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调教大隋> 第十六章详谈

第十六章详谈

  秦风没有直接回答杨英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你以为,汉、晋因何而亡?”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一个王朝的灭亡,绝对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两个原因而已,尤其是大汉这种历时四百余年的王朝,更多是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汇聚,这才使得一个帝国轰然倒塌。
  不过杨英明显察觉到了秦风的用意,沉思片刻之后开口道:“子玉兄的意思是...世家?”
  “虽不中,亦不远矣。”
  既然非要说,那秦风便没有遮遮掩掩的打算,“我不敢说汉、晋皆因世家而亡,但世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却不可小觑。”
  秦风的神情中带着忧国忧民,一脸为了大隋愿意赴汤蹈火的坚定,不管杨英信不信,反正他是信了。
  不过这倒不全是装的,说心里话,他是愿意把科举制推出来的。
  这倒不是他有多么大公无私,愿意为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谋取福利,而是他清楚,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隋末的乱象可怕的很,他可不想走上那么一遭。
  虽说科举制并不见得能保住杨广那个狂妄自大的家伙,但至少能够削弱世家的力量,或许大隋能够多延续那么一阵,让他安安心心过完自己纨绔的一生,那他就知足了。其他的,按他现在这个地位,想的再多也不现实。
  杨英有些疑惑道:“子玉兄,这话还是小弟第一次听说,不知这汉、晋之亡,与世家有何关系?”
  秦风摇摇头,道:“晋延用魏之九品官人法,暂且不说,你可知汉时以何取士?”
  “察举。”
  杨英甚至没有思考,张口便道。
  “没错。”秦风道:“所谓察举,乃是由郡县官员为朝廷举荐治下孝廉,孝为孝顺,廉为廉洁。此等办法,举荐出的为官之人或许孝顺,或许廉洁,但若是毫无能力,纵然分文不取,与那庙宇中的泥胎又有何区别,对百姓何益?”
  “汉末曹孟德、袁本初、袁公路,哪一个又不是世家之子,官宦世家,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当年风头可比弘农杨氏还盛,世受汉恩,可若无袁绍、袁术兄弟俩,汉室便亡乎?”
  “世人皆以董卓为国贼,可在我看来,董卓在日,大汉至少权归洛阳,可袁氏兄弟振臂一呼,天下诸侯林立,汉室名存实亡矣!”
  嘶!
  这话可有点诛心啊,饶是杨英见惯了大场面,此时后槽牙都有点发凉。从昨天那番话中,他就能听出来,这个秦风不是一般的敢说,可这番话的严重成都依旧出乎了他的预料。
  不过仔细想想,秦风的话也并非没有道理。
  从前所有人都跟他说,董卓是国贼,大汉衰败于其手,灭亡于曹操之手,可如今听秦风这么一说,袁氏兄弟岂能逃脱罪责?
  相反,于良家子出身的董卓相比,袁家四世三公,世受汉室大恩,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可没一点能对得起汉室的大恩。
  秦风看到秦朗在门口晃了晃,一脸的警惕,再加上方才吃了不少西瓜,肚子涨得厉害,便道:“那个,我先去更衣,贵人稍候。”
  等秦风痛快淋漓的解决完生理问题之后,只见秦朗就守在茅房的外面,一脸警惕地看着大门的方向。
  “朗叔,有事?”
  秦朗点点头,一手扶着自己腰间的长刀,一边警惕道:“少爷,那个叫杨英的带了两个随从来,有点意思。”
  有点意思?
  那就是说高手喽。
  要知道秦朗当年可是从北齐被灭那一战活下来的,不敢说有多牛逼,但能护住秦风他老爹秦毅一大家子在乱军之中毫发无损,这份本事可不寻常,能被他看重的人自然不是什么凡俗之辈。
  “无妨,世家贵胄的子弟出巡,有一二高手护卫不是什么稀罕事。”
  安抚了秦朗一句,秦风摇摇晃晃重新步入大堂,只见杨英还呆坐在原地沉思。
  听到脚步声后,杨英顿时惊醒,开口问道:“子玉兄,依你之见,对我大隋的形势并不看好?”
