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花镶完全不知道,就在她和苏伯母苏伯父到达大海村港口这天,远在京城的韩诗已被悄无声息地处死了。
  大海村港口又往外扩展一圈,此时停着大大小小十数只船。
  沙浪微微冲抚着海滩,往外几丈处,就是一条平平整整的水泥路,这水泥路也不窄,足够两辆马车并行,两边栽种着高大的椰子树,明媚的阳光撒下来,透过叶子就成了斑驳的光点。
  这副海边景色对苏栩父母来说是很新奇的。
  苏老爷道:“我还是年轻的时候到过禹州码头几次,没想到三年不到,这里就被贤侄治理得如此繁华。”
  说繁华,是那远处来往的人穿的都不错,一个个面色红润的,也有不少小孩子脸上带着笑,手里拿着吃的,在追逐嬉戏。
  看到这一幕,花镶也放下心来,这么多天过去,大家都从当初的事情中走了出来。
  苏老爷的感叹花镶没有听见,她已经走下船,去向这里的片所。
  “大人!”
  两个在外面查验船主路引的差役看到了花镶,顿时叫喊起来:“大人回来了!”
  两声喊出来,片所那边正休息的三个差役和远处的村民都注意到了,一个个都往这边跑。
  花镶很快就被人围住了。
  “大人您看起来瘦了。”
  “不用想也知道,那海外的小地方能有什么好吃的?”
  “大人,咱们打败炎朝了吗?”
  花镶被问的都没机会说话,只接住了最后一句:“炎朝已经投降,当初策划海寇登陆的隐辞也死了。”
  “太好了!”
  众口一词的都是欢呼。
  这时片所的小队长田文才对众人道:“大家都各忙各的去吧,我们送大人回衙门。”
  “对,让大人快回衙门,好好歇一歇。”
  众人又都这么说,还有老人过来塞了一把糖给花镶。
  花镶又好笑,又暖心,对田文道:“我先不回衙门,你带两个人把我的东西拿下来。”
  田文听了便也不追问,只道:“需不需要我们跟着大人。”
  “不用”,花镶带着田文往码头边走,“你派个人,把我的行李送到衙门去就行。顺便告诉一声,明天下午我就回去。”
  田文便恭敬地道了声是,“大人放心,这些事小人一定办好。”
  “我不在这段时间,村子这边没有发生什么事吧?”
  “没有”,田文说道:“今年的祭海会也办得很热闹,还来了很多外地人。前段时间米县丞和张主簿他们也下来巡视过一趟,帮这些离县城远的村庄弄了个小医馆。”
  花镶走之前,嘱咐过这事,还留下了自己当初抄下来的医书,让他们在县学开一间医学课,最好是请水家医馆的大夫去授课。
  而给水家医馆的报酬,就是她单独抄下来的一份疑难杂症的脉案。
  她知道有这个,水家医馆会心甘情愿的出人去授课。
  却没想到,才大半年的时间,他们就培养出了懂医理能治些小病的大夫,还把乡村医馆给弄好了。
  回去后瞧瞧情况,得给他们一些奖励。
  田文和那两个正闲着的差役一趟就把花镶的行李都拿了下去,花镶又让船长继续开船。
  如今庆平县也有一个码头,他们可以直达。
  苏老爷道:“镶儿,这么多人跟着呢,你不用送我们。”
  花镶道:“我当初离开时就没当面跟栩哥说一声,这次正好跟你们一起去见他,免得我一个人他不理我。”
  闻言,苏老爷便道:“他敢!”
  旁边的苏夫人就白了他一眼,笑着对花镶道:“他要是不理你,就跟我说。”
  ……
  番茗县和庆平县的直线距离也就八九十里,他们走海上,不过是一个时辰便到了庆平码头。
  相比较番茗码头,庆平这边更热闹些,那停下开走的船上,装载的都是大宗货物。
  苏老爷自豪道:“这庆平县也很热闹啊,那一块快的石板子都是铺屋顶的那种预制板?”
