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三百五十章可有意否

第三百五十章可有意否

  小老头疑惑地看着赵无忌,一脸茫然之色:“哦,赵大人听说过老夫?老夫早已退隐多年,没想到还有人记得老夫的名字。”
  赵无忌强行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缓缓又坐了下去,看向小老头,笑容可掬地说道:“老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小老头的脸上顿时露出几分尴尬之色,忸怩了半天,方才说道:“小老知道此事有些为难赵大人了,只是火器乃是军国大事,直接干系我大明边境安危,是以小老今日觍颜来此,备下些许薄礼,希望赵大人能行个方便,将小老发明的燧发枪列入户部军储仓明年的采购计划……”
  燧发枪!燧发枪!果然是他!
  赵无忌表面安然不动,神态自若,心中实则早已掀起滔天巨浪,不会错了,面前这位老者,便是大明又一位火器专家,据史书记载,他在崇祯八年,也就是今年发明了燧发枪,毕懋康,字孟侯,号东郊,乃是大明自赵士祯以后,又一位世界级的火器大师!
  毕懋康发明的燧发枪,改进了火绳枪惧怕风雨的弱点,由火绳点火,改为燧石发火,发射时只需连续扣动扳机,摩擦燧石,便可引燃枪内火药,发射铅子伤敌。
  燧发枪的出现是火枪历史上意义最大的改进之一,毕懋康的发明,几乎是与欧洲同一时间,这说明,起码在当时,大明的火器水平,还是居于世界的前列的。
  毕懋康还撰写了《军器图说》,在里面列举了种种火器,毒弩的种类与制造方法,详细描写了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与巨大威力,更是在其中点出“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这样高瞻远瞩的论断。
  这本书,随后还被一些留在大明的欧洲传教士所翻译,而后传回了欧洲,被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奉为武器制造的经典指导书籍,然而,就这样一本经典书籍,在满清统治的时期,居然被满清朝廷给禁毁了!禁毁了!
  下达命令的就是被后世某些人美化成‘十全老人’的乾隆!
  后金误国三百年啊,赵无忌叹了口气,为了少数人的统治,为了他们一己之私,他们采用了愚民政策,只是,把眼睛挡住,外面的世界便不存在了吗?把耳朵堵住,外面的声音就消失了吗?把自己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遏制住,那外界的其他国家便也不再发展科技了吗?
  这和掩耳盗铃又有什么分别呢?
  这是愚民政策,还是愚弄自己的政策啊?这样一群蠢材,又是如何窃据了华夏的正统,使华夏逐渐沉沦到了黑暗之中!
  赵无忌压抑着激动的心情,又看向桌子上那一盒点心,两条腊肉,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这个,您还是拿回去罢,本官从不收礼的。”
  毕懋康闻言,顿时心情跌到了谷底,他虽然已经退隐多年,早已不在朝中为官,然而他仍然惦记着前线将士们的火器装备问题,为了解决火绳枪阴雨天不能使用的重大弊病,退隐后,他苦心孤诣,独自一人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耗时五年之久,终于造出了可在雨天使用的燧发枪。
  他便是在朝中为官之时,也是两袖清风,为官清廉,从不贪污受贿,为了研究燧发枪,他更是将这些年自己积蓄全部投了进去,到最后,枪虽然制造出来了,却也弄得自己一贫如洗,家中已经没有多少钱了。
  然而当他打算将这种燧发枪献给朝廷之时,那些朝堂上的官僚居然看不上!
  第一个原因是他的身份问题,他退隐后,便属于民间人士,一个民间人士都能研究出燧发枪,那代表官方的军器局的面子往哪放?是以军器局的各个官僚,对这款燧发枪都是抱着极其批判的态度,横挑鼻子竖挑眼,挑出了二三十个毛病,然后在给上司的文书中,称此枪毛病太多,不堪大用,不适合装备生产。
  第二个原因,如今大明官吏十分腐败,官吏们热衷贪污受贿吃回扣,火绳枪生产了这么多年,早已从头到尾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腐败链条,比如制枪用的精铁,火绳,铅子等等每个环节都有专人在此处牟利,早已形成一套常例,在这些硕鼠的操弄下,大明的火器造价高昂,质量却是奇差无比。
  若是上马了新型的燧发枪,这些各个环节的既得利益者怎么办?那些生产火绳的,在采购火绳中吃回扣的必然都是燧发枪问世之路上的重重阻力。
  第三个原因则是那些官吏们的懒政,为了图自己省事,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本能地对新生事物持有排斥的态度。
  更何况如今火枪质量奇差,屡屡炸膛,前线士卒本来就不愿意用,那又有何必要将其改进?
  结果就是毕懋康费尽千辛万苦研制出来的燧发枪,居然找不到买家。
  毕懋康是个典型的技术官僚,并不通世事,他去军器局磨了大半年时间,把那边的官吏磨得烦了,便找个借口,说道不是不想生产这款枪,实在是户部那边的军储仓不批,军储仓不批,他们就没有多余的预算资金来生产这款枪,将老先生打发到户部这边了。
  于是毕懋康又来户部磨……,磨了半年,一无所获,后来又在一些‘过来人’的指点下,老先生终于‘开窍’,于是买了点礼物,腆着脸皮去给人家送礼,只是那些官吏们见到毕懋康,起初还是笑脸相迎,待到看到毕懋康送来的‘厚礼’,顿时人人都是勃然大怒,一脸的大义凛然,怒斥他居然敢贿赂朝廷官员,喝令下人将他赶出去。
  毕懋康折腾了一年多,他的燧发枪依旧是没有推销出去,不禁有些心灰意冷,本想就此算了,没想到那天在户部门外,他看到了赵无忌帮助周镳的那一幕。
  这个年轻官员看似权柄极重,说话又和气,是个爱帮助人的,毕懋康的心思,一时又活络了起来。
  这几天其实他一直在赵无忌府外徘徊,之所以迟迟没有登门,一来是他觉得自己上门行贿,实在是太丢人了,读书人的尊严让他有些抹不下脸。
  二来前几次他上门‘行贿’,被人乱棒打出来,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他担心自己这次也会像上次那样,被人当众呵斥打骂出来。
  所以他拎着自己打算‘行贿’用的礼品,在赵无忌府前徘徊了四五天,一直没有能够鼓起勇气登门,直到今天被送客出来的赵无忌无意中发现。
  听闻赵无忌说出不收礼的话,毕懋康还以为赵无忌是嫌弃礼品太薄,婉言拒绝自己呢,顿时面色就是一黯,自嘲的笑了笑:“老了老了,老糊涂了,办事也没个分寸,让赵大人见笑了。”
  赵无忌见他神色,已猜到了他心中的意思,看着面前的老者,他温和地笑了笑:“老先生研制的燧发枪,在本官看来,可谓是价值连城!本官定然会尽力促成燧发枪定型生产一事,请老先生放心,”
  说到这里,赵无忌停了一停,看着毕懋康,接着说道:“本官在神木有所工坊,那里有四五十名高手匠人,正在研究燧发枪,非常需要老先生这样的大能前去坐镇,不知老先生可有意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