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599章 人事(中)

第599章 人事(中)

  有点小意外。
  在赵曦找欧阳修谈到提名他入阁时,欧阳老先生却拒绝了……
  “官家,恕老臣不能遵旨。老臣一生致力于教化天下,不管是任州府还是边寨,不管是主朝政还是考录士子,老臣一直在找寻用教化改变国朝现状的方法。”
  “一世将近,唯有这些年在讲武堂,老臣深度了解官家编撰的教化文稿,才明白这是正道!”
  “官家,老臣年迈,虽有些微名,也是于士林文坛的微名。于治政之道,老臣并无建树。此为原因之一。”
  “其二,国朝正值百年之大变之态势。而老臣入讲武堂后,自认为算是懂了官家设置讲武堂的意义所在。它不同于国子监,不同于历朝历代任何教化,是完全针对于施政而设的殿堂。”
  “军事教授、监察培训、工匠培养、技艺革新以及忠诚和服从的观念灌输,无一不让老臣震撼。讲武堂才是真正体现有教无类之处!”
  “官家,恳请官家能恩准老臣留在讲武堂,为官家,为大宋尽微薄之力,以全官家开创大宋盛世之抱负!”
  欧阳修再说完后躬身,而赵曦也起身向欧阳修致礼了。
  赵曦没有因为欧阳修的违逆旨意生气,反倒是有种感动。
  说真的,欧阳修或许是朝廷唯一一个懂了他创办讲武堂意义的臣工。这一点,就连跟随他多年的潜邸四臣也没有如此深刻。
  “中正,将勤政殿编号为甲一字的卷宗拿来……另外,让韩缜和苏颂一并过来。”
  本来赵曦是准备延后再做的一些事,或许现在可以开始了。
  赵曦对于讲武堂的设置,目的是将讲武堂最终举办成综合性干部培训学校,发挥国朝高级文武官员的任职前回炉功能,就跟后世那个学校一样。
  并且,赵曦也有意将讲武堂的模式逐步向国朝的各路推广……
  而工坊城,在赵曦的设想里,是侧重于所谓的科学技术方面。工坊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将实现教、学、研、用四位一体。
  工坊城是一种倒逼模式,由各种工坊起步,不断的创业产品,从而激发工匠的创新能力。再以各种方式,将这些创新变成钱粮,以此提高工匠的待遇,从而引导工匠更加深入,从而由量变到质变,成就属于国朝的科技体系。
  苏颂、沈括、贾宪就是基石!
  韩缜调任讲武堂,而工坊城将由王陶接手…~苏颂实在厌烦事务。
  王陶的性格和资历,能保证工坊城宗旨不变,同时又能确保苏颂在工坊城做事……这一点从工坊城筹建时就这样。
  文稿在三人手里传阅,还时不时的有低声的交流…~
  “官家,若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必须引导士子或者说文臣,对讲武堂和工坊城的兴趣。”
  “欧阳公,这一次议政席位,讲武堂和工坊城各占四席。此为一。第二点,在这次官制改革和三级决策制推行时,苏辙和章惇会得到重用。”
  “不管是潜邸的还是其他,只要有讲武堂和工坊城经历的臣工,朕都会有所擢升!”
  “另外,在朝廷推行三级决策制时,讲武堂要准备议政培训和参政轮训,朝廷会责令内阁成员授课!”
  从这点上考虑,似乎欧阳修留任讲武堂更有利。无论是从文臣资历上讲,还是从士林盛名上说,脱离了朝堂的欧阳修,有绝对的地位。
  只是欧阳修辞了入阁的机会,赵曦就需要重新斟酌一个入阁的人选。
  就陈升之吧……其实赵曦的心里偏向于曾公亮。只是,曾公亮确实年纪大了,比他们这几个都大十来岁。
  赵曦也听说过什么四人簪戴金带围的传闻。如今此四人同为内阁,赵曦也有机会看看热闹。
  韩琦和王安石虽然算不上针锋相对,足可以说是势不两立。而王珪是个无原则和稀泥的,再加一个还算是耿直的陈升之而已。赵曦不介意成全所谓四相簪花的佳话。
  如此一来,内阁分别是富弼:明事理,知进退,为政清廉,有较强的政治智慧,有一定的远见,处事圆润,懂包容,识调和。最合适的首相人选。
  韩琦:如果韩琦能抛开君臣文武的偏见,在某些方面比富弼还要强上三分。
  韩琦处事果决,能达到心狠手辣的地步。他爱憎分明不虚以委蛇,不像司马光那种偏执,也没有王安石那种过分的执拗,是一种有智慧的耿直。
  韩琦最大的缺点就是立场鲜明,阶层的立场、文臣的立场以及私利的立场,这些立场让他很多时候无法分清公与私的关系。
  文彦博:政治老油条,算得上恪尽职守。算得上内阁中最具备政客特性的人物。
  文彦博的能力很强,不管是处理政务的能力,还是把握大势的能力,包括变通的能力,都是顶级的。
  可惜,在赵曦看来,文彦博只能算得上恪尽职守,而不是真正竭尽所能。他缺少一颗大无畏的心,也少了份人情味。
  王安石:一个有心致力于改变国朝现状的偏执狂。用不好听的说,是自以为是,太自以为是。用好听的说,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有绝强的解决问题能力,执行力弱。最大的缺点是任人为亲,甚至到了执拗的程度。
  最大的缺点:识人不明!
  韩绛:赵曦眼里富弼的接班人,有勇有谋,公正廉明,识大局,耿直中不失变通,圆润却坚持原则。
  吕公弼:敦厚中正,中规中矩,有一定的执行力。性格偏向保守,不越轨,不出格,事事严谨。
  司马光: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若不是司马光修史并未解除政事堂相公的职务,赵曦都有心不对他提名了。
  后世偌大的名声,在赵曦看来有点名不符实。
  保守,固执,感情用事,甚至有些是非不分,不明时务,不识大局。唯有在德行上无可挑剔。
  王珪:好好先生一个,属于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性子,随和,也可以说是无原则。
  陈升之:属于低配版的韩绛一个。
  最后再说张方平,一个仕途多舛的大才。最起码赵曦是这样认为的。
  论才智,张方平不输内阁任何人,而且张方平属于后世所说的阳光型人物。
  只是张方平性情过于豪迈,豪迈到了口不择言的地步,豪迈到了无所忌讳的程度,这也造成了他仕途多舛的结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