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七零年代青云路> 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104节

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104节

  荣盛糕点厂虽然是全公社产值最高的工厂,但人家的占地面积并不大,厂区里只有五六座小平房。
  平房的烟囱上飘着青烟,还没走进大门,便能闻到一股糕点刚出炉时的浓郁香气。
  郑孝娘用力嗅了嗅鼻子,陶醉道:“肯定是枣泥酥出炉了!光是闻味儿我就能认出它来。”
  记起项小羽说过的关于荣盛糕点厂的问题,宋恂问:“你们都是从小吃荣盛糕点长大的吧?”
  “那可不,小时候除了逢年过节,只有生病的时候才能吃到一口江米条。”安全组的韩东回忆道,“荣盛糕点一直是个稀罕货,现在就更不好买了,公社没有货,得跑去县里买。”
  “他们厂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在公社出货?”
  对于这一点,宋恂一直比较疑惑,公社的集体企业,不将糕点卖给社员,这是什么操作?
  “呵呵,等你见到他们厂长就知道了。人家洪厂长可是个厉害人!”韩东佩服道,“原来荣盛糕点厂的糕点虽然在县里出名,但是产值并不是咱们公社最高的,自打换了洪厂长上位,那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一个样。”
  郑孝娘却不怎么买洪厂长的账,“老洪就是看准了城里人有钱,专门将糕点卖给城里人,干脆放弃了在农村的市场。”
  他示意宋恂看门口值班室的位置,介绍道:“糕点厂原本是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那个值班室和旁边的几个屋子是糕点厂对外营业的店铺,厂里刚出炉的糕点直接就能拿到店铺里售卖。那会儿的糕点口感好,种类也丰富,一点不比大城市的差。有一款核桃酥还在县里得过一个什么奖,上过报纸呢。”
  “洪厂长来了以后,将店铺撤了,专注搞生产。而且只大量生产保质期长易储存的种类,比如散装饼干,三刀,江米条之类的,长期给市里的商店和供销社供货。反正都是一些非常常见的种类,随便哪个糕点厂都能生产。以前卖得特别好的酥皮糕点已经很少见了,只偶尔给县百货商店供货。”
  宋恂略点头,表示了解。
  这个洪厂长用的是以量取胜的策略,这些便宜又大众的糕点制作方式简单,成本又低,有它自己的市场。
  比起需要精工细作的酥皮点心,大众糕点省时省力许多,还不用担心储存运输过程中的磕碰损耗问题。
  闻着从厂里飘出来的香气,宋恂笑道:“看来刚出炉的这锅枣泥酥就是咱们的过年福利了。”
  “哈哈,八成是了。”郑孝娘语气中隐约带着点嘲讽,“老洪可舍不得在年前这么紧要的关头,费时费力地生产酥皮糕点。”
  三人进厂后,是由一位姓何的生产副厂长出面接待的。
  “宋组长,我们洪厂长去县里跑业务了,有什么事你们直接跟我说就行。”何副厂长对着宋恂尴尬地笑笑。
  “我这次来就是随便调研一下。”宋恂转向郑孝娘二人说,“他们才是有任务在身的,公社要在过年前全面检查一遍各厂的安全生产情况。你找个熟悉情况的人,陪着他们到处看看吧。”
  目送何副厂长出门寻人,郑孝娘凑近一些低声道:“我看到老洪的自行车在外面停着呢,他那车座的坐垫特别厚,一眼就能认出来。这位洪大厂长肯定在厂里呢!”
  宋恂摆手,让他别管洪厂长的事,只是做安全检查而已,有没有他都一样。
  糕点厂是全公社产值最高的工厂,他手下又管着这么多人,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不把他们这些跑腿的放在眼里也实属正常。
  郑孝娘二人去检查安全生产了,宋恂则在何副厂长的陪同下在厂区里转了转。
  “咱们荣盛糕点厂的糕点果然名不虚传,刚刚只是站在院门口,我们就闻到枣泥酥的香味了。”宋恂望着厂房里满满的原料和糕点箱,感叹道。
  何副厂长语气自豪:“这还只是枣泥酥,以前有店铺的时候,整条街上都能闻到奶香和鸡蛋香。尤其是我爷爷在的那会儿,荣盛糕点……”
  话说到一半,他就顿住了,讪讪地摸摸鼻子不再继续。
  宋恂扭头随口问:“以前这个厂是您家的?”
