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噗嗤!”
李振顿时笑了,没想到黄士海会想出‘教育部’三个字。他看着黄士海,问道:“士海,说说你为什么想到教育部!”
黄士海嘿嘿一笑,说道:“您刚才说一个建立一个部门,我就想到了朝廷中有工部、户部、兵部等六个部,我们既然要增加一个部门,又是搞思想教育的,干脆就截取教育两个字,称作教育部,岂不是很贴切吗?能够和六部平起平坐,那才是厉害的。”
李振哈哈一笑,问道:“郑先生,你觉得如何?”
郑藻如说道:“其实就称呼来说,朗朗上口,而且符合事情的本身,是非常好的。只是,一个部门非常复杂,若是定下了这个部门,下面还会有各级的人员,这些人员又该冠以什么样的称呼呢?这个恐怕需要一定的精力去制定。”
李振闻言,笑说道:“这个简单,我这里就有一个定位。”
黄士海说道:“请大帅明示!”
郑藻如也带着期待之色,想要听听李振的意见。眼前这个的年轻提督大人大刀阔斧的搞变革,胆量之大,让他极为佩服。
ps;第一更;
第523章 石达开回京
李振笑说道:“教育部官员的任命,我的打算是依旧使用军中编制,按照旅、团、营的等级划分进行任命。这样的任命方式,对我们目前的发展是好的,因为这个方法够简单,有利于我们目前的发展。若是搞得太复杂,反而不好。”
郑藻如和黄士海一听,顿时愣住。
两人相视一望,都觉得被坑了,因为这个建议实在是出乎两人的意料。原本两人以为李振会有什么奇特突兀的建议,没想到是这么的‘意外’。
李振见状,笑眯眯的问道:“怎么,你们觉得不好吗?”
“不,很好,很好!”
黄士海连连点头,脸上堆满了笑容。
郑藻如也说道:“很好!”说话惜字如金,仅仅是用了两个字。
李振说道:“既然你们都觉得建议好,就这么定下。黄士海下去后,把章程定下来,然后递交给我确认,再印发出来。郑先生刚来帮助我做事,时间不长,但你有才华,我也不能委屈了你,暂时任命你为营长。你下去后,要迅速的组建隶属于教育部的人员,挑选的人必须要能说会道。这些人我会不定期的抽查考核,若是抽到思路不清洗、说话没条理的人,你自己来请罪。我提供了你需要的一切,但我同样有要求——宁缺毋滥。”
郑藻如朗声道:“大人放心,我一定不负大人期望。”
李振看向黄士海,道:“说说俘虏的情况!”
黄强点头说道:“一万五千名俘虏,一番挑选后,精选了两千名士兵出来,这两千士兵经过郑先生以及军中其他对俘虏进行教育的人,确保了这两千士兵的忠诚,绝对是忠心耿耿。其余的一万三千人在以郑先生为首的教育部的官员教导下,全都洗心革面,然后前往广东。百姓去了后,广东的发展一定还会提升一个台阶。”
“很好!!”
李振夸奖了一番,脸上也露出满意之色。
军队多了两千士兵,他的实力又进一步的增强。同时,广东多了人口,发展同样是会增速的,这对广东以后有着极大的好处。
黄士海接着说道:“营中一切都好,唯独被俘虏的李秀成还是不肯松口。这厮宁死都不肯投降,骨头太硬了。”
李振说道:“无妨,他坚持不了太长时间了,暂时不管他。”
对于李秀成,李振很清楚。
李秀成从一个无名小卒入伍后,很快得到了杨秀清的重用。因为李秀成感激杨秀清的重用,对杨秀清极为尊敬,甚至宁死也不愿意辜负杨秀清的一番重用。李振要收服李秀成,杨秀清不死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李振耐心的等着杨秀清被杀。
对此,李振有足够的耐心。
李振话锋一转,问道:“扬州附近的士绅最近有什么动静?”
