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

  王石头搓搓后脖子:“就那啥,一见着公主,就腿肚子打颤。”
  “颤个屁!”李阿大瞪眼睛,“咱以前在山里宰熊瞎子没见你腿肚子打颤?”
  王石头“嗐”了一声:“那熊瞎子能跟公主比吗?公主啥模样,熊瞎子啥模样!”
  众人哄笑。
  好在随着见谢玉璋的次数增多,那腿肚子渐渐终于不颤了,脸色也自然多了,也敢抬眼睛看人了。
  谢玉璋自然是看出来了,几日之后听着马建业例行地向袁聿汇报当日的情况。前几日她都不插嘴,这日里却忽然插嘴问了几句。
  马建业先答了两句,问得再多些细些,便额上微汗,支支吾吾了。
  谢玉璋和袁聿对视一眼,谢玉璋说:“王石头,你来说吧。”
  王石头头一次在贵人面前有了开口的机会,那腿肚子狠狠转了一下筋,深吸口气才镇静下来,一条一条地回了。
  语言虽干巴,有时候还要结巴一下,条理却清晰明白,可见人是不傻的,只是憨了些。
  谢玉璋心知,自己是太心急了。一个校尉在她眼里,实在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位子。于王石头来说,却是他本来可能一辈子迈不过去的门槛。
  揠苗助长了。
  想让他取代马建业,掌握全部的卫队,只能慢慢来。
  第26章
  从离京前,陪嫁人员便按照谢玉璋的要求学习胡语。只是这么多的人被迫离开故土,个个哀戚,远行前又有诸多要打理的事宜,哪有那心情。通译们的工作一开始十分不顺畅。
  及至上了路,谢玉璋知道后,把袁聿请过来请教。
  袁聿这人十分接地气,说:“尝有人以青菜吊于驴额前一尺,那驴子为吃到菜叶,四蹄不停,奔走竟有百里。人也一样,得有个奔头才行。”
  谢玉璋恍然大悟。
  从前这些事,都是林斐在做的。她其实早该想到的。
  想起林斐,伤感在心头一闪而过。但她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比起勋国公府,草原对林斐的伤害太大了。她再不想她遭遇那些事了。
  “可以发赏钱。每日里凡是肯上课学习的,都发。”谢玉璋请教,“袁令觉得每日里发多少合适?”
  袁聿竖起一根手指。
  “一百文么?”谢玉璋点头,“可以,一日不过一、二百贯而已,不多。”
  一抬眼,却见袁聿扶额。
  “……”谢玉璋,“袁令?”
  “一文!殿下”袁聿哭笑不得,“每人每日一文即可。”
  谢玉璋凤眼圆瞪:“哈?”
  她的人生中,对金钱的计量从来没有小到过“文”这个单位。从前在云京的时候是,后来到了草原也是,再后来归于逍遥侯府,李固对逍遥侯府颇为仁厚,从来不曾在衣食住行上苛待过他们。
  谢玉璋时常被皇后张芬召进宫里,宫闱里向来是银钱开道的,但即便那个时候,谢玉璋再寒酸,也寒酸不到“文”——林斐总是在她的荷包里塞满打赏用的小银锞子。
  “又不是使他们做甚苦力,不过学说话而已。每人每日一文足矣了。”袁聿说,“殿下,臣一个月不过才二十五贯而已,马建业比我还少,他才二十二贯。”
  谢玉璋失笑,打趣道:“袁令是嫌本宫给得少了吗?”
  袁聿捻着胡须,道:“涨月俸这种事,不急,慢慢来,不急。”
  两人大笑。
  笑完,谢玉璋又说:“只是一文也太少了些。不如另再设奖励,通译们每人每日负责的那组人里,学得最好最快的前三个,奖励他们每人一……一百文。”
  她这次学乖了,本想说一贯,临时改成了一百文。
  袁聿大笑,拍手道:“善。”
  若不是亲眼见到,谢玉璋是想不到一文钱竟有这般大的驱动力,特别是那前三名的奖励设置,原先没精打采不用心学话的人,都像打了鸡血似的。
  待问清楚不只限于本人,随行家属也算在内的时候,那真是全家出动。
  一连几天,各组前三的一百文都被一群小娃娃们得了去。许多人甚为眼红,个个鼓了劲使劲学,却发现大人普遍比不上这些小儿。
  于是这就成了各家娃娃间的较劲。爷娘在后面悄悄给打气。
  一时间整个队伍的气氛都生生扭转了。
  “只要有奔头……”看着这全新的气象,谢玉璋喃喃地道。
  她这一世,不也是因为有那么一点点奔头吗?所以前路变得并不可怕了。
  她微微一笑,放下车窗的帘子。
  路上行了快两个月,抵达凉州界碑的时候,众人都已经穿上了发下来的新袄。
  因着皇帝和太子对谢玉璋的怜惜,她的队伍里的一应用品不仅都没有纰漏,质量还都称得上颇佳。
  这批袄是统一制作派发的。不仅布料又厚又结实,内里还絮了厚厚的木棉和麻绒。这厚度,许多人家要自己做的话,可舍不得。如今穿在身上,暖烘烘的。
  然而谢玉璋知道,对于漠北的寒冷来说,木棉和麻绒还是薄了。
  谢玉璋记得那时候刚到漠北,正遇到气温骤降,她的队伍准备不足,很是冻伤甚至冻死了一些人。
  谢玉璋想起这些,再看着此时队伍里为学胡语而热火朝天的人们,内心里充满了愧疚。
  他们都是因她才来到塞外,她却没有照顾好他们。
