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盛芳> 第200节

第200节

  沈念禾也早看出不对,此刻乘势侧头瞥了一眼,果然见后头人只隔了两步,几乎是亦步亦趋,神色间十分警惕,只那眼睛不是防备左右情况,却是只盯着郑氏同她两个,便低声道:“婶娘莫要多管,我们只做出来逛买。”
  郑氏欲要打探消息,沈念禾想了想,在前头寻了个不大不小的茶楼,当先走了进去。
  两人此时简直同个瞎子聋子,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全看郭府里头仆从领的命令,茶楼里虽然各色消息五花八门,十有八九都是假的,可无风不起浪,多少也能做个参考。
  进得门,沈念禾特地不去雅间,只在厅中寻了张桌子坐下,叫了壶茶,几样小点,本以为要坐许久,谁知道茶还没来得及上,就听得隔壁桌有个人道:“我听得说郭将军要认个义子,是真是假?”
  边上有人立时就回道:“捧灵大事,岂能有假?”
  又唏嘘道:“郭将军一世英雄,谁知到得而今,家破人亡的,可怜呐。”
  两人正说着闲话,隔壁桌有个人插了进来,问道:“我听闻认的后头娶的同先头丈夫生的儿子,是也不是?”
  关于更新
  因为身体上的一些问题,最近一直反复往返于医院,好几次想上来跟大家说一声,但是真的心力交瘁,不知要怎么说才好。
  开文以来,生理跟心理上的状态都不太顺利,我还需要一点时间来调整,非常对不起一直没有弃文的朋友。
  让我稍微调养一下,再慢慢把这本书写完吧。
  真心对不起大家的支持与包容……唉。
  第384章 书生
  “确是真事,那新认的义子姓谢,早在半年前就开始领兵了,上回西人那个大将,唤作啜佶盆的,便是给他领兵杀了煞气,把眼睛射瞎了一只,仓皇跑了,我有个侄儿在他手下做掌旗,回来时只说这小将军虽是年岁不大,相貌俊得厉害,上阵时从来冲在前头,颇得郭监司真传,同他年轻时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此人夸毕,却是忽然听得有人凉凉道:“印什么?你也晓得那小将军姓谢,不姓郭!”
  楼中一时喑然。
  半晌,复才有人道:“虽是姓谢,眼下不是已经认了义子,将来未必不能改姓郭……”
  “将来毕竟不是此刻,况且便是将来姓郭又能怎样?他身上又没有流郭姓人的血。”
  一群闲人在此处说郭保吉家事,有人唏嘘,有人可惜,也有人十分起劲。
  郭保吉早年就驻过翔庆,在城中极有令名,此时又驱走西人有功,说不得人人都偏向他几分,也可怜他没了妻儿,一时说起来,个个都能搭上几句,嘈杂声四起。
  一层当中许多桌,有人说这个,有人就说那个,却是大多都讨论郭保吉事,也有人有心西人,更有人担心京中要发兵来讨,还有人怕郭保吉反了,京中又来人讨,西人又重新打过来,此处背腹受敌,郭保吉固然不知所措,城中百姓更是难保性命。
  诸人各有各话,沈念禾只坐在一旁听着,忽然有个人书生打扮的人不知从何处挪到了她后头一张桌上,与桌上一人打听道:“敢问长者,先头听得说你那侄儿在那谢小将军麾下,那小将军可有婚配?又是个什么来历?”
  及至问完谢处耘来历、行状,又问郭家人情形,再问谢家人情形,问了一圈,全数围着谢、郭两家私事缠绕,这也罢了,最后竟是打听起郭东娘来。
  郭东娘未曾来过翔庆,可郭保吉多年前就戍卫过此地,其实郭东娘已经出生,隔壁桌的那人年纪既长,倒是知道不少的样子,得了对方喊小二过来加肉加菜,说要白请自己吃一顿好肉,也不相瞒,当即一一道来,其中虽有些错漏,以沈念禾所知,也有七八分对的上。
  她难免生出几分疑心,也不发问,只不动声色换了个位置,面向后头那桌,只见桌上三人推杯过盏,说个不停,细细听来,又是打听谢处耘手下可还收兵卒,再问他性情好坏的,一来二去,小二足补了三回酒,又上了四五盘菜,两斤肉。
  沈念禾本就粗通酒水,又有裴继安去司酒监之后,更是熟悉,听那小二报名字,再一扫对面一桌子菜,便估出了价钱,实在并不便宜,一时愈发狐疑,却并不说话,只安静听着。
  桌上人细答许多话,最有个后好奇问道:“怎的,你问这许多谢小将军事,莫不是有什么事?”
  那书生向两人敬了一杯酒,复叹道:“不瞒二位说,我也无甚产业,有心讨个生计……郭将军那一处是不指望的,既是他认了个义子,不如去相投,倒是多几分把握!”
