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逆宋> 六四二 漫天要价

六四二 漫天要价

  翌日圣旨传出,大周再次沸腾。
  高征税不会废除,凡有不愿继续经营的商行,国库会拿出钱来全面收购。
  保证贸易不会停歇,百姓也能有工做。
  宣传司开足马力,将圣旨传到大周的每个角落。
  百姓吃了定心丸,心绪自然很快平静下来。
  但赵德昭不会平静了,这算什么?皇帝亲自出马与民争利?
  当然,指责皇帝他是不敢的,于是他亲自炮制一封奏折,弹劾杨延定。
  高征税是假的,高福利也是假的,杨延定借此与民争利,败坏朝廷风气才是真的。
  有这种宰辅,实在是社稷之耻。
  照此下来,将来还有谁敢开商行?
  毕竟干大了你就收重税,逼我不干,然后你再拿钱将我辛辛苦苦建立的基业买去。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儿?
  百官想了想其中的道理,好像真是这样。
  大家都在第一层,只想着收税的事儿。
  杨延定却在第五层,已经计算好将商行收回。
  这怎么行,虽然如今社会风气开放,但咱们这是朝廷,不是做生意的地方。
  反应过来的群臣以窦国光为首,纷纷上书反对朝廷接收关闭的商行。
  柴宗训将窦国光召来问到:“窦卿家,你家中可有自行车?”
  窦国光已经准备好了大篇说辞,没想到皇上竟然拉家常,只得照实说到:“皇上,臣已年迈,骑不得自行车,臣家中三子二女各有一辆。”
  “哟,”柴宗训笑到:“自行车这么紧俏的东西,窦卿家居然有五辆,看来科技局很给面子。”
  “回皇上,”窦国光对到:“自行车一事,臣并未徇私。”
  “哦,朕并不是想说徇私。”柴宗训说到:“采买自行车和采买丝绸之类的,有没有什么不同?”
  窦国光对到:“回皇上,都是拿着钱买东西,并没有什么不同。”
  “你是否会在意自行车究竟是何人售卖与你?”
  窦国光感觉事情没那么简单:“回皇上,自然在意,倘自行车有质量问题,臣也好找个解决的下落。”
  “朕听说正有工场在仿造自行车,卿是愿意采买科技局的车,还是到外面采买?”
  “当然在科技局采买,这样比较放心。”
  “既是这样,”柴宗训说到:“能在科技局买自行车,为什么不能在贸易司买布匹?”
  “回皇上,能。”窦国光反应过来:“皇上,贸易司,是哪里?”
  “朕决定将科技司剥离成立造作司和贸易司,”柴宗训说到:“科技局专司科学研究,造作司将早就成果转化,贸易司专司售卖。”
  “除此之外,贸易司也会收购社稷那些优良商行作为资产。”
  “贸易司除完成税赋,盈利将全部投入于百姓福利。”
  “如此,当可保社稷正常运转,不再受制于任何人。”
  窦国光说到:“可是皇上,朝廷是司牧万民的地方,怎能去做生意,让殿陛充满铜臭味?”
  “既不要铜臭,”柴宗训淡淡到:“自明日起,所有官员都不领俸禄好不好?”
  “特别是你户部,也别收税了,不然上上下下都是铜臭。”
  窦国光不知该如何应对,柴宗训斥到:“义务教育十几年,难道你们的思想还未转变过来?”
  “一味抱着圣贤书,能吃饱饭吗?”
  “多余的话,朕也不说了,说来说去还是那几句。”
  “这是卿等的奏折,拿回去吧,朕权当没有看到。”
  不管是贸易司,还是高征税,触及的都不是百官利益。
  既然皇帝决心已定,百官谁也不会傻傻的去触眉头。
  唯有赵德昭和张武,俩人异常失望。
  原以为这么一闹,便可左右朝局,换一个听话的大学士上去。
  没想到虎头蛇尾,竟然轻易便被化解。
  贸易司成立,杨延辉代表朝廷,亲自前往开宝商行,商谈贸易司全面收购商行事宜。
  开宝商行坐落在江宁城最繁华的大街上,屋宇相连,看上去非常气派。
  自宣布歇业,这里便大门紧闭。
  贸易司成立之后,却又突然开了门。
  杨延辉早与赵匡美约好,才进入街道,赵匡美便带着一干人等迎了上来。
  “杨大人驾临鄙商行,实是令商行蓬荜生辉。”
  “赵员外客气。”
  俩人寒暄假笑,进了商行大厅。
  这里是开宝商行的办公场所,并不是卖场,倒没有什么闲杂人等。
  下人端上茶来,赵匡美端杯示意,杨延辉没有动的意思:“赵员外,咱们还是先谈收购的事吧,事情谈妥了,再喝茶不迟。”
  赵匡美不慌不忙的泯了口茶:“好,敢问杨大人打算如何收购?”
  杨延辉说到:“本官找人估算过,开宝商行目前已停产,库存并无余料,亦无产品,仅有工场商行的地皮和设备。”
  “这些算下来,大约值九十万元。”
  “开宝商行多年立足江南,于江南赋税贡献良多,也养活了江南数以十万计的百姓。”
  “有鉴于此,本官愿出一百五十万收购开宝江南商行和工场。”
  赵匡美冷笑一声:“杨大人,你可知开宝商行一年的营业额有多少?”
  “本官也曾打听过,”杨延辉说到:“大约在四百万元左右。”
  “我一年流水便是四百万,杨大人仅出一百五十万收购,你是在羞辱我么?”
  “本官并无羞辱之意,”杨延辉说到:“倘你的商行工场正常运转,自然不止这个数。”
  “但本官已言明,是收购你的地皮和设备,将来重新生产,不知还要投多少钱进去。”
  “投钱多少,那是朝廷的事。”
  赵匡美说到:“但开宝商行,绝不止这个价。”
  “这么多年,上下游累积起的商誉,不是朝廷出手就可以办到的。”
  杨延辉淡淡到:“既是商谈买卖,本官可以开价,赵员外也可还钱,你觉得值多少,可以开个价。”
  “两千万。”赵匡美不假思索。
  杨延辉吸了口气:“赵员外并不诚心想卖,何不将商行重开。”
  “我不重开,”赵匡美淡淡到:“两千万,杨大人愿买便买,不愿买我就放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