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

  顾邵知道周围不少人都在打量他,可这就这点打量,他还没当作一回事过。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这点又算得了什么。
  更可况他如今可是有马车的人了,底气十足!
  钱尚书亲自领着顾邵前去交接了。
  两个人离开之后,后头留下了一群凑在一块儿窃窃私语的脑袋。
  有些人不知道顾邵的来路,看到他年纪轻轻就做上了户部侍郎,本来就觉得奇怪得很,如今看到他架势那么大,连尚书大人都搬过来了,更为惊奇:“你们说,这顾侍郎到底是个什么来路?皇亲国戚只怕都没有他这么大的派头。”
  小李大人旁边走过,听到这句话之后,幽幽地看了过来:“嗤,皇亲国戚哪儿能跟他比?”
  弹劾皇亲国戚那是理所应当,是为了不让他们霍乱朝纲,弹劾你你也只能憋着。可弹劾顾邵就不同了,那几位大人,护犊子能护得你恨不得以死谢罪。
  小李侍郎是深有感触,如今见到这些人议论顾邵,少不得也要交代一句:“别看他年纪轻,人家的本事可不是你们能比的。往后碰上他皮都给紧着点儿,千万别把人给得罪了。”
  “得罪了会怎么样?”
  “你去试试?”小李侍郎冷飕飕地瞥了对方一眼。
  没人敢试,个个都摇着脑袋。
  另一边,钱尚书带着顾邵交接了之后,又吩咐了他好些事情。
  顾邵正要道谢,便听到钱尚书道:
  “你也不必谢我,这都是圣上的意思。他让我都看顾一下,我总不能能不给他面子。”
  说起来都叫人心酸,圣上少有这么和颜悦色的跟他说话的时候。难得有了这么一次,竟然是因为顾邵。
  钱尚书感慨:“你这小子,还真是入了圣上的眼了。”
  顾邵闻言微愣。
  他没想到,圣上竟然如此细心,处处都在为他着想。可细细想来,他却没有给圣上做过什么事,如今这般,他心中实在有愧。
  他一言不发的,系统便知道这肯定是又在心里琢磨什么幺蛾子了。
  果不其然,避开了人之后,顾邵便同系统道:“快,帮我出出主意,我决定送份谢礼给圣上。”
  第176章 歪打正着
  顾邵打算给圣上送个东西。
  什么事情都得有来有往,圣上如今对他这样好,他也不能什么表示都没有。可决定送礼之后,顾邵想了半天,也没能想出来自己到底能送什么东西进宫。
  圣上在宫能缺什么?
  但凡圣上有什么缺的,用不着他来动心思,付公公一准将东西都准备好了。顾邵自己想不出来,就来闹腾系统,“要不你给出个主意呗。”
  系统嫌他烦,也不肯说话。顾邵索性就烦到底,它不说话就逼着让它说。
  “是你让我考状元的,考了状元之后还非得逼着我做官。如今我是奔着封侯拜相去的,可你呢,让你办这点小事,你都不愿意办,小心眼儿,不中用!”
  顾邵鄙夷的小眼神不停地往系统身上戳,嘴巴嘚吧嘚吧,一刻不停:
  “替圣上多想想也不是什么坏事儿。你瞧圣上多记挂着我啊,若没有他,任凭我在外头治水治个半死不活,也绝对坐不上这户部侍郎的位子。”
  “人家对咱们好,咱们得记着。做人不能没有良心是吧——哦,我忘记了,你不是人来着,别说良心了,你连心都没有,怪不得这么不通人情。”
  顾邵嘀嘀咕咕,一边跟钱尚书说话,一边在脑海中给跟系统废话。一心二用的本事,他倒是练得炉火纯青。
  系统也真是服了他了:“行了,赶紧闭嘴!”
  “你让我闭嘴我偏不闭嘴,除非你同意……”
  “再不闭嘴就自己想!”
  顾邵絮絮叨叨的话瞬间止住,眼睛一亮:“你答应帮我想?”