  此一言既出,又是个书生打扮,还请吃了极好的一桌酒,少不得一席的两人都帮着出谋划策起来,又说了不少郭府中事。
  第385章 奇怪
  郑氏满腹心事,听得众人议论起郭姓本家,又说谢处耘与郭保吉血缘非出一系,彼处不过拿此处来做过度,且惊且恼,却也知人心如此,难以相移。
  她揣度不了郭保吉所想,再兼两家何如天差地别,有一句话唤作“彼为刀俎,我为鱼肉”,此时拿来比喻,纵然有些不贴切,也能体味一二,实在不知所措,转头欲要寻沈念禾来问,但见对方帷帽之下,双眼看着身旁一桌,还要一手持杯以做掩饰,不由得奇道:“念禾,你在瞧什么?”
  沈念禾便不动声色略挨得过去半分,小声道:“婶娘不要说话,你且看对面着青衣那一个,他那手掌颜色如何,家境如何?”
  郑氏应声看去,却见那书生衣着寻常,可那一双手骨节突出,皮肉发黑,十分粗糙,然则再看那一张脸,虽是相貌并不出众,却也白皙干净,肌肤细腻,看着家境并不差。
  她仔细对比片刻,道:“单看手,是个家中苦穷的,可看那脸,又像是个家中富裕的……”
  沈念禾按住郑氏的手,轻声道:“婶娘莫要盯着他看。”
  郑氏忙把头低下去装作吃菜。
  沈念禾低声道:“他自称家贫,生计艰难,只好来翔庆投亲,可方才让店家上飞琼酒时分明对各色酒品熟悉得很,连价钱都不用问,点起菜、肉,张口即来,连做法都挑剔得很。”
  又道:“我听他口音腔调,不像是外州的,倒是带着几分翔庆腔调,偏偏咬字生硬得很,有些用词也奇奇怪怪——婶娘,你看他头发同额头处颜色……”
  郑氏狐疑看了片刻,问道:“那头发怎么了?”
  沈念禾道:“他头发是不是有些短?”
  郑氏登时恍然。
  时人不戴冠也要佩幞头,总归会露出部分头发,这人是个士子,也一般佩着幞头,只是露出来的头发略短,扎不太起来。
  沈念禾又道:“婶娘且看,他前头额头与头发相接处,是不是有点太白了?”
  郑氏原还没发觉,听沈念禾一说,仔细去看,果然瞧出差别来,只仍旧不知问题在何处,正要问话,沈念禾已是将她按住,自家站起身来,做一副要去雪隐的样子,出得门去。
  郭家派来的护卫或有在外候着的,或有在一旁陪坐的,此刻忙跟了上去。
  一出门,沈念禾就站定了,指着里头那书生叫众人认清了相貌,又做了一番安排,复才无事一般重新回了位子。
  那书生倒是很有几分交际之才,一席吃完,又夸又捧,许了不少好处,同桌另外两人吃得满嘴流油,已是称兄道弟起来,那家中有侄儿在谢处耘麾下的还做了一番允诺,只说必定将书生介绍给侄儿云云,等到结过账,果然一齐走了。
  郑氏悄悄目视这三人离开,复才问道:“这是有什么缘故?”
  沈念禾摇头道:“尚未可知,只是我见那人言行奇怪……”
  她口中说着,指了指门外路过的一个士子,道:“婶娘且看此人头上幞头,样式同方才那书生别无二致,乃是遮至发际一寸,俱是寻常形制,穷文富武,这书生平日里埋首读书,此时也非盛夏,可他发际那一片,竟是比起脸上其余地方更要白上三分。”
  沈念禾在以手沾茶,在桌上画了个书生头脸的样子,上头又补了个幞头,再另画了一张脸的形状,补了一个毡帽。
  郑氏这才被惊醒了一般,回忆方才隔壁桌书生衣着打扮,又伸手在自己头上比划了一回,复才道:“若是按你说的,那人……”
  沈念禾道:“我只是听他说话,明明是翔庆口音,却说自己是南面来的,许多用词俱是不甚通俗,倒像是不常说官话的……”
  郑氏若有所悟,忙道:“难道是西面来的?怎么就叫他走了?来不来得及将人先行拦下?”
  沈念禾连忙把她拉住,道:“便是此刻把人拦住,又用什么理由问话?况且我说的不过是些推断而已,无凭无据的,还要打草惊蛇——且不用理他,方才已是让人去跟着了。”
  两人在此处坐了许久,沈念禾心思放在方才那书生上,倒是无心理会旁的,唯有郑氏听了一肚子有关谢处耘认郭保吉做义父的不好,少不得代为担心,等到晚间回府,思来想去,忍不住又来寻了一趟沈念禾,问她道:“咱们要不要使人送个信去给你谢二哥?”
