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武侠仙侠>大唐> 第141章 开元登极

第141章 开元登极

  大业十四年三月十五日
  开元元年三月十五日
  杨宣凝早早醒来,被皇后宋玉致亲自伺候穿上帝服,杨宣凝不由笑着:“皇后也不要太操劳了,你又有孕。”
  宋玉致也怀孕二个月,她笑着:“今日王上登极,臣妾当然如此从事。”
  杨宣凝哈哈一笑,踏出殿门
  此时天色微明,东方天际紫气初现,黯淡的月亮,隐现高空之上,看着皇城内重重殿宇,高阁楼台,杨宣凝恍然如一梦。
  想着自己,由一个小小店铺小厮,五年奋斗,几番遇合,今天竟然能够在洛阳称帝,把此帝都纳为己有,确是连自己有时都有如梦如幻感觉。
  自自己夺舍这个身体,就改变了武林甚至天下的命运,也决定了以后数百年的沉浮。
  文谨殿、华心殿、奉天殿、望月楼、文雕楼,一座座大殿排列开去,而内皇城外则是外皇城,太庙和社稷台左右对立。
  不远处隐隐传来鼓乐之声,提醒了杨宣凝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王上,吉时已经到了,请先出宫祭祀天地。”内侍六品女官杨心仪,上前跪拜请礼,这是杨氏家族的女性成员。
  杨宣凝听着,心满意足地叹了一口气,步下台阶时,入得了御舆,顺口问着:“城内外百姓情况怎么样?”
  “回禀王上,首相昨日使人在京师各处张贴通告,罗列李子通和朱粲罪状,可算是王上登极,送给万民的最佳礼物了。”
  杨宣凝心中暗赞。
  李子通很早就造反,他出身低微,自然没有世家的积蓄,起事之时,烧杀抢劫,是免不了的事情,此人于大业十一年,就拥兵数万,自称楚王,是最早称王的群雄之一,又围攻江都,甚有威名和恶名。
  朱粲原为隋朝县佐吏,大业十一年十二月起事,自称“楼罗王”。又占冠县而称楚帝,年号为“昌达”,规模20万,而襄阳、邓州一带大灾荒,白米万钱一斛都买不到,朱粲因此以人肉为食,大有恶名。
  登基时,祭天并且处死这二人,这真是大快人心的礼物,更能点缀杨唐的威风,以及杨宣凝至高无上的威权。
  时间还有一点,杨宣凝问过后,就瞑目在御舆之中,不言不动。
  在此人生最颠峰之时,他身着白色的十二旒冕冠,丝带系颔,允耳低垂,身披冕服,白色上衣、黄色下裳,心中无波无动,只是汹涌的,不知是真气还是其它的力量,在不断流动着。
  “铛!”大钟之声响彻九霄之际,吉时已到,如斯响应,礼官高喝:“起驾!”
  君权天授,天子应大地。
  凡是登基为帝者,必先祭祀天地。
  五乐齐奏,配合着一声又一声,直入云霄的钟声,整个御舆稳步抬起。
  当日,定下登极礼仪时,虽然大体的仪式不可大改,但是杨宣凝曾传旨内阁和礼部,要求唯实唯威,因此,三千禁军,延续开出,个个穿着盔甲,外罩锦衣,持天地旗,日月旗,白龙旗,星宿旗,五岳旗,沉凝而行,虽不华丽,但是如实质一样的帝王威严,就如此不言而出——深沉凝重。
  九重朱门次第开!
  御舆穿行出门,等祭礼之后,再入内,就是天子了。
  才出宫门,就扑面而来,是山喊万岁之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种铺天盖地而来的“万岁”,如一种无比的风浪,将杨宣凝抬上了天空中,这种感觉是如此真实,几乎以为自己真的趁风而上九天,俯视大地万民。
  皇帝,皇帝,皇帝!
  在现代就算再是怎么样猜测,也无法真正明白这二字意味着什么,这是真正君临大地,主宰亿万国民,左右百年气数的大位。
  杨宣凝还是瞑目不动,仔细体会这样的感觉。
  突然之间,他想起了当年事。
  刘邦,字季,沛县丰邑人,农户出身,他服徭役到秦都咸阳,正遇上秦始皇驾出巡,万众围观,山喊万岁,跪拜在地,刘邦就感慨的说:“唉,大丈夫应当如此!”
