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玄幻奇幻>半仙> 半仙 第55节

半仙 第55节

  明先生手上动作一僵,凝滞良久后,随手放下了枕头,转身盯着庾庆看了一阵,哼道:“不是我食言,而是作答这四道题,需要不少的精力,我昨夜未休息好,精力不济,现在不是最佳的答题状态。”
  庾庆要的就是他这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精力不济的状态,对方真要是拿出了势头,他还不敢找他答这题,忙道:“怎感劳先生呕心沥血,能学到先生的一点皮毛就足矣。先生勿再推迟,简答一下就好,简单一下就好!”
  接下来已经不是在请了,而是直接上手了,直接挽了明先生的胳膊,将人推拉着送到了书案后请坐,并帮人摆好了考题,铺好了纸张,还亲自在旁帮忙研墨。
  看着送到手中的笔,明先生一阵无语,冷眼斜睨在旁殷勤的庾庆,压根不信这是庾庆出的考题。
  他怀疑就是那个所谓的口出狂言的下人出了题考他。
  如他所言,出题者格局不低,难怪敢口出狂言。
  庾庆让他简单随便答一答就好,他却暗暗打起了精神。
  手中执笔,目光落在考题上,感觉画面似曾相识,时空似乎错乱,竟有刹那的恍惚,仿佛回到了当年。
  面对考题,一股冲动涌上了心头,花丛酒醉糜烂自弃度日,消失殆尽许久的感觉竟再次蠢蠢欲动了起来。
  手中笔迟迟未落,他盯着考题久久沉吟,稍后竟还慢慢搁笔了。
  庾庆以为他还不肯从,刚想再劝,又及时察觉出了点什么,看出他进了另一种状态,赶紧噤声。
  明先生慢慢站起,负手在书房内踱步来回,时而低头,时而昂首闭目,时而行,时而停。
  庾庆当即退到了角落避免干扰人家,允许人家思考。
  时间差不多过了半个时辰,明先生忽大步走回案后坐下,提笔蘸墨,落笔便书,先抄题,再按格式行文,笔尖在纸上弹跳飞旋,一个个、一行行字迹飞速脱离笔尖而出。
  庾庆则赶紧上手帮忙,一直在旁磨墨不停,让明先生一直保持着润笔状态,避免墨干,助其书写不停。
  这一写,好家伙,那真是书写不停。
  做完一题,再扯纸来看下一题,又快速落笔疾书。
  一直写,时间一点点过去。
  一直写,时间不知过去了多久。
  写到感觉明先生的手有些颤抖。
  写到两颊泛红,渐至酡红,宛若酒醉。
  那书写的感觉,是庾庆从这颓废混日子的先生身上从未见过的感觉,非常特别的感觉,似进入了一种在冰天雪地中独自狂舞狂奔的状态,我自高歌冻死不休的状态。
  庾庆不由暗暗唏嘘摇头,果真是个癫狂度日的人,难怪混成这样。
  天色渐黑,室内光线渐暗,庾庆察觉到后迅速帮忙掌灯,把这里有的灯都给点上了,助先生明室如昼。
  外出去其它房间取灯火时,看到院门外探头探脑准备送餐的下人,庾庆连连挥手,让滚开,不让打扰,下人只好退离。
  没多久,钟员外和李管家也来了。
  这东院每次都以温书、学习、备考为由,不让外人入内打扰,可内部终究是个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这边心里也一直没底,正好这次给了个机会,也算是借口吧,两人悄悄入了东院一探究竟。
  只见书房里灯火通明,两人相视一眼,这得是点了多少灯火?
  二人到了门口往里一看,只见书案上、书架上及明先生周边摆了一圈七八盏灯火,此时的明先生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明先生”,连背后都被照的光亮。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先生正全神贯注奋笔疾书,而庾庆则在旁帮着研墨。
  好一幅相得益彰的教学画面。
  这一幕算是让钟员外松了口气,再看看外面天色,不由流露出颔首赞许的神色。
  钟员外二人也不是做贼,脚步声没能瞒过庾庆的耳朵,庾庆回头一看,立刻示意噤声,示意不要进来,不要打扰。
  本想进去一看究竟的钟员外会意。
  既然是明先生到了回家的时间都不肯结束课业,而学生也在恭敬求学,他还有什么好说的,见之欣慰,立刻带着李管家悄悄离去了。
  二人出了小院门口,钟员外捋须叹道:“曾风闻这位明先生或不太敬业,今日一见,方知是谬论。临近饭点了,岂可让先生饿着肚子回家,通知伙房多加几道好菜,我要好好款待先生。”
  “好。”李管家应下。
  而就在两人走后不久,书案后的明先生扯来一张白纸,盯上了最后一道题,是诗词题。
  主题就两个字,功名!
