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她最近在裴静姝那里拿凉粉去镇上卖,镇上人多,卖得起价,运气好一次能赚两三块钱,把她美得每天都喜笑颜开。
  裴静姝看她的背篓里也装着些东西,就问她:“你买了些什么?”
  “没买些什么,也就几块肥皂,两封饼子,一些副食。家里的衣服没有肥皂还是洗不干净,穿在身上始终有股汗臭味儿。”丁大嫂说。
  “现在找到钱讲究起来了,以前你就这么在水里洗两下,还不是穿了。”一旁的杨孟英抬杠道。说起来他们都该感谢静姝,没有静姝,他们想买肥皂?狗屁都没不起!
  供销社的人今天也欢喜,“早知道你们要买这么多东西,我们就多带点货下来了。上次端午节来你们生产队,口水都劝干了,你们一个个光看不买。”
  “那时是真的没钱呀!有钱谁不想买?”
  “现在怎么都有钱了?”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又问。这个生产队的购买力一下就起来了,几乎人人都能买一两件东西回去,不需要票的糖果月饼基本都快售罄,其他生产队可没几人敢像他们这样掏钱买糖给小孩吃,就连月饼也销不出去。
  “是我们金沟村出了一个巧媳妇,做了凉粉让大家去卖钱。那凉粉便宜好卖,我们手上才有了几个钱。”
  “原来凉粉就是你们这里产的呀!是不是刚才那个买了10斤白糖的漂亮女同志?”供销社的人又问。
  “就是她!除了她,谁敢一口气买10斤白糖?”
  还有那大白兔奶糖,买一包都可以买多少粮食了呀!也只有裴静姝才舍得买那么贵的糖果给小孩吃。
  夏金桂最近特别憋屈,裴静姝不知从哪里学来了一手做凉粉的本事,搞得大半个生产队的人都朝她那边跑,也跟着她挣了钱。这次交流会人人都买东西,反而衬得她像个破落户,一样都不敢买。
  中秋节回娘家总不能空着手回去,以前没有分家的时候,她也不需要开生活,就跟着顾大娘吃。顾明轩一半的工资就够他们一家人吃穿用度了,每逢端午中秋还会寄一些礼品回来,她随便挑一样回娘家,脸上也非常有光。
  现在顾明轩死了,顾家也分家了,这次回娘家,她就只好自己掏腰包买,便买了一封最便宜的月饼。
  顾小军和顾小伟看着村里的大部分孩子都有糖吃,连最穷的何江,他奶奶都给他买了一块薄荷糖。两兄弟哪里能不眼馋,见着夏金桂掏钱,就哭着闹着要买糖。分家后夏金桂置家当也花了不少,现在正心疼钱用得快,哪里肯给他们买?
  “家里有吃有穿的,吃什么糖?!吃了以后一口黑牙,媳妇都娶不了。”夏金桂说道。
  “我不娶媳妇,我要吃糖!”
  众人听后一阵哄笑。
  杨孟英背着背篓,衣兜里揣着一大把大白兔奶糖,吃得津津有味,“这糖真香,果然一分钱一分货。”
  顾珊珊见裴静姝没吃糖,就拿一颗给她,“妈妈也吃。”
  裴静姝对这糖倒没啥兴趣,她前世更好的糖都吃过了,不过既然是小家伙的心意,她还是顺手接下,“谢谢珊珊!”
  “看来你还是没白养,珊珊真孝顺。”杨孟英说道,“我想买一盒月饼,你爸最喜欢吃了,这大中秋的没有月饼怎么算过节?”
  裴静姝装作听不懂,“你刚才怎么不买?那我们在这儿等你,你去买回来。”
  杨孟英一噎,“人家过节都是儿女买给父母吃,怎么到我们家就颠倒了?”
