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93节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93节

  但凡陶立冬争气,考得比方毅和盛景好,处处比他们强,她也不会落到这般田地。
  可这种迁怒她又说不出口。毕竟当初陶立冬也是因为她难产耽误了高考。
  所以她就冷眼看着陈招娣骂陶立冬。陶立冬为了种种原因选择忍耐,她更觉得陶立冬是个窝囊废,也越发后悔当初自己怎么就脑子一冲动, 选择了跟陶立冬结婚。
  她没想到陶立冬会有说“离婚”的那一天。
  她懵在了那里。向来的强势与强烈的自尊使得她一句挽留的话都说不出来,一言不发、面无表情地就这么看着陶立冬拂袖而去。
  天底下向来劝和不劝离。大杂院里的人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陶立冬闹离婚,他们一定会把陶立冬劝回来的。陶立冬也不会真的想离婚。别人劝一劝,他有了台阶下, 过会儿就会回来。
  赵盼儿这么想着, 就竖着耳朵听着外面的动静。
  这会儿大杂院的人都吃过了晚饭, 因为天气太热没法睡觉,一个个坐在院子里摇着大蒲扇乘凉。
  在陈招娣骂陶立冬的时候,就有人摇头叹息,说了一句:“也是陶立冬性子好。要是哪天他忍不了了,这日子估计就没法过下去了。”
  结果这话声刚落,就听到了屋里传来的陶立冬的那番话,随即陶立冬就出来了,他紧咬着牙关双目赤红地朝大杂院大门方向走。
  “立冬。”陈坤站起来,打算去拉陶立冬。
  马桂英却一把拉住了丈夫:“这事你别管。”
  陈招娣越来越过份,是个人都忍不了。陶立冬发一次火也是好的,也让赵家母女俩忌惮忌惮。
  王大妈等人也是这么想的。
  而有那性子软的如吴丽这种,又因为顾忌着陈招娣,不愿意招惹闲事,都作壁上观。
  夏老太作为陶立冬的长辈,这桩婚事的媒人,本也应该拉住陶立冬劝和的。但这一年多来为了陶立冬,她跟陈招娣吵过无数次架。
  自己气得半死后,她又在心里埋怨陶立冬在赵家立不起来。
  可转念想着赵家母女的性子,陶立冬真要态度强硬,没准就要被赶出家门。陶家没地方住,陶立冬没工作,现在连知青都不是了,他离开了赵家,能上哪儿去呢?
  想到这些,夏老太就把这口气生生咽了回去,屡次告诫自己,别管陶立冬了。她家夏中杰和几个孩子都有让她操不完的心,何况必去管陶立冬,白白受气。
  所以这会儿看到陶立冬终于雄起一回,她心里暗爽,也打定了主意不管。
  只要赵盼儿不想离婚,就得上陶家去赔礼道歉。到时候趁机让陶家长辈敲打敲打她。这样赵家母女对陶立冬也好些,往后陈招娣对上自己,腰杆子也硬不起来了。
  所以陶立冬直到走出大杂院门口,都没人拦住他,劝他不要闹。
  陶立冬是真的气坏了,这一年多来也憋坏了。
  他是轻易不发脾气的人。可既然发作,就已做了决断,他没想过要回头,就算有人来劝,他也不会再回去。
  陶家也是住的大杂院,离槐花胡同隔了半个城。陶立冬步行过去,走到那边时已是九点多钟了,大杂院里乘凉的人都回去睡觉了。
  陶家占了两间屋子,然后隔成了四间。
  爷奶带着陶立冬的十八岁的妹妹陶立夏住一间,父母一间,大哥陶立春一家四口一间,二哥陶立秋一家三口一间。
  陶立冬直接拍响了父母的门。
  听到隔壁的叫门声,陶立冬的妹妹疑惑地看着爷奶:“怎么听着像是我三哥的声音?”
  一听是三孙子的声音,陶奶奶就咕咚从床上坐起来,叫道:“你快去看看。”
  陶立夏蹦起来,过去开门。
  等陶立夏出去,父母那边已经开门了,陶母惊呼一声:“立冬,你怎么这么晚回来?”
