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抄家

  “下官有罪。”
  在场的各县官员早已经被吓破了但,深怕自己落得和赵光然一个下场,纷纷跪倒在地,不停的向李恪求饶。
  毕竟,赵光然的头颅,就落在他们脚边。
  谁不怕?
  面对各县官员跪地求饶。
  李恪漠然道:“诸位,我给你们三日时间,把自己的罪状以及贪污的银两,全部送往蜀王府,若是那位有所隐瞒,后果自负。”
  李恪的语气平和,但落到各县官员耳中,却成了催命魔音。
  赵光然被当场斩杀,各县官员没了主心骨,自然成不了什么气候。
  李恪之所以没有罢免这些官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益州各县还需要他们来治理。
  如果全部罢免,一时间空出那么多位置,他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填补。
  所以,李恪便让这些官员主动认罪,并把贪污的银两吐出来,让他们戴罪任职。
  李恪审理赵光然一案,在益州城传播开来。
  得知赵光然被斩杀,其余官员纷纷认罪,李恪在益州的威望空前高涨,酒楼里,街边小贩,乃至说书的,都在谈论着这位刚刚上任益州的大都督。
  百姓们渐渐意识到,笼罩在益州头顶的阴霾已经散去。
  益州的天变了。
  解决了赵光然,也预示着,李恪彻底掌握了益州官场。
  第二天。
  李恪带着护卫,前往赵府,进行抄家。
  诺大的赵府内。
  护卫们搬着箱子从各个房间里走了出来。
  抄家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
  随着箱子打开,里面是黄金,白银,珠宝,玉石,玛瑙等名贵物品。
  足足十五箱。
  从这里可以看出,赵光然在益州这些年,贪污了多少钱财。
  “都督,经过盘点,赵光然贪污黄金一万余两,白银五万余两,珠宝五箱,玉石一箱.....”
  护卫长何集手里拿着账本,向李恪如实汇报。
  “这才几年,赵光然就贪了这么多?”
  李恪有些诧异。
  要知道,他面前的这些珠宝银两,抵得上益州整整两年的赋税。
  这仅仅是赵光然一人所贪污的。
  如果再加上各县官员贪污的,结果只会更加触目惊心。
  护卫长何集指着面前一箱箱金银珠宝,问道:“都督,这些东西如何处理?”
  “这些都是赵光然收刮来的民脂民膏,取之于民,应当用之于民,把这些珠宝银两暂且搬到蜀王府,日后必有用处。”
  经过一番思考,李恪做出了决定。
  这些珠宝银两,本来应该上交朝廷的,但眼下益州蝗灾还未全面解决,日后用钱的地方只会更多,所以,李恪便打消了上交的念头。
  准备用这些钱,投入到益州农业当中。
  接下来的几天。
  各县官员主动递交罪状,并把贪污得来的银两,全部送往蜀王府。
  经过盘点。
  各县官员加起来所贪污的银两,几乎和赵光然贪污的持平。
  这一情况,着实让李恪感到震惊。
  可以想象,在他还没来益州前,赵光然和各县官员,究竟有多疯狂。
  而另一边。
  长安。
  太尉府。
  啪——
  长孙无忌狠狠的将手中信件摔在桌上。
  这位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立下汗马功劳,凌烟阁功臣,妹妹乃当朝皇后,亲侄子更是东宫太子,官拜太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此刻,正双目圆瞪,显得气愤无比。
  “李恪!老夫还真是小看了你!”
  长孙无忌目光闪过一丝杀意,脸上若有所思。
  .......
  益州。
  赵光然死后。
  整个益州官场,迎来了政治清明。
  各县官员为保项上人头,一改之前大肆敛财的行为,开始变得体恤民情。
  这一切,都来缘由李恪。
  有他坐镇益州,如今各县官员,根本不敢造次。
  蜀王府。
  李恪正审阅着各县递来的折子。
  李恪大力推行食用蝗虫,利用蝗虫创造利益空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蝗灾。
  但蝗灾在益州肆掠半年之久。
  期间,百姓颗粒无收。
  现在,摆在李恪面前,又有一个很大的难题。
  想要振兴益州,就必须找来农作物种子,让百姓重新种地,益州才能重焕生机。
  李恪手里拥有大量钱财。
  可眼下,整个大唐,都被蝗灾肆掠,农作物种子,也被别有用心的商人牢牢攥在手里,朝廷方面,也无法保证每个地方都能派发农作物种子。
  所以,农作物种子,变的有价无市。
  而且,这几天,益州各县官员,都在折子里请求李恪,希望他能够上奏朝廷,索要一些农作物种子。
  “都督,您该用膳了。”
  这时,护卫长何集端着餐盘走了进来。
  “放着吧。”
  李恪正思考如何解决益州农业危机,哪有心思吃饭。
  “那怎么行?您一天都没吃东西了。”
  何集着急道。
  他身为李恪的贴身护卫,自然要为主子着想。
  “好吧。”
  面对何集的劝阻,李恪暂且停下手中的活,只能先行用膳。
  李恪的伙食十分简单。
  两盘蔬菜,一碗米饭,连一点荤腥都没有。
  李恪扒拉了两口饭,抬头看向何集,问道:“对了,我交代你办的事情,进度如何了?”
  何集面露难色,说道:“回都督,属下已经转遍了整个益州,还和当地富商联系过,他们都表示没有农作物种子。”
  对于这个结果,李恪早已预料到了。
  他之所以问,也是盼望能有奇迹发生。
  何集见李恪没有责怪自己,犹豫了一会,说道:“都督,属下有个办法,倒是觉得可行。”
  “说。”
  李恪道。
  “益州紧挨着襄州,而且,襄州刺史李愔,是您的亲弟弟,不如......”
  何集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观察着李恪的情绪,最后鼓起勇气,说道:“不如都督主动去拜访,我想,应该能有收获。”
  何集口中的襄州刺史李愔。
  正是李恪的亲弟弟。
  李愔,梁王,也是襄州刺史,总领襄州一切事物。
  虽然是一母同胞,但李恪对这位亲弟弟,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
  况且,历史上,梁王李愔的名声也不太好。
  时常无辜打骂官员,打猎没有节制,多次骚扰百姓,喜欢听信谗言,对于违背他意愿的人,轻则谩骂,动辄打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