  何副厂长被吓了一跳,忙摆手说:“那都是老黄历了,公私合营以后就是集体的。而且公社也没让我们吃亏,股金分红一样不少。”
  “看来您做糕点的手艺是家学渊源。”宋恂转移话题问,“您一直是负责生产的副厂长吗?”
  按理说,既然以前荣盛糕点厂是何家的,公社顾着面子也应该让何家人当厂长。
  “对,我比较喜欢研究糕点的制作技艺,不太懂经营管理的事情。”何副厂长将宋恂带到旁边的休息室,给他拿了几块刚出炉的点心,“这是公社大院跟我们厂订购的过年福利,我们荣盛的招牌点心‘酥皮八件’。这些已经晾凉了,正是最适口的温度。”
  “看来今年能过个肥年了,现在想买你们荣盛的糕点可不容易,在市面上酥皮八件更是见不到影子。”
  “我们现在专注生产饼干和蜜三刀之类的,制作方便出货快,可以提高产值。”何副厂长机械地说出洪厂长的口头禅。
  宋恂笑了笑,专心听他介绍面前的几块糕点,枣花酥、苹果酥、莲花酥、梅花酥、雪花酥……
  “还有几种没出炉呢,估计今天下午吧,就能装盒送去公社大院了。今天晚上和明天的口感最好吃。”
  宋恂捏起一块莲花酥,莲花瓣脉络清晰分明,捧在手里很有些亭亭玉立的意思。
  “这么一盒糕点不便宜吧?”
  “这盒酥皮八件,我们每种选三块,二十四块糕点拼成一盒,卖给公社只是收个成本价,两块一毛钱。”
  “如果每种选一块,包装成真正的‘酥皮八件’,其实每包的成本价只有七毛左右。过年的这段时间正是社员们在一年中最舍得花钱的时段,你们怎么不抓住机会在公社卖一些‘酥皮八件’?即便生产队的社员不舍得花钱,但是公社里还是有不少人愿意花块八毛钱,买个像样的节礼的。”
  何副厂长为难道:“我们的生产计划里没有生产酥皮点心这一项。现在都加班加点地给市里备货呢。”
  “你们给市里出的货都是保质期很长的那种点心,想来仓库里已经积压了不少了。年前这段时间,大众糕点并不走俏。”宋恂一脸不赞成,“你们虽然有生产计划,但是也得灵活变通一下吧?咱们这是社队集体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为社员们服务的。准备年货的时候,社员们为了买个糕点,还得特意跑到县里去,你觉得这样合理吗?”
  “前面的店铺早就关了,我们不能私自开张啊!”何副厂长有一点点动心。
  他家从祖爷爷那一辈起就是卖点心的,做糕点的手艺从来没断过。
  只不过,最近几年厂里改变了生产策略。这种需要精工细作的高档糕点已经很少生产了,除了每个月给县百货商店提供一些,基本上用不到他制作酥皮点心的手艺。
  其实他早就技痒了,这次给公社大院制作“酥皮八件”的机会,也只是简单地解解馋而已。
  宋恂建议:“我可以帮你们跟公社申请,为了方便社员们采购年货,厂前的店铺临时开张,直到正月十五,社员们吃完了元宵以后再重新关张。或者跟公社供销社合作也行,只要你们能生产,销售地点多得是。”
  若是能在公社买到荣盛的新鲜糕点和元宵,项小羽肯定高兴。
  第60章
  荣盛糕点铺将在春节期间重新营业的消息, 火速传遍了团结公社的每个生产队。
  此时距离除夕只有四天,瑶水大队里除了日常出海打渔的男人,妇女们早就开始忙年了。
  今天正是队里分猪肉的日子,各家派人在养猪场排队领猪肉, 按照人头算, 每人半斤。
  不够吃的还可以花钱买, 不要票。
  支书和队长说了, 今年是大规模机械化养猪的头一年,瑶水大队的社员们猪肉管够。
  苗玉兰提着桶子和搪瓷盆子, 与一群相熟的妇女站在一起排队。
  “因为这个养猪场,咱今年工分的分值翻了一番呢!”田婶难得大方一回,“今年我们家要包全肉馅的饺子,除了葱姜蒜, 啥也不放!”
  “那你干脆吃肉丸子好了,还吃什么饺子!”有人吐槽。
  “我看大妮她娘就是有钱烧的。要不人家城里人咋总说咱是土包子开花呢!有点钱就不知道咋花了!”
