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

  准噶尔的火器乃是先前从沙俄进购的最先进的火器,清军却仍然是前朝遗留下来的技术,并未精进,只在大炮和弹药的数量上占优势。
  两方僵持,久攻不下不说,大清的将士们伤亡也越发的多,福全一咬牙,下令以大炮为首进行猛攻,无论付出何种代价,势要将此山攻下。
  然而噶尔丹确实是一位极具军事天赋的主帅,大清的大炮还未攻上,便见准噶尔军迅速地作出反应,骑兵从两侧冲下,大炮笨重,顿时冲得左路军溃败如散沙。
  而噶尔丹的骑兵,除弓骑和刀骑之外,还有持火绳枪的骑兵,似是早有指令,俯冲进来之后,精准地击向大清的将领和前锋。
  国舅佟国纲,未能躲过攻击,一枪毙命。
  一片混乱之中,也有几个准噶尔铁骑冲向大阿哥,纳兰性德离大阿哥极近,见有一准噶尔长枪骑兵的枪口对准了大阿哥,一跃而起,正正地挡在大阿哥身前。
  只一瞬间,他便跌落在地,再无声息。
  大阿哥目睁欲裂,长刀一挥,抹了那准噶尔骑兵的脖子,血溅在纳兰性德等大清将士的尸身之上。
  大清数位将领战死,军心溃散,众士兵们忍不住仓皇撤退,连许多将领也为保命,召集精兵护于身侧,死伤士兵越发多起来。
  大阿哥奋勇杀敌之时,抬头便见远处有一勇猛无比的准噶尔军前锋,每刀下去皆有一大清士兵毙命。
  对方似有所感,抬起头,那一张脸大阿哥并不陌生,正是曾经兴安围场之时的准噶尔使者——布日古德。
  两人遥遥对视,大阿哥清楚明白地看见他眼中的挑衅,顿时一股怒火涌至头顶,抽出马鞭便甩向几个瑟缩在精兵中的统领,大喊:“今日谁敢退,置士兵们的性命于不顾,动摇军心,爷日后定要教你们不得好死!”
  “不准退!”
  “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
  “给我冲!”
  而大阿哥抽完人便身先士卒,冲进几个准噶尔骑兵中,悍不畏死。
  周围士兵们备受鼓舞,顿时也不再听令保护那几个将领,纷纷提刀箭冲上前,与大阿哥一同拼杀。
  恭亲王福全发现左路军的士气隐隐有起复之势,连忙下令骑兵正面冲锋,且要保护好大阿哥。
  可战场上变幻莫测,哪里是主帅能够完全操控地,不多时,大阿哥便冲至布日古德跟前,与他正面交手起来。
  两人刀刀相撞,铿锵声掩在喊杀的士兵们之下,只从彼此的目光中可知,两人皆有必杀之心。
  只是大阿哥虽自小习骑射,又多次随康熙兴安围猎,到底比不过布日古德身经百战,数个回合之后便渐渐显颓势。
  不战便死,大阿哥丝毫不退,已经豁了口的刀依旧奋力挥向敌人。
  布日古德坐在马背上一个后仰躲过他的刀,右脚狠力踢向他的手肘,而另一只手骤然击向大阿哥的颈间。
  大阿哥瞳孔一缩,已是来不及反应,却眼睁睁瞧着那刀尖距离颈间只一寸时,忽然刀刃一转,狠狠地划向胸口。
  下一瞬,布日古德一脚踹向大阿哥的腹部,将其踢落下马。
  大清的骑兵赶到,迅速救下大阿哥,而大阿哥撑不住昏迷之前,深深地将他那一刻轻视的眼神印在脑海里,倍感耻辱。
  深夜,毓庆宫中,容歆猛地从床上坐起,冷汗浸湿了衣襟。
  第134章
  大清和准噶尔在乌兰布通的这一场对峙成为了消耗战, 而后以清军在炮弹数量和人数上的优势,将准噶尔军团团围困在小红山上。
  生拖下去,必定是准噶尔军弹尽粮绝, 是以僵持多时之后, 准噶尔的首领噶尔丹派人向抚远大将军福全求和, 而福全假意答应, 一次拖延时间等援军的到来。
  不想, 噶尔丹老奸巨猾,趁着清军降低警惕心, 连夜逃出乌兰布通。
  其中有一队准噶尔骑兵断后, 以布日古德为首, 边烧草原边阻击追赶的清军,十分勇猛,最终助噶尔丹逃出生天。
  而布日古德先在战场上以一敌十, 又将大阿哥击下马, 又在逃脱之时以数骑伤了大清数十精兵悍将,名声大振于清军之中。
  裕亲王福全认为“穷寇莫追”, 最终只追了百多里便命人撤回, 开始收整战场。
