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书友天苍野的打赏,下面是今天的第一更^_^)
步兵联队联队长萱岛高大佐听后觉得有理,只得把心一横,继续在炮兵的支援下向65团的阵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日军越来越疯狂的攻势面前,一开始还游刃有余的胡琏也渐渐有些吃不消了,他的65团之所以能够在敌人的炮兵联队加入战斗后还能坚持,除了充分利用了野战工事的掩护之外,严格遵守《操典》中“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原则更是有效地削弱了敌军炮击的效果,但这样做人员的伤亡倒是减少了,可是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下,65团的武器装备、尤其是自动武器却损毁得十分严重,到日军天黑收兵的时候65团还能使用的冲锋枪只剩93支(战前超过400支)、轻机枪只剩4挺、重机枪更是一挺不剩、就连步枪也损坏了三百余支(战前不下1500支),这仗还怎么打?
虽然电报里说独立师主力已经提前出动,但要想赶到战场却还需要时间,胡琏想到这里更感压力如山,一时情急就派出了一个连想要端掉鬼子的炮兵阵地,却最终是一去不归,白白送掉了一百余人的性命。原来,日军向来重视炮兵阵地的保护,这一点从他们的炮兵联队人数就可以看出端倪。操炮才需要几个人?但日军的炮兵联队总人数却往往比步兵联队还多,其中护卫人员的比例就可想而知了,胡琏虽然狡诈多智,却还是习惯性地受到了国内战争经验的误导,遭到这次挫折也是可以理解的。殊不知历史上的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成功偷袭鬼子炮兵阵地的例子寥寥无几,类似炮兵联队这种大编制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但就在胡琏自责和焦虑的时候,电台却又接到了来自军团总部的电报,胡琏一看电文,顿时像被打了鸡血一样,惊喜道,“我们的空军?”
日军对于炮兵阵地的防守的确严密,但当红军的6架轰炸机出现在他们上空的时候,日本陆军部队轻视防空的弱点登时暴露无遗......
事实上,或许是为了节约,日军要到师团一级,才可能有常备的野战防空部队(在华作战期间更是经常不配高射炮,当然这也与后来日军侵占的土地越来越多,大量的高射炮被要地防空的任务占用所致。),一般都是战前临时加强,而这次匆匆赶来的两个联队则是既来不及、也没想到要配备防空部队,结果纵然红军的航空队仅有区区6架轰炸机、并且在胡卫东的严令下没有进行命中率较高却也较为危险的低空轰炸,也还是令日军的炮兵联队遭到了灭顶之灾。高空轰炸虽然精度很成问题,仅仅是两颗航弹落到了日军的炮兵阵地上,却导致了可怕的连环殉爆,在一阵连65团指战员听着都感到心惊肉跳的轰鸣声过后,日军炮兵联队的大部分火炮与至少数百名官兵都已经灰飞烟灭。而胡琏也抓住这一良机率领已经大量减员的65团趁势杀出,给予了日军很大的杀伤。
空军既然出动,那么独立师的大部队自然也已经赶到了战场,其中一个主力团甚至冲到了前面断了鬼子的后路,独立师主力迅速将残存的四千多鬼子团团包围,而新建的军团直属重炮旅则为了安全,躲在至少30里外远远炮击(炮击的主力是32门野战加农炮,九六式240mm重榴弹炮射程16公里,按理说也符合要求,但它实在太大太重,即使有专用的牵引车也无法整炮机动,必须拆开运输,战前再组装起来,过程较为繁琐,因此运动战一般派不上用场,这个问题此后不再赘述。)。胡琏粗略一算,独立师即便是在他们出发后马上跟着动身,其行军速度也达到了恐怖的日行百里,以两三万人的庞大规模还能进行这样的强行军,纵然是一向心高气傲的胡琏也不禁对胡卫东心生敬佩,但这时的他还不知道,红八军团、或者说红十五军强行军的特长其实主要是副军团长粟裕操练出来的......
劝降未果后,胡卫东毫不犹豫地下令发起总攻,为了尽快赶到天津,此战就算代价再大也必须速战速决,为此胡卫东再次使用了屡屡奏效的炮兵进攻战术,由于有了大量重炮助阵,这一战术变得愈发可怕。然而纵使明白此战毫无胜机,残余的日军依然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其间自杀性攻击的爆炸声更是不绝于耳,给独立师的指战员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虽然依靠着远胜于日军的火力和兵力、以及日军闻所未闻的炮兵进攻战术,红十五军独立师只花了几个小时就将剩下的四千多日军全部消灭,但战后看到那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胡卫东还是忍无可忍地对着三十多个旅团干部大发雷霆,“我们的兵力是敌人的十倍,炮火更有绝对优势,四面围攻已经无路可逃的几千鬼子,居然伤亡了五千多人(含此前几天战斗过程中的两千多伤亡在内),而且连一个俘虏都没抓到,说出去我都觉得丢人!”
一众红军干部被骂得不敢吭声,胡琏这个刚加入红军还不到一个月的却硬着头皮反驳道,“首长,四面合围固然可以全歼敌人,但敌人眼见无路可逃,必定顽抗到底,您又急于结束战斗,战士们不得不顶着敌军精准的射击和自杀攻击强行冲锋,伤亡大是必然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放开一个口子,敌人有了突围的希望,抵抗就没那么坚决了,伤亡会小很多。”
“可是敌人也会逃走很多吧?”,胡卫东怫然道。
“日军和国内军队不同,国内军队一般很少会战斗到最后一人,而且即便围歼战中伤亡大一些也能从战俘中获得补充,但与日军交战,二者都没有可能,围歼日军至少在军事上是得不偿失的。如果不是有必须全歼日军的理由,我们根本没必要每次战斗都要做到一个敌人也不放走,以尽可能少的损失消灭尽可能多的日军,才是正确的选择。”,胡琏毫不畏惧地辩驳道。
起点中文网<a href=
http:// target=_blank></a>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