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朝为田舍郎> 朝为田舍郎 第100节

朝为田舍郎 第100节

  顾青有些吃惊,如此偏僻的深山里,应该不会有守墓的人,可父母的墓却打扫得如此干净,很诡异。
  坟包只有一个,比寻常的尺寸大很多,坟前的墓碑也只有一座,是顶级的大理石材质,黑底金字的墓碑被擦拭得很干净,如同水洗过一般,清晰地倒映着顾青和李十二娘的身影。
  墓碑上刻着两行字,“故,豪侠顾秋,顾崔氏玉娘之墓,受恩未报人拜立。”
  落款的“受恩未报人”令顾青颇为吃惊,这座墓碑的格式有些独特,寻常百姓人家的先人墓碑不是这么立的。
  李十二娘指着墓地周围插满的招魂幡,道:“这些都是当年受过你父母恩惠的人立的,墓地也是他们打扫的,每隔几日总有几位受过恩惠的人来拜祭你父母,所以墓地周围才会如此干净。”
  李十二娘似乎看出他的疑惑,淡淡地道:“顾青,你知道你父母的灵柩运上此山时,长安城有多少权贵文人和贩夫走卒徒步前来送别吗?他们有的人家境穷困无车无马,携家带口提前一天从长安城步行来此,上山时送葬者多达千人,吓得蓝田县令将县衙差役倾数遣出,在山脚下维持秩序,才未造成踩踏……”
  “你知道你父母灵柩上山时,从山脚到此墓地这段路,一千多人洒下了多少眼泪吗?你父母的墓碑原本刻的是‘张家世代受恩人代顾家子弟拜立’,后来在几百人的跪求下,张家人不得不临时调来工匠改了墓碑上的字,改为‘受恩未报人拜立’,知道为何吗?因为受你父母恩惠之人,绝不止张氏一家,他们不满于顾家夫妇的墓碑落款只有张家,觉得自己若不留下一抹痕迹,便意味着忘恩负义,于是众多受恩人跪求张家改墓碑。”
  李十二娘幽幽叹气,仰头望着苍天白云,轻声道:“你可知道,你父母这一生对多少人施过恩惠?大到惩奸除恶护侍忠良,小到修桥铺路赈济穷苦,他们的一生过得一贫如洗,手上但有一些银钱便拿去赈济穷人,他们嫉恶如仇,但凡见到不平事一定会拔刀相助。”
  嘲弄般笑了笑,李十二娘道:“顾青,你说你父母是不是很傻?该如何定义他们这种人呢?他们杀人时从不留情,但从未杀错过任何一人,他们饮酒时放浪形骸,极尽酣畅之致,一定要喝到不省人事才觉得痛快,他们交朋友时从来不问对方的出身,哪怕对方只是个乞丐,他们也会拍着他的肩膀说先喝酒,喝完酒陪他一起去街上讨钱。”
  “无论性情洒脱或拘谨,坐在一桌饮酒不到半个时辰,便能使人倾心而交,引夫妇为生平知己,而他们为了人间道义必须要豁出性命时,他们也绝不会迟疑犹豫,如刺秦的荆轲般踏歌而去,慷慨赴死。”
  “顾青,这就是你的父母,你的双亲,你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我李十二娘的余生纵然只活在与他们来往那几年的回忆里,也是一生快活的,世人蝇营狗苟,纵是帝王之尊,又有几人活得如你父母这般顶天立地潇洒从容?”
  “自贞观以后,当世称‘侠’者不知凡几,而我李十二娘生平唯一承认的‘豪侠’,只有你父母。他们才是真正无愧于‘侠’这个字,他们不会因强权而怯懦,不会因身份而区别,心里只有‘道义’二字,他们不认人,只认道理,豪迈得令人敬仰,也傻得可爱……”
  李十二娘说着,眼泪终于扑簌而下,脸上却带着憧憬的微笑,笑中带泪的模样令人心疼,却无人疼。
  努力平复了情绪,李十二娘转头望着顾青,忽然道:“顾青,你不如他们。”
  顾青笑了,也不辩解,伸手取过竹篮,点燃了纸钱,挂好了招魂幡,跪在墓碑前一张一张地烧着。
  李十二娘也跪了下来,痴痴地看着墓碑上的字出神,伸手轻抚着顾秋的名字,仿佛抚摩着情人苍老的脸颊,眼神渐渐空洞,脑海里闪现的仍是当年的回忆。
  二人沉默许久,顾青忽然道:“李姨娘,你说错了。”
  李十二娘回过神:“哪句话说错了?”