黄士海说道:“士绅们已经开始购粮,并且限制粮食进入南京。只是,现在是夏末,南京也开始进入收获粮食的阶段,南京的太平军有了粮食,一时半会儿不会出现缺粮的情况。等入秋后,他们对南京的粮食控制才能起到效果。”
李振眼珠子转了转,明白了士绅们的用意。
士绅没有大规模的出手购粮,是想用温和而不显眼的手段对付洪秀全,以免暴露自身的情况。李振并没有追究,摆手道:“基本的事情清楚了,都下去吧,我休息一会儿。”
两人告辞,李振在营帐中休息。
到晚上,李振下令全军庆贺。
一番庆贺,军中的士兵喝得是酩酊大醉,东倒西歪的倒在营地中。整座军营,只剩下史密斯麾下一个团的士兵还保持清醒,守卫营地。
李振回营后的连续三日,营中都喜庆洋洋,不断的庆贺。
三天过后,营地才安静了下来。
营地中的训练恢复了正常,开始步入正轨。
……
南京,东王府。
杨秀清站在大殿门口,殷切的望着外面,眼中满是期待之色。周围站岗的士兵眼见杨秀清亲自迎接,都感到吃惊,开始猜测杨秀清迎接的人会是谁?竟然有这么大的面子。要知道杨秀清身为九千岁,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就算是洪秀全这个天王来了,杨秀清也不曾如此迎接。
是谁?有这么大的面子!
一阵沉稳而有力的脚步声,从外面传来。
片刻后,一个魁梧的汉子走了进来。这人身穿一阵甲胄,左手放在选在腰间的剑柄上,大步前行,每一步都沉稳而有力,透着刚硬的味道。他生得一副国字脸,浓眉大眼,两撇浓密的胡须挂在唇上,颌下满是胡茬,又给人一种粗犷的感觉。
尤其是他双眉似两柄长剑横亘,又生出了一股杀气。这个人一出现,站在门口的士兵瞪大了眼睛,露出吃惊之色。
杨秀清迎了上去,喊道:“翼王,为兄等你多时,望眼欲穿啊!”
来的人,赫然是翼王石达开。
他得了杨秀清的命令从江西撤回,时至今日才返回南京。石达开先去见了洪秀全,然后马不停蹄的来到东王府拜见杨秀清。石达开看着杨秀清,说道:“许久不见兄长,兄长清减了啊!想来这一段时间太过操劳,要注意身体才是!”
杨秀清拉着石达开的手,说道:“走,我们进殿再说。”
两人进入殿中,留下门口惊愕的士兵。
其中一人低声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翼王都回来了?”石达开在太平军的士兵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是连战连胜的战神。
石达开回来,让士兵极为惊讶。
另一人冷冷一笑,鄙夷道:“你难道不晓得东王和萧王娘战败的事情吗?翼王率领士兵返回天京,是为了去收拾李振的。”
刚开始说话的士兵点点头,露出了然之色。
大殿中,杨秀清和石达开宾主落座。
杨秀清没有坐在大殿上方的王座上,而是坐在大殿的左侧。因为坐在上方的王座,容易和石达开拉开距离。凡是对杨秀清自己有帮助的人,或者是他需要的人,杨秀清都会坐在下方,以便于交谈。
石达开把长剑放在身旁,神情严肃,说道:“东王兄,我回城的时候得到了王兄和萧王娘战败的消息,这个李振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很厉害!”