  那时,他才是泗水亭长。
  这时,御舆已经出了宫门,而洛水横贯全城,四座大桥接连,伊水在前方滔滔流去,涧河在身後涓涓流过。瀍河两岸聚居着的尽是官吏富民、公侯将帅的巍峨豪宅,林立河岸,气象万千,而这时,这片大地,都跪拜在面前。
  百姓每户都设香案,无论男女老幼,全部跪伏在地,所到之处,山喊万岁。
  杨宣凝居高临下,俯视万民万居。
  心中百感交集。
  面对如此,无论过去多少失望,艰难,失落,都已经获得补偿,一切都攀登到最颠峰,这是人生无比动人的一刻。
  一瞬间,他几乎希望人生永远停留在此时。
  偶然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还敢于抬头好奇的望向御舆,却立刻被他家大人按了下去,更衬托出杨宣凝威严。
  杨宣凝突的一震。
  只见跪满长街的民众里,有一人悠然漫步,这是一位峨冠博带的老人,留着五缕长须,面容古雅朴实,身穿宽厚锦袍,却正是宁道奇。
  杨宣凝心中一惊,心中想着,这人不是已经受了重伤吗?为何而来这里,锦衣卫和厂卫,又怎么没有半点消息,当下瞧去,而几乎同时,宁道奇悠然而望来。
  杨宣凝从未见过这样的一对眸子。
  那是真正超越世情的眼神,似乎这个人,隐藏在某一神秘莫测的层次中,蕴含着一股庞大无匹的力量,几与无始无终,充满了慈悲。
  杨宣凝全身一震,几欲迷失,但是转眼之间,眸中透出唯我唯权的光来。
  真天子,君临天地,从不为神、佛、道所迷,自有天地,自有权柄,自有根基,杨宣凝心安神定,这种异像,顿时视为无物。
  天子之道,除我之外,别无它存。
  大道于我,也是浮土,何况神佛。
  “王上?”御辇外面传来一声询问,上千高手严阵以待。
  杨宣凝淡然说着:“不要理他,时至今日,谁也阻挡不了朕。”
  心中充满了自信和把握,就算是突破了,又怎么样,就算是大宗师,又怎么样?别说就这点程度,就是破碎虚空的强者,他也丝毫不惧。
  我行帝道,生死无惧。
  心中却明白,这是示威,他才不信,经过了与宋缺之战,宁道奇还能毫无损伤,宁道奇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出现在帝都,这就是一种无畏生死的气魄吧!
  但是,就算这样,杀他之心,也绝不会变。
  车驾进行前行,转眼之间,就将这二人分开距离,天坛临近,钟鼓之音越发清亮,文武百官按官职爵位分列两侧,跪拜迎驾。
  天坛,本由隋炀帝建造,又经过改造,以符合杨宣凝。
  登极之前,已经派人祭祀上天,此时,天台高九丈九尺,充满了一种神秘的力量,似乎真的巍然如山,深不可测。
  杨宣凝下了御辇,百官连头都不抬。
  抬步就要上阶,在高台的中央,那祭坛之前,正是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自祖龙始,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的绝世名器,拥有了它,并且以此来奏祭上天,就可以获得天子的资格!
  踏上重重玉阶,风吹着冕服,十二条冕旒互击作响,清脆响亮。
  才踏上一步,杨宣凝就感觉到自己精气神提升一分,特别是本来潜伏的元精,这时,猛烈的爆发出来,只听“轰”的一声,脑中如受雷殛,庞大无匹的元精像山洪暴发般奔腾释放。
  而几乎同时,自高台而上,一股庞大无匹的力量,猛的而下,几如先天真气,又有本质的不同,这股力量自己头顶百会贯穿而入,结合之下,元精以惊人的速度化作元气。
  杨宣凝大惊,幸亏这时,他也已经到达宗师边缘,体内阴阳融汇,才能徐徐消化,但是消化的速度,远不如传来的速度。
  杨宣凝谨守灵台一点明,发起了换日大法。
  换日大法专练五气、三脉、七轮。这是人体的另外一个系统,此时体内力量,顿时冲开另一个系统的气脉,如开垦了大幅荒田,可容纳数倍先天力量。
  杨宣凝就如在怒海中一叶孤舟,随着风浪不住转强,仍在浪峰上挣扎救生,力图避免舟覆人亡的大祸。
  对外界不闻不问。
  但是脚步还是一步步的上前。
  第一重阶,第二重阶,第三重阶,第四重阶,第五重阶。
  就算有着换日大法开垦新的经脉,但是在十几个呼吸的时间内,又已经装满,虽然尽量转化为己身,但是还是来不及消化,真气的运转愈趋缓慢,几要完全停止下来,静得就像大风暴来临前的死寂。
  如是再无办法,立刻就在此九阶上爆体而亡。
  就在这时,杨宣凝猛的踏上了九阶,抓住了传国玉玺。
  “轰”浑身经脉一齐颤动,过多的元气,像洪水找到缺口般立即往外出,顿时,杨宣凝神智回复清明。
  在众目睽睽之下,祭天台上的传国玉玺,和氏璧放射出无法形容的采芒,就算在太阳之下,也灿烂光辉,让所有在场的人都面无人色,跪伏在地。
  在这一瞬间,他可以感觉到,传国玉玺,连接着天上流动不息的元气,以一种奇特的脉动,遥空而来,与自己相连接。
  杨宣凝静静祷告片刻,玉玺光辉渐去,他转过身来,面对着高台下整齐的人群,勾起了一抹发自内心的笑容。
  其后,还有礼官祭祀烦琐仪式。在祭礼礼成后,还要祭祀后土,再入社稷和宗庙,并且追封祖先三代。
  然后才入得大殿,设帝座,案上又设传国玉玺,内阁会率诸大臣、百官,跪奏:“诸礼成,请即皇帝位”
  然后杨宣凝至帝座上坐,百官排班,奏乐。然后大臣三拜,平身,乐止。然后再三拜,平身,乐止。
  捧宝官开盒取传国玉玺授首相,首相捧宝上言:“皇帝登大位,臣等谨上御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拜九磕之后,诸臣还没有起身,只见宰相受命,宣读诏书
  “皇天之命不于常,惟归于德。故列朝各德,今隋而失德,当兴汉统,咸谓神器,不可以久虚,是故朕虽德薄,不敢弗违天命,是故建唐于世,创统开年,定今年为开元元年,宜发大赦,共图惟新。”
  诏书很简单,所有人都听清楚了,齐声俯身叩头:“臣等恭贺皇帝登极,创我大唐!”