  “进来说,快进来。”陶父的声音在屋里响起。
  陶立夏连忙回头跟爷奶说了一声:“是我三哥。”说着,去了父母那间屋子。
  陶家这大杂院的屋子,无论是面积还是质量跟槐花胡同那里的没法儿比。
  他们这屋子原来也就三十平米,现在隔成了两间,一间只有十三四平米。陶家父母这间除了一张双人床,还有许多箱笼、杂物和坛坛罐罐。
  因此四个人一进来,屋子就显得拥挤了。陶家爷奶和闻声赶过来的哥哥、嫂嫂都被堵在外面进不来。
  “立夏你出来,让爷爷奶奶进去。”陶立春压低声音道。
  这院子面积不大,也没有回廊,每家每户离得都很近。虽然陶立冬做了上门女婿的事,大杂院里的人都知道。但他这么晚跑回来,定然是出了什么事。
  陶立夏跟三哥的关系最好,但也知道自己身为小辈,没有说话的权利。
  她不情不愿地从屋里出来,让爷爷奶奶进了门,还贴心地把门给关上了。
  陶立春又对妻儿和弟弟一家道:“蚊子多,大家都回屋吧,有什么事明早再说。”
  其他人听话的回了自己屋里,只有陶立春默默地守在门口,竖着耳朵听屋里的动静。
  屋里,陶立冬已经把情况跟爷奶父母说了。
  他逢年过节也带着妻儿回来过。但他从没说过他在赵家的情况,唯恐父母担心。
  他知道父母不是不疼他。因为全家四兄妹,就他一个人下了乡,后来还当了上门女婿,他父母更疼惜他一些。
  但条件就这么个条件,他们再心疼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陶立冬就算告诉他们,他在赵家的日子不顺心,他们除了自责与担忧外,帮不上半点忙。
  所以他一直都说自己过得不错。
  现在既起了离婚的心思,陶立冬就把这两年自己过的什么日子都跟四个长辈说了一遍。
  陶母一听,眼泪就下来了,抱住儿子:“小冬,你以前怎么不说?你要是说了,妈过去跟那老虔婆吵一架,也能让你日子好过些。你又不是没有家人,怎么能由得别人这样欺负?”
  说着她就放开了儿子,抹干眼泪撸袖子,一副要去干架的姿势:“我现在就过去,问问那老虔婆到底要不要好好过日子!真当我们陶家人是那么好欺负的?我家人多,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她娘儿俩!”
  “就是。没这么欺负人的。当初要不是赵盼儿不愿意提前去医院,让我们立冬参加着高考还跑到医院去,这会儿立冬都是大学生了。她赵盼儿就算有工作又怎么样?要是立冬考上大学,她还配不上我家立冬呢。”陶奶奶也道。
  她拍拍孙子的手:“别怕。明天我跟你妈过去,把陈招娣骂一顿。以后有什么你也别憋着。她要再给你气受,你就回来住两天。她要不想女儿离婚,往后肯定得收敛脾气,不敢想骂你就骂你。”
  说着又瞪陶立冬:“你个傻小子,要是早把情况跟我们说,我们早就去给你撑腰了。对付那老虔婆,还得我们老娘儿们出马。你是晚辈,跟她吵天然就落了下风。”
  陶立冬是个心里很明白的人。他知道母亲和奶奶这样说,并不是要帮他出气,而是劝他回赵家去,跟赵盼儿好好过日子。
  可他既走出这一步,就真不想过了。
  “我想离婚。”他道。
  四个长辈大惊。
  一直没说话的陶爷爷开口骂道:“哪有张嘴闭嘴离婚的?你们婚也结了,孩子也生了,盼儿也没骂你,没跟你吵架,没做对不起你的事。不过是你那丈母娘刻薄些,你个作晚辈的不跟她计较就是了。等你妈你奶去帮你说说她,这事也就了了。”
  “就是。谁家过日子不是磕磕绊绊的?我跟你妈还吵过嘴呢,你妈也没说扔下你们回娘家去,不跟你爸过了。你不为盼儿着想,总得为孩子着想吧?”陶奶奶也道。
  “你们不懂。”陶立冬痛苦道。
  要只是陈招娣骂几句,他不至于要提离婚。
  他是因为赵盼儿。
  他在大杂院住了差不多两年。虽没人特意来他面前说赵盼儿以前怎么喜欢方毅,但有时候在水笼头那里闲聊的时候没注意到他,不经意地说上一嘴两嘴的,被他听到了。
  时间久了,他对于赵盼儿以前的事也知道了个七七八八。
  虽然因为方、盛两家遮掩得好,大杂院里的人不知道赵盼儿曾经偷摸进过方毅的房,想来个生米煮成熟饭。陶立冬自然也不知道妻子曾经做过这样的事。
  但陶立冬能明显感觉到妻子的心不在自己身上。