  田婶不服气道:“谁不知道咋花啦?我都跟大妮二妮商量好了,今年也去荣盛糕点铺买糕点过年!往年还得去县里买,我们嫌麻烦都是自己做饽饽的,今年可倒好,不知怎么的, 那糕点铺子突然就重新开张了, 正好给我省了事。”
  以前家里的日子紧巴巴的, 谁舍得吃那么金贵的点心。
  如今好了, 她家有三个在渔业公司领工资的人,她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苗玉兰总算找到了插话的机会, “那你可得抓紧时间, 现在排队买糕点的人可多了。荣盛只在过年期间开张, 过了元宵节就关门了, 再想买糕点又得去县百货商店。”
  “这糕点铺子是咋回事?既然开张了,就大方点,一直开着嘛。”
  “物以稀为贵,人家要是一直开张,咱就不觉得稀罕啦!多亏了公社领导给荣盛厂传了话,要求他们为社员采购年货提供便利。否则人家连过年的这段时间也不想开张呢!”苗玉兰为妇女们透露内部消息。
  “小鸿她娘,你这队长媳妇可真不白当,消息就是灵通!”田婶兴致勃勃地邀请,“我明天上午要去公社买糕点,咱们一起呀?”
  苗玉兰矜持地笑笑,摇头说:“我就不去了,我家的糕点还没吃完呢。等到正月十五去买些元宵还行,听说今年的元宵出了两个新口味。不过,你要是想买过年才吃的糕点,最好等到除夕前一天再去。人家厂里的师傅说了,他们的酥皮点心烤好以后,头两天的口感最好!”
  小宋前天一下班就把公社发的过年福利直接送到了他们家,还叮嘱他们不用舍不得,趁着最新鲜的时候吃。
  过年走礼用的点心他已经在糕点厂另外预订了。
  苗玉兰都多少年没尝过荣盛的新鲜糕点啦,哪怕是随时能买到的时候,她也不舍得吃这种酥皮糕点。
  于是,当晚她就捧着点心盒子,连吃了三块点心。
  “哦哦,你们去县里买的还没吃完是吧?”田婶自动帮她找好理由。
  苗玉兰:“……”
  忍住想显摆未来女婿的冲动,勉强点点头。
  妇女们一面排队等着分猪肉,一面围在一起聊天,正聊到兴头上,人群中却突然有人“嘘”了一声。
  大家渐渐安静下来,没过几秒就听到一阵“突突突”的声音从村口传过来,一辆军绿色的三轮挎斗摩托车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
  “小鸿她娘,那个骑偏三轮的冲着咱们来了,要不要把人拦下啊?”田婶问。
  苗玉兰的眼神比她们稍强些,还不到老眼昏花的地步,看清对方的衣着后便说:“没事,那人穿着军大衣,戴着大盖帽呢,估摸是来找人或者办案的。”
  被几十个妇女行注目礼,偏三轮不得不停了下来。
  钱小六一路从县里突突突过来,脸都被这冰冷的海风吹僵了。
  尝试了好几次,才咧出一个在妇女们看来奇怪至极的僵硬笑脸。
  “大娘,这里是瑶水村生产大队吗?”
  能听懂普通话的妇女们齐齐点头。
  钱小六松了口气似地问:“省海洋渔业公司的宋恂是在这里工作吧?”
  这回有人摇头,有人点头。
  钱小六:“……”
  啥意思?
  “小宋主任已经不在大瓦房上班啦!”
  “对,小宋去养猪场清理猪粪了!”
  “不对不对,队长早就把他调去修机器了。”
  “听我家那口子说,好像已经很长时间没在养猪场见过小宋了!”
  妇女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而完全听不懂南湾土话的钱小六则一脸懵地望着大家。
  眼瞅着宋恂的去向即将被人扒出来,苗玉兰也不等着分猪肉了,提上自家的盆子桶,就跳进了偏三轮的挎斗里。
  “我知道宋恂在哪,你跟我走!”她与众人打声招呼,便指挥着钱小六将车开去了自家院子的方向。
  心知人家听不懂他们的土话,将人请进院子后,苗玉兰就赶紧招呼儿媳妇往大瓦房跑一趟,将会说普通话的小毛喊回来。
  “娘,小毛还得守着电话机呢,你喊她干啥呀?”项大嫂瞅了一眼天色说,“再有两个小时,小宋也该回来了。没什么急事就等等吧。”
  她进屋将儿子的零嘴筐拎出来,又给客人倒了茶。
  好吃好喝地等着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