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奋斗在盛唐> 第997章:兑子谁吃亏

第997章:兑子谁吃亏

  郑愔其实不姓郑而姓鄚,并非真正的荥阳郑氏之人。
  二十多年前,荥阳郑氏旁支郑亦凡家的小孩儿得了一场急病,死了。
  郑亦凡老来得子,这个孩子一死,就相当于绝后了。
  本来,按道理说,他可以认一个义子继承香火。但是,奈何,他乃五姓七望中的荥阳郑氏之人。
  五姓七望连与皇室联姻都不愿意,更何况乱认义子?
  按照族规,荥阳郑氏之人不是不可以认义子,但是,必须是本族之人,或者其他四姓六望过继过来
  现在问题来了,郑亦凡家乃荥阳郑氏旁支,不甚富裕,五姓七望中有谁肯把儿子过继给他?
  最后,郑亦凡没办法,决定铤而走险。
  他找了本地一个姓鄚破落户,给了那个破落户一笔钱,买下了他的儿子,代替自己原来的儿子,这个人就是郑愔。
  二十多年过去,郑愔自己都把这事儿忘得差不多了。他对待郑亦凡夫妇,真如同自己的亲爹亲娘一般。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这一日,他在选官的时候,遇到了吴知。
  吴知所言的“汉却是你郑大人哩”,这个“汉”,暗指的就是他本来应该姓“鄚”。因为“汉”的繁体字“漢”,与“鄚”在字形上,颇有几分相似。
  再加上那句咱们有缘,郑愔这才认出来,眼前之人,竟然是自己儿时的玩伴。
  只是吴知长大之后,身材严重变形,刚才自己没认出来而已。
  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底细,吴知能不知道吗?
  若是自己的真实身份暴露了可怎么办?自己倒是好说,无非是被那些士人看不起。但是,养父养母,恐怕连性命都不得保全。而且普天之下,无人为他们出头。
  不,这种事情,绝不能发生!
  于是乎,他马上换了一副脸色,给吴知选了一个好职司。
  按说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但是,郑愔不放心吴知啊。
  他暗暗琢磨,若是吴知得了甜头,得寸进尺怎么办?他一次次提要求,我一次次的答应,早晚有一天,他欲壑难填,这事儿就得暴露。
  不如……我先下手为强吧。
  这完全是郑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人家吴知只是求一个公平对待而已,并没有想在事后再要挟什么。
  最后,郑愔派出了刺客,想要在吴知上任的路上,结果了他。
  按说吴知必死无疑,可赶巧了,当时有一支为太平公主采买物品的队伍经过。
  那帮刺客被吓跑了。
  他们自以为吴知身受重伤,活不了多久。于是乎,怕郑愔责罚,直接回报吴知已经被自己等人刺死。
  没想到,人家吴知被太平公主的人救了后,没过多长时间就复原如初了,非但如此,还得了太平公主的信任,拿着太平公主的引荐信,见了崔耕,。
  这回可好,关键时刻,吴知突然出现,郑愔怕东窗事发,不得不辞官。
  这就是以往的经过。
  郑愔辞官的奏章递上去,李显和韦后非常给面子的……马上照准。
  按惯例,宰相辞官,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罪行,哪怕皇帝恨不得他早点滚蛋,也得非常给面子的推让几次。
  但这次情况特殊,一来。前线军情如火,着实不好耽搁太长的时间。二是,这个交换太划算了。
  郑愔虽然算是韦后的心腹,但是,人家韦后在宰相班子里占着绝对优势,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如果能用他的辞官,换崔耕出外,岂不是美滋滋?
  再加上李隆基势力的推波助澜,直接造成了郑愔灰溜溜下台的惨状。
  当然了,崔耕也没那么容易乖乖就范。
  他提出,这次攻打新罗,跟以前攻打高句丽的情况差不多。所以,自己要河北道,山东道,乃至安东都护府的军政大权。
  军费自己筹,兵马自己征集,三年为期,打败新罗。
  要不然,这活儿太难,谁愿意干谁干。
  崔耕的要求也太不合规矩了。
  军人的军费能自给,这就是独~立的先奏,这跟让崔耕裂土封王有什么区别?
  顿时,朝堂上一片反对之声。
  最后还是工部侍郎张说出了一个好主意,崔耕的要求可以答应,实在不放心的话,朝廷可以派出一个监军。
  有人问,监军被崔耕收买怎么办?监军和崔耕不合,造成内部掣肘怎么办?
  张说表示这也好办,让当朝太子李重福去监军不就行了?当朝太子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岂能不卖力?
  最关键的是,崔耕是推李重福上位的人,他们俩岂能不精诚合作?
  没人问崔耕和李重福谋反怎么办。,这时候和唐玄宗的天宝年间不同,内陆府兵的战力并不弱。
  崔耕和李重福若要造反,以一地敌全国,必将一败涂地。当初武则天称帝后,十分顺利的扑灭全国叛乱,就是这个原因。李隆基设计让李重福和崔耕出外,也是这个原因。
  所有疑问都已解决,韦后极力撺掇,李显终于下了一道圣旨,任命崔耕为新罗道行军大总管,河北道山东道安抚使安东都护府大都督。
  给了他这么多官职,再不上任,也太交代不过去了。
  崔耕终于欣然领命。
  ……
  ……
  楚国公府内。
  吴知跪倒在地,满脸歉意之色,道:“崔相,小人实在是对不住您啊!”
  “等等!”崔耕一抬手,道:“咱们有事儿说事儿,莫扣那么大的帽子。就凭你吴知,也配对不起我?”
  吴知说道:“小的这几日冥思苦想,忽然发现。,您这一步亏大发了。”
  “你指的是,用郑愔辞官换本官出外?”
  “正是。即便加上您的新官,也是个亏本买卖。如今陛下身体不好,太子和您俱皆出外。万一京城有了大变,你……悔之晚矣。”
  “呵呵,关于这点儿,本官岂能没想过?不过……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什么意思?”
  “难得吴先生如此为本官着想,今日我就让你开开眼界。”
  言毕,崔耕轻拍了两下手,道:“根海!”
  “在!”
  “去本官书房里,把书桌上那个摆件带过来。”
  “是。”
  功夫不大,脚步声声,宋根海拿着一样物事出现在了吴知的面前,将红绸扯开,道:“吴先生,请上眼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