  每次方毅的声音在院子里响起,赵盼儿都会下意识朝那边张望。在他第二次落榜后,他时不时会在妻子眼里看到嫌弃的目光。
  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赵盼儿虽然选择了跟他结婚,但她的心里,装的仍然是方毅。只要方毅给她个眼神,陶立冬毫不怀疑赵盼儿立刻弃他而去,奔向方毅,哪怕她已结婚,哪怕她已生了孩子。
  但这事关赵盼儿的名声,陶立冬不会跟父母长辈提起。
  “反正这婚我离定了。”他道,“这想法去年起我就有了,只是一直忍着。现在我不想再忍了。”
  他抬起头来,看向四位长辈:“你们放心,我不会在家多呆,也不会让你们为我操心。我会找事情做,自己养活自己,也会想办法找地方住。最迟一年,我最多打扰你们一年。这一年我会好好看书,明年一定会考上大学。”
  “你说的这是什么话?”陶母一巴掌拍到陶立冬身上,然后搂着他嚎啕大哭,“你说这话是在掏我的心啊。”
  手背手心都是肉,难道他们不疼陶立冬吗?家里四个孩子,陶立冬就倒霉地碰上了必须得下乡插队。他们为了把陶立冬弄回来,费了不少功夫。
  当初夏老太来说赵盼儿的时候,陶家长辈都觉得是一门好亲事。
  赵家有房,赵盼儿有工作,相貌也不差,人还能干。这样的姑娘,就算陶立冬在北城有工作有房子,也不一定能娶得到。
  不过是住到赵家去,奉养岳母娘而已。他们陶家已有陶立春、陶立秋两兄弟奉养老人,不差陶立冬一个。能回城、有房子、有媳妇,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
  所以大家当即欢欢喜喜地让陶立冬回城结了婚。
  原来在陶立冬自己心里,是觉得家里人抛弃了他吗?他是不是早就在赵家呆不下去,只是因为陶家没地方住,他又没工作,所以一直忍耐?
  这一刻,屋里四位长辈,任谁都没办法再劝陶立冬一句,劝他不要离婚。但凡说一句,那就是逼着孩子去死!
  陶父叹了口气:“离吧。你回来跟爸妈住一屋,好好复习一年,争取明年考上大学。”
  陶母哭声一滞,抬起泪眼:“他爸!”
  这年头就没几人离婚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现在不离,难道等立冬考上大学再离吗?你想让立冬背个陈世美的骂名?”陶父瞪眼。
  “现在立冬只是一时没考上大学,她们就对立冬不好。以后呢?就算立冬考上了大学有了工作,可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没遇上挫折?她们能跟立冬共患难吗?这样的人,早离早好。趁着立冬没考上大学,离了最好。”
  陶奶奶也赞成:“过不下去就离!难道你想让孩子一辈子过得不顺心?要是赵家不要那孩子,咱们来养,我给带。”
  听到这话,陶立冬一直强忍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谢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第102章
  ◎“好,你别后悔!”◎
  在门外跟大哥一起竖着耳朵听动静的陶立夏一阵高兴:“我早就看不惯赵盼儿那样儿了, 眼睛都长到头顶上,一副尔等凡人的样子。我呸, 她以为她是仙女呢?”
  大哥拍了她一下:“瞎咧咧什么呢?看让邻居们听见。去, 给你三哥做碗面。看他那样,怕是晚饭都没吃。”
  “好嘞。”陶立夏往角落里的简易棚子跑。
  消息传到陶立秋和两个嫂嫂耳里,陶立秋自然没意见, 就是爱计较的二嫂,也没敢说出反对的话来。
  家里四兄妹,就陶立冬下乡去受了几年苦, 然后又做了上门女婿。上门女婿是那么好做的?那就是受气的命, 脊梁骨都伸不直。
  同样是陶家骨血,凭什么他们能安安稳稳地接班进厂,结婚生子, 陶立冬就得受这样的罪?
  所以不光没人反对, 还得一个个表示赞同,欢迎陶立冬在家里住。大嫂翻出了给孩子买的点心送过去,二嫂在二哥的瞪眼下去给陶立冬烧洗澡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