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捡到一本三国志> 第488章 建宁熹平

第488章 建宁熹平

  雒阳阅文馆
  自从诸葛亮上任之后,阅文馆内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往,书籍都是被堆积在内府的案牍上,有人想要翻阅,便得进去一一翻找,格外的繁琐,诸葛亮以为如此不妥,便为书籍分类,以农桑,律法,数算之类分,当然,另外还有诗赋,论政之属。
  将不同的书籍,分别分类放置与不同的地区,又对单一类的书籍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或许是他觉得,跪坐读书有些疲乏,便从鸿都门学那里弄来了胡椅与胡案,呈与阅文馆之中,先前的分类也就罢了,而他弄来胡椅的举动,却被不少士子所抨击。
  他们一边谩骂着这些蛮夷之物,一边又舒适的坐着翻阅书籍。
  诸葛亮才不理会他们,自己坐在最内层读书,其余事情都交于小吏去执行,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很多书籍,很多都是他从未触及过的,其中既有些一些让他佩服赞叹的,也有一些让他不大开心的,不过,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他都会去认真的翻阅,用以累积。
  “诸葛君,不知《四民月令》在何处?”
  “三屋第七案。”
  “君!!!《汉律官裁》与何处?!?!?”
  “一屋第二案...还有,君再言语一声,我便唤来宿卫,把你赶出去!”
  “诸葛君,我在找《政论》。”
  诸葛亮抬起头,站在他面前,笑呵呵的不正是曹操?诸葛亮起身大拜,无论他心里如何看待曹操,曹操都是国中三公,明面上的礼法是必须要遵从的,他拜见之后,又说道:“曹公,政论早已被他人借去了。”,曹操有些疑惑,问道:“何人耶?”
  “正是在下。”
  曹操点了点头,也没有多说,坐在了诸葛亮的身边。
  “曹公,可要你先观看?”
  “不必,我已看过数次...每番翻阅,总是能发现崔公的大智慧...崔公之才,着实令我佩服..可惜啊,不能与他秉烛夜谈,实为憾事...”曹操说着,诸葛亮点点头,正要开口,旁边却有一人说道:“此言不差!!!!”
  诸葛亮与曹操一惊,转过头去,那人却有些尴尬的笑了笑,连忙低下头,继续读起书来。
  “张君,你若再言语一声...便需要怪亮无礼了...”
  曹操笑着说道:“就连崔公的弟子,都是如此不凡!”
  “刘公可还好?有他的消息麽?”曹操又问道。
  “师君尚好,交州尚没有传来什么消息...不过,扬州刺史上谏天子,弹劾师君,言扬州百姓亡与交州,师君不肯交出,望陛下严惩。”
  “哈哈哈,看来,刘公将交州治理的不错啊,可惜啊,他那般大才,却委居于边塞...”
  “曹公,相比朝中这些夸夸其谈的大臣而言,我师君大治边塞,造福一方,并不可惜。”诸葛亮回道,曹操自知失言,低声一笑,回道:“是极。”,诸葛亮没有再言语,继续看自己的书,曹操沉默了片刻,坐在胡椅上,脸上出现了一丝的疲倦。
  “孔明啊,若是刘公还在庙堂,他是否会支持新政呢?”
  “他大抵是不会的。”
  “为何?”
  “师君不喜与人争执。”
  “这倒是...”曹操点着头,诸葛亮看着面前的曹操,迟疑了片刻,又说道:“曹公,我师君常言,事以名为,无论何人,所要做何事,都是要以某一名义而进行的...而这个名义愈是伟岸,事情便愈能顺利....”
  “哦?”曹操一愣,看着诸葛亮,问道:“你觉得新政无名?新政之事,乃是为了天下黎庶,为了万千百姓,何谈无名?”
  诸葛亮摇了摇头,低着头,不再言语。
  曹操看着他,看了许久,忽然醒悟,他咧嘴一笑,饶有深意的看了看诸葛亮,低声说道:“多谢!”,随后,他便离开了阅文馆,诸葛亮依旧低着头,看着自己的书,没有搭理曹操。
  曹操走出了阅文馆,便一路回到了自己的府邸,随后,便是整整三日,都是闭门不出,不知在做什么事,到第四日的时候,他走出府邸,又直接前往皇宫,这不不少关注着他行踪的人,心里都有些担忧,生怕他又想出什么办法来针对他们。
  赶到了皇宫,宿卫们立刻禀告,没多久,便有黄门来接他。
  到了厚德殿里,天子正在处理各地的奏表。
  曹操站在门口,天子没有抬起头,直接说道:“坐!”,曹操坐在天子的面前,天子忙碌了许久,这才抬起头,长叹了一声,看向曹操,问道:“怎么,新政有进展了?”
  “陛下...我想出一策,或能减少新政所受的阻遏!”
  “哦?何策?”
  “陛下,国中士子们反对新政,这是因为新政危害到了他们的利益,让他们不能拥有大量的耕地,不过,这一点,他们是不敢明说的,他们都是些道德高尚的贤才,怎么能是为了这些来反对新政的呢?他们反对的理由,只有一个,那便是,新政不重贤才...”
