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八十三章高产作物

第八十三章高产作物

  原来那日赵无忌登门拜访,说道自己种植了两种高产作物,产量非常之高,想献给皇上,邀请李府尹到场做个见证,并说明届时魏国公也会到场。
  民以食为天,李府尹自然知道高产作物的重要性,实际上,大明最近西北的匪患,根源不就在于粮食不够吃吗?
  自从西北旱灾频发,吃不饱饭的农民起来造反,如何对待这些乱民,朝堂上向来是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剿灭,一派主张招抚。
  杨鹤就是招抚派的代表,他担任三边总督之时,对待境内的农民军,采用的就是招抚的方针,他认为,这些造反的乱民,之所以会造反,并不是他们天生就是贼人,而是在这种天灾下,饿的没有饭吃,民不聊生之下,才会造反。
  所以杨鹤对待西北的流贼,采取的是招抚为主,剿灭为辅的原则,不得不说,杨鹤对流贼的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地招安了境内的几乎所有流贼,成绩斐然。
  然而,杨鹤看到了开头,却没看到结尾,他判断对了流贼造反的根源,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然而最后一步棋他没走好,直接导致了他的满盘皆输。
  这是怎么回事呢?根源还在于粮食不够吃,能有一口吃的,谁也不愿意提着脑袋造反,然而接受招安之后,杨鹤的赈济出了问题。
  杨鹤招抚了大量的流贼,他们一开始也确实是实心实意的投降了,然而崇祯没有钱,杨鹤费尽心血,总共才找到了十万金,此外还有藩王捐助的五万两银子和粮食两万两。
  看着东西不少,但是流贼更多,这么多的粮食和银子砸下去,只救济了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其他人没想到投降也吃不上饭,那也不能活活饿死啊,于是再度叛乱,又干起了流贼这份有前途的工作。
  杨鹤招抚的流贼,降而复叛,于是他受到朝中众多御史的弹劾,质疑他招抚不力,这直接导致了杨鹤的去职。
  接任杨鹤的是洪承畴,作为崇祯年间难得的能干之臣,他与杨鹤有一点立场相同,就是流贼的起源,皆是因为吃不上饭,民不聊生。
  然而杨鹤的下场,给他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洪承畴属于主张剿灭的那一派,他的原则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杀”,杀的人头滚滚,杀出一片太平。
  洪承畴只要发现了流贼的踪迹,就会立即派出手下大将,率领大军,穷追猛打,除恶务尽,杀贼数量越多越好,很少接受流贼投降,反正即使流贼投降,他也养不起。
  他这么做,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有些人眼里,如此杀戮过重,未免有失天和,此外屠戮的都是大明子民,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迹。
  总而言之,大明西北的乱局,根源在于旱灾导致的缺粮。
  所以李府尹得知赵无忌有了高产作物,还一下子就有了两种,顿时心里就是激动万分,看向赵无忌的眼神,就跟后世的彩民看着五百万大奖时的眼神一样一样的。
  他看着五百万,哦不不,看着赵无忌,强行压抑住自己兴奋的心情说道:“赵秀才你刚才是说,你手头有了两种高产的作物,想献给皇上?”
  赵无忌点点头:“好叫府尊大人得知,学生打算明日在赵家庄对此两种高产作物进行收获采摘,想请大人做个见证。”
  李府尹摸摸胡子,思忖了一会,赵无忌这个要求也是情理之中,他既然要向皇上献上高产作物,首先他就得证明自己的作物确实是高产,而自己就是一个见证的最佳人选,若是在自己的管辖下,出了两种高产作物,固然是赵无忌领了首功,可是自己也会跟着有一份功劳的,毕竟赵无忌是他治下的子民。
  于是李府尹当即便答应了下来,并且在今天,带上应天府很多官员,以及专管农事的小吏,来此见证赵无忌的这两种高产作物。
  只不过当时他过于高兴,大喜之下,一时也没有细问赵无忌有关这两种作物的情况,今日一见,左边这趴在地上生长的作物,藤蔓枝叶长得虽然茂盛,看着很不错,但是果实呢?果实跑哪去了?难道是吃叶子?但是这叶子虽然长得茂盛,可是绝对谈不上是什么高产。
  另一侧的作物长得总算有点庄稼的样子了,起码不是在地上趴着了,不过他找来找去,也没找到果实,而且右边的作物植株长的也不算高大,怎么看,也不像是什么高产作物。
  而且他原本以为赵无忌只请了自己和魏国公,没想到南京城镇守太监韩赞周和锦衣卫镇抚使王庆也来到现场,自己为了坐实这份功劳,特意带了府衙内的大队人马来此,若是赵无忌所言有误,高产作物并不高产,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自己这脸可就丢到姥姥家去了。
  想到这里,李府尹的心中惴惴不安,看着地里的庄稼,心中又惊又怕,不禁心中暗叹果然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赵无忌看着挺聪明的一个人,怎么这事办得这么不靠谱呢。
  魏国公倒是安坐如山,赵无忌给他带来的惊喜实在太多太多,东园诗会,安置流民,创办庆记,剿灭山贼,拯救徐怡,哪一样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在别人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他偏偏就能给做成了,并且还能是很漂亮的成功。
  不知不觉,魏国公已经对赵无忌有了一种无条件的信任,凡是赵无忌说过的话,他都会深信不疑,赵无忌说他有高产作物,那肯定就是有,因为赵无忌是不可能错的。
  所以魏国公只是专心地和李府尹聊着天,至于地里的庄稼,他看都没看一眼,一脸的气定神闲,与旁边李府尹的坐立不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锦衣卫南京镇抚使王庆,今年刚刚四十,为人精明强干,那日得到骆养性的飞鸽传书,说道皇上很重视南京的一个叫赵无忌的秀才,让他密切关注此人的一举一动,一有动静,立刻向京城汇报。
  赵无忌此人,王庆自然是知道的,著名的才子,前一阵还传出来退出乡试的消息,很是轰动了一阵,但是没想到皇上也知道了这个人,还对他很感兴趣,锦衣卫消息灵通,赵无忌要进献高产作物之事,他很快就得知了,如此大事,他如何能不到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