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南明第一狠人> 第683章 孝庄的心结(第二更!求订阅,求月

第683章 孝庄的心结(第二更!求订阅,求月

  王猛反叛这件事对大明朝廷最大的影响无疑是权威的挑衅。
  朱由榔自打攻打重庆以来,一直都是受到各地军民的拥戴。
  刨除掉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这样两面三刀的家伙不算,王猛反叛这还是头一遭。还是在明军已经平定中原,光复天下的情况下。
  真不知道这个王猛脑袋是不是被驴踢了才会做出这种决定。
  但气愤之后,朱由榔也渐渐冷静了下来,这王猛八成是从清廷那里得到了什么好处,或者是什么承诺,这才会毫不犹豫的带兵出关投奔清军。
  朱由榔现在要做的是尽可能消除这件事的影响。
  “晋王,这件事朕就交给你去办了,叛贼自然是要追击的。命令九边各部出兵阻截,一旦截获立即将人送到京师。”
  在这件事上朱由榔不打算退让,因为一旦有了先例,这些降臣觉得皇帝人善可欺心肠软,就会争相效仿。
  要知道降臣可不止王猛一个,这种时候朱由榔必须要强硬。
  “臣遵旨。”
  李定国抱拳领命道。
  在他看来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原本山西是李来亨等夔东派系军平定的,李定国插不上什么手。可谁知王猛突然反叛,陛下钦点命他前去追击。
  若是他能够将此事办的漂亮一些,势必会在皇帝陛下心目中地位有较大的提升。
  这也是拉开他与李来亨差距的绝好机会。
  大明有两个异姓一字王就可以了,李来亨还是做他的临国公吧。
  ...
  ...
  塞外真冷啊。
  王猛单手攥着马缰,冻得直哆嗦。
  自打出了大同,翻越过长城,王猛便一直率部沿着草原前行。
  如今的草原早已不是盛夏时的光景,草都变成了枯黄色,耷拉着没有一点生气。
  王猛叹了一口气,心道这一步踏出可就真的没有回头路了。
  但他也没有办法啊,明廷明显不信任他,虽然还保留了他大同总兵的官职,却意图将他麾下军队打散重组。
  若真是这么做,那王猛这个大同总兵还有什么用,不过是徒有一个虚名罢了。
  好在王猛还和清军方面有不少的联系,这才辗转联系到了清廷方面,得到了保证之后毅然决然的举起反旗出关跑路。
  开玩笑,不给老子兵权,还想要让老子卖命,做梦去吧。
  不过王猛可得抓紧点时间,要不然等到一入冬,草原上的寒冷可不是闹着玩的。
  辽东的冬天更是严寒,若不能在十一月前抵达辽东,他们这万把人很可能会活活冻死在草原上。
  除此之外,王猛还要小心草原上的各部落。
  诸如土默特部等部落可是互相不对付,若是惹了他们王猛可没有好果子吃。
  王猛已经想好了,大不了拿出一些买路钱。
  只要这些部落不阻击他们行个方便就行了。
  王猛已经想好了,也不要深入草原,就沿着长城继续往前走就是。
  长城是最好的指路标,沿着长城走总能绕到辽东去。
  到了那里王猛便安全了。
  ...
  ...
  大明有九边重镇,九边之间各有联系。
  大同算是居中的一个,起到的是承前启后的作用。
  李定国在接到天子旨意后第一时间与兵部沟通,下海捕文书在九边范围内通缉王猛等叛军。
  这不仅仅是在边城关内,还包括关外。
  这一次陛下下了狠心,一定要将王猛抓获。
  李定国这些做臣子的自然要替君王分忧。
  根据李定国的预判,王猛多半不会深入草原。
  因为王猛跟草原各部并没有什么太深厚的交情,贸然深入到草原深处只会给自己惹来无休无止的麻烦。
  王猛最可能的是沿着距离长城不远的一段距离前行。
  这样既不会迷路,也不会跟草原各部起了冲突。
  所以李定国便打算在王猛可能逃到辽东的几个方向布下重兵守株待兔。
  山海关自然是有可能的,但李定国觉得可能性不大。
  因为山海关实在是太过于树大招风了。
  王猛只要不傻就不会在这种时候去山海关触霉头。
  李定国觉得王猛很可能会走喜峰口的路线。
  当然这也是一种猜测,必须各处都做好防备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李定国自己则去往蓟州方向,王猛要想去往辽东,大方向肯定是往这个方向来的。
  具体方向再有调整,李定国也可以随时前往。
  他这一次一定要借助擒杀王猛的机会立威,也好进一步巩固其在皇帝陛下心目中的地位。
  ...
  ...
  辽东,沈阳城。
  孝庄这几日渐渐适应了沈阳的环境,虽然寒碜是寒碜了些,但东西勉强够用。
  就是火盆一定要多烧,但凡烧的少了,就会觉得浑身发冷。
  遏必隆前些时日上折子说山西总兵王猛意欲反叛投诚清廷。
  遏必隆直接答应了,之后才补得折子告知孝庄。
  孝庄虽然一开始有些不满,但仔细一想这也是一件好事情。
  这甚至可以说是近来孝庄听到的最大的好消息了。
  有人愿意在这种时候投靠清廷孝庄自然是要拉拢的。
  若是效果好了,甚至可以起到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人会弃明投清。
  这样不出几年清军的实力就能得到恢复,完全可以效仿太宗时期的策略,通过频繁南下劫掠百姓来补充人口。
  一旦军队人数上来,清军就可以南下和明军决战。
  现在则必须养精蓄锐,委曲求全。
  孝庄时常告诫自己一时的隐忍不是问题,大清要的是千秋万代的基业。
  这基业绝对不能毁在孝庄手上。
  “太皇太后,皇上又哭了。”
  一个太监低声在孝庄耳旁说道。
  孝庄一时有些心烦意乱。
  “哭哭哭,就知道哭。”
  孝庄怒声道:“那可是大清之主,怎么还跟个孩子一样。哪里有当年太祖太宗的样子。”
  虽然知道康熙还年幼,但孝庄还是感到有些不爽。
  毕竟将来这江山是要压在康熙的肩膀上啊,她还能替康熙守多久?
  等到她百年之后大清何去何从?
  若是不能将大清重新引向昌盛,她有何面目面对列祖列宗。
  …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