  “他们以贤才自喻,以臣为教唆陛下,远离贤人的奸邪之辈。”
  “而陛下只要破了他们的名义,他们便不能再继续反对了!”
  “哦?如何破之?”
  “自然是要体现出庙堂对贤才的重视,以及渴望...先前,我去拜访故司空袁公,袁公曾言,若要士子们不反对,一则名,二则利,如今,我方才醒悟!”曹操说着,天子皱着眉头,示意他继续说,曹操又说道:“不久前,我与帝婿聊了许久....”
  “呵,那小子能说出什么来!”天子听闻诸葛亮,脸上便是有些恼怒。
  “咳,陛下,如今,天下学子渐多,南北二院新设,太学,门子学,在读学子数万...为了彰显庙堂重视贤才的决心,臣以为,可减少这些学子们的税赋,一家之主,只要有进入四大学府的学子,便相应的减少他们的农税,并且对这些学子们,进行资助,至于他们学业结束...”
  “这便是利,给与他们利益,同时,又能彰显庙堂重视贤才的决心。”
  “另外,对于那些学识出众的士子,可赠其门户牌匾一块,这便是名,他们享此殊荣,定然不会再有反驳之意。”
  “而最重要的是,这能破去他们的无妄之言,他们皆言,新政之事,不敬贤才,陛下如此下令,能让他们哑口无言!”
  天子听闻,脸上却没有喜色,他说道:“孟德...朕施新政,乃是为了限制世家大族的耕地,庇护百姓黎庶,若是如此行事,那学子们日后不就会接替世家大族,继续兼并耕地,压迫百姓麽?”
  “陛下....”曹操顿了顿,说道:“即使如此,要等学子们成势,也需三四十载...这些时日里,新政定是早已深入人心,已成为定局....那时,我们再想办法,来限制住这些学子们,何况,如今官学四起,刘玄德还在为此忙碌...学子们渐渐增多...他们所拥有的特权,也定然会破灭....”
  “天下人皆读书,何人事农桑?”
  “陛下,农桑非贱业...官学成立,臣欲将大量农书抄写递送,另外,还要令大儒们书写重农赋之类,天下幼童,自幼学习..何况,读书与务农,并不对立,学子虽众,考取官身者稀少,其余人,若是不想捧着书饿死,就必须得务农...陛下不必担忧!”
  听着曹操这么说,天子的脸上还是有些迟疑,他心里知道,新政是前所未有的一次的革新,若是能够成功,立刻就能改变自古的大势,每一代君王,都在想法设法的限制大族,在解决兼并土地的问题,有的温和些,会通过与大族交涉,来让大族们放弃一些耕地,移交百姓手里,有的刚烈些,直接党锢,抓博处死!
  还有的,想通过别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便大规模进行屯田,来让百姓们获取耕地。
  不过,这些,都没有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因为,天子已经注意到,在建宁时期开垦的耕地,又有大部分悄悄转移到了大族们的手里,当然,他们不敢采取暴力的手段,是通过购买,例如,幽州水灾,百姓们耕地被毁坏,颗粒无收,大族便以粮食换取他们的耕地。
  其中也不乏有通过勾结当地官吏,强势获取耕地的,不过,如此行事的,大多都是豪强,而不是世家。
  建宁时期屯田无数,百姓们都有自己的耕地,这才不到十年,这些耕地又变成了大族们的耕地,这是让天子格外愤怒的事情,新政的施行,是从根本上限制住世家大族,要改变这样的局势,只要成功了,自己的后代,再也不必为世家大族而烦忧了。
  天子想了片刻,说道:“好,就按你说的去办!!”
  曹操拱手一拜,便离开了皇宫。
  很多人都说,当今天子并不是个明君,他脾气实在暴躁,没有孝康帝的沉稳,也没有他的胸怀,作为亲自见过孝康皇帝的大臣,曹操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天子在一些方面,的确是不如孝康皇帝,不过,当今天子,也未必不能算是明君!
  天子脾气虽暴,但是对百姓还是很温和,熹平仁政,可是要远超建宁时期的。
  天子虽不沉稳,可是他有别样的刚烈,与事事谨慎的孝康皇帝不同,当今天子,只要是觉得此事大可为,他立刻就会去施行,完全不顾多少大臣会反对,而在这方面,他还是极为的敏感,对于一些新奇的政策,他也能闻到其中的有利之处,继而施行。
  这是个不太喜欢被拘束的天子,他能接受新奇的观点,能够接受新奇的事务。
  你觉得孝康皇帝会坐在胡椅上处理政事麽?
  孝康皇帝能够全力推广一些新奇事务,举国之力,来造什么织绫机,翻车之类的麽?
  曹操甚至觉得,若是孝康皇帝看到了自己的这些前所未有的上奏,他准会给自己找个医师,来看脑疾,而不是像当今天子一般,大手一挥,让自己全权处置。
  曹操想着这些,走出了皇宫,停下了脚步。
  转过身,朝着厚德殿的方向,附身大拜。
  或许,天子并非鲁莽。
  而是这大汉,当今就是需要一位莽一些的天子。
  才能在这乱局之中,硬生生的斩出一条路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