  “袁令,大家的羊皮袄都赶得怎么样了?”谢玉璋问袁聿。
  “赶得差不多了,殿下放心。”袁聿笑道。
  在朝廷眼里,一件厚厚的袄,对这些人来说已是够了。去了塞外,冻伤冻死一些,都是正常“损耗”。
  宝华殿下却宁肯自掏腰包大量收购羊皮,也不肯要这“损耗”。
  只是队伍足有千余人,在云京收购,一是一时没有这么大的量,二是会在短时间内将羊皮的价格拉起来,扰乱行市。袁聿便与来自西北的皮货商说好了,不必非得将货运到云京来。反正他们是要向北去,只要运到他们前行的路线上便行。
  如此一来,皮货商成本降低,袁聿也拿到了更合理的价格,很是给谢玉璋省了不少钱。虽然他知道这位公主殿下根本不把这些钱放在眼里。但替她精打细算、合理安排,正是他这个公主家令存在的意义。
  于是谢玉璋的队伍一路行来,便一路陆陆续续从几个皮货商的囤货之处直接提货,陆续发放。
  妇女们拿到熟皮子,便开始动手缝制皮袄了。自然是先缝自家的,待自己的缝好,有那队伍里的单身汉寻来,收三五十文钱,便也帮他们将皮子缝成袄。
  这东西不须像缝衣服那么精致,粗线缝制成衣袄的形状,人能穿就行,一件一件的动起手来也快。
  越往北走就越冷,可大家伙摸摸身上的厚袄,再摸摸包袱里还没上过身的羊皮,心里面却比当初离开云京的时候安定多了。
  有宝华殿下仁善,有袁家令务实,有王校尉老实可靠,这前路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
  啥,你说马校尉?你没觉得他面相又刁又厉害吗?我跟你说,叫咱闺女们可躲着他点!
  到达凉州界碑的那日,天上飘起了小雪。下雪日倒是不冷,只是地上渐渐铺了白色,有些滑。
  谢玉璋在马车里靠着熏炉闭目养神,车子忽然开始减速,渐渐停了下来。
  谢玉璋睁开了眼睛。
  “殿下。”车外响起了马建业的声音,禀告,“河西节度使派人来迎驾了。王爷和五殿下,还有大人们都去前面交洽了。”
  谢玉璋问:“来的什么人?”
  马建业说:“听说,是李大人的公子。”
  “李四郎吗?”
  “末将不知。”
  在那些人面前,马建业官卑职小,不过是个校尉,连声“将军”都当不起,他不知道也不意外。
  但谢玉璋也不想让他有机会去那些人跟前露脸,她说:“你请袁令去前面打听清楚,来的到底是谁?”
  马建业领命去了。
  过了片刻袁聿骑着马过来,隔着窗子回禀:“来了两位将军,是李大人的公子李四郎,另一个是李大人的义子,排行十一的。刘将军正在与两位李将军交接。”
  和亲队伍一路行来,都于当地就食,亦由当地护卫。这样一来,这一笔路上的费用,就由中央财政转嫁给了地方财政。
  前面护卫了他们一路的刘将军到这里,只要将这一支长长的队伍交给河西节度使派来的人,就算是任务圆满完成了。
  车厢里,谢玉璋半闭的双眸缓缓睁开。
  李固来了。
  上辈子,他也来了吗?
  谢玉璋不知道。
  上辈子到了这里的时候也下了雪,地上有泥,马蹄踩上去会溅起来。
  前面的事自有王叔和五哥应对,谢玉璋踩着簟席进驿站,谁也没见着。她也不关心。不管李铭派谁来接,又派谁去送,她都不关心。反正她是公主,女眷,本就不必非得和那些人照面。
  有王叔叔和五哥就够了。
  到了凉州城,李铭为她办了宴席她也没出席,恹恹地躲在房里,半点交道都没有跟那些人打过。
  足足过了一炷香的功夫,那些人才交接完,有马蹄声渐近。
  很快在她车旁停住,有人饭鞍下马。青年男子的声音响起,自称是李铭之子李启,特来迎驾。又说前面十五里便是驿站,今日下雪路滑,请公主殿下早些停驾驿站,早作休息。
  因着下雪,外面天有些阴,光线不好。偏谢玉璋的车厢里还点着灯,隔着帘子向外看,只影影绰绰看到一前一后两个人。只大致能看出李启后面那人正是李固,想要看他神情态度,却看不清了。
  谢玉璋谢过李启,想了想,终究不肯放过任何跟李固见面的机会,不顾礼仪地将竹帘掀起一条缝,露出半张脸,故作惊喜地问:“后面可是十一郎吗?”
  半张芙蓉面,足够看呆住李启。
  李固却似乎与在云京时候不太一样,他抬头应道“正是,见过殿下”的时候,虽然身上未着甲胄,却如新开了锋的刀刃一般凛冽。
  谢玉璋捏着竹帘,竟屏息了一瞬。
  李固在京城的时候,果然还是刻意收敛着来了。他此时纵然还年轻青涩了许多,也掩不住他作为李铭麾下第一杀将的锋芒。
  只是他与谢玉璋也算是故人重逢,他的问候却如此言简意赅,不,他根本连问候都没有,他只是在回答她的发问而已。
  谢玉璋便知道,李固此时,还有顾忌。
  她瞥了一眼李启这个短命鬼。
  李启的个子比他爹李铭高一点,但造型一般无二,敦敦实实的,相貌也如出一辙,天生便带着些土气的味道。城府、气势又远不如他爹,老虎的儿子,只是只大猫。
  lt;/divgt;
  lt;/divg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