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第476章 折冲樽俎董公仁(上)

第476章 折冲樽俎董公仁(上)

  王必终究不能够和郭嘉持相同意见。
  他虽然主张趁着阎行阵营与天子朝臣暗斗明争之际,出兵赴雒,再利用朝野的潜在势力,奉迎天子离雒,可像郭嘉这种视阎行阵营为大敌,主张先一举扑灭后患的建策,王必还是觉得太过激进冒险,他实在不敢苟同。
  兖州才刚刚控制了大半个豫州,淮南的袁术、荆襄的刘表依旧对豫州南部虎视眈眈,而且与曹操为敌的吕布随后袭取了徐州,兖州东面又增添了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这个时候,再与阎行阵营不死不休,岂不是四面树敌,自取灭亡。
  于是,主张趁虚而入的王必与主张以“势”取阎的郭嘉,最终选择各自拟信,派遣快马送回兖州,以供曹操参详决策。
  ···
  数日后,兖州昌邑。
  王必和郭嘉的书信已经被送到了曹操的案头,头戴皂色帢帽、身着轻绡亵服的曹操端详着这两封书信,不禁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其实不仅仅是郭嘉与王必之间有争议,兖州内部的文武对于西迎天子一事,也是各有看法,甚至还会当堂争论起来。
  不看好曹操奉迎天子的文武认为,奉迎天子虽然好处很多,但与阎行阵营开战,难度和风险也太大了,加上雒阳本来就是国朝京都,又岂是说迁都就能够迁都的。
  试想一下,长安作为国朝的西京,可当年董卓想要迁都的时候压力还会那么大。
  现下兖州奉迎天子之后,想要把京都迁徙到自家的辖区,这等出格之事,天底下士民的悠悠之口,又岂能够饶过曹操,可别一着不慎,身为兖州牧的曹操被天下人指为像董卓、李傕那种乱臣贼子,那就麻烦了。
  而看好曹操奉迎天子、迁徙京都的毛玠、荀彧、程昱等人,则力主要趁着阎行控制下的雒阳朝廷立足未稳之际,趁虚而入,利用朝野的反阎势力,抢先一步将天子和朝廷都护送回到兖州的辖地。
  曹操本人绝不是泥古不化、固守常规之人,他内心也是赞同毛玠、荀彧等人的建议,只不过他还需要知道更多雒阳朝廷的内情,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好时机,出兵赴雒、奉迎天子。
  只是没想到,王必和郭嘉探查了雒阳朝廷的内情之后,分歧会如此之大。
  王必的想法和毛玠等人类同,依旧跳脱不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窠臼,但是郭嘉往河南尹走了一趟之后,敏锐毒辣的目光已经从朝堂的少年天子、衮衮诸公转到了河东的军政制度上,主张利用和河东之前有过交兵的河北势力,一同来对付、消灭河东这股蓬勃向上的新生势力。
  郭嘉的建策很大胆,也很有诱惑力,哪怕果断干练如曹操,看完了郭嘉的书信之后,也不由沉吟思索起来。
  正在曹操思索不语的时候,堂外传来了中军校尉史涣浑厚的声音。
  “明公,董都尉已至!”
  “快请他进来!”
  思索中被打断思绪的曹操一听到是挂着骑都尉头衔的董昭前来,不怒反喜,哈哈大笑,起身移步,亲自迎接。
  堂门处,一袭青衫、白面微胖的董昭一见到曹操亲自起身相迎,他脸上的肥肉顿时堆起笑容,泛出了受宠若惊的表情,趋步惶恐地向前行礼说道:
  “何劳君侯亲迎,昭内心着实惶恐!”
  “哈哈,公仁不必多礼,此次孤邀你前来,是有要事相商的,来,先入席!”