  “你说我不如他们,这句话说错了。”
  “何以见得?”李十二娘的神情浮起几分冷意。
  顾青已烧完了纸钱,但仍跪在墓碑前,平静地笑道:“我比他们强,时间会证明一切。”
  “你哪点比他们强?一桩贪腐案都怯懦退缩,不觉得给你父母脸上蒙羞吗?”李十二娘冷笑。
  顾青叹道:“庙堂尤高,江湖尤远。李姨娘,朝堂事与江湖事,不是一回事。朝堂不讲究善恶分明,不讲究快意恩仇,朝堂只有谋而后动,后发制人。李姨娘,你是江湖人,不懂庙堂之事。”
  李十二娘一愣,仍冷笑道:“诡辩有用吗?我只看到你退缩了,你让我失望了,你父母路见不平时选择拔刀相助,而你,选择绕开不平。”
  顾青的表情也渐渐变冷了:“双亲看到的只有一处不平,我看到的是整条路。他们选择将这一处不平铲掉,然后再去铲掉另一处不平,我选择的是将整条路重新铺一遍,让这条路再无不平。”
  李十二娘顿时怔忪地看着顾青,此刻她忽然发觉顾青变得很陌生,从他身上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气息。
  顾青掏出一块帕巾,轻轻地擦拭着墓碑,一边轻声道:“李姨娘,这世上我只当你是唯一的亲人,有些话我从未对人说过,但我愿意对你说。”
  “豪侠之为,不过一方一隅,天下不平事何其多也,他们能够全部铲平吗?终其一生能够做几件维持人间正义的事呢?江湖人的眼里只有江湖,而江湖做尽了犯禁之事,维持的所谓公道也非常有限。”
  “朝堂为官者,看到的却是整个天下,庙堂颁一令,可令乾坤变色,可为黎民招灾或谋福,上位者提笔写下几个字,便强于豪侠奔波除恶一生,黎民苍生过得好不好,在于政令之正,在于吏治之清,在于民心所归,而不在于豪侠杀了多少恶人。李姨娘,这个道理您懂吗?”
  “左卫贪腐案,我可以选择反抗,也可以选择退缩,无论哪种选择,我都有把握全身而退,只是我初入朝堂,诸事不明,不宜冒着强出头的风险树敌,权衡之后,终究是弊大于利的……”
  顾青说着忽然朝李十二娘笑了笑,声音忽然柔和下来,轻声道:“但李姨娘是我唯一的亲人,我顾青在长安孑然一身孤苦无依,李姨娘视我如亲子侄,我怎忍心让唯一的亲人失望?”
  面朝墓碑恭恭敬敬三拜后,顾青站起身,笑道:“既如此,李姨娘且看小侄铲了这桩不平事!”
  目注墓碑,顾青低声道:“顾家的人,终究是一代强过一代的,李姨娘拭目以待。下山吧!”
  ……
  回到长安城已是傍晚时分,自从顾青在墓碑前说了那番话后,李十二娘便一直沉默,回城了马车上不时看向顾青,似乎在思索顾青的话,又似乎在琢磨顾青这个人。
  李十二娘不得不承认,虽是故人之子,但她确实太不了解顾青了。平日里顾青的表现不过只是个温文尔雅的少年郎,偶尔做点冲动不计后果的事,但刚刚在山上时,顾青却像一位雄视天下的霸主,冷冷地俯视芸芸苍生。
  李十二娘不知为何会有这种错觉,可她心中对顾青的失望不知不觉消淡了许多。
  因为不了解,才会误解,这位少年郎胸中自有天地,她不曾见过,所以对他的失望或许是错误的,她不应对他过早定论。
  到了顾青的家门口,顾青与李十二娘辞别,刚准备掀帘下车,李十二娘忽然叫住了他。
  “顾青,刚才我想了一路,发现可能是我误解你了,左卫贪腐案你不必为了我而改变初衷,朝堂凶险,我不该逼你强行出头,凡事衡量利弊后再做决定,好吗?”