  “我本来想那供销社卖的月饼太糙了,改天给你们送好点的。你既然喜欢那劣质月饼,那我现在去给你买两袋也行,但买了之后就没有别的月饼了。”裴静姝道。
  杨孟英一听忙换上笑脸,改口说:“算了算了,都走到这里了,我只是随便说说的,你别当真。”
  裴静姝只觉好笑,这个杨孟英身上一堆毛病,又爱贪小便宜,却意外有些贱贱的喜感。
  看风水的人来她的地基看了一番,最后说了一通玄之又玄的风水学说,裴建国还给了那风水先生两块钱,最后定在八月十二动工。
  中秋将近,家家户户都热闹起来,马上就可以走亲串门了,小孩子们欢天喜地,无论是和父母去串门,还是亲戚到自家做客,肯定都少不了一顿好吃的。若家里有辈分高的老人,还会收到一些后辈送来的月饼,这是一年中难得的几天好日子。
  刘二娘的娘家离县城比较近,她中秋也要回娘家一趟,不过这次她打算带点凉粉去城里卖了再去娘家看父母。她走到裴静姝的屋后檐,便闻到一股诱人香味。
  “幺妹,你又在做什么好吃的?我们还没走到就闻到香味了。”刘二娘跨进门槛就说。
  “刘二姐来得正好,尝尝刚做好的月饼。”裴静姝给刘二娘和唐二哥各递了半块切好的月饼。
  刘二娘颇有点不好意思地接下,“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那月饼跟供销社卖的五仁月饼不同,无论是外面的壳还是里面的馅,都香软可口,里面还有蛋黄,让人留恋忘怀。刘二娘知道这就是广式月饼,她三妹嫁得好,每年回娘家回就会送一封这种广式月饼。不过那味道和裴静姝这种比起来,还是差了许多,无论是外壳还是内陷,都没这么香软。
  “幺妹,怎么样样好吃的你都做得出来?你可真舍得放东西,这月饼吃的怕是钱吧?”刘二娘笑道。
  其实里面也就蛋黄贵一点。
  裴静姝道:“还好,拼命赚钱不就是为了改善生活么?你们这是打算中秋也不休息?”
  “我想着反正我娘家离城也近,空手走一趟浪费,不如顺便背点凉粉去卖,把月饼钱赚回来也好。”刘二娘说。
  “县城可不近,你们背这么沉的东西走那么远,太划不来了。”裴静姝道。
  “没事,你唐二哥背。”
  “你们真想去城里卖东西,我建议你们卖月饼。”裴静姝提议。
  第19章
  “卖月饼?哎哟, 幺妹你就别逗我们了, 你这种月饼,我们哪里有那么多本钱?”唐二哥道。
  “没本钱也没事, 你们只管卖, 价钱随你们定, 卖掉一只给我九分钱就行,没卖完的回来退给我就是了。”裴静姝说。
  “这……”唐二哥有些不好意思,“那岂不是好处我们占尽,风险都让你承担了?”
  “没事, 反正家里小孩老人都喜欢吃,卖不完就自己吃掉。”
  杨孟英一个人一顿就能吃掉四五个, 还有个不讲理的窦晓霞今天不在, 有这两人在无论剩多少都能被扫干净。
  “既然幺妹这么说,那我们就厚着脸皮答应了。”唐二哥笑道。
  双方又约好了今晚交货,半夜这两口子就要起身,才能赶早进城。裴静姝给他们装了三十只蛋黄月饼,七十只冬瓜月饼,那冬瓜月饼便只需两分钱, 这些月饼都用油纸包装,这油纸也是几日前的交流会上买的。
  刘二娘两口子进城后不敢明目张胆地卖,毕竟城里不像他们乡下,政治敏感度不是一个等级的, 两人只能偷偷摸摸去黑市上碰运气。
  因着刘家靠城, 两口子对城里还是很熟, 以前也经常收些鸡蛋到城里倒卖。不过鸡蛋难收,而且你也不知道卖家是放了多久的鸡蛋,特别容易坏,倒卖一只鸡蛋才赚一两分钱,要收集100只鸡蛋也很不容易,要是再坏上几只,往往跑一趟还要折本。
  两口子轻车熟路地去了黑市,因为县城的一切供应都靠票,大部分的家庭还是过得很拮据,拿着钱也买不到东西,再加上近两年管得不严,就促成了黑市的繁荣。
