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1625冰封帝国> 第488章 陇右往事之一:声东击西

第488章 陇右往事之一:声东击西

  将时间拨回到东晓五年年初,按照尼堪与李自成的约定,这一年的一月份是大夏国收回陇右之地的日子。
  年初的时候,在山海关进行整编的新的军团已经完成了,除了朱克图、萧阿林、查克丹三个原有的军团,又新增了三个军团。
  在山海关附近一系列战役里投降的大顺军、吴三桂明军、唐通明军有五六万,大顺军大多是骑兵,吴三桂部也有部分骑兵,还有相当多的步军,与原有的三个军团混编城新的军团后,还剩下大约有两万余人,这些人只有少数人愿意回老家种地,最后尼堪无奈,只得将彼等全部编入海军部队。
  一部分直接上船训练,一部分则进了属于海军管辖的岸上设施。
  按照大夏国海军目前新式舰队中的主力舰“游隼号”系列的规模,长十二丈、宽三丈、高三丈的体格,去处冗余部分,其内部空间至少有一万五千立方米,该舰有两层直通甲板,加上底层用于调整水线的部分,一共三层。
  这样的话,每一层就有五百立方的空间,当然了,这样算肯定是不行的,水密隔舱、压舱石,货物隔仓、火炮、弹药、食水、备用的桅杆、船帆铁钉、油漆等物有至少占据一半的空间,如此一来,能够让海军活动、休憩的地方最多只有两百立方,这还是理想上的,最终,像游隼号这样的大船标配的水手是三百名。
  三百名,涵盖了首层甲板大量的操帆手,以及以下两层火炮甲板大量的炮手,该舰设置有青铜加农炮四十门,最少需要一百名炮手,首层甲板负责操帆、掌舵、瞭望的也至少百人。
  剩下来百人中还有医护、木匠、铁匠,至少需要二十人,故此,能用于搏斗厮杀的也就是八十人左右,当然了,一旦需要接舷战,首层甲板的水手、炮手都可以上来参与搏斗。
  八十人中,按照尼堪与孙佳绩最新的规划,每一艘像游隼号这样的大船,至少需要配备三十名海军陆战队,他们不仅需要学会船上的一应操作,还要成为登陆的先锋。
  一个新式舰队里有四艘游隼号,一艘旗舰金雕号,两艘雨燕号,两艘信天翁号,无论大小,每一艘都配置了海军陆战队,平均一艘三十人,这么下来就是两百七十人。
  一个舰队一个营级编制的海军陆战队,战斗时彼等会在大船火炮的掩护下登上划桨的小船快速接近陆地,小船上还带着两百斤的佛朗机炮、陆军标准制式的燧发火铳、短铳、横刀、震天雷等,这样的配置,占住一地后能稳守陆地一段时间,一直到大批陆军的到来。
  如今瀚海军旗下有四个新式舰队,这便是一千人,一个海军陆战团而已。
  而按照平均三百人来计算,一个舰队便是两千七百人,四个舰队就是一万余人,若是加上那些老式的萨哈连级、石勒喀级、因果达级,人数还有加上一倍。
  两万海军,对于大夏国来说还是有些捉襟见肘,在拿下山东后,黄蜚的投降以及俘获的郑森船队的水手对于大夏国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若是再加上这些降兵,三五年之后,再组建四个舰队也不在话下。
  这些不符合陆军需要的降兵被扔到海军后自然又需要经过一轮选拔,最终能够留下来的估计也只有一半左右,不过在经过瀚海军的训练后,这些人也不愁没有出路,大夏国自己的商船、民间的商船都需要。
  再剩下来的只能自谋生路了。
  而在山西的喀克笃礼、河北的阿林阿、山东的阿克墩利用秋冬季节在各地降军、青壮中又新组建了一个军团,这样的军团自然不能全部按照瀚海军以前的规制来编制,而是反了过来,三个步军旅,一个骑兵旅。
  如此一来,大夏国拿下黄河以北三省之后便新增了六个军团,加上以前的(朱克图、萧阿林、查克丹、阿克墩、恩索、郭天才、王承鸾以及甘肃、宁夏、喀尔喀附近的独立旅),一共就有了十四个军团。
  近十七万常备军,若是加上部分城池的地方镇守兵力,接近二十万,这便是大夏国最大的力量,看似不少,不过要布置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却还不够看。
  不过对于配备了大量火器的瀚海军来说,这些兵力已经足够了。
  新编的一个军团指挥使落到了杨庭栋的头上,加上以前设置在秦王川、白城、乌达的骑兵旅,两万人,大多是骑兵,便是杨庭栋用来接收陇右的全部兵力。
  当然了,为了以防万一,尼堪让查克丹带了一个军团进驻了丰州,以便随时接应杨廷玉。
  按照之前与李自成的约定,双方将以西倾山、渭水、陇山六盘山、固原为界进行领地划分,这之后,整个宁夏卫、临洮府将落入大夏国手里,而整个洮州卫、岷州卫将落入大顺国手里,而巩昌府、平凉府双方一人一半。
  李自成回到西安后,由于大败亏输,不仅失去了辛辛苦苦搜缴得来的七千多万两白银,还几乎将整个中权亲军丢掉了,虽然田见秀的五标营、高一功等人的四大营还在,终究是元气大伤。
  按说彼等应该老老实实接受与尼堪的合约,将兵马退出整个陇右才是,不过当李自成回到西安后,在被放回来的牛金星以及协助皇后、田见秀镇守西安的谋士顾君恩的撺掇下,他又改了主意。
  他自然不敢明目张胆与大夏国作对,不过他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暗地里派出顾君恩来到了青海。
  话说固始汗自从发生察哈尔部的额哲叛逃事件后便当机立断,做了两件大事。
