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绝代宦爷> 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高光

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高光

  但是郑芝龙心中沉静,他想起数十年前的马六甲海战,同济会对抗西班牙人,那时候的西班牙人同样如日中天,同济会以弱敌强,仍旧是赢了,这是汉人海盗的传统,曾经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如今的荷兰人,他们举国皆从事海事,他们的“朝廷”、帝王以海事为国之命脉,然而汉人的朝廷和帝王是反对海事的,国家将他们这些海商视为“法外之徒”,这导致他们往往在对抗外敌的时候处于弱势。
  但是没有关系,同济会赢过,我也可以。这是郑芝龙的信念。
  郑芝龙看向他身边的副官,说道:“赏格都已下发?”
  副官答道:“下发了,同济会的号令效果极好。”
  郑芝龙在三个月前已经下发江湖令,在厦门一战中他不仅损失了舰队,还损失了大批的部将,这些部将不仅是他的下属,更是他的绿林弟兄,因此他以江湖令发出赏格,参战者每人给银二两,如若战事延长,再给五两,烧毁荷兰船,给银二百两,一个荷兰人头五十两。
  其时朝廷七品官员每月官俸不过白银五两,郑芝龙发出的赏格可谓极高。
  在半个月前,随着战事一触即发,郑芝龙更是动用古老的同济会号令,以“同舟共济”之名号召天下绿林,这又聚拢了一批老兵,这些老兵大多是同济会当年的老兵将,他们大多已经四五十岁,有的是颇有名望的乡绅,但是他们出于同济会的号召,慨然选择参战。
  郑芝龙回头看向他的舰队,他的舰船绝大多数是中小型舰船,规模比起荷兰人和刘香联军可小得多了,他的兵员总数也只有不到三千来人,这个数目同样显得寒酸。
  随着一道晨光刺穿眼前的迷雾,照亮前方的海面,郑芝龙下令,全军出击。
  郑芝龙的舰队位于料罗湾的东南角,舰队一百多艘舰船顺着东风、借着海水涨潮之力,全军冲向荷兰人和刘香的联军。
  荷兰人和刘香立马看明白,郑芝龙采取的是“黑虎掏心”的战术,这在他们的意料之中,郑芝龙以弱敌强,不难想见会采取这样的战法,荷兰人和刘香联军立马向中间包围,要顺势将郑芝龙的舰队围而歼之。
  郑芝龙率领舰队义无反顾地重进荷刘联军的包围圈,他的一百多艘战舰中只有50艘是炮舰,其余一百艘小舰船是清一色的火船,随着郑芝龙一声令下,这一百艘火船冲向向他们围拢过来的敌舰,他们采取了荷兰人在欧洲战场上从未见过的战术:火海战术。
  在炮火的掩护下,郑芝龙的一百艘火船蜂拥而上,冲向敌舰,从船上抛出铁钩,勾住敌船,然后点火焚烧。
  每艘火船上配有16名兵士,这是自杀式的袭击,兵士们在火烧起来之后立马跳入海中。
  荷兰人哪曾想见这般不顾性命的攻袭,荷刘联军顿时大乱,郑芝龙率领舰队与敌军拼力血战。
  大战一直打到当天午后,荷兰人折损了半数的战舰,而刘香舰队的50艘战舰全军覆没,郑芝龙大获全胜。
  郑芝龙乘胜追击,直至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荷兰人以九艘大型战舰的规模再度来袭,郑芝龙再度击败之,自此,明郑集团荡平大明海疆所有本土的、外来的武装势力,夺取从日本到南洋的全部东亚制海权,郑芝龙被称为“闵海王”,大明东南海疆自此唯郑芝龙是从,同时,郑芝龙被朝廷任命为“福州都督”,做到“封疆拜侯”,成为合法的大明水军首领,朝廷则将郑芝龙视为“东南长城”。
  在东亚往来的海商商客都必须使用郑氏旗号,每一艘商船按照惯例需缴纳郑氏集团三千两纹银,郑氏集团的岁入达数千万之巨,已然富可敌国。
  荷兰人屈从于郑芝龙的强大力量,每年荷兰人都必须向郑氏集团缴纳高达1000万法郎的进贡,才能保证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水域的安全,他们放弃了垄断东亚海上贸易的企图,承认郑芝龙建立的海上霸权秩序,并乞求明朝政府不要远征尼德兰本土。
  料罗湾一战是郑芝龙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也是大明王朝的高光时刻,是中华大地上万千心向海洋、心向远方的人们的高光时刻。
  料罗湾海战是17世纪初明朝对荷兰殖民者的自卫反击战争,在欧洲已经纵横无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企图垄断与明王朝的贸易特权,这一战之前他们已经占领没有设防的台湾,他们天真地以为集中所有精锐海军压迫中国沿海,他们横行福建沿海,拦截中国商船,炮击中国沿海州县,袭击厦门港口,明朝方面损失惨重,几乎处于被动挨打状态。
  面对外敌入侵,郑芝龙在不利的局面下奋起反击,首开东方国家在海战中击败西方殖民国家的先例,展现了汉人的勇气和血性。对比西方殖民扩张的历史,郑芝龙及其郑氏家族集团是中国海商势力崛起的缩影,海盗出身的他们拥有独立的军队和独立的势力范围,以一己之力在海洋上与西方殖民势力交锋,他们的发迹历史,代表了从嘉靖朝开始中国万千心向辽阔大洋、心向远方的人的理想。可以说,郑氏舰队的壮大以及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打击,是中国人跳出大陆思维,开拓万里海疆的开始。
  料罗湾海战后,福建广东一地海域日趋平静,海外贸易日趋繁荣,中国东南沿海从此搭起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桥梁,海洋贸易的繁荣与商人势力的增长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一战光照千古,直至今日,华人纵横大洋,对撼强敌的决心和勇气鼓舞着后人,鼓励我们心怀梦想,走向远方,开拓自己和世界的边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