  秦风觉得自己注定做不了官,自然也没什么压力,张口便道:“大隋因世家兴盛,最后葬送大隋的,也必然是这些世家。”
  噌得一下,满脸怒色的杨英站了起来,一双眼睛微眯,淡淡道:“还请子玉兄明示。”
  秦风不明白杨英为什么突然这么激动,自顾自地悠然道:“汉说完了,晋无需说,前晋自家内乱不止,后晋偏安一偶,无需多言。但你不妨看看,陛下登位之前,宋、齐、梁、陈,魏、齐、周,各国并列,天下纷乱不休。除去胡族之外,这开国帝王哪一个又不是世家之人?”
  “刘裕乃汉朝刘氏子孙,萧道成乃前汉萧何之后,陈氏亦为江左大族,甚至就连当今陛下...”
  话没说完,但秦风意思表达的很清楚,那就是南北朝这些皇帝,除了东魏、西魏、北周这些鲜卑人建立的王朝之外,哪一个不是世家之人建立的?
  至于这位置是怎么来的,那还用说吗?
  秦风也是豁出去了,大大咧咧道:“你还年轻,回去多读读史书,看看那些王朝都是怎么由盛转衰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秦大忽悠一脸的悲天悯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个为天下百姓殚精竭虑的名士呢。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子玉兄此言发人深省,小弟受教。”
  看着躬身行礼的杨英,秦风懵了,这话不是至理名言,大家都清楚吗?
  稍微一沉思,秦风反应了过来,这话可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如今大隋不过刚刚建立,李世民出没出生都是一个问题,他的至理名言自然没人听过。
  一不小心当了文抄公,剽窃的还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秦风非但不觉得可耻,反而有点沾沾自喜是怎么回事?
  杨英脸上的怒气十分神奇的消失了,他重新坐下来,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仿佛刚才发怒的根本不是他一般。
  “子玉兄见解独道,南朝已经已有举明经等以才取士之法,只是九品官人法也没有废除,如今朝堂上争论不休的便是要彻底废除九品官人法,子玉兄以为如何?”
  这个题目太大,秦风可不敢乱说,之前他之所以敢夸夸其谈,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各种史书上都记载过,隋文帝杨坚是个好皇帝,至少前期是个好皇帝。
  就算他这番言论传到杨坚的耳中,无非就是乡野之人的闲谈罢了,可真要扯上如今的朝政,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秦风如今还没过上大隋第一纨绔的日子,可不想随随便便就丢了自己的脑袋。
  所以他便敷衍道:“此乃朝政,非我这等乡野之人可谈论的。”
  杨英却明显没有放过他的打算,“此处就小弟与子玉兄两人,出你口,入我耳,何忧之有?”
  这小子还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格?
  秦风有些为难,但想着自己已经说了那么多,也不差这么两句,便道:“以我来见,还是那两个字,好事。”
  “司马与王共天下,听过没有?”
  这话说的是晋朝的时候,王家的势力之大,几乎能够和皇帝司马家共同执掌天下的地步。
  这一点,杨英自然不会不知道,而且他也认可的,所以他眼神有些炙热地看着秦风,把他看得有些毛骨悚然。
  喂,小爷可没那方面的癖好!
  当然,这话他不敢说出口,只能无奈道:“庶民中有才之士不少,但朝廷主要以九品官人法取士,这些有才之士报国无门,又不甘于庸碌一生,只能依附在世家之下,为其出谋划策。”
  “战国时,魏有信陵君,诸侯不敢谋魏十余年,其两破强秦,名震天下,这等人为何受到魏安釐王的猜忌?”
  杨英有些懵懂道:“大概是因为功高震主?”
  秦风斜睨了杨英一眼,指着他说道:“你不老实。”
  杨英一脸委屈道:“子玉兄何出此言?此乃小弟肺腑之言,岂敢相瞒。”
  秦风摇摇头,道:“功高震主自然是有,但其仁爱忠厚,礼贤下士,麾下门客三千人,魏安釐王岂能不忌惮?”
  这个道理其实并不难理解,你若是没有反意,养那么多门客干什么?
  “当今天下,世家数不胜数,纵然大部分为忠贞之人,但只要有一个心怀不轨,将这些报国无门的有才之士招揽到麾下,你猜猜会发生什么?”
  “武人尚且能够一刀一枪拼个前程出来,那些无品级的士绅可愿世世代代当个庶民,任人鱼肉?若是有心之人暗中挑拨,许以重利,那后果...”
  “更何况,五品世家想成为四品,四品世家想成为三品,大隋如今可有世家晋升之法?而这些无法晋升的世家可能保证世世代代忠贞不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