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其他类型>在古代行商这些年>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_36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_36

  这些人中有与郭老大一起从秦地过来的,如刘阿婆,也有路上相遇再加入的,如李账房。其中男人倒是挺多,占了快一半,剩的有些是男人们的妻子老娘与孩子,也有孤寡的女人。
  幸好相河村里空屋多,这些人一起动手,很快修葺好了几间。短时间内做不到一家一户,但他们也不介意,再难的日子都过了,这不算什么。
  村长的速度很快,没两天,他们的户口就办了下来,上面盖着衙门的章。
  拿到户口纸那天,有汉子当场就落了泪,大家对宋菽更是千恩万谢。
  宋菽一直是做幕后的,经历过最大的排场也只是农家乐上热搜后,几个来采访的公众号。现在忽然二十多个老老小小对他感激涕零,不停弯腰作揖,宋菽一时间都不知该拿什么表情应对,只能一个劲地让他们不用多礼不用多礼。
  可是刚跟这个说完,那个又来谢,宋菽扶都扶不过来,求助地看向一旁的宋阿南。
  宋阿南挑眉,似乎挺爱瞧这出热闹。
  宋菽朝他猛使眼色,直到实在装不了了,他才大步上前,一手一个,将又要弯腰作揖的一老一少扶住。
  宋阿南力气大,目不斜视,左右出手一阻,两人就弯不下腰了,可比宋菽一个个扶起来要迅速得多。
  “不用谢。”宋阿南说。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面无表情的样子太可怕,道谢的人真的停了下来。
  宋菽长长舒一口气,终于能好好说话了。
  “诸位,相信你们都已经知道客户不分田地。即日起,我的豆油作坊将开张运营,大家若有意来做工,十四岁以上,无论男女,都可与郭老大说。”
  这方案是昨天夜里同郭老大还有李账房一起合计的。
  豆油坊刚刚开张,油又是必需品,宋菽打算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宋菽计划把人分成两拨,一拨在作坊榨油,另一拨则担着油外出叫卖。
  榨油的像馒头作坊一样按月给钱,外出叫卖的则像后世的销售一样,按卖出的总量提成。
  宋菽将方案也同这些人说了,同时补充道:“油坊刚开始能给诸位的工钱不多,但会包一日三餐与每季一件新衣裳,我不敢说能让谁大富大贵,但我保证大家跟着我肯定有吃有穿。当然,若想另谋生路,我也绝不阻拦。”
  “不另谋了,就跟你干!”刚才拿到户口时痛哭的汉子喊,他姓石,大家都叫他石三郎。
  “一天两餐也行,咱能吃饱就好。”
  “宋四郎,我们这户口是你给的,否则不晓得要当山匪到什么时候,你要做什么我都跟着你!”
  人群里,老老少少都纷纷应和。
  不知怎的,宋菽鼻间泛酸,差点飙出泪来。
  平复了许久,他与郭老大一起,给各人分派任务。豆油坊也就此开张了。
  *
  汪大前最近很苦恼。
  他们汪家祖上是做厨子的,到了他这一代,阴差阳错干起了布匹营生,而且做得还不错。
  本来该是高兴的事,可他阿耶就是心里不得劲,一天天地喊着,汪大前你不干厨子,祖上的手艺都给荒废了,我以后到了下面,怎么跟列祖列宗交待。
  汪大前可冤枉了,他阿耶虽然继承祖业干了厨子,可那手艺吧,要是真有两下子他也不会去卖布啊。
  但汪老爷子不管,还是一天天地念叨着。
  其实,汪大前手下有一间做汤饼的小铺面,手艺是大涂县里垫底的,全靠他布庄赚的钱维持着。
  前几日,他听人说相河村那宋四郎家做过一种汤饼,可细可有劲道,连杨公子都想尝尝。
  还有这等事?
  汪大前一听就上了心。
  你看那望海楼,天天卖着宋家做的翠玉馒头,那生意火爆得不行,他认识的不少客商都特意绕远道来大涂县购买,已是声名远播。
  再看那杨公子,买到棕绑床后又不知怎么从宋四郎那儿套出了制法,这几日正筹备作坊呢,就建在大涂县郊。
  那作坊连木桩子都还没打完,已经收订金收到了手软。
  那订金要一贯钱不说,还要摇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