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大唐之最强驸马> 第七百零九章 文武对峙,难以抉择!

第七百零九章 文武对峙,难以抉择!

  高句丽王宫,两仪殿。
  两仪者,天地也;两仪殿,居其殿而主宰天地。
  如今高建武已是阶下之囚,能够居住在两仪殿的,自然只能是这片天地的新主人,来自大唐的李二陛下。
  但就在此刻,两仪殿内吵乱纷纷,群臣面红耳赤,商量着正与这新旧主人都有关系的重要大事。
  “陛下,高句丽高氏逆贼,趁我中原纷乱之际,侵占我中原辽东故土。”
  “逮到高建武继位,我朝太上皇陛下不予追究,宽宏大量,施以恩泽,册封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
  “然高建武此贼,野心勃勃,窃据一方,妄自尊大,藐视我天朝上国,竟敢不入朝纳贡!”
  “就算陛下亲征,奉天命而征不臣,此贼也不曾罢休停手,不自缚于辽东城下请罪,而使陛下部将伐于平壤城,方才识时务!”
  “若不杀高建武,则其他藩属国有样学样,也跟着不入朝上贡,到时我大唐天威何在,我大唐又如何能威服四夷!”
  “故微臣恳请陛下,诛杀此贼,惩前毖后,杀鸡儆猴,让天下藩属国都引以为戒,对我大唐不敢不从,不敢不敬!”
  两仪殿内,代州都督薛万彻眸光凛冽,面色沉冷,傲然地站在庭中声威赫赫,对着李二陛下大声喷话,洋洋万言。
  “薛都督此言谬矣!高句丽已为我大唐所有,战戮之事已结,岂可再徒增杀戮!”
  这种好事魏征魏大喷子岂能落后于人,薛万彻话音刚落,他老人家就霍然而起,双手背袖,抬步出列,冷眉忾面,大袖一挥,对着薛万彻,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狠声反驳。
  “再而言之,高句丽一战而定,天下藩属尽观得我大唐之威,杀鸡儆猴、以儆效尤之策已成,其他藩属岂敢再捋我大唐之虎须,身死而国灭!”
  “第三,今高句丽已定,此刻百废待举,正是用人之际,高建武乃是一国之君,人望所在。”
  “若陛下诛杀高建武,则让高句丽归降之人,心怀戚戚,人人思危,到时又有何人敢真心投奔我朝!”
  “倘若陛下厚待于高建武,一来可以收拢高句丽之人心,让那些归降之臣为陛下之仁德而感化,心生归附;”
  “二来可以让其他藩属国感受到陛下之皇恩浩荡,为陛下博大之胸襟所折服,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三,我中原向来以仁孝治天下,陛下厚待高建武,上承先王之风,中秉孔孟之德,下得百姓之爱。”
  “陛下对一桀骜不驯的下臣藩国之亡国之君尚可以如此礼遇,如何不能厚爱天下,沐浴百姓呢?”
  “陛下,宜当三思而后行!”
  战争那是武将的事情,他身为文官不好插手,也不能干涉军政。
  但说到战争结束之后的安抚治理工作,他魏大人堂堂宰相,岂能认同这些武夫们的鼠目寸光。
  “魏大人此言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高建武此贼如何能得厚爱!”
  薛万彻闻声,更是气上心头,傲鼻冷哼,丝毫不顾魏征宰相的身份,毫不客气地与其争锋相对。
  “若是高建武再存有二心,心想复国造反,那我大唐岂不危矣,我大唐又有多少将士又要葬身异国,又有多少家庭要父死子消!”
  “魏大人,若是高建武心存复国,你告诉某家,这个责任,你担待得起吗!”
  “若是高建武举兵造反,你告诉某家,是派你魏大人舌战群儒,凭着一张嘴来停息兵戈,还是要我们这些武将、这些子弟兵来浴血奋战!”
  这些个文臣,他娘的就知道满口子,父慈子孝,仁义道德!
  这些东西有用吗?
  有个屁用!
  要是有用,早让这些文官用嘴皮子来征服高句丽了,还用他们这些武将出生入死,来攻占高句丽干嘛!
  就这么把高建武给轻饶了,他那些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将士,就这么轻易地白死了!
  那归国之后,他薛万彻如何去面对那些含辛茹苦养大并交到自己手上的子弟的父母爹娘!
  “竖子不足与谋!”
  被薛万彻这么一怼,魏征也是怒不可遏,恨气难平,胀红着脸,指着薛万彻就恨声大骂,但他并不是那些只知道子乎者也的腐儒,很快地就给出自己的理由,据理力争。
  “君主似舟,百姓如水,万民才是天下之本!”
  “若陛下如当年之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像对待夷狄入我大唐之民一般,兼爱这高句丽之民,则高句丽百姓安居乐业,人人依附。”
  “高句丽百姓心归大唐,甘心臣属,就是高建武想要造反,又何来调拨之将,遣派之兵!”
  造反最基础的,就是兵将问题,要是没兵没将,你造个几把的反,一个人当光杆司令呀!
  如果真要像魏征说的,到时候就是高建武再造反,都不需要李二陛下亲自动手,随便一队衙差,就可以轻易地将高建武拘捕归案,绳之以法。
  反正自薛万彻与魏征开炮,在两仪殿掀起狂风暴雨之后,殿内的群臣就分为文武两派,在两仪殿内相互撕逼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一个要放要厚待,一个要杀要警示!
  个个都是你争我斗,你来我往,反正都是互相有理,互不相让。
  对于群臣之间的争执,坐在龍椅之上的李二陛下也是如坐针毡,眼看着个个吵得唾沫横飞、面红耳热,却不知道怎般当好仲裁,如何下这一槌!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