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大唐之最强驸马> 第1103章 李承乾废太子,新太子为谁?

第1103章 李承乾废太子,新太子为谁?

  即使李二陛下心在痛,有再多的后悔,可事已至此,李承乾已然谋反,他也不能不面对这一结局。
  贞观十七年,四月初六,李二陛下正式将对太子李承乾如何处置的问题,放到了朝议上让百官进行探讨。
  在一众大臣都难以回答的时候,一个仅从六品上的小官通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向李二陛下进言道:
  “陛下不失为慈父的形象,让太子享尽自然寿数,就是很好的善德了。”
  在来济说出这句话之后,李二陛下立马就从善如流听从了他的意见。
  当然,这一意见,也并没有任何人敢出来反对,谁要是出来反对了就会成为意图杀害太子的凶手。
  将来若是陛下记起仇恨来,那他就会成为李二陛下磨刀霍霍的对象。
  至于,来济,他是程处弼安排授意的。
  来济是前隋左翊卫(左卫)大将军荣国公来护儿的儿子。
  大业十四年(618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弑杀隋炀帝,来护儿英勇护主,壮烈牺牲。
  同来护儿一同被宇文化及杀害的还有来济的大哥来楷、五哥来弘、六哥来整,只有来济和哥哥来恒因为太小没有被杀。
  后来,来济和来恒两兄弟流离失所,因为是故人老大哥之后为秦琼所收留,并亲养在胡国公府上。
  作为秦琼视如亲子抚养长大的来济,对程处弼来说,当然就是重要的嫡系人物,于是就把向李二陛下进言的这一机会送给了他。
  就因为这短短的一句话,来济官升两级,从从六品上的通事舍人被李二陛下提拔为正六品上的吏部考功司员外郎。
  而且任职的部门还是尚书省中最炙手可热的吏部,吏部之中最炙手可热的考核官员功绩的考功司。
  这一刻,谁都非常清楚,李二陛下保全太子性命的心思是断然不能更改的了。
  同日,李二陛下正式下诏:
  废黜太子李承乾为庶人,幽禁于承庆殿中;
  赐汉王李元昌死罪,自尽于家,妻子籍没,国除;
  赐侯君集死罪,斩首于市,夷三族,李二陛下在太极殿与侯君集挥手泪别,并在斩首行刑时,答应了侯君集的临终嘱托,免除侯君集妻子和儿子的死罪,以继承侯君集的香火,将其迁徙到岭南。
  侯君集在凌烟阁内的画像,曾有朝臣建议摘下来,李二陛下却并没有同意,依旧挂在阁中受世人香火供奉。
  赐赵节死罪,斩首于市,夷三族,其母长广长公主一支除外,为赐死赵节之事,李二陛下还亲自登临长广公主府,向长广公主流泪告罪。
  赐杜荷死罪,斩首于市,夷三族,念及杜如晦之功业,免族灭,仅赐死杜荷,斩首于市,其长兄杜构以及家室流放岭南。
  赐李安俨死罪,斩首于市,夷三族,念其父年高九十,李二陛下怜悯特赦,赐给奴婢以侍奉养老。
  ......
  东宫属官除于志宁、张玄素之外,右庶子赵弘智、令狐德棻以下等人以不能劝谏太子而获罪,免为庶人。
  不过,这些人朝中文武都非常清楚,这哪里是因为不能劝谏太子而获罪,这是陛下把太子谋反的怨恨和不满迁怒到了这些人的身上,让这些人顶锅。
  可是,对于此事没有人能出来劝言,因为这是李二陛下对太子的维护,也是李二陛下对自身的维护。
  如果李承乾的谋反不能怪罪这些人劝谏不利的话,那就要把罪责往李二陛下身上推了,可总不能是他李二陛下‘养不教、父之过’吧?
  太子詹事、左庶子于志宁、张玄素因为曾多次劝谏,不仅无罪,且受嘉勉。
  于志宁和张玄素,李二陛下能有什么好说的,人家两人为了劝谏自己的儿子差点把命都给搭上了。
  虽然李承乾曾经刺杀他们两人的事情不能明说,可李二陛下心里是非常清楚,他也不能把锅甩到他们的身上。
  东宫唯一一个真正受赏的,就是举报有功的纥干承基了,李二陛下正式任命纥干承基为川府折冲都尉,封爵平棘县公。
  除此之外,李二陛下还厚赏了此前预判侯君集谋反的特进李靖、礼部尚书李道宗,赐予了他们丰厚的财物。
  不过对于他们的赏赐,都不及李二陛下对洛州都督张亮的封赏,因为李二陛下直接给张亮封赏了一个相位。
  洛州都督张亮因检举侯君集有功,被李二陛下特赐还朝,改任刑部尚书,参预朝政。
  刑部尚书担任宰相,这在贞观朝还是破天荒的第一件事!
  至少,现在站在两仪殿内,曾经担任过刑部尚书的李靖和李道宗都没能享受过这一待遇。
  不过,虽然李靖没能在他任职刑部尚书的时候成为宰相,但他的人生却并不遗憾,他和是曾任尚书右仆射、位列次相之人,张亮的拜相对他并没有什么影响。
  张亮的拜相对李道宗到是有不少的影响,可李道宗虽然苦恼和唏嘘,却也只能接受。
  谁让他是帝国的宗室呢,若不是因为宗室的身份限制,他早就该拜相了,可正因为他尊贵的宗室身份,才受到限制没能拜相。
  至此,关于废太子李承乾谋反一案就正式完结了。
  来济在事后,登临冠军国公府,向程处弼拜访致谢。
  而张亮也在回京之后,登临卢国公府,向程处弼表示感谢。
  可虽然李承乾的谋反案告一段落了,但朝政大事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停,因为李承乾被废为庶人,而空缺出来的太子之位,成为了朝中人人争议的话题。
  谁会继任太子之位,成为贞观朝的下一位储君,无论是朝中百官,还是身为皇帝的李二陛下本人,都非常的热切。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