  说着把手中的信笺递了过来,竟是已经将文稿拟好。
  沈念禾拆开一看,里头洋洋洒洒写了足有三大张纸,全是给谢处耘分析利弊,让他晓得这“义父”认的时候方便,将来却有无穷后患,若是尚有余力转圜,最好还是推拒一回,不但如此,未来行事时更要小心谨慎,莫要惹了人眼红,等到尘埃落定,被人算计了吃亏都不知道。
  这信中出自郑氏肺腑,尽显一片拳拳之心。
  沈念禾看完之后,不由得为之一叹,将信装得回去,道:“婶娘是为了谢二哥好,只是郭府同城中此刻情况非同往日,郭监司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又因身边并无半个子女在,行事起来殊为不便,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其人想来已是考虑周全,咱们这一封信送得过去,谢二哥若是听了,并不好做,若是不听,亦不好做……”
  郑氏沉默不语,长吁一口气,指着自己胸口道:“念禾,我也不瞒你,自晓得京中出事,又得知那郭保吉反了,我夜夜都睡不好,好几回半夜梦到你谢二哥出事,心都要跳得出来。”
  沈念禾欲要再做安慰,实在不知作何说法,只好闭口不语。
  形势变化太快,郭保吉虽然挂了个“清君侧”的名号,可实打实就是揭竿造反,天子安能容他?
  今日翔庆城中一派繁华景象,百姓不过议论些闲话,虽是零星有几个忧心时势,更多的人半点也不当回事。
  一则翔庆边陲之地,又才遭了西贼夺城,战事太过频繁,众人已然麻木,更兼无处躲避;
  二则郭保吉名声极好,战功累累,又有城池为恃,只说要清君侧,扶太子为帝,道理很站得稳——当今身体有恙多年,听凭几个和尚的怂恿,四处搜罗药草仙丹,早已引得民间怨声载道,而太子一年里头有半年是监国的,仁厚之名四海皆知。
  郭保吉这一番旗子立起来,莫说翔庆军中,便是京城里头,众人在外头或许不敢说什么,回到家中,个个都要点一回头的。
  可民间的想法是一回事,朝中的态度却又是另一回事。
  且不说今次未必能成,便是当真成了,周承佑顺利即位,他再仁厚,难道对郭保吉这一系,心中会没有丝毫芥蒂?
  郑氏又道:“那郭保吉妻、子皆亡,哀恸至极,自是没有什么挂碍,真遇到那一天,在府上坐等老死也便罢了,可谢二哥及弱冠,将来还有大把前途,一旦上了这条船,却是一辈子也要搭上去了。”
  沈念禾忍了几息,终究还是道:“婶娘,便是谢二哥不认这个义父,难道就能下得了这条船吗?”
  郑氏一时哑然,欲要辩解,最后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她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
  早在郭保吉携妻子到得宣州做官,将这个继子接进府里,不管谢处耘自愿还是不愿,他都已经与郭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裴家自然也是一般。
  接下来的日子,翔庆城中的紧张氛围肉眼可见地变地淡了起来。
  郭保吉虽是举了义旗,也四处招募勇武,可更多的力气却是放在了农事上头,只叫手下领兵去清扫寄零星散步的西贼,并无半点领兵打回京城的表现。
  而更为奇怪的是,京中居然没有半点音讯。
  第386章 疥癣
  文德殿中,三司使陈宁束手立于阶下,汗水已经糊了一脸。
  朝会结束,他同十来个臣僚被留了下来,才被问了没几句话,头顶的梁帽汗津津的,同头皮黏得死紧,又重又热,欲动而不能。
  见得阶上天子不说话,他也不敢多言,心中只不住算着数,重压之下,一时竟是不记得方才自己回的两条数有没有出错。
  陈宁心跳愈快,等到都要天荒地老了,却是听得“啪”的一声,像是折子被摔在桌上,紧接着,上头周弘殷森然问道:“今岁酒税不是已经增了一倍,怎么会要筹八百万贯也不能?”
  虽是走马上任才有小半年,三司使毕竟常要君前奏对,陈宁很知道此时还是老实交代的好,犹豫了片刻,麻着胆子道:“陛下,虽是酒税增加了许多,可去年多地遭灾,今年江南、广南两地洪涝汹涌,又有河间地动……”
  他不敢抬头,自是看不到周弘殷面色遽变,不过心知害怕,也不敢再多扯,只得又道:“去岁免了不少田赋,又拨银救灾,今岁……”
  说到此处,陈宁蓦然警醒,忙把尚未说出口的话吞了回去。
  大魏入不敷出多年,如果不是去年底开始在十六路推行隔槽法,多了以倍增加的酒税,怕是早已支撑不住。
  然而今年以来,四处灾患不断,尤其江南东西两路,河东河北两路,荆湖南北两路,或有洪涝,或有蝗灾,或遇大旱,灾情严重,不少地方十室九空。
  彼处往年都是粮谷丰收之地,今次不但不能得赋税,反而需要赈济,此外,生计如此艰难,说不定明年也要将赋税或减或免。
  至于江南西路,堤坝崩垮,田亩被湖泽所淹,不但要救人赈灾,还要征召役夫进行修缮,哪哪都要花钱。
  与新增的耗费相比,酒税再多,也不过杯水车薪罢了。
  他停顿片刻,未曾阶上周弘殷发话,只好硬着头皮解释道:“陛下,国库空虚,若是此刻要筹措粮秣军械,一时半会,怕是……”
  这一回,不待周弘殷斥责,一边就有人站得出列,大声道:“陈省主一味喊着财政少银,可从古至今,有哪一朝户部是银钱够用的?少不得要腾挪一番,捡出来给要紧的地方先用,而今西北之地势如累卵,若是一味唱穷,难道要听之任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