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412节

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412节

  她们学的是设计专业,经常去各地采风找灵感,自诩山山水水也走了不少,不算娇娇女。但是这里的交通条件还是给她们深深上了一课。
  陈凤霞笑着问:“那你们来对了,这里风景好的很,风绝对是够采的。”
  她们说从网上知道这里,可这边也不是什么旅游景点。陈老板起码有八成自信是因为网络生存实验,所以大家才对这里感兴趣的。
  他们还要继续收购特产,便和人打了声招呼,先让俩姑娘就在村长家里歇歇脚,村长老婆陪着两人。其他人则跟着村长继续往各家各户收货。
  出了村长家的茅草屋,郑明明和陈敏佳就兴奋地互相交换眼神。天啦!真的有人被吸引来了嗳。这么偏远的山里都有人来,外面就更不用说了啊。要是来的人多了,那肯定能刺激当地经济发展。
  别的不说,这么多人要吃要喝要住吧,相关产业必须得动起来才能满足人家的需要啊。
  陈老板没留心小姑娘们的兴奋,她的目光已经落在了几颗长满了绿色果实的树上。这树也不高,算是小乔木,看上去像果树。
  “这长的是什么啊?”
  供销社的人看了眼,立刻解释:“油橄榄,生产队那会儿引种的。这玩意果子能榨油,还蛮多的。”
  陈凤霞了然,哦,那就应该是橄榄油了。好吧,她上辈子出门的次数也不多,还不知道现在国产橄榄油的存在。她还以为这些都是要进口的呢。
  她追问了声:“那这果子产量怎么样?出油率高不高,种上一亩地的成本有多少?我要具体的数据。”
  供销社的同志愣住了,茫然地抓抓脑袋:“这我不晓得,也没谁成片的种这个。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陈凤霞一点也不退缩,直接提要求:“那你现在得晓得,想办法晓得。我发现这里的特产有个问题就是太过于零散,没有形成气候。想要东西卖得好,就必须得有产业。”
  油橄榄浑身都是宝啊,橄榄油俏啊,又是美容护肤又是健康油来着。发展成产业,那带动一个村子不愁吃喝都不成问题。
  第323章 不会写名字
  陈凤霞离开悬崖上的山村——白寨之前,特地捎上那对在艺术学院上学的姐妹花。
  上大三的姑娘还舍不得走。她俩叫村长母亲身上衣服的扎染图案给迷住了,还有花刺绣的镶边,这图案这配色,实在太明艳了,就好像这里的山水和花草树木都长在了衣服上一样。
  还有绣花鞋垫,这里的图案跟朗乡街面上卖的又不一样。她们实在太喜欢了。
  陈凤霞审美能力一直平平,典型的大路货眼光。她也觉得这里的刺绣跟扎染服装不错,但不到像这两姑娘这般痴狂的地步。
  陈老板催促她们赶紧走的时候,她们就盯着村长老婆的绣花针不挪眼。实在太美了,她们要在这里好好看好好学,到时候用在毕业作品中。看,这石头和草相伴,这归鸟和树相聚,多么美好,多么生机勃勃,眼看这俩姑娘要赖着不走了,陈老板祭出了大杀器:“再美也没用,等天一黑,啥都看不见。”
  姐妹花中的妹妹还抬头茫然了一声:“开灯就行了啊。”
  这下连供销社的同志都被她俩给逗乐了:“你俩一路走过来可有瞧见电线杆子?”