  “正是”,花镶说道:“那一桶一桶的是沥青,铺屋顶修路,这可都是好东西。”
  船刚一停好,苏老爷就踩着甲板走了下去,拦住个提着桶的人问起价钱来。
  苏夫人好笑,让花镶也先下去,转身吩咐带来的下人去抬行李,下船。
  花镶没有下去,跟在旁边帮忙。
  苏夫人有些感慨,这花镶可真是难得,如此细心,可惜家里的那些女儿都没有这个福气。
  花镶苏夫人下来时,苏老爷已经问了不少东西,手里拿着两根签子串的蜜果子回来了,递给苏夫人和花镶道:“听说这是用番茗买来的糖做的,做的是甜而不腻,都尝尝。”
  苏夫人接了过来,却没有当众吃,四下看着道:“这地方,都要比我们那个县里热闹了,栩儿真有本事。”
  “还是多亏了镶儿的帮忙”,苏老爷道。
  花镶笑道:“我只是出个主意,能把庆平建成这样,是栩哥的本事。”
  “你们都是好孩子”,苏老爷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几人说着就走出码头,在码头口边停着一排的牛车。
  “老爷,要去哪儿?我家这头牛腿力可好了,就是到县城,也能小半天给您送到。”一个车夫最先跑过来,对花镶一行人卖力地说道。
  苏老爷笑道:“刚才还担心怎么去县城呢?这就有车等着拉客人了?”
  又问那车夫:“到县城多少钱?”
  “二十文,但如果您要送到地方的话,还需再加两文。”
  苏老爷就点头:“那走吧。”
  因为行李多,还有几个下人,苏老爷便让那车夫再叫个牛车来。
  车夫高兴不已,转头招呼边上一个看起来闷头闷脑的,继而对苏老爷解释道:“这是我妻弟,不会说话,但是有一把子好力气,驾车也是老把式了,您尽管放心。”
  说话之间,那闷头闷脑的汉子就赶着车走了过来,不用他姐夫说已经过去帮苏家的下人往车上装行李。
  苏老爷心情很好,便笑赞道:“是个好小伙儿。”
  大家都坐上了车,苏夫人从没做过这个露天的牛车,看起来有些不自在,花镶拿来一个小箱的行李让她扶着。
  苏夫人这一路上才算理解了儿子为什么跟花镶玩得这么好,这孩子太细心了,就是她自己的儿子也不一定事事都能给她照顾到。
  苏老爷坐在车板靠前的地方,这时已经跟车夫聊了起来:“到县城这一路都是水泥路?”
  这车夫也是个健谈的,就说:“不都是水泥路,再往前走个十几里,便是通往县城和府城的大路,那才是好路,沥青路,比这个水泥路更稳当。”
  苏老爷道:“听说这沥青路铺起来可不容易,你们县里挺富裕的。”
  “那可是”,车夫自豪,“听您口音是北边儿来的,您不知道,这水泥啊沥青啊,都是我们县太爷和他的一个好朋友弄出来的。”
  “我们这位苏县令,真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青天大老爷。打从三年前他到我们这儿来,我们的日子啊,就一天一天的好过了起来。”
  苏老爷听得高兴,一声儿也不曾打断。
  车夫见这老爷听得高兴便继续道:“就像我们这拉车的牛,便是半年前我们太爷让人去北方集体买的,再卖给我们时也没有加价,还同意我们一部分一部分的付牛钱。”
  “我和妻弟家一开始是一起凑钱买了一头牛,忙时种地闲时过来拉货拉客人,这不,才半年和我们两家就一家买了一头牛。”
  “那还真是德政啊”,苏老爷说道。
  听到这句话,花镶抿唇忍笑,苏夫人则翻了个白眼。
  车夫却是哈哈地附和:“可不是吗?我们这里的人都说是祖先保佑,才让朝廷派了这么一个贤人来。”
  花镶:才多大会儿啊,这就从太爷变成贤人了?
  苏老爷的笑声一阵一阵的,从上车就没停过。
  不知不觉,牛车就到了县城,排在长长的进城队伍后。
  庆平县的四个城门早就重修过了,上面还有专门让士兵晚上守卫监察的城门楼,在下面看着,足有十分的大城风范。
  饶是苏老爷这个对儿子滤镜几米厚的亲爹,在这个时候也忍不住清晰地品评起儿子的功劳。
  心里偷偷地想,或许过很久,这个地方的人还会记得自己儿子这个县令,给他们带来的改变吧。
  进城后,车夫道:“老爷,您要去的地方远不远,要是不远,这一段路我就不收钱了。”
  苏老爷没来过庆平县,不知道县衙的具体所在,却还是道:“不用,咋能白麻烦你,我们要去县衙,快走吧。”
  去县衙的客人车夫也拉过不少,那些基本上都是大商人,想要拜见一下太爷好拉拉关系。
  瞧这个老爷也是大商人的模样,车夫便没多想,一甩鞭子就直沿着中街走,路上还问:“您也是想来我们县里采买水泥的?”
  苏老爷只是笑了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