  其一,他暗地里与叶尔羌汗国的阿卜杜拉和达成了秘密协议,他的大军从和田地区退出,只保留了若羌到罗布泊一带,当然了,和田地区的大量工匠被他迁走了。
  他的这一举动立即让自己的盟友、他的侄子,处在天山北麓的小和硕特汗国的大汗鄂齐尔图陷入了难堪的境地(巴图尔渐渐对他疏远了,而叶尔羌汗国是他的世仇,东边的大夏国又不是他能抗衡的)。
  其二,强迫青海的察哈尔、喀尔喀、土默特牧民全部无条件地信仰黄教。
  他自己亲自带领大军镇守湟水河谷的东科尔、海晏一带,而让次子俄木布车臣镇守新近占领的瓜沙二州(敦煌一带),两头对甘肃进行了钳制。
  其中,俄木布车臣那里的骑兵有两万,青海湖以东地带的兵力接近三万,他可是憋着劲准备给大夏国一个教训。
  可巧,他正愁着没有机会介入甘肃了,李自成的使者到了。
  不过一开始他却没有答应李自成。
  瀚海军那强悍的战力他已经领略两次了,不但如此,他的两个儿子(多尔吉、达兰泰)也死在对方手里,虽然有不共戴天之恨,但作为一个能够以一万轻骑千里跃进青海,一举击垮土默特、喀尔喀联盟四万精骑的首领,他肯定不是鲁莽之人。
  此时的他并不知晓山海关的战事,就算他知道了,也不可能知道李自成还与尼堪达成了秘密和议。
  李自成的条件也很简单,自己让出甘州、肃州与西宁,从他那里购买战马,当然了,购买战马的费用另算。
  如此优惠的条件自然引起了固始汗的怀疑,不过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不可能一下子打听清楚李自成藏在背后的诡计。
  对于他来说,有了整个青海湖,西宁意义不大,不过如果将甘州、肃州两地抓在手里就完全不同了,那样的话,他不仅能获得大量的汉人丁口,还能将流经甘州的黑河完全打通,还能将以前匈奴人的圣地焉支山拿到手里。
  何况,他已经拿下了瓜沙二州,如果又将甘、肃两州拿到手里,就将大半个河西走廊占据了。
  不过,他作为一世枭雄,他也知晓人家不会平白将地盘让出来的,便一方面稳住使者,一方面四下打听,作为已经占据青海湖一带的势力,手下也不缺乏汉人,这一打听,便发现了端倪。
  “娘的,竟欺到本汗的头上来了”
  他打听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李自成曾率领大军北上,还一度占据了北京,逼死了明国皇帝,不过却在山海关一带败给了瀚海军,最后还失去了整个河北之地。
  这样的话,李自成的盘算就很明显了,让自己占据这些地方与瀚海军对垒,好让他坐山观虎斗!
  于是,他假意答应使者的意见,并约定了交接城市的日子。
  等到那一日到来时,他亲自带着大军来到了肃州附近,而让自己的四子巴彦带着大军去接受西宁。
  而在此之前,李自成为了稳住甘肃的投降明军,已经让镇守此地的大将蔺养成设计诱杀了甘肃镇的总兵李栖凤与西宁参将杨道显!
  固始汗进入肃州境内后,立即让次子俄木布带领两万骑兵开向甘州,而自己带领一万骑兵交接肃州。
  而巴彦则带领一万骑兵兵临西宁城下。
  令李自成没有想到的是,蒙古人接受城市后并没有在原地驻守,而是将城池洗劫一空后,将城里城外的百姓全部裹挟而去。
  之后,他派出五千骑守住嘉峪关,将甘州、肃州的百姓安置在瓜州、沙州,将西宁的百姓安置在海晏!
  这下不光是李自成傻眼了,连过来接手整个陕西行都司的杨庭栋也傻眼了,在他的手里,西宁也就罢了,在前几次的战斗中,西宁城本来就成了一座空城,但最重要的甘州、肃州竟然也是如此!
  固始汗在短时间里将百姓迁走,自然不可能迁得干干净净,最终杨庭栋还是打听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当即将这个讯息报给了北京的尼堪。
  尼堪闻讯之后也陷入了沉思。
  此事不用说是李自成使的坏了,不过此时若是大动干戈的话,自己河北三省势必稳定不下来,不过若是就这样放过李自成、固始汗,咱大夏国的国威还如何保持?
  正好,此时朱克图、萧阿林、查克丹三人在山海关混编的三个军团已经训练完毕,他一咬牙,决定就在一月份对大顺军展开致命一击。
  他带着萧阿林、查克丹两个军团,孙传宇带着朱克图等三个军团,一共六万人马,加上尼堪自己的三千亲卫出发了。
  一月底的时候,朱克图孙传宇大军突然进抵到榆林附近,趁镇守榆林的高一功不注意包围了榆林,在一次野战中瀚海军大败出城应战的高一功前锋营,此时,原本的榆林降将尤世禄等人关上了城门,高一功等无法,只得舍弃榆林奔逃延安。
  朱克图大军紧追不舍,并在短时间里再一次击败高一功,再次占据延安府!
  此时,原大明的宁夏总兵张勇见状,干脆击杀了李自成任命的宁夏节度使,打开城门放镇守乌达的骑兵旅进城。
  而镇守白城的骑兵旅则配合朱克图大军继续南下,最后朱克图的部队又围住了平凉,此时,李自成已经反应过来了,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亲自出马,田见秀带着五标营在平凉府附近与朱克图大战一场,结果还是惨败而归。
  那边厢,尼堪抵达肃州后没有停歇,而是带领萧阿林、查克丹继续西进!
  这次的目标也很简单。
  收服瓜州、沙州二州,将整个甘肃拿到手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