  没有了声音。
  “记得要送得贴心一点儿啊,最好能送圣上目前最需要的。”
  依旧没有回应。
  顾邵猜测,系统应该是恼羞成怒了。不过恼羞成怒就恼羞成怒呗,该办的事儿给他办好了就成。
  虽然心中一直在想着怎么给圣上送谢礼,可该做的事情顾邵还是一样不落地做了。他今儿是头一日来户部,需要做的事情并不算太多,钱尚书跟他交代完了之后,便拿了一些公文给顾邵,让他帮着处理。
  众人虽然不敢往这边凑,但注意力一直都是放在顾邵身上的。
  看到钱尚书抱着一堆公文过来了,几个人都在暗暗地看戏。虽然小李侍郎将这位顾大人说得那是一个天花乱坠,按着他的意思,他们几个人加起来也未必比得上这位顾大人。话是这么说的,可他们听在心里肯定不会服气,如今他们倒要来看看,这新来顾侍郎能有几分本事?
  顾邵也察觉到那些若有似无的目光。
  一手打开公文,顾邵一面在脑中问着系统:“他们在看什么?”
  “看什么?准备看你的笑话呢。”
  顾邵低头看了自己手中的公文一眼,有些好笑。这些人怎么都一个样,当初他头一天去淮安府的时候,张同知也是带着几个人在看他的笑话。
  他的笑话是那么容易看到的吗?
  顾邵仔细地想了一下,好像做官到现在,自己都没有闹过什么笑话。
  嗯,他果然是个不同凡响的人!
  想看顾邵的笑话,终究只能是白看了。那些人不多时便发现,这顾大人处理公文比他们都要快上许多,又快又不会出错,一眼扫过去就知道该怎么办。
  钱尚书只在旁边看了一会儿,便回去做自己的事情。
  他对顾邵放心得很。这位毕竟是大齐的状元郎,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地考了上来,没有些真材实料又怎么可能考得中?再说了,那翰林院的几个月也不是白待的。
  头一日上职,要说这里跟翰林院有什么不同,大概便是事情多了许多。
  翰林院是个清闲的地方,若是不愿意做事的话,那基本是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每天只要照照样子看看书便够了。只有那些一心想要往上爬的,才争着去做事儿,且还一门心思想要将事情做好。户部比翰林院的事儿,可不止多了一点点,顾邵这一日虽说没有做什么,可也抵得上在翰林院里头三四天的活儿了。
  一天下来之后,顾邵仅有的感受,除了户部比较忙些,便是这户部的人实在是有些多了。
  比如顾邵叫人做事的时候。他头一日上值,没有记下来众人的名字,就勉强记下了各人官职,结果叫了一声主事,周围五个人都同时应了他一声。
  顾邵都被着齐齐地一声“哎”给答得一愣一愣的。
  小李侍郎见了也是笑得不行,回过头来给顾邵一一介绍了各人姓氏。
  “这位是金主事,这位是王主事,这位是石主事,还有这位,是谢主事。还有两个没来的,回头我再给你介绍。”
  就光是这么几个,顾邵就已经听得蒙圈了。
  “金主事跟谢主事从前是跟着冯侍郎做事儿的,以后顾大人若是有什么事情要吩咐,直接跟他们说好了。”
  金主事和谢主事两人都是客气地朝着顾邵笑了笑,至于他们心里怎么想的,旁人就不知道了。
  顾邵点头记下。
  当时是记得清清楚楚的,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转过了头顾邵就忘了差不多了。他记下了金主事,却总是记不住谢主事的姓。
  顾邵又是自诩从来没有出过差错的人,更不想叫人知道他没记住旁人名字,遂不管什么事,都只吩咐金管事去做,光一个上午,顾邵便找了人家十来次了。
  反观谢主事这边,却从来没有被顾邵喊到过。
  这两位主事从前跟着冯侍郎跟了不少时间,如今外头都在说,圣上撸了冯侍郎的官都是为了给顾大人腾位子。他们两人,尤其是跟冯大人私交不错的金主事听了,心里难免会有些想法。心里的想法多了,他对着顾邵的时候便总是想要摆一摆脸色,顺便再消极怠工一会儿。
  金主事架势摆得挺足的,无奈顾邵就认定了他的姓好记,动不动就喊他。
  金主事一次不应他就再喊,再不应再喊,三次还不应,顾邵这才察觉到不对,从公文堆里抬起了头,让人去寻钱尚书。
  这金主事这么长时间没来,他得让钱尚书派人去找找。这么大的人,总不至于丢了吧。
  至于为何去找钱尚书,顾邵在这儿就跟钱尚书最熟。
  人派出去没多久,金主事便吓得屁滚尿流地从外头跑进来了。他哪儿能想到顾邵性子这么刚,他才给了点眼色,人家就要直接告到尚书大人那头。
  这还叫他怎么摆脸色?金主事被唬得屁都不敢出一声了。
  “人来了?”顾邵抬头看他。
  金主事干笑了两声:“来了来了,方才急着去更衣,一时没听见您在叫我。”
  “现在不急着了?”