  刘二娘和唐二赶着卖完去刘家吃午饭,叫价也不敢叫高了,蛋黄月饼就叫1毛3分钱一只,冬瓜月饼叫五分钱一只。有些人喜欢还价,但只要能赚上一两分钱,两口子还是愿意卖掉。
  裴静姝给了她们样品,准许别人先尝了再买,这些城里人大部分都有工资的,他们或许舍不得用粮票,但是在用钱方面绝对比他们乡下人慷慨许多。
  那冬瓜月饼着实好卖,内馅儿不见冬瓜,却有冬瓜的清香,软糯甜美,更重要的是价格便宜。有钱的甚至一口气买十个,毕竟四五毛钱对城里人来说算不得什么,吃个包子还要半两粮票呢!这半两粮票要是去黑市上买,相当于五六分钱了。
  冬瓜月饼也不小只,吃了比包子顶饿,在这中秋佳节,无论是自家人吃还是拿去送人,都十分应景。
  冬瓜月饼好卖,没出一个小时就卖完了,那蛋黄月饼问的人多,买的人却少,大抵一毛三买一只月饼对他们来说还是奢侈了些。
  “我看你们也是赶时间吧?”就在两人一筹莫展时,一名穿着尼龙衣的中年人过来搭讪,“你们不如把这剩下的月饼卖给我,你们也可以早点回去。”
  这人是黑市的贩子,就是那种低价收货再高价卖出的倒卖贩,唐二两口子虽不认识,但听他这么问就知道了。
  “那你出多少价?”唐二问。
  “八分钱一个,我看你这还剩20来个,1块5我全买了。”那人说道。
  “大哥,你这算盘算得太精了。我们本来也不是生意人,不会叫价。你真心想要的话一毛钱一个,这是我能开的最低的价。你想想这鸡蛋都是8分钱一只,我这里面还用了糖和面粉,一毛钱也是折本价。”唐二讲价道。
  “你这卖不完回去更折本。”贩子说。
  “卖不完大不了自己吃,好歹得享受了。现在有钱也买不到粮食,我这月饼也跟粮食差不多,还比白米饭好吃。”
  那贩子思索了一番,最后以一毛钱一只成交。他跟各种人打交道,也认识了一些有钱的,这月饼普通人嫌贵,但味道确实好,卖给有钱人,价格至少得翻一番。他知道有人从香港那边带回来的这种蛋黄月饼,说是要一两块钱一只。
  两口子留了两只蛋黄月饼起来,准备拿去送给刘家的两个老人,剩下的全部卖给小贩。
  去刘家的路上,刘二娘数着手上的钱,别提多高兴。抛开要给裴静姝的,算下来今天一共挣了一块九,虽然以前倒卖鸡蛋也能卖到这么多,但是这钱来得轻松呀,而且还没有风险。
  这次去刘家他们两口子出尽了风头,因为这月饼确实好吃,比他们三妹带回来的广式月饼好吃多了。
  “二姐,你这月饼是从哪里买的?我也去买一点,回头让阿明送给他们单位的同事尝尝。”刘三妹问道。
  “这月饼是我们隔壁的静姝做的,你什么时候要,要多少,我最近可能也还要去城里一趟,到时候给你捎过来就是了。”刘二娘说。
  刘三妹问了价钱之后,登时就定了十个,说是越快越好,毕竟吃月饼就是应中秋这个景。
  刘二娘两口子吃了午饭就回家,也不像往回那样,还要在刘家住上一晚。
  金沟村今天也是其乐融融。
  裴静姝这边几天前就动工修房,也请了几个得力的邻里做帮工。她原本想着今天是中秋佳节,给他们放一天假,不料大家都说最近的天气好,应该趁着这个时候把房子修好,若是下起雨,那就要耽误进程了。
  裴静姝看他们这么卖力,今天就做了几锅冬瓜月饼,任他们敞开肚子吃。大家看她生活开得这么好,也不好意思偷懒,一个个都干得起劲。
  前段时间,她又用玉米杆把菜园地周围的围栏处理了一遍,从外面完全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她在地里种了不少作物,还琢磨出了一些规律,种的东西越杂,收到的农场币越多。不过这样做也有一个坏处,若两种作物相克的话,产量会锐减。比起超快的生长速度,这个缺点也可以忽略不计,没收成大不了重新栽种。