  杨宣凝坐在帝座上,帝座又宽又高,虽然他早已为王,但是今日还是不同,怔忡半刻,杨宣凝才回过神来,自己已是大唐的太祖皇帝,徐徐的说着:“诸臣工请起!”
  “臣等谢恩!”
  杨宣凝徐徐的说着:“朕今日登极,当统一天下,安抚万民,朕敬天爱民,只要诸臣恭谨职事,使朕开国为太祖,江山一统,致大唐于极盛,朕岂能负尔等?朝廷也不吝爵禄之赐!”
  这就是一篇登极宣言了,刹那之间,在场的汉人,都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自汉后,汉族皇帝就再无此时之盛,心头都是一松,忙俯首山呼:“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必鞠躬尽瘁,为圣上大业,汉统重兴而尽心尽力!”
  听了此言,杨宣凝万干感慨齐涌心头,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说着:“诸卿都还年轻,天下还没有统一,朕就先不赏爵,唯兵部尚书刘子翊,年七十三,又有病,自朕起事来,功高自赏,今封勤诚伯,赐世袭,兵部尚书之位,由裴矩担任。”
  其实按照刘子翊功劳,不过子爵位,但是开国第一赏,所以拔高了一级,这大家都能够理解,也是向所有臣子表明态度的意思——你们以后也有此赏。
  刘子翊一场大病后,的确已经老朽,这时已经精神不济,听了皇帝的话,连忙跪下:“臣谢圣上天恩。”
  而石之轩也上前谢恩。
  就有人上前宣读封爵诏书,然后托着圣旨,赐给刘子翊——这是保留在刘子翊家中,作为世袭的凭证。
  “国家新建,朕又新登极,恐有不到之处,望诸臣多努力。”等事情完成,杨宣凝就说着。
  “臣等恭领圣上旨意!”
  “圣上既已经登极为帝,皇后还请册宝而封,这可是第一大事。”首相李播上前说着:“后宫也要确定法度。”
  听了这话,群臣都纷纷附议。
  从现在的情况看来,杨宣凝对贤妃卫贞贞很是宠爱,又先生下皇子,虽然闻说皇后也有孕,但是还是内宫隐患,因此,李播第一时间要求册封皇后。
  杨宣凝立刻明白,其实,卫贞贞是他第一个女人,又感激生子,所以才如此,他当然不会觉得卫贞贞的儿子适宜太子位置,也不会废立皇后,因此立刻说着:“先生说的是,册封皇后的圣旨已经准备好,立刻传旨就是,至于皇子,朕立法度,定太子、王、郡王、国公四等,诸子未成年,领国公礼,成年十五,再定爵位。”
  立刻遣官,册立宋玉致为皇后,至此,皇帝登极礼才算完成。
  “诸位卿家,现在礼成,就各至国宴是宜,朕还要等皇后。”皇后,其实在礼仪上,与皇帝平等,出同车、入同座。在新年,皇帝和皇后生日,要接受百官的朝贺。皇后拥有自己的官署,负责管理后宫,理论上皇帝的所有嫔御、后宫的宫女、女官等,都是她的臣属,因此具备与皇帝一起参与国宴的资格。
  “臣等领旨!”
  这时,三月初春,殿外亭台园林处,光和日丽,已经设下宴会。
  丝竹之声,歌舞之声,已经充满其中。
  杨宣凝凝视外面,心中涌现难以言辞的感觉!
  此时,已是天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