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重回1988之IT女王> 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275节

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275节

  安夏左思右想,觉得这事很不靠谱,她又担心这个所谓的长城机电跟她有合作的各个长城公司是不是有连带关系,便派人去调查了一下。
  还在调查的时候,安夏接到长城机电沈太福的联系,说有业务合作的事宜,想与她商议。
  目前国内几大报纸都报道过长城机电拿到的科技突破与发明专利,据说他们去年完成销售两亿元。
  1992年能完成销售额两亿元,那还是很厉害的,安夏对他们十分好奇,便答应去他们公司一趟看看。
  安夏刚下车,沈太福便热情上来,与她亲切握手,身旁三台照相机对着两人拍个不停。
  安夏在路过办公室的时候,向里面扫了一眼。
  办公室里的气氛完全不像科技公司,更像是做新媒体的。
  飘进耳朵的只言片语都在说:“再多投一些……追加几篇稿子……联系《科技日报》……”
  进入会议室之后,沈太福像介绍自家光荣历史一样,向安夏展示他们公司的出色战绩。
  “听说贵公司去年销售额两亿元?很厉害啊,不知你们的电机是用于哪些地方,我们现在也有相关的业务,也许可以合作开发?”安夏问道。
  沈太福拿出几大本资料,展示他们的电机在各个领域的运用:建筑、船舶、机械制造……
  “我们的电机,比以前的电机节约能耗约80%,很多地方都淘汰了旧的产品,换成我们的电机,所以,我们去年的销售额……马马虎虎,还可以吧,哈哈哈……”
  百分之八十?
  安夏好奇地追问是怎么做到这么大幅度的节约,沈太福却神秘地冲她一笑:“这是我们的保密专利哦,不能说的。”
  安夏点点头,她问了一些市场前景之类的问题,沈太福一一回答,他也向安夏询问了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还有无人化码头相关的事情。
  他为安夏描绘了美好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加他的节能电机,天下无敌,能横扫全球工业制造。
  规划十分美好,但是过于天真直白。
  在安夏听来,他的梦想简直比瑞幸咖啡在美国上市的故事还要简单:“全球有几百个大型建筑公司,几十个大国都有好几个大型船舶公司。要是他们每个工地,每艘轮船都用上我们的电机,我们的销售额就能突破去年的最好成绩……”
  安夏以前还听说过一个笑话:“曹操八十万大军到江东,每人买我一个包子,我不就发了吗!”
  她自己在牡丹厂开大会的时候,也说过:“文明社会的每一个人类,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
  安夏当初说这话的时候,是提振萎靡不振的员工士气,她自己也知道,也就是这么一说,哪能把所有人的钱能挣了。
  如果谁敢说自己的产品能覆盖全市场,要么说明产品太低端,属于初级加工品,要么公司超级无敌大,已经垄断了全部产业链。
  除此之外,都得在自己的细分市场打拼。
  安夏又仔细向沈太福询问,想知道他到底是在跟她喊口号,还是他真的这么想,或者他认为她会这么想。
  结论:沈太福真的企图以这个理由来说服安夏,让她觉得长城机电超级牛逼。
  行,懂了,就是一个吹牛的。
  安夏没有再与他多说什么,便起身准备告辞。
  “安总,今天晚上我们有一个答谢酒会。到时候会有许多政府的人参加,有没有兴趣来看看?”
  安夏还真的挺好奇,于是她答应了。
  到了之后,她才知道,这个酒会,是为了庆祝集资十亿。
  十亿诶……现在全中国登记在册的人口也就十亿多一点吧,他真的做到了全国每人给一块钱。
  在场的有不少媒体记者,他们看见安夏出现,便围了过去:“紫金公司是否有意与长城机电联手?”
  “我今天刚刚与沈总见面,还没有进一步的沟通。”安夏微笑着说。
  她不对这个问题做任何评价,免得记者在报纸上过度发挥。
  “紫金与长城机电同为高科技公司,有没有竞争关系?”
  “目前没有看出来有业务重叠之处。”
  对于记者的问题,安夏都以打太极的方式绕了过去。
  在场不仅有记者,也真的有官员,人数不少,他们与沈太福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利益共同体。
  晚宴已经开始之后,从门口那里,隐隐传来了吵闹的声音,其他人都在看着沈太福和他周围的人,安夏悄悄移过去,听他们在说什么。
  原来是两个媒体的记者,来迟了,门口的人说他们媒体派来的人已经在里面了,意思就是不想让他们进。
  这两人在外面说他们是两个不同部门的。
  闹腾了半天,直到里面出来一个人,说了几句话,又给了他们两个纸袋子,请他们进去,才告一段落。
  安夏听见出来的人对他们说:“你们怎么办的事!”