  郑明明和陈敏佳也默默地看了眼这两个小姐姐。好虚哦,她俩还说到过不少地方采风,他们采风的地方都是大城市周边吧。这边也就是镇上才通电,天一黑,连路都走不了,太黑了。
  因为点灯费桐油,所以当地人晚上连灯都点的少。
  听说晚上看不到,姐妹花才遗憾地站起身。她俩也没不通人情世故到没谱,叨扰了人家这许久,还知道掏钱买下了村长家所有的鞋垫跟布鞋。不过她们提出想以两百块钱买下一套扎染的新衣服时,这家的女主人却拒绝了。
  那是她们给快要出嫁的女儿准备的嫁衣。
  于是姐妹花要跟着大部队离开白寨的时候,都遗憾得不得了。这里的嫁衣全是手工制作,家里女性长辈一起动手,一套也要花费个把月的时间。
  就算她们愿意将价格再翻一倍,她们也无法在这里等上一个月的时间啊。
  陈凤霞心念一动,当场当起了中介:“你俩要真喜欢的话,在妙妙在线上下单,到时候阿姨们把衣服做好了,供销社过来收了直接给你们寄过去。”
  这俩人恍然大悟,是哦,当初她们不就是在网上看到了朗乡的消息,才跑到这边采风的嚒。
  供销社的同志直接做保人:“那就先掏一百块钱当定金吧。这样阿嬷才好买材料开始做衣服。”
  其实他担心的是这两个城里来的姑娘就是临时起意,回过头就忘了这事。到时候这家的人辛辛苦苦做好了衣服,结果卖不出去,白瞎了时间精力和布料。
  姐妹花没意见,当场就掏了一百块。供销社的吴同志拿出纸笔写定金收条,念给双方听,确保两头都能接受后,才招呼他们各自签字画押。
  郑明明看村长要签字,就焦急地强调:“让阿姨签,这是阿姨跟阿嬷做的衣服。”
  吴同志只笑:“她俩哪里会写字。”
  郑明明和陈敏佳对视一眼,这家的女主人还不到四十啊。她居然不会写字?连名字都不会写吗?她们的奶奶外婆辈不会写字不稀奇,可是她们的妈妈都上过学啊。
  “那让姑娘签吧。”陈凤霞笑道,“都要嫁人了,是大姑娘了,签个字没问题。”
  可这回连陈凤霞都震惊了,因为这家还不满二十岁的女儿竟然也不会写字。她没上过一天学。
  姐妹花已经惊呼出声:“你不会写字?”
  她比她俩都小哎,马上都二十一世纪了,怎么她们的同龄人还没上过学?太不可思议了。
  村长倒是能听懂普通话,丝毫没有羞愧的意思,反而觉得这些城里女娃说话好奇怪:“女娃娃上什么学?”
  从山外面来的女性都气愤起来,怎么能不上学呢?女娃娃就不上学了?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吴同志怕两边闹僵起来,赶紧开口催促大家:“走走走,再不下山天都黑了。”
  待出了白寨,郑明明和陈敏佳就同两位姐姐达成了同盟。
  生气,好生气,因为贫穷上不了学她们理解,不然怎么要有希望工程呢。可是他却说女娃娃不用上学,他还是村长呢。大海航行靠舵手,火车全靠火车头。
  有这样的村干部,村子还怎么发展啊。
  吴同志安慰山外面的姑娘们:“这边都这样,山上没学校,像白寨,里面娃娃出来上学要花两个小时才能下山。这里的人,女孩子都没上学的意识。也就是乡里镇上的学校才有女学生。”
  陈敏佳恍然大悟:“难怪那天在朗乡开会的时候都没一个女干部!”
  哈,太坏了,他们不让女孩子上学,将她们困在茅草屋里,困在山中,不叫她们看山外面的世界。这样女人们就能默默地做牛马,而不反抗了。因为大家都这样啊,她们的世界就是这样的。
  姐妹花也强调:“必须得让她们上学,不上学的话,连希望都看不到。”
  郑明明自言自语:“要怎样才能让大家上学呢?”
  这不是单纯的没有学校和老师的问题,是要改变观念。
  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观念本身就是最难的。
  姐妹花试探着出主意:“我们募捐吧,在山下的学校里建起校舍。这样她们可以寄宿,就不用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在上学路上了。”
  陈敏佳立刻点头,双眼发亮:“是啊,看到时候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送孩子上学。”
  郑明明却默默地看她们:“那住在学校,伙食怎么办?”
  一日三餐,都是要吃饭的。
  陈敏佳和大学生姐妹花没真正意义上受过穷,自然不知道连伙食费都拿不出来的窘迫。
  姐妹花又咬牙:“再想办法申请基金吧,希望工程难道没这样的基金吗?”