  曹操笑呵呵地拉着董昭入席,并与之并坐,谈笑之间宛如故人之交一般。
  但其实,董昭在曹操麾下的身份很是特殊。
  董昭是济阴名士,本来是投奔河北,并得到了袁绍的重用,他也在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的斗争中立下大功,只是因为董昭的弟弟董访在张邈军中,而张邈与袁绍矛盾激化,袁绍听信谗言,想要怪罪董昭,董昭见势不妙,逃离了河北,途中经过河内,被张杨强留下来为他效力。
  董昭慧眼择主,虽然遭到张杨的强留礼待,但是他已经看出张杨并非这个乱世的明主,无心为张杨效力,于是也只是为了苟全性命,才与张杨虚与委蛇,内心一直留意着天下局势的变化。
  后面因为吕布袭击边邑挑起事端,轻启边衅的河内与早有准备的河东随即陷入大战,河内军队连战连败,连张杨也被河东大军围困在了野王城。
  在此期间,董昭眼见不妙,又再一次提前逃脱,跑回了兖州老家,与已经控制兖州的曹操开始有了交集。
  因为顾忌到了袁绍的存在,所以曹操虽然知道董昭的才能,却不敢堂而皇之地辟除董昭入府,只能是以礼相待,不时派遣亲信给董昭送去礼物、书信。
  后来曹操平定兖州叛乱,攻灭张邈势力的时候,也因为董昭的缘故,赦免并继续任用其弟董访。
  对待董昭,曹操并非不用,只是在静候时机,而现在,就是将这位大才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在交谈之中,曹操与董昭谈论了雒阳朝廷的内情,一点也不将董昭视为外人,甚至将郭嘉的书信交给董昭观看,以此来向董昭问计。
  曹操心中纠结的是,他既想出兵赴雒、奉迎天子,又不想在西面与阎行这等强敌大打出手,四面树敌,让虎视眈眈的袁术、刘表、吕布等旧地、隐患有机可乘。
  他既想要采用郭嘉的建策,利用袁绍的庞大实力来对付阎行,又怕让河北的势力过多介入,一旦袁绍临时起意,也想要奉迎天子,那曹操无力阻拦,就反而是引狼入室,辛辛苦苦穿针引线一场,却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
  因而,他想要咨询董昭的意见。董昭曾经在袁绍麾下效力,在河内时也曾与长安朝廷打过交道,对河东的阎行势力也颇有一些了解,更重要的,是董昭擅长折冲樽俎之道,在这一点上,连他麾下的荀彧、程昱都要稍逊一筹。
  毫无疑问,董昭就是曹操心中想到的破局第一人选。
  而董昭,在看完书信之后,沉吟许久,方才张着小眼睛,看向曹操问道:
  “昭心中思得‘两虎相争’之计,却不知君侯能用否?”
  曹操抚须微笑,他也是才思敏捷之人,自然听得出董昭的言下之意,两虎一是袁绍,一是阎行。
  因为董昭逃罪于袁绍,而曹操又与袁绍乃是好友、同盟,所以不仅曹操不能够明目张胆地辟用董昭,两人平日里交谈也是尽量避开袁绍这个话题。
  现下,董昭在献策之前,隐晦地提到了袁绍,就是想要试探曹操的心意,若是曹操只是想要奉迎天子,内心深处却无与袁绍相争的雄心壮志,那董昭的建策,不献也罢。
  “公仁但说无妨,孤愿闻其详!”
  得了曹操笃定的回答,董昭点点头,开始说道:
  “君侯心中所患,小者为河东,大者为邺城,故而昭以为,郭参军此计可行。袁本初行事虽曰持重,实则迟疑,一遇大事,麾下文武各言利害,袁本初难决于心,必然久拖不决。”
  “君侯不如遣使前往邺城,游说袁本初一同出兵赴雒,邺城出兵与否皆无妨,只需以河北之势分三河之势,兖州再乘便进军,抢先一步,奉迎天子,必告功成。事后再假言移驾邺城,袁本初多疑无断,必疑而缓之。”
  说到这里,董昭顿了一顿,瞧了曹操一眼,又继续说道:
  “如若袁本初疑缓,君侯再可遣人说服天子朝臣,定都于兖、豫之间,如此,则朝廷归于兖州,君侯也可奉天子以讨不臣,成就王霸之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