  门口的人很委屈,说:“谁把一个媒体的两个部门都请来了。”
  “既然都来了,你也不能就这么得罪他们啊!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情,机灵点,早点进去叫我,别为了两百块钱的车马费,就得罪人。”
  “是……”
  啧啧,两百块的车马费啊……安夏叹为观止,在这个年代,称得上是大手笔了,多少刚毕业的记者工资,也就是两百块。
  酒会上,沈老板身旁皆是夸赞之声,在这些人的口中,长城机电俨然是全中国的科技之光,未来的希望。
  沈太福满脸笑容,向周围人敬酒,大谈未来,他喝得满脸通红,此时有人走到他身旁,对他耳语几句。
  沈太福的笑容陡然一僵,快步与来人到角落里说话。
  安夏只来得及瞥见他的侧脸,阴云密布,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过了一会儿,沈太福回来,脸上还挂着笑容,只不过兴致没有刚才那么高了。
  第二天,几家报纸刊登出新闻:
  《长城机电有意与紫金科技强强联手》?《长城机电助力紫金科技,走向世界》
  《中国科技双强结合》
  ……
  满篇报道里都是紫金科技即将与长城机电合作开发的消息。
  报道里吹了长城机电,也吹了紫金科技,把安夏吹成一个极有眼光的女企业家,凡她看中的项目,无不是天上有地下无的好机会。
  配图是安夏与沈太福握手,还有在会议室里说话的照片。
  结尾的时候,全都在号召应该积极参与长城机电的集资,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
  长城机电原先就有许多大人物做背书,约有十万人参与了集资。
  许多人的想法是:这么多人都投了,肯定不是骗局。
  这么多政府官员都参与了,肯定不是骗局。
  报纸是国家喉舌,他们说好的,一定不是骗局。
  现在又加上了紫金科技,紫金这段时间在各个领域的成果,全社会有目共睹,连紫金都觉得好。
  那还不好?
  安夏赶紧叫来薛露:“赶紧发新闻,说我们没有想投资,也没有合作的意向,请大家不要误读。”
  “是。”
  报纸上很快刊登了紫金的声明,解释并无此事,紫金没有参与长城机电的任何业务与集资。
  报道刚出来的时候,还有人觉得紫金有够傻的,长城机电现在风头正劲,愿意带着你,是天大的好机会,怎么还拼命撇清关系。
  长城机电的第二波舆论攻势就到了,他们也说此前媒体是误读,紫金科技虽然现在做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但是跟长城机电的体量相距甚远,双方合作的话,紫金并不能给长城机电提供太多的帮助……
  大意就是:紫金那么一个撮尔小公司,也想跟着我们公司混?它不配!
  薛露看到新的报道之后,向安夏请示:“安总,我们还要回应吗?”
  “不用管他们了,第一回 是留个证,免得他们翻船把我们给卷进去,现在再理他们,就是太给他们脸了。反正我们的业务没有交集,不用管他们。”
  “是。”
  没过多久,长城机电又出了一个大新闻,老板沈太福把李贵鲜给告了。
  索赔一亿。
  李贵鲜,人民银行行长。
  安夏对薛露说:“你可以准备一下,紫金科技是怎么慧眼识破骗局的稿件了。”
  第112章
  安夏在与其他几个没有参与长城集资的企业家喝茶聊天的时候, 说起沈太福,所有人的看法都是:“如果他不是过于自视甚高,手法太激进,也不至于如此。”
  “自以为跟官员有往来了, 自己也是官员了。呵……红顶商人胡雪岩还是被朝廷授予的官身, 结果呢。”
  “跟他一起的人也是卷得太深了, 没必要, 没必要。”
  聊了没几句, 他们的话题也转到官场话题上了:“对了,前几天张说帮你们在政策上拦一拦的,怎么样了?”
  “还在运作呢, 你放心,到时候不会影响你们家的。”
  头头脑脑们说到某些人的时候,只提姓氏, 如果姓氏非常稀罕,就会提一个圈内约定俗成的绰号,类似于「101」, 跟网络上提到「运输大队长」「落榜美术生」差不多意思。
  安夏在这群四五十岁的男性企业家中间分外的扎眼,年轻的老板们不乐意与他们为伍,觉得他们老土, 安夏倒觉得听听他们曾经遇到过的事情,世间的事情道理大多是相通的, 可以引以为戒。
  比如「做合同」, 「做账」,这些事情, 其实没有天衣无缝的, 一查一个准, 就看平时关系维护的怎么样。
  如果关系维护到位了,还会被查,就说明上面是真的要动手了。要么赶紧找人平事,要么赶紧蹿吧。
  他们的理论与几十年来的事情完全吻合。
  只不过「蹿出国」这个设定在几年后就不好使了。
  要是真的影响特别大,红色通缉令一发。就算是逃出去十几年也能给抓回来。
  真要隐姓埋名,那过得也不舒坦,挺没意思,不少人藏了几十年也回来自首了。
  跟他们在一起,安夏还学习了不少在牢里的心得体会。
  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板见安夏听得认真,笑着问:“你一个小姑娘,怎么也喜欢听这些?连我儿子都不乐意听,我在家一说,他就嫌烦。”
  “就是因为我还年轻,所以就得多听听多向各位前辈多学学,才能避免走上弯路呀。”
  有年轻女性用期盼的目光看着自己的时候,老男人少不得兴起好为人师的兴致,说得更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