子总算在年前销声匿迹了。
  治平四年的冬天依旧寒冷,只是因为李韵儿的羽绒服小店,汴京城街头的人流渐渐变得多了起来,冬日里的京城也不再被那些披着皮裘的纨绔们独享,站在城头看着无异于夏季的热闹场景,颍王似乎也有着一股君临天下的气势:“汴京在本王的治理下,寒冬里也能有如此喧哗的场景,父皇也可老怀为安了吧。”
  辞旧迎新的炮竹声在云玉县城的上空响起,转瞬之间,来到这北宋已经快有两个年头了,一年半载间,唐钰从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变成别人的夫君、父亲,更是一城县令,也算是有了一些质的蜕变,只是想要从容面对治平五年的巨变,他依旧需要继续准备才行。
  旁人不知这一年的特殊,唐钰却是心知肚明的,治平五年,便是赵顼继位之后的熙宁元年,历史上的北宋最大的转折点,王安石主持的变法正式推行的一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