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火箭炮
李和还没有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这要是签了等于签了卖身契,这三五年内是不能指望出境了。从良心上来说,他切切实实的希望为国防做贡献,但是从自身利益来说他又不想以牺牲自我为代价。
李和道,“二位,别逗我行不,你俩就是个编辑,能有啥保密的?这我不跟你们开玩笑了,什么资料我也不看了,二位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两个人陷入了一阵沉默,这是一个死循环,李和没有签订保密协议之前,他们就不可能公开身份,不公开身份,李和就不会乐意签保密协议。
他们回去之后,按照李和提供的技术方案,研究出了一款84式新款的火箭炮,年初在与越南的边境冲突中,大显神威,一炸一大片,在军中反响热烈。
这次他们其实是带着任务过来的,他们一直在这款火箭炮的改良,最新的一次实验,火箭弹倒栽葱掉了下来,实验失败,许多人很丧气,希望从李和口中得到更多的讯息,来解决目前的困境。
郭东最后还是道,“实不相瞒,你的资料和论文,我们已经送给了相关研究单位,目前的试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我们目前还是再做一些改良型的工作,希望能得到你的配合。”
然后又在不违背政策的情况下,写了一些数据交给李和。
李和仔细问了几遍,才肯定的道,“是发动机由于火药长时间高温烧蚀、钢管强度淬然降低,耐不住发动机内的压力所致。”
齐功勋道,“对,我们也是这个推断。目前我们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即加厚发动机壳体厚度和采取壳体内壁加绝热层,以防内壳体温度过高。但是采用何种材料作绝热层,和用什么工艺方法涂在发动机壳内部?在国内还没有先例。”
说还是不说,李和的心里在一阵犹豫,因为这项技术,他也曾经和同事们反复试验了有半年的时间,基本上试成了用碳化矽、氧化镁为固体成分,以环氧树脂为粘合剂。
这还只是最普通的,最好的箭壳体要结实要耐热还要轻,合适的材质就是c-c复合材料。
这个东西产能如何?
这么说吧,一千万的设备,运行一个月,大概能做三个300毫米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这样比下来,就会发现,这些大口径火箭炮实在是已经不能按照“炮”来对待了,他们的价格,已经不允许像早期火箭炮那样狂风暴雨的打法了。
当然,按照国内的资金力量,科研水平,用c-c复合材料根本也不现实,这玩意全部要用外汇买,一炮打出去,几万美金就没了。
李和斟酌了一下,还是为国奉献吧,实在不忍心这帮老同事急白了头发。
郭东道,“c-c复合材料大家都知道,可这确实太贵了,还是没钱啊。还是先用你说的那种普通办法涂装吧。”
齐功勋说,“还有一个是填装问题,这个需要指教一下。”
李和没有藏私,直接道,“我去年记得看了一篇英国期刊,美国m270使用了模块化填装技术.....”
传统的火箭炮在发射后装填工作极为繁琐,即使有自动装填车,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次装填并再度发射。因此以美国m270火箭炮为开端,新型火箭炮都开始采用模块化发射包装桶技术,火箭弹出厂的时候就被放在包装桶里,包装桶本身就是火箭的定向管。然后将多个定向管集合在一起装入类似集装箱的容器。这样只要将容器装上发射器就可以完成一次装填了。
待李和说完,两个人敬佩不已,许多技术都不是什么新的或者闻所未闻的,许多都是已经公开发表的和实践应用的,他们只能感慨李和的博闻强识,对国内的专家、国外的期刊如数家珍。他们俩暗下决心,回去好好阅读期刊报纸。
待聊的差不多了,李和突然调侃道,“你们既然是做军事期刊的,就知道国际上最有钱的就是军火商了,搞军火的说缺钱,不是笑掉大牙吗?我读书少,你们不要骗我。”
国内很多能月产上百辆坦克、几万条枪的大厂在靠着生产煤气罐高压锅这些简单的民生用品过活......
李和真的有点看不下去了。
“谢谢你,李老师。”郭东两个人笑着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