  “都已经弄好了。”
  “这事可急不得呀。”顾邵在他腿上扫了一眼,人有三急,他也不会在这上面欺负人,“我也不是什么苛刻的上峰,以后要真是急得慌,还是先解决了这事儿再过来回话吧,免得到时候将自己给急出了毛病。”
  金主事连连保证:“就这么一次,往后都不会了。”
  “行了。”顾邵也省得废话了,将公文给他,“按照我上次写的赶紧下去办吧,记得要快。”
  一堆公文接了过来,胳膊瞬间往下一沉。
  金主事笑都笑不出来了,只头疼得抱着东西出去了。
  这叫个什么事儿啊。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谁让金主事的姓好记呢,顾邵不记得别人名字,单单只记得他呢。但凡顾邵有什么事,必定会冲着外头喊一声金主事。
  金主事不用想也知道,这顾大人一定是发现了自己心里头的那点小九九,所以故意在折腾他呢。如今这情况,即便被折腾了也要忍着,谁让他官位比不上人家,后台也比不上人家呢。
  金主事咬牙去办事儿去了,留下一个闲到不能再闲谢主事,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谢主事看着忙来忙去的金主事,再看看他自个儿,只觉得自己被区别对待了。可怜这位谢主事,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自己哪里得罪了顾邵,只能越发安安分分起来。
  顾邵自己是没这个意思,但是手底下的两个主事却都被吓得结结实实,这之后有人来他们这儿打听顾邵的消息,他们都是封紧了嘴巴,不敢多说一个字儿。
  只是众人看着他的态度,大概也知道了这顾大人约莫不是个好相与的。若是个好相与的,这两人也不至于怕成这个样子啊。
  可怜见的,定是被顾大人的下马威给吓唬住了,没想到那顾大人的手段这么深。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就传到了小李侍郎的耳朵里。
  小李侍郎也是猜到了点大概,中午吃饭的时候当着钱尚书的面儿,狠狠地笑话了顾邵一顿。
  顾邵便是想不丢面子也是不可能的了他挠了挠头,解释道:“户部里头的主事,也太多了些。”
  钱尚书道:“这会儿是多了些,往后就好了。”
  他将事情掰碎了说给顾邵听。别瞧如今户部的人还挺多的,跟前两年比起来已经是少了不少了。等再过两年,还会再少一些人,如此慢慢地减下去,应该就差不多了。
  户部人是多,可如今朝廷哪个官署人不多,不说京城了,就连底下的一个小小县衙,都是人满为患。大齐开国到如今,如今经历了十几朝,每三年一次科举,衙门里之前的一批人都还没有走,新的一批人又过来了。这些人过来了一个又一个,每个都得用俸禄养着。户部为什么穷,为什么拿不出银子来,都是被这些人给生生吃穷的。
  朝廷没有银子的时候,被骂的只有户部,却不想想若不是这些不干事的人多了,户部又怎么可能会拮据到这个地步,穷到每每只能在百姓头上动脑筋。
  lt;/divgt;
  lt;/divg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