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世子凶猛> 第六百八十八章 破罐子破摔

第六百八十八章 破罐子破摔

  乙四自然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实话实说。
  龚文华通过书信和军报大致与朝堂的君臣们沟通了一下。
  秦老大还是识大体的,即便再是听“海王”这俩字不顺心,他也只是无能狂怒罢了,这都大半年的时间了,也就集结了七万军卒。
  原本是不应该这么少的,但是乙四听龚文华说过,小半年前各州府当真是集结了不下二十万大军,可不知道为什么,又调动了一下,没有调到东海龚文华麾下,而是调去了北边,也就是靠近被边关的各道折冲府。
  乔冉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劲,详细了问了一下。
  乙四也是听过那么一嘴,不了解具体怎么回事,只是听龚文华说边关那边捷报频传,屈止戈打了十几次胜仗,打出大夏的威风,大半年来接连灭掉了凉戎七八个大部落,现在在草原上,凉戎人一见到屈字大旗就跑,朝廷已经开始商量让屈止戈彻底顶替越王秦烈坐镇边关了。
  而原本准备集结到台州龚文华麾下的军卒,调到北边了。
  关于这事,用朝廷的话来说,那就是朝堂上的君臣见到屈止戈这么猛,所以想要效仿一下“越王出关”,让屈止戈带着大军去草原上扫荡一圈,灭了凉戎肯定是不可能,但是给草原凉戎打个伤筋动骨也好,至少让边关十年内再无忧患。
  乙四这么一说,秦游和乔冉都反应过来了。
  这屈止戈演双簧呢。
  因为之前斐云荣已经告诉他们了,那拓跋乐当初就是入京的使团主使凉乐。
  这家伙当然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跑到夏京去,目的就是在于假意投靠,并且提供了舆图。
  那么屈止戈又是按照凉戎使团的舆图去草原上袭击那些小部落,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成就了赫赫威名。
  那么这也就是说,屈止戈和拓跋乐是在联手做戏,很有可能,一旦屈止戈真的坐镇边关后,就会大开城关将凉戎骑兵放入关内。
  不过秦游和乔冉并不担心,因为朝廷应该是察觉到了异样,要不然也不可能把原本应集结到东海的军卒抽调了大半突然派到北侧。
  如今大家在东海,也操心不了那么远的事了,秦游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乔冉传信给夏京,不管秦老大意没意识到屈止戈是个二五仔,都要提醒一下。
  再说龚文华这边,秦游觉得七万人少,老龚头也是这么想的。
  东海三道大大小小的城池数十座,不是说夺了城杀光了一家二姓的人就可以直接“走,下一家”了。
  兵灾之后,需要“安民”。
  所谓安民是需要人手的,安抚民心,维持治安,收拾残局之类的,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东海三道都烂成这样了,本地人和本地父母官十个里面九个都该砍,大军需要留下安民的人手就更多了。
  很多部队越打人越多,那是因为把战俘充入到部队中,加上强征本地百姓中的青壮,人数越打越多。
  可东海不存在这种情况,罗云道兵多将广,就是集体投诚了,朝廷和龚文华也不敢用。
  再说广怀道,那是陈家精英数代的地盘,上到官员,下到村落族老,都能和陈家人扯上关系,其中还充斥着大量的晋昌人,龚文华同样不敢用。
  而尚云道有名望的全都是商贾,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不受待见的,和其他两道的情况差不多,龚文华觉得去了之后最先砍的就应该是这些商人。
  龚文华打了过去,哪怕摧枯拉朽一般各种夺城,可非但得不到兵员与物资补充,还要留下大量的人手安民。
  也就是因为如此,秦老大和朝臣们都使出浑身解数调兵遣将,人马多多益善。
  可惜,地主家也没余粮。
  之前龚文华也挺乐呵的,结果人马集结差不多了,大部分给弄北边去了,到老龚这就剩下不到七万人了。
  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朝廷也知道七万人太少,裤子都脱了,上不上床都得洗个澡吧,总不能来了之后就因为人手不够偃旗息鼓,打肯定是要打的。
  秦老大和朝臣们也算是干了件人事,又抽调了不少辅兵过来。
  不过作用不大,秦老大挺体谅龚文华,彻底放权了,写了封信,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这句话的意思大致就是人少不怕,但是你可以激烈士兵们,一边杀,一边抢,抢来的,都奖励给士兵,让大家奋勇作战。
  秦老大信中还提及了一次“潭城之役”。
  要知道“潭城之役”是秦氏三雄,或者说是秦老大为数众多的污点之一。
  中州大乱初期,秦氏三雄各带一路大军,秦老二秦老三势如破竹,原本三兄弟三路大军是要在棵城汇合的,结果秦老大也是点子背,接连半个月暴雨,路上一耽搁误了时间不说,前面还挡着一个潭城。
  然后秦老大就进入了“悲催的循环”之中了。
  六天之下拿下了潭城,然后昌军后撤,撤到了屏城,秦老大再拿下屏城,昌军又后撤到了巍淄县,就这样,秦老大一边打,昌军那一路大军就一边撤。
  当时传言那一路昌军中有一位皇子,所以秦老大也就不着急去和老二老三汇合了,就是追着这一路昌军打。
  打来打去,秦老大发现了一件事,绕了一个圈,那一路昌军又绕回潭城了。
  一座城,打两次,这给秦老大气的,再次攻下潭城后,直接给城烧了,抢光,烧光。
  当时秦老大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不只是他闹心,下面的将士更闹心。
  无奈之下,秦老大将所有战利品赏赐给了将士。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再加上提起了“潭城之役”,秦老大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摆明了告诉龚文华,不要有任何顾忌,放手去爱吧,夺了城,这城不要都行,战利品都赏赐给将士们,要是没人手安民,那就一把火给城池烧了!
  其实这种命令并不常见,攻城略地都是有目的性的,说来说去,打仗打的就是钱,花钱打仗抢地盘。
  古代打仗尤其如此,抢了地盘,地盘上有城池,城池外面有大量的农田,城池里面有大量的人口,打仗无非就是为了这些。
  秦老大这么交代龚文华,一旦后者真的这么做了,东海这趟买卖,可以说是已经赔了。
  即便给一家二姓赶走了,东海三道依旧是一片狼藉,单说休养生息就要数年,别说收复了东海后没有任何赋税,甚至朝廷还要拨下大量的钱粮到东海。
  这就是朝堂如今的态度,放手去干,别把东海的城当城,别把东海的百姓当夏朝的百姓,军报和书信中没有一个“杀”字,可处处透着杀意。
  龚文华是统军之人,慈不掌兵,他也知道应该这么做。
  可应该是应该,对和不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不过他没有选择,所以龚文华准备带着七万大军先来尚云道大杀一通。
  眼瞅着快上点将台了,龚文华得知了海王削甫岬城这事,最后思来想去,还是和朝廷联络一下,看看能不能利用郭城海王寇众。
  朝廷很快回信了,表示这事很ok,但是得注意尺度。
  所谓尺度,就是说朝廷肯定是不认这事的,因为海王是匪寇,还自称王了,朝堂上的君臣得要脸,不能大张旗鼓的招揽。
  大致意思就是走一下流程,各种高官厚禄先许着,但是让龚文华以私人身份干这事,等最后利用完了海王再找个理由弄死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