  大阿哥胤褆失血过多,醒来时已是两日之后,战事基本已尘埃落定,而此时,军报快马加鞭送至京城。
  康熙大怒。
  即便战事的最终胜者是大清, 可大阿哥受重伤, 清军死伤士兵无数不说, 还折了十来个大小将领, 其中便包括国舅佟国纲及明珠之子, 纳兰性德。
  朝野上下皆震惊惋惜不已。
  康熙毫无战胜的喜悦,一股火气上涌,病情又重了几分,太子胤礽只得继续代为处理朝务,以及整理安排战后各项事宜。
  他几年前代康熙批阅奏折之时,便有心精简规范朝中以及地方大员的奏折内容和频率,这两年屡次监国陆陆续续以太子之名下达了一些谕令,康熙闻听之后皆予以支持。
  而此番,战事虽胜尤败,太子有心借此教大清的将士们警惕,使战力得以提升,便提出待众参战将领回京后,改战后一味表功之惯例,递自省的折子总结此战不足之处。
  然提议一出,并不似先前细小之事的顺利,不只朝中大臣反对,连康熙也不置可否。
  康熙不明确表示支持,便与反对无异,以至于太子颇觉受挫,不免有些郁郁不得解。
  甚至连太子一系的有些官员,私底下也对太子表示不甚赞同,太子无人可诉,唯有与容歆倾吐一二。
  容歆听完,并未说他所想好与不好,而是问道:“殿下可想过皇上和朝中大臣为何不甚赞同?”
  太子敛眉,良久,道:“有所猜测,然我依旧认为,以此为鉴,精进不休更为重要。”
  容歆也并不完全了解战场上的情况,并不知此番大清损失惨重究竟为何,但反对者众多,恐怕确实有些考量是太子此提议未能顾及到的。
  这是她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容歆不好随意评价,便只建议道:“您若是坚持,有理有据方可服人,左右众将士们还未班师回朝,正可趁此间好生考虑一番,再作他想。”
  太子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也只得暂且如此了。”
  而大阿哥之事传入后宫,惠妃呐喇氏担忧儿子之余,也牵挂产期将近的大福晋,三令五申不得教大福晋知道大阿哥之事,却不想还是未能瞒住。
  大阿哥成婚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加之康熙未曾明确准许他开府,便一直未能出宫,始终住在阿哥所中。
  阿哥所狭小,宫外大阿哥的府邸建成之后,大福晋便将身边一些伺候的人移至府邸,惟留下两个当初慈宁宫伺候太皇太后的嬷嬷和两个陪嫁宫女。
  并非有人特意到大福晋跟前嚼舌根子,而是大福晋心血来潮出去散步时正巧听到了宫侍讨论此事。
  大福晋得知大阿哥重伤,一时情绪失控便动了胎气,经太医诊治,倒是稳住了胎,只是她正处于孕后期,腹部作痛的频率较之先前更频繁,偶尔还有少许落红。
  惠妃气急,闹了一场,因而康熙下令,清理了一番阿哥所中碎嘴的宫侍,可即便如此,大福晋依旧有了早产之兆。
  太子妃与大福晋妯娌关系不错,知晓大福晋卧床养胎之后,眉眼中尽是挂念,只是她如今身子重也不方便去探望,便请容歆走一趟。
  “大嫂柔弱,若为顾及我这腹中孩子,定要去亲自探望不可。”太子妃握住容歆的手,殷殷嘱咐道,“姑姑去了,定要代我好好安慰大嫂一番,否则我这心始终难安。”
  以太子和大阿哥之间的关系,太子妃如此,教旁人见到指不定会猜疑她装模作样,唯有亲近之人可知,太子妃确是真心实意不假。
  何止是真心实意,不知是不是以往对太子妃的印象所致,容歆瞧着竟还有一种“太子妃对大福晋没准儿比大阿哥还上心”的错觉……
  着实教人啼笑皆非。
  而容歆如今颇有些空闲,当日便前往大福晋处拜访。
  大福晋得知她到来,命宫女扶她靠坐在床榻上,冲着容歆露出个苍白的笑,“是我不中用,竟是惹得额娘和容姑姑这般操心。”
  容歆向小宫女道了声谢,坐在大福晋床榻边,安抚道:“此事又并非您所愿,好好地谁想生病呢?”
