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都市生活>嗜血猎杀> 第342章: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342章: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二五o章山雨欲来风满楼
  “司令说的对,宋锋,你亲自去一趟本溪湖那是最好了。明天早上就下山,在城里多呆两天,顺便侦察一下城里面小鬼子有什么反应。这次阻击,小鬼子吃了这么大的亏,都过去一个来月了,一点动静也没有,我有点不放心。”猛子站在屋子的中央,一边来回的踱着步,一边说道。
  “好的团长,我看还是提早点的好,不如......下午我就带人走,在城里多呆两天,也能多摸摸情况。”宋锋说道。
  听宋锋这么说,王莺想了想头点表示同意。
  当局政府派来的特派员叫姜非。这个姜非还真有点来头,他是东北奉天人,原来是东北军总部的一名情报官。东北军易旗后,被东北军派到当局总司令部,当一名联络员。所以,跟五叔和胡大牛,也算做是同乡的战友了。日本人占领东北后,东北军被打散了,原来领导他的上级也不见了,他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国军中的一员了。
  这个姜非还真不是一般的人物,脑袋瓜灵活的很,连他的上级都不知道:到国民军任联络员不到一年,他就私下加入到军统,当了一名特务。这也是这一次他被选做特派员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姜非这次重回东北,有两个任务,一是名正言顺的特派员,二是暗地里发展军统的组织。
  姜非心里明白,东北的老百姓现在一提当局政府,气就不打一处来。东北军更是如此,如果不是“不抵抗”命令,几十万的东北军,不会把这白山黑水,拱手让给小鬼子的。
  作为情报人员,姜非比谁都清楚,这“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如果从这一点上来说,姜非对国民政府的“不抵抗”命令,还是有所理解的。
  特派员姜非提前三天,就到达了本溪湖。
  对本溪湖这座城市,他还是比较熟悉的,自己在东北军做情报工作的时候,曾经驻扎在这一带三年多,当时是配合东北军剿匪。
  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前,情报人员一定是标非常精明的人。否则干不了这活。这也是他能够在东北军和军统得势的主要原因。他知道,自己这次重回东北,还是有很大的风险的。
  对于风险,姜非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条,第一条是,对这支抗日义勇军,一点都不了解。只是知道,这支队伍的主要成份是原来的东北军,实际的控制人叫王莺。对王莺他更是一点也不了解,只知道她的父亲是原来驻扎在这一带的东北军团长。
  虽然义勇军的控制人是王莺,但这支队伍的灵魂人物是一个外号叫猛子杀手的人物。
  猛子杀手原本只是一名东北的猎手,没上过什么学,但却成为了是特战专家。据说这家伙连小鬼子都怕他。
  在临回东北前,军统的最高长官召见自己,告诉自己说,这个猛子,有亲共嫌疑,让他一定要留意一下。如果查实,必要时候,可以采取非常手段除掉他。
  姜非知道,这件事说得简单,一个小小的猎手,能够在两年的时间内把只有百十来人的义勇军,整编成现在的一支拥有近万人的抗日义勇军,成为东北地区最著名的几个抗日武装之一,这份本事,就算在国军的队伍里,那也是凤毛麟角。所以,就算他亲共,可凭借自己的能力,要想除掉他,简直是天方夜谭。可军令如山,他可知道军统的手段,这些人对敌人不行,可对自己人,下手狠着呢,所以,姜非还是满口的答应下来,到时候自己再随机应变。
  还有一条就是虽然自己是当局的特派员,可说到底,就是一个说客。但这个说客不好当,政府答应给义勇军的武器装备,并没有随他一起运过来。他是体制内的人,深知体制内的一些弯弯腰,当面一套,背地里一套,就算总司令答应的事,也不一定能全额兑现。这也是他最为担心的事情之一。
  接任务的时候,姜非直接把自己的意见提出来,是不是把答应的这些武器运过来,但上峰的意思是,如果发现义勇军跟游击队有瓜葛,那这些武器,一件也别想运过来。要是真的这样,自己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收服不了这支义勇军。更让他害怕的是,一旦义勇军这帮人知道,这些武器到不了他们的手,是因为自己的汇报造成的,哪他的这条小命算是交待在这里了。东北局势这么乱,义勇又这么强悍,他不可能不估计到,如果自己只是想玩白手套的把戏,这帮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第三条就是,就算国军的内部,这些军阀,也是毫无信誉可言的。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今天归顺你,明天就可能投在它人的怀抱之中。这是他来东北的另外一个风险。如果总司令答应的这些武器装备全部都运了过来,也很难保证义勇军能永久的归顺当局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将来自己就有可能成为一只替罪羊。
  过河拆桥这样的事情,他见得多了。不论是当局政府,还是各路的军阀,过河拆桥,那是拿手好戏。就是他自己,不也这样做过吗?名誉上是东北军的人,实际上却踏在了军统的这只船上来。
  第四条就是,关东军和皇协军对自己的威胁也是很大的。日本人的特务机关,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国军的新动向,他们的情报系统,比军统要高明的多,说不准自己还没动身,满洲方面已经掌握了自己的一切,如果是这样,这一次回来,那可就是自投罗网。
  第五条是,东北这嘎达遍地的土匪和胡子遍地都是,只要一个不小心,落入这些人的手里,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一想到这些,姜非不由得后背直冒凉风。
  可没办法,军令如山,明知山有虎,还要虎山行。但在行动的时候,精明的姜非,没有完全按着民国政府给自己制定的时间表走,而是有意的提前了几天,一个人悄悄的回到老家,回到东北。
  一到本溪湖,姜非并没有急着去接头的地点,而是先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当局的军统还是很可怕的,就算是在本溪湖这个日本人的地盘,还是潜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联络点。
  这个联络点,是一家专门经营中草药的药房。他在客栈住下来后,利用一天的时间,特意在中药房的对面,观察一番,没有发现可疑的情况,这让他放心不少。
  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姜非不由得十分高兴。晚上闲来无事,吃完了饭,来到城里最大的一处说书场。
  他是东北人,对说书和二人转有着跟东北人一样的喜好。
  在满洲,说书的和唱二人转的这两个场所非常受欢迎的。说是说书场,其实只是一间能坐上几十号人的大屋子。在屋子里摆上几个四方桌,放上一些椅子,为了能多挣一些钱,书场的老板,一般都会为来听书的人准备一些瓜子,糖果,卷烟还有茶水。条件好的场子,在屋子的一角,塔上一个台子,说书人或者唱二人转的人往台子中间一站,边上就是一些拉弦伴奏的。
  姜非来的这个说书的地方,说书的是一对父女两儿。这对父女,是本溪湖的老艺人了,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来到这里开始进入说书这个行当的了,只是这个女儿,越发的漂亮起来。成为书场中的一道景色。
  如果不是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兵荒马乱的,老艺人才不会让女儿抛头露面呢。
  今天晚上这对父女一进到书场,老艺人就感觉有些不对劲。
  这到不是老人多疑,而是他发现今天来听书的人,不但多了几位新面孔,而且警察局的人来了不少。虽然这些人没有穿着黑狗子一样的服装,可他们平时经常来这里听书,书场的老板,早就跟说书人有过交待。
  虽然每天抛头露面,但老人的那双眼睛,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场子里的动向:“孩子,今天有些不对劲,你看来了这么多新人,好象还有日本人。要不今天咱就歇一天吧。”老艺人一来到说书场,还没等坐在台上,就小声的对女儿说道。
  “爹,我......我不怕。”女儿懂事的说道,虽然声音有些颤抖。因为她知道,今天晚上爷两如果不出场,等在家里的母亲和小弟,明天就没有买米的钱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