  供销社的吴同志摇头:“我不知道。”
  他比寨子里人强的地方不过是多去了几趟县城。更遥远的世界,他就茫然无措了。
  于是大家又将目光转向了陈凤霞和小张,希冀能够从他们口中得到答案。
  小张好歹是国家干部,不得不先开口替领导夫人回答:“这边的政策跟我们那边可能不太一样。我回头打听看看。”
  陈凤霞却叹了口气:“关键不是这个,关键是她们已经被家里当成了劳动力。”
  在她小的时候,村上也有这样的人家。女娃娃上什么学,洗衣做饭,照顾弟弟妹妹,去家里自留地上干活,到年纪大些就跟着去生产队干活挣工分。
  后来是知青来了,他们革命热情高涨,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先把封建余毒的贫下中农绑起来,直接开始十里八乡地游.行。
  呸!主席都说妇女也顶半边天,这些老封建居然敢不让女娃娃上学。这就是现行反革.命。
  这些人家被吓怕,这才放家里女孩去上学。
  为着这个,陈凤霞一直对那些知青充满了好感。虽然他们干活的水平烂得够呛,住在她家的知青连火都不会烧,每次都是她给他们把灶火烧好了,他们才能自己做饭吃。
  陈敏佳听嬢嬢讲古,气得直跺脚:“这边的知青怎么不厉害点啊。要是他们当年也让这里的女孩上了学,就不会现在这样了。”
  现在,现在不行啦。谁管什么现行反革.命,根本没人理会的。他们不怕,就不当回事。
  郑明明皱起了眉头:“这个问题就没办法解决吗?”
  说话时,她眼睛偷偷觑着妈妈,她相信妈妈一定有好办法。
  陈凤霞也在想这事要如何办是好,指望从高大上的角度去破题,估计是不现实了。当年身为外来户的知青能镇住他们村里人,是因为全国的政治意识高压。眼下,风气早就变了,此路自然不通。
  不能从精神角度着手,那就谈物质吧。用利益去迫使寨子里的人意识到女孩上学的重要性。
  比方说……
  “招女工,一个月开几百块钱的工资,但要求女工识字。”
  陈凤霞微微笑着强调:“不识字的,一律不收。想挣钱,必须得识字。”
  在场的人都眼前一亮。吴同志还竖起大拇指夸奖这位山外来的女老板:“老板你难怪能做这么大的生意,真厉害。”
  他也反对女娃娃不上学。
  人不学不知道,女娃娃没上过学不识字,就是娶回家当婆娘,两口子能说到一块去吗?睡一个被窝都没话讲,该多可怕。
  但他不过是个供销社的小职员,天天自己都愁供销社会倒闭,他会丢掉这只铁饭碗。他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哪里还管得了这许多。
  女大学生跟准初中生都高兴得厉害,只小张诚心实意地替领导夫人犯愁:“该弄个什么厂呢?”
  种油橄榄起码得好几年的时间才挂果,后面就是想再搞深度开发也得等果子结出来再说。短期内,指望从这上面发力来带动当地女性学习,那不现实。
  陈凤霞也皱眉头,一时间想不到合适的项目。
  吴同志安慰大家:“回去再慢慢想吧,有方向自然就有解决的办法。”
  太阳已经挂在山腰上,他们跟先前充当向导的老农挥手道别,然后往山外去。
  郑明明看着老农离开的背影,突然间问了句妈妈:“他爱自己的女儿吗?”
  如果爱的话,为什么他女儿也没上过学?她都不会说普通话呢。
  如果不爱的话,为什么他要心心念念带他们去女儿嫁的寨子,想方设法替女儿卖东西挣钱?
  陈凤霞摸了摸女儿的脑袋,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只说了句:“走吧,我们赶紧回去。”
  大家紧赶慢赶,到了天擦黑时才赶到乡里。这边没有招待所,乡政府将他们的值班室腾了出来,临时给大家充当住宿的地方。
  姐妹花中的姐姐大雪吐舌头,难以置信:“朗乡有招待所啊,看上去还不错,这里怎么什么都没有?”
  她妹妹小雪点头:“是啊,这里就在朗乡旁边啊,又不远。”
  她们姐妹出生的时候刚好碰上下雪,姐姐出生的时辰外面鹅毛大雪,结果等到妹妹下来,雪已经小的快要停下。所以,她俩就得了这两个小名。
  看来网上说的是真的,深圳和江海还好些,其他几个实验地点都是经过包装的,明显属于迎接上级领导的形象工程。
  陈凤霞只微笑,没接俩姑娘的话茬,而是给人做起了健康教育:“你俩胆子也太大了,怎么就敢这样留在寨子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