  大福晋扯了扯嘴角,面上显出愁容,“我也并非想要害得腹中孩子受难,实在是一时未能控制的住,这才伤了身……”
  “您既是想的清楚,此时又何必愁绪不减?”容歆温声道,“战场上刀剑无眼,大阿哥性命无碍,实该庆幸才是。”
  “我心中亦是这般想,只是晚间总是惊醒,梦中是一片血红色。”大福晋无奈地摇头,手轻轻覆在肚子上,愧疚道,“明知不该却实难自控,我这个做额娘的,属实脆弱了些。”
  这事儿任谁遭遇也不可能从容以对,连容歆那日晚间也似有预兆一般从睡梦中惊醒,更何况大阿哥和大福晋夫妻一体呢。
  大福晋又向来柔弱……
  “听太子殿下说,大阿哥也随大军班师回朝,想必身体并未大碍,您且宽心便是。”
  容歆又转述了太子妃的关切,见她神情越发好转,方才转移话题道:“大福晋,怎地未见到小格格?”
  大福晋听得女儿,面上浮起笑意,道:“额娘喜欢宝娴,这几日为了教我好好休息,便将她抱到延禧宫了。”
  惠妃喜欢宝娴,这件事满宫上下皆知。
  不过当初大福晋怀孕时,究竟是谁满心希望大福晋生下的是皇长孙,宫中诸人尽看在眼中,因此颇有一些人揣测其乃是假意表示喜爱,实则并非如此。
  可皇太后和皇上对此未有表示,连一向与惠妃不对付的荣妃马佳氏也未曾出言讽刺,旁人自是不敢多嘴。
  以惠妃的性子,便是更想要皇长孙也决计不会苛待孙女,但容歆回宫见到皇长孙女的脸,方才知道缘由。
  只一眼,容歆便发现,小格格与当初惠妃早殇的承庆阿哥极像,是那种只要见过一眼便可发现的像,哪怕已经十几年过去。
  而如今宫中的嫔妃,只荣妃马佳氏见过一眼那个孩子,她再如何大剌剌,也不会拿这事儿戳惠妃的痛处。
  大福晋也是不知道的,容歆并未说出来,就让这个误会美好的存在下去便是,显然大福晋会更单纯地欢喜她的女儿得惠妃心。
  容歆稍坐了一会儿便离开,回到毓庆宫向太子妃回禀大福晋的病情,又在大阿哥回宫前去探望了一次。
  只是大阿哥到底重伤,马车较大军的行军速度总归是慢一些,稍晚了三日方才抵达京师。
  康熙病情未愈,只在众将领回京那日出现在庆功宴之上,及至再一次露面,便是为了大阿哥,第一时间在乾清宫召见,还特地召了几位御医为他请脉看诊。
  期间康熙与众阿哥们纷纷紧盯着大阿哥身上的伤口,他胸前那一道伤口,从左侧肩膀延伸到右肋,甚至天热微微有几分溃烂,御医为其处理时,年纪小些的阿哥纷纷不敢直视。
  但与此同时,众位皇子心中,这是捍卫过大清疆土的功勋,既怕且羡。
  康熙此时已完全忽略了大阿哥主动请缨上前线的事,一心只关注长子的伤势,直到御医重新为大阿哥包扎好伤口,方才看着他满身的绷带,心疼道:“直至伤口痊愈之前,你养病便是。”
  大阿哥此番确实受了些打击,也不逞强,恭顺地应下,随后在皇阿玛的应允之下行礼告退。
  太子瞧着皇阿玛心痛地眼神一直跟随着大哥,不似近几日对他那般颇为公事公办的态度,沉默地垂下头,带着弟弟们一同退下,不再打扰皇阿玛休息。
  大阿哥走得不快,众位皇子跟在后头,互相推搡面面相觑,皆有几分欲言又止,又不敢打扰他。
  太子与他们并不是一路,及至批本处便停下脚步,对众阿哥们道:“午后我代皇阿玛考教尔等功课,莫要懈怠。”
  众阿哥们已习惯如此,十分自然地应下。
  而就在太子转身之际,大阿哥忽然开口道:“我回程途中,听闻太子提议参战将领内省?”
  太子停下脚步,停顿片刻方才转身面向大阿哥,神情平淡地应了一声:“此事我确有考虑不周之处,已作罢。”
  大阿哥垂眸掩住眼中的神色,良久,面无表情道:“待我仔细回忆过后,递一份请罪折子给皇阿玛。”
  如今太子代政,朝中奏折除非极为紧急,皆要先有太子审阅之后方才移至康熙跟前,是以他所谓的请罪折子定然是先由太子看到。
  太子惊讶不已,可大阿哥说完便转身由太监扶着离开,只给众人留下一个背影。
  第135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