  队里有人用小麦换凉粉,她便用那些小麦种在这菜园地里,收割的小麦在农场系统里又可以兑换成面粉。她现在用这些面粉做月饼,也不会有人怀疑面粉的由来。
  裴家今年也不在自家过中秋了,反而跑到了裴静姝这边来,说是帮裴静姝修房子,其实还不是看上了这边的美食。
  “闺女,你怎么什么都会做?还做得这么好吃,这种月饼和往年明轩寄回来的月饼差不了多少。”杨孟英一边往嘴里塞着月饼一边说道。其实昨天的蛋黄月饼更好吃,不过她也知道成本更高,今天这么多人在这里,要是用蛋黄月饼来招待的话,那静姝岂不是要亏死。
  “以前顾明轩给我说过月饼的做法,我最近想着反正没事儿,材料也有,就试试看。”裴静姝信口胡诌着,反正现在顾明轩死了,死无对证,不然她也很难解释自己怎么突然会做月饼。
  谈到自己的女婿,杨孟英又不免一番惋惜,“今年就差他一个人,你也是命苦,原以为嫁了个各方面都出挑的,没想却这么短命,留下你和珊珊……”
  “你不用伤感,你看我现在不是挺好。”裴静姝说。
  “你呀!没心没肺,明轩对你算是可以了,他走了你就一点都不怀念?”杨孟英责备一句。
  裴静姝却言:“我再怀念,他也回不来,那还不如好好把日子过好。”
  “幺妹说的有道理,人死了日子还是要过的。不过你一个人怎么忙得来这么多事?你要不传一两门手艺给我们,我们也可以给你搭下手。”窦晓霞道。
  现在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就连书籍也很少,想要学点东西很不容易。像厨子,木工,石匠等都是要跟人拜师学艺,手把手教的。就算做小吃,大部分也先要看别人怎么做,才会做得出来。
  窦晓霞最近看裴静姝天天赚钱,心中也是羡慕不已,要是自己有这种手艺,岂不是也可以像裴静姝这样日进斗金。
  “你想学便学,我又没有阻止你。”裴静姝回答得很爽快。
  她确实想教几个徒弟,自己一个人又做凉粉,又做月饼,很累人。不过窦晓霞的意思,可能不是想给她当帮手,而是想学会后自立门户。
  裴静姝也不怕她有这样的想法,无论鸡蛋还是面粉,对现在的人来说都非常珍视,生产队每年发到个人头上的小麦不多,要囤这些原材料也不容易。光是鸡蛋就是五六分的本钱,还要油,要面粉,这成本也就□□分了,想在这种贫穷落后的乡镇上卖一毛钱一个的月饼,有些困难。
  “大嫂,我脑子笨,空有一身蛮力,可以给你拉磨。”正说着,张慧英也从门口进来了。
  自从上次跟顾大娘吵了一架后,张慧英和顾大娘两婆媳也算彻底决裂,再加上今年刚分了家,什么都没有,顾老三又在给裴静姝抬石头,他们两口子就没回娘家去。
  本来裴静姝一开始也没想让顾老三帮自己忙,是顾老三觉得自家媳妇儿老是在裴静姝这边拿东西吃,实在不好意思才主动过来帮忙抬石头。
  裴静姝对此倒没说什么,杨孟英的意见却很大,不过看在顾老三做活确实肯干不偷懒,这才没念叨。但对老三媳妇,杨孟英却是很不喜欢,“我们家这么多人,随便腾个人手出来就可以拉了。”
  张慧英一来气氛就变了,就在这时,刘二娘两口子回来了。
  “幺妹,你可真的是聪明,你让我们带去的月饼实在太好卖了,那冬瓜月饼没过多久就卖完。我一开始还怕把价格叫高了,没人敢买,没想到那些城里人不缺这两个钱。那蛋黄月饼不太好脱手,冬瓜月饼卖完了,蛋黄月饼才卖10个,我和你二哥赶时间,就低价卖给了一个贩子。我三妹吃了你那蛋黄月饼,让我问你还做不做,她想买十个。”
  lt;/divgt;
  lt;/divg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