  顾青笑了:“李姨娘放心,我说过,无论我做怎样的选择,都有把握全身而退。说实话,这桩贪腐案也成了我心中的一根刺,不拔掉它,我会生出魔障,一生不得欢颜。”
  李十二娘叹息道:“我越来越发觉是我错了,不该逼你的……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吗?”
  顾青笑道:“庙堂事与江湖事,不是一回事,李姨娘恐怕帮不上什么忙。”
  李十二娘沉默片刻,忽然道:“你一切小心,不过我还是想纠正你一句话,庙堂事与江湖事,都是天下事,它们其实是一回事,你父母为护侍朝堂忠良而战死,江湖人其实也能改变朝堂事,或许有朝一日,江湖人还能再次改变朝堂。”
  顾青一愣,然后朝她长揖一礼:“是我狭隘了,向李姨娘赔礼,顾青受教。”
  ……
  下了马车后顾青并未回家,而是转道去了李光弼府上。
  李光弼坐在檐下喝闷酒,对顾青的到来颇为意外。
  顾青不跟他多说废话,进门便坐在他身旁,示意李光弼屏退左右,然后开门见山道:“李叔叔在左卫当了这么多年将军,麾下可有信得过的心腹亲信?”
  李光弼眨眼,一时没反应过来,半晌才道:“有,有很多,带兵的将领谁没有一群心腹亲信?”
  顾青加重了语气道:“要真正信得过,能够彼此性命相托的,不需要狐朋狗友,李叔叔每天喝酒,莫把酒肉朋友当成了心腹。”
  李光弼瞪眼:“胡说!谁是酒肉朋友谁是真正的心腹亲信,我难道是傻子吗?”
  “科学研究表示,经常饮酒能降低人类的智商……算了,你不懂。李叔叔帮我个忙,临时调换一下值岗兴庆宫的左卫将士名单,花萼楼前后换一批你的心腹亲信去值岗……”
  李光弼神情凝重,酒也醒了大半,沉声道:“你要作甚?小小年纪可莫胡闹,宫闱值岗岂是玩笑?会掉脑袋的。”
  顾青笑道:“不开玩笑,我突然改变了主意,想拔掉一根心头刺,否则我寝食难安。”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降异象
  顾青撼动不了李林甫,两者相差太大,顾青没有分庭抗礼的资本。
  但顾青却知道借势。
  李林甫并非一手遮天,朝堂上等着要他命的人多如过江之鲫,当右相多年,做过无数构陷异己的事,李林甫在朝堂上早已树敌无数,而且李林甫这些年干过的坏事并非天衣无缝,有些事情其实做得很粗糙。
  现在的问题是,李隆基是否有罢相的心思。如果没有,顾青无论做什么都没用。
  顾青的估计是,李隆基可能仍不愿罢相。
  罢相容易,但是剪除宰相的党羽并不容易,在杨国忠还没能在朝堂里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以前,李林甫的相权仍是稳稳的。顾青猜测左卫贪腐案最好的结果是拔出左卫内的一群贪官,然后牵连朝堂上某些朝臣,最后再次打压相权。
  只是打压,不是罢免。一桩贪腐案不可能让李隆基下定决心清洗朝堂,朝局平稳过渡比十万贯重要多了。不过顾青也很满足,算算时日,李林甫能喘气的日子大约只有几个月了,没有深仇大恨的话,还是让他自然死亡比较好。
  下午时分,顾青去了太府寺,求见杨国忠。
  太府寺门口,顾青求见的身份仍是杨国忠的远方弟弟,景阳冈打死过老虎的那个。
  穿越者有个好玩的地方在于,很多前世的梗用在这一世,别人完全不明白意思,可是能爽到自己,比如朝别人竖中指。
  杨国忠见到顾青后比以往热情多了,大概是顾青的八卦报在长安城创造话题和热度的能力,以及顾青表现出来的越来越不一样的光芒,听说连太子都想拉拢他,作为下一任的宰相,杨国忠正是需要党羽的时候,如此光芒四射的少年郎,怎能不折节交好?