杨秀清点点头,眼中闪过一抹惧色。
ps:第二更;
第524章 曾国藩来访
杨秀清叹了口气,道:“翼王啊,不是我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实在是李振太厉害。当初李振还在上海的时候,李秀成曾经连连败在李振手上,我骂李秀成愚蠢无用。可叹到了萧王娘战败,损失三万余大军,再到我手中万余士兵损失殆尽,我也不得不说李振很厉害。这个人年纪轻轻却贼精狡猾,是一头老狐狸。”
石达开闻言,皱眉道:“东王兄精通兵法,是出色的出帅;李秀成能征善战,是打仗的一把好手;萧王娘果敢勇武,战场无敌。你们都败给了李振,足见李振不容小觑。”
杨秀清一听,心中顿时好受了许多。
至少,给了他一个台阶下。
石达开接着说道:“王兄,我对李振的了解并不多,几乎都是听别人说的。你亲自和李振交战,和李振接触过,给我详细的说一说吧。”
杨秀清道:“好,我从当初认识李振开始说起!”
当即,杨秀清从认识李振的时候说起,从李振出使南京讨要赎金,然后到李秀成攻打上海……一桩桩,一件件,最后才涉及最近的战事。不仅如此,杨秀清把所有知道的关于李振的事情都事无巨细的说出来,希望能更多的帮助石达开。
所有事情说完,石达开陷入了沉默中。
他闭上眼睛,脑中考虑着关于李振的事情。
良久后,石达开才睁开眼,缓缓说道:“王兄,李振是一个对手。不过请王兄放心,我一定会击败李振的。”事实上,李振和石达开岁数相差不多,李振是二十三四岁,而石达开的岁数也不大,如今还只是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
正因为如此,石达开心中激起了好胜之心。
杨秀清看着石达开,郑重的说道:“翼王,接下来你的主要任务是对付李振的主力军。你率军去攻打李振,一定要小心。”
石达开一挥手,严肃的说道:“王兄放心,我自有打算。短时间内,我没打算离开天京,等搜集所有的关于李振的消息,我才带兵出战。”
……
北王府,大殿中。
此时,殿中只有两个人,一个侍从都没有。这两个人,其中一人是北王韦昌辉,另一人赫然是燕王秦日纲。
韦昌辉沉声道:“燕王,翼王回来了。”
秦日纲道:“我知道!”
韦昌辉说道:“翼王带着大军返回,并且翼王还在东王府和杨秀清交谈。我们若是动手,肯定会惊动石达开的士兵,你有什么想法?”
秦日纲哼了声,说道:“石达开战无不胜,是军中战神。若是石达开留在天京,我们绝对不能动手,否则惊扰到了石达开,就得不偿失了。别说拿下杨秀清,连我们自己都要牵扯进去,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石达开总是要去对付李振的,而我们有的是时间,不会有问题。”
韦昌辉说道:“好,就这么办。”
两个人凑在一起,不断的商讨对付杨秀清的细节。
此时的杨秀清,完全不知道危险朝他逼近。
……
时间一晃,已经是八月初。
这一段时间,营地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正规,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发展着。这一段时间,因为没有太平军袭击,他也是难得的清闲。
军营中,正在进行操练。
李振带着龙熬,慢慢的在营中巡视。
龙熬看着军中的士兵,心中想到了黄强曾告诉他的一些事情。龙熬疾走两步,一下紧跟李振的步伐,压低了声音说道:“大帅,现在已经是八月,距离夫人产子的时间也不远了。您接下来怎么打算啊?若是不剿灭发匪,如何去北京呢?”
李振立刻停下脚步,脸上的表情发生了变化。
关于芷兰的事情,一直是李振避讳的。
因为李振面临一个难题,只有剿灭发匪才能上北京见到芷兰。但是,一旦剿灭了发匪,没有了牵制满清的人,很可能李振就失去了升迁的空间,甚至会面临八旗子弟群起而攻之的局面。然而,李振不剿灭发匪,又无法去北京和芷兰相见。
这样艰难的抉择,让李振很为难。
事实上,李振一直在琢磨办法,想要两全其美,但终究是难以想到办法。别看咸丰对李振极为和善,而且几乎不限制李振,但是能做到皇帝位置的人,绝对不是一个不染血的人。一旦李振触怒了咸丰,铁定遭到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