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回到明末当霸王> 第三一五节 曾经的盐城首富李掌柜

第三一五节 曾经的盐城首富李掌柜

  第三一五节曾经的盐城首富李掌柜
  李存仁经历了什么,蓝江给简单的提了两句。
  最简单的说法就是,黑的暗无天日,这仇恨比海深呀,可一个小民却只能默默的忍受,苟延残喘的活着。
  刘澈对这件事情,没有半个字的评论,只是说道:“那咱们谈点正事!”
  “大司马,这事情你能给个公道不?”蓝江跳起来了。
  “蓝将军,莫要冲动。”刘澈依然语气很平静,张晓也跟着说了一句:“君子莫小善,天下间这样的贪官多不胜数,要公道的话,辽宁从鲁地、河北、晋、秦、浙过来的人那个身上没有背负点,要一个公道,是天下人的公道,不是李掌柜一家的。”
  李存仁赶紧站起来,卟通就给跪了:“小人……”可跪下了,却没话说了,他有错吗?错在挑起这个话题,还是错在出现在这里呢?
  “李掌柜,安坐。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正如张将军所说,我们不是山贼,不可能手起刀落快意恩仇,辽东有百万人要活命。今年冬天之前的任务是,每个人都要过冬的衣服,过冬的柴。安坐。”
  李存仁经历的太多了,刘澈这话已经让他非常感动。
  “李掌柜先来吧!”刘澈说道。
  李存仁双手紧紧的握着拳头,在胸口用力的拍打了两下,借此来让自己恢复平静,这才站起来:“听闻每个月一百石糖,盐城的店铺吞不下这么多,如果放在盐城会让糖价往下掉两到三成。”
  “恩!”刘澈点了点头:“来人,记录。命令天工坊,尽全力研制制糖工艺、机器。命令天农坊,尽全力研究甘蔗园亩产成本,把咱们的单位成本先降下去,前几天的命令依然有效,立即加派一百工匠,征招一万工,加快糖坊生产。如果不够,就再加一倍。”
  匠与工,肯定是有区别的,就算不懂辽东这边流程的李存仁也能听懂。
  “大司马,斗胆问一句,您手上有多少糖?”柳中则起身问道。
  “都坐,坐下说话,不用特别站起来。眼下,按甘蔗成熟期的数量,坊上推算可能有些错误,前几天重新推算过,可能有两万吨糖,就是四十万石原糖,现在没有测算过新工艺的出糖率,这是按最低算的。”刘澈回答着。
  “那最高的呢?”
  “可以加四成!”
  加四成,就是五十多万石糖,这是糖,不是粮食呀。一石原糖至少值三两银子,这就是一百万多两银子。
  柳中则又问了:“大司马,您的蔗农够吗?糖坊的工匠够吗?”
  “差得远,连一成都不足。而且这一成还有些是徒工,所以可以预见成本肯定会高于预期的。有经验的蔗农更少,可以说,差不多一百个有经验的蔗农带着在八九百个懂点皮毛,以及一万多个完全不懂甘蔗种植的人在管着甘蔗园。”
  刘澈这话,在张晓听起来就感觉古怪。
  那以前倭人怎么管的,那点就把甘蔗园管起来的吗?
  柳中则懂,就是刘澈说的是那个亩产成本,糖单位成本。他不懂这些名词,可却能够大概想出其中的意思。
  一亩地,出多少甘蔗,别人花了多少人力,多少肥力,产了多少甘蔗呢。这和商人讲的成本是一个道理的,熟练的糖坊工匠,制作出的糖质量好,而且浪费少,产量大。最重要的是,出产的速度快,相对就省下了人工。
  “在下有一计。”
  “如果是砸行市,就算了。江南的糖价降一成,就会让许多糖坊挣不到钱,降两成就会让蔗农受损,降三成可能就会饿死人了。这样的事情不能,有伤天和。”
  刘澈刚才就听得出李存仁的担心了,所以他不敢这样作。
  “那么,砸行却救市呢。安排大量的人手,招募糖坊工匠,招募蔗农呢?”
  “请继续!”刘澈知道柳中则要讲什么,这已经和现代的残酷的市场竞争挂上勾了。
  “大司马,在南宋的时候,当时新式的织机出现,让丝绸的价格降了两成左右,那个时候有丝农上吊,有绸缎商人跳江的。难道说,这些研制新织机的人就有错吗?非说这些人之死,与研制新织机的人有关吗?”
  柳中则说的这些,刘澈何尝不明白。
  “大明,根本就没有足够的保障机制,一但出乱子就会有许多人没有饭吃。我辽东,一但出现这样的情况,官府会派粮,会重新组织生产,组织再安排工坊,田里种什么,各府也多少有一个规划,而且辽东不是只看自己这片地方,海外的各种货物价格,数量,大明的各种货物、数量,也有详细的调查。”
  刘澈的话说的明白,等我有能力管得上那些蔗农了,再砸行市吧。
  “大司马,妇人之仁。把糖价砸下去五成,让那些糖坊与糖农都跟着咱们干,天天有干饭,月月有肉吃,这才是仁义。”蓝江吼着。
  “蓝将军请息怒,砸下五成,怕是咱们也陪了。”李存仁赶紧去劝。
  刘澈这时突然开口说道:“根据测算,成本应该在一两银子左右,如果控制的好,应该低于一两。每石黄糖一两。但雪糖,差不多要一两六钱银子了,高在人工成本上,不是在原料成本上。”
  这一次,连张晓都站起来了,很明显他要支持一下蓝江,砸行,抢人。
  “大司马,您知道福建糖业的成本是多少吗?”柳中则问道。
  “知道,白砂糖六两银子一石的卖价,工坊成本约为三两三钱,运输及流通成本为一两。”刘澈在后世的相关资料上看过。
  他的成本低,因为他的工艺利用了一些现代的部分进行了改进,而且机器也有关键部位是现代的技术。这增加了压榨出糖汁的比例,大明现在也是多次压榨,可依然不够,刘澈这个已经是可批次碎压榨了,从整根甘蔗开始,最后一道压榨的时候,出来的已经是碎甘蔗渣了,而大明这里,还是整根给压遍的甘蔗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