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大明天启> 第421章 听证会

第421章 听证会

  南方的事皇帝心意已决,具体负责的是东厂,廉政公署和经济调查统计局负责协助。而现在讨论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出最后结论:到底收不收回东方领土。
  皇帝和将领们只能交换意见,而最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皇帝和内阁。所以第二天皇帝召开了一个有限度的官员会议,名叫听证会。
  听证会参加的人是内阁及七部尚书,这在各种大事商议时是常规配备,但这次还加上了在京的所有中将以上的军官,这就有些不寻常了。
  自土木堡之后,明朝武将被文官打压,已经沦为文官的下属了。朱由校登基后,先是让鲁钦和周遇吉常京营事,后来又创立近卫军由皇帝亲管,杜绝了以前的以文御武恶习,使得武将地位大大提高。特别是卢象升以探花之尊,竟然成为武将,还被封为大明第一位上将,这彻底使得文臣明白,文官以武将如马弁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但即便文官已经没有了直接指挥武将的机会(孙传庭也不能直接指挥),但大明的总趋势还是文官决定做什么,武将来具体怎么做。现在武将竟然能参与到国家基本政策制定方面,那文武并列之势已经不可更改了。
  开会之前,朱由校道:“今日之议,便是前面提过的东方领土是否收回之事。此事与国土有关,所以这一次的会议需要有武将参加。以后都是这样,牵涉到哪些部门,便由这些部门来参与会议,这就是朕所谓的听证会。大家都讲出自己的证据,然后来投票决定。”
  方从哲道:“陛下,这投票决定是如何决定法?”众臣也很感兴趣这个问题,都看着皇帝回答。
  朱由校沉吟半晌道:“当各方陈述理由之后,我们通过举手来表示赞同某一方案,举手人数多的一方的方案获得胜利,这一方案就正式实施。”
  方从哲想了一想道:“臣以为,这样举手之后,还要由陛下来做决定。如果陛下同意,则此事可施行,如果陛下反对,则此事择日再议。”
  叶向高,徐光启,毕自严,孙传庭,杨涟等人一起道:“首辅高见,臣等附议。”武将们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大家有些新奇,有些紧张,结果便只有卢象升一人道:“臣附议。”
  朱由校稍微一想,就明白了这个修改确实很有必要。如果按照自己的方法,最后是一个自己不愿意的方案胜利了,比如这次讨论大多数人不同意收回奴尔干城,那自己岂不是要同意不收回。加上这一条后,自己就可以不同意大臣们的讨论结果,等于是否定了大臣们的不收回,这好象是皇帝的一言而决。
  而更妙的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如果大臣们一致反对收回奴尔干城,那么自己就没有办法要求一定要收回奴尔干城,因为自己只能否定大臣们的结论,不能用大臣们结论的反面来实施。这样大臣们不再是应声虫,也能够有一定的方法来和皇帝进行对抗。
  他一直在寻求一种既能让大臣们的意见发挥作用,又不能大幅度地削弱皇帝威权的折衷办法,这时听到方从哲的话,心里不由大为高兴,这种方法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实行,对于自己想要实行的民主制度,实在是一个极好的启发。
  他笑道:“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那就这样吧。朕可以否定你们的结论,但朕不能实行你们所反对的提议,只有我们君臣达成一致,这个结论才会有效。”
  这下不仅文官,武将也都反应过来了,一起拜服道:“陛下圣明,惟陛下能作威作福。”
  朱由校又道:“以后开听证会,一定会有一个人主持,当然,不是朕,而是由朕指定一个与此事密切相关的文臣或者武将,这个主持人我们可以称之为主席。这件事主要与军队有关,也牵涉民政,所以这一次听证会的主席便是兵部尚书孙传庭。”
  孙传庭出列,这时太监将孙传庭的座位搬到皇帝龙椅台阶下面右边,与龙椅和大臣们的位子都成四十五度角。孙传庭先向皇帝躬身行礼:“谨遵圣谕。”然后又对下面的同僚们作揖道:“奉圣谕,兵部尚书孙传庭主持此次听证会。非经本人指定,其余人等不得发言,别人发言过程中不可打断,如有违反,则视为君前失仪,扣除俸禄一个月。”
  众臣拱手还礼,孙传庭坐在位子上道:“先请东海都督颜思齐中将讲述其前往奴尔干城的过程。”
  颜思齐讲完后,孙传庭道:“各位文官武将,如果有什么想要问颜都督的,可以举手示意,经过本人准许后方能发问。”
  杨涟道:“颜都督,奴尔干城可以种植水稻吗?”
  孙传庭道:“杨尚书未经示意,更没有通过准许便擅自发言,依例应扣除俸禄一个月。”
  杨涟满脸苦笑,他只顾着弄清楚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却根本没有听到孙传庭刚才说的规矩。朱由校这时插嘴道:“孙卿,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不关杨尚书的事。”这句话很有意思,因为这话本来是孙武所说,而孙传庭又正好姓孙,所以很多听懂了的大臣们都笑了起来。
  孙传庭面孔微红道:“臣未三令五申,是臣之过。各位同僚,传庭再说一遍,必须先举手示意,然后经本人同意后才能发问,传庭再说一遍……皇上说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传庭已经说了四遍,再有不守规则者,可就真的要扣俸禄了。”
  杨涟再举手示意,孙传庭道:“杨尚书请讲。”
  杨涟道:“颜都督,奴尔干城可以种水稻吗?”
  颜思齐道:“可以种水稻,也可以种小麦。且其周围有大量平地,水源充足,稍加开垦便是良田。当地人主要以渔猎为生,这些平地倒成了最没有用的地方了。”
  杨涟又问道:“那么可不可以将当地人变成种地的农民呢?”
  颜思齐想了想道:“只要诱之以利,应该是可以的。”其实他还想说的一句是胁之以武,但他知道文官们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