  也就是要求笔者秉持“功名”的涵义写一首诗词。
  毕竟是作诗嘛,庾庆本以为他这次要多思考一下,谁知明先生只是目光在题目上一扫,便再次落笔疾书,写下了《朝天阙》三个大字做诗名,再点点笔墨成诗篇。
  时来紫气多耕耘,
  穷经皓首求功鸣。
  一朝入得君王殿,
  了却生前身后名。
  一气呵成,一笔收尾的那句话,似乎耗尽了明先生的一生,令他颓然后靠,瘫在了椅子上,脸色不太好看,一下一下地喘息着,提笔的手在颤抖,目光涣散着似在追忆着什么。
  最后一个考题就这么简单做完了?庾庆有些无语,偏头盯着案上的四句诗打量。
  大概是在说什么好的时运到来都是因为辛苦付出,头发都学白了只为求功名、只为一鸣惊人之类的,一旦立足朝堂了就要怎样怎样的意思吧。
  写的好不好他是不懂的,只能大概看出点意思,明先生写的大概就是他自己,尤其最后一句大概能让人体会到这位先生的心情,一些事情先生并非像表面上看到的那般不在乎,其实是想给自己生前和死后一个交代的。
  啪嗒,明先生拿不住了笔,手中笔砸落在了地上。
  庾庆回头一看,看他气色不对劲,人和气皆疲弱,面若死灰的样子,当场吓一跳,别随便做几道题就把人给写死了,那还真是扯不清了。他赶紧摸出了随身的药瓶,倒出了一粒小丹丸,纳入了明先生的口中。
  丹丸一入口,药气立刻冲天灵醒脑,在口中回甘,在舌苔上快速生津,稍醒神的明先生意识到了是补气血的药物,下意识咽入了腹中。
  药力渐渐散发向四肢百骸,他脸颊又开始泛红,整个人终于慢慢生动了起来,呼吸也有力了,人开始慢慢坐起了。
  同时在给他把脉的庾庆也终于松了口气,松开了手,问:“先生,您觉得这若是会试题目的话,凭您现在的作答能不能考上?”
  这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明先生真正是老脸一红,没敢在学生面前说自己能考上,有些含糊道:“一口气写完了,未曾审阅明辨,待我拿回去仔细看后再修改润色润色。”说罢就要伸手去收起答题带走。
  谁知庾庆比他手快,三下两下的就把所有稿纸给抢到了手,哈哈道:“不用修改,不用修改,这样就行,说好了的,随便答一答就行,不敢有劳先生再费心血!”
  第77章 入场
  对他来说,这位先生自己都不好意思、自己都没把握那就对了。
  更不能让这先生带回去做什么修改,就得要这种原汁原味的,烂点好。
  明先生无语,奈何现在身心疲惫,连话都不愿多说,根本无力去抢,加之心态上累的兴不起意气之争,双手撑着扶手站了起来,耷拉着双肩,一步步朝外走去,声衰气颓道:“文无绝对好,若有人非要挑刺,做的再好也难免有瑕疵,随其便吧。”
  明显是懒得再争的意思。
  直到现在,他还怀疑这考题是那个什么钟府的下人搞出来考他的。
  庾庆将考题折好塞进了衣服里面,旋即陪着明先生出了书房。
  站在屋檐下,看了看已经昏暗的天色,明先生一步步下了台阶,慢吞吞朝外走去。
  出了庭院,等候在外的李管家立刻过来恭请明先生,说钟员外要设宴款待。
  明先生一句话都不愿多说,摆了摆手表示不必了,黯然前行,旁人皆不知他落寞寞的在思忆什么。
  亲自将人送走后,李管家赶回了东院,看到大吃大喝的庾庆,立刻问:“明先生怎么了?连接送他的马车也不坐了,非要说一个人走走,我怕他出事,让马车在后面跟着,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独自守着一桌菜的庾庆耸肩,“没什么,教的太晚,累了而已。”
  李管家狐疑,“是吗?”
  庾庆岔开话题,指了指桌上的菜,叹道:“李叔,这些东西……唉,其实还是灵米饭更适合我。”
  李管家略翻白眼,“不是舍不得给你吃,我说了,杜肥特意交代了,若想你好好备考,会试前就不能给你吃灵米,不然你要跑去打坐了。”
  得!庾庆抬手打住了,不说了,还是那样,和软禁没什么区别。
  吃完,等人收拾干净了,东院又恢复了宁静。
  书房的灯还亮着,庾庆拿着明先生做的那几张答题一张张看,还是那句话,这玩意他看不出什么好坏。
  不过还挺满意。
  若这考题是真的,如何作答的事便已经解决了。
  这考题也唯有让这位明先生作答,才不用担心提前得到考题的事会泄露出去。
  九考不中已经不好听,还想落下个“十全十美”的名声不成?再加上检举学生家的不轨,以后谁敢用?
  届时他自然有办法让明先生权衡利弊。
  当然,前提便是明先生的作答考不中。
  在庾庆看来也不可能考中,连考九次都考不中的人,他庾庆一介入就能考中了,那他庾庆得多倒霉才行?
  考过九次都考不中的人,又颓废多年,还被酒色掏空了身子,这么个精力不济的人,硬是把会试要考几天的题目赶在一下午就匆匆做掉了,答案甚至没做任何修改,若还能中榜,那就没天理了。
  真要是那样的话,是口臭狗屎他庾庆也吞了,认了!
  日子一天天过的飞快,转眼临近会试,朝廷主持会试的相关人员名单也确定了下来。
  明先生一改懒散常态,和原东家告了假,全天候扑在了钟府这边,为庾庆划定可能的出题范围,搞的庾庆头大。
  七天,只有七天时间,明先生不惜住在了钟府东院,也不在书房偷懒睡觉了,盯着庾庆读书。
  这种情况就算是装模作样也累,七天内要看的内容太多了。
  庾庆想偷懒的时候,明先生竟抄了根棍子来抽他。
  开什么玩笑?敢偷袭本掌门?搞的庾庆差点想拔剑砍他。
  后是顾忌殴打先生可能会震惊钟府,才不得不忍了。
  关键你说自己会武功也没用,亮出来也吓不到人家,明先生照样敢抄着棍子上,一把老骨气敢战天斗地的感觉。
  总之这七天把庾庆搞的很难受……
  不过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的,当这一天真的来到时,本以为就是走过场的庾庆也不免有了些忐忑。
  会试正式开始的当天,钟府男主人的马车及护卫队亲自送行。
  马车内,除了考生庾庆外,还有亲自来送的钟员外和明先生。
  明先生一路喋喋不休,反复交代进入贡院后的注意事项。
  钟员外在旁听的连连点头,不管怎么说,作为参加过九次会试的人,仅凭这份经验钟府就不算白花了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