  “贤弟的八卦报办得好啊!”杨国忠看起来心情很不错,见面就夸人,小嘴儿甜到忧伤。
  “愚兄当初参与八卦报无非是想凑个热闹,给贵妃娘娘提供一点茶余饭后的闲谈之资,但愚兄真没想到贤弟的八卦报在长安竟然能传播得如此惊人,听说第二期的八卦报出来后,长安城已皆知左卫左郎将李光弼之名,哈哈,虽说名声不大好听,终归也是出名了。”
  顾青谦逊地道:“是,李郎将对愚弟感激莫名,不但狠狠地夸了我,还送了我一份重礼,答谢我帮他出名。”
  杨国忠笑了笑,道:“今日贤弟来访是……”
  顾青左右环视一圈,确定四周无人后,才低声道:“听说右相李林甫时日无多了……”
  杨国忠目光闪动,捋须道:“愚兄也听说了。”
  “朝野皆在议论,说杨太府便是下一任的宰相人选,下官先恭喜太府了。”
  杨国忠大笑,眉宇间掩饰不住的春风得意之色:“好说好说,你我兄弟何必见外,愚兄若有执宰之日,必不会亏待贤弟。”
  顾青笑着道谢,随即笑容渐敛,叹道:“可是李相若不死,杨太府的宰相之位便无法坐上去,下官为杨太府着急啊。”
  杨国忠沉默片刻,道:“李相七十多了,听他府里的下人说,如今李相每日只进食少许稀粥,有时候甚至整日都无法进食……”
  顾青笑了,这杨国忠也不是省油的灯,早在李林甫府上安插了眼线。
  “陛下的心思,李林甫若不死,右相之位便一直是他的,不大可能在他活着的时候罢免他,除非他自己辞相。这一点想必杨太府也清楚吧?”
  杨国忠盯着顾青的脸,沉声道:“贤弟想说什么?”
  “右相之位,晚坐不如早坐,迟则有变,李林甫可是修炼多年的老狐狸,焉知他会不会在断气前布下一道死棋,比如向陛下推荐某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来当右相……”
  杨国忠一颤,接着眼中凶光毕露,怒道:“他敢!他若不识时务,不怕祸及他的妻妾子孙么?”
  顾青微笑,心中对杨国忠愈发提高了警惕。
  这种小人得志的家伙,绝对不能与他交朋友,这种朋友随时会在背后捅刀子,而且做事没有原则底线,拿政敌的家人子女来报复,这种行为历来为官场所不耻。
  顾青笑道:“李林甫的心思,你我无法揣度,尤其是将死之人,往往能豁出一切,下官知道杨太府与李相不合,若站在李相的立场,推荐一位交情深厚的党羽接任右相,还是由陛下任命你这位政敌接任右相,孰优孰劣一目了然。相比之下,谁更能在他死后保护他的家人,杨太府自然也是清楚的,换了你是李相,你会如何选择?”
  杨国忠神情顿时怔忪起来。
  顾青静静地看着他,其实几句对话里他便大概清楚杨国忠是个什么人了。
  杨国忠长于人际交往,但短于谋略,一个从草根成长起来的人,没读过多少书,格局和眼光也很狭隘。一夜之间因堂妹的关系骤然成为朝堂重臣,这样的人能指望他像老狐狸一样算无遗策?想多了。
  简单的说,这是一个懂得交朋友但不会把任何人当成真朋友的蠢货。
  忽悠这样的蠢货根本不必花太多心思,只要戳中他内心里最在乎的某个点,他便会发疯,疯起来连自己都咬。
  杨国忠如今最在乎的便是宰相位置,本事不高却心比天高的人比比皆是,这类人从来没想过自己的野心配不配得上自己的能力,他只想坐那个位置。
  “贤弟今日过来,恐怕不仅仅是帮愚兄细剖利弊的吧?”杨国忠很快反应过来,笑道:“不知贤弟可有良言教我?”
  顾青笑道:“下官岂敢教未来的宰相?杨太府言重了,下官此来只想先确定一件事,确定杨太府是否真有把李相扳下去的决心,若杨太府自己都犹豫不定,下官说什么都没用,如此便当下官今日没来过。”
  杨国忠脸色阴晴不定。
  他其实和顾青一样,根本不相信任何人,只是顾青对世界的不信任是因为从小到大的经历,而杨国忠则出于极度自私的本性。
  “贤弟为何帮我?”杨国忠缓缓问道。
  顾青笑了:“说句实话,杨太府莫怪罪下官。下官帮你不是为了助你早登相位,而是为了自己。杨太府应该清楚,从卢铉之子的冲突,到八卦报的风波,我已得罪李相两次了,我这样的小人物,李相想捏死就捏死,